《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五 (4)
卷第二十五 (4)
1. 傷寒痞滿
論曰傷寒病發於陰,而醫誤下之,邪氣入里。胃中虛,客氣上逆,心下滿不痛,按之不堅,此為痞也。法宜瀉心,唯表未解者,未可攻之,當先解表,然後攻痞,若表解而里未和,或瀉心而痞不解,其人口燥煩渴,皆隨證處治,其眩冒而經脈動惕者,久則成痿。若表裡俱虛之人,有氣痞陰陽氣並竭。
白話文:
論述中說傷寒病的發病起源於陰部,而醫生誤用瀉法治療,導致邪氣進入身體內部。胃中虛弱,客氣逆行向上,心下部位感覺滿滿的不痛,按壓也不覺得堅硬,這就是痞病的癥狀。治療方法應該瀉心,但如果表證沒有解除,還不能攻治痞病,應該先解除表證,然後再攻治痞病。如果表證已經解除,但裏證還沒有調和,或者瀉心但痞病沒有解除,患者會出現口乾、煩躁、口渴等癥狀,這時應該根據癥狀對症治療。如果眩暈、冒昧,經脈跳動不安,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痿證。如果表裡俱虛的人,會有氣痞,陰陽之氣都耗竭了。
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針,因而致煩面青黃膚瞤者,難治。其脈微浮,而氣上衝咽喉不能息者非痞,有寒在胸中故也,治屬吐法。
治傷寒心下痞,但滿不痛者。半夏瀉心湯方
白話文:
如果人體沒有陽氣,只有陰氣,再用火針灸,導致面容煩擾、面色青黃、兩眼發黑者,屬於難治。病人脈搏微弱浮動,氣往上衝冒喉嚨且不能停止,這並不是飽食難以消化的緣故,而是由於胸中有寒氣所引起的症狀,治療的方法應採用吐法。
半夏(湯洗七遍炒乾一兩),黃芩(去黑心三分),黃連(去須炒半兩),乾薑(炮),人參(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半夏(用開水洗七遍,炒乾,一兩)
黃芩(去掉黑心,三分)
黃連(去掉須,炒半兩)
乾薑(炮製,三分)
人參(各三分)
甘草(炙後切碎,半兩)
治傷寒大下之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方見可汗門。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白話文:
對於傷寒病症,如果在服用過大劑量的瀉藥之後,又再次出現汗出惡寒的症狀,這說明病邪還在體表,不能立即針對心下痞結進行治療。應該先解表,表邪解除之後再治療心下痞結。解表可以使用桂枝湯,以發散汗液的方式來解表。治療心下痞結則可以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以瀉下心火的方法來治療。
大黃(酒洗二兩),黃連(去須一兩)
上二味,銼細,每服三錢匕,以麻沸湯一盞漬之,須臾絞去滓溫服。一方有黃芩一兩
治傷寒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方
白話文:
取大黃(用酒浸泡去雜質,兩錢重),黃連(去掉鬚根,一錢重)。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麻沸湯(一種中藥湯劑)一碗浸泡藥粉,稍等一會兒,濾去藥渣,溫熱服用。另外一種藥方中還加入黃芩一錢。此方用於治療傷寒,患者心下痞悶,並且伴有惡寒、出汗的症狀。
大黃(銼熬二兩),黃芩(去黑心),黃連(去須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銼煮取汁)
上四味,除附子外,細銼,每服三錢匕,以麻沸湯一盞漬之,須臾絞取汁,入附子汁半合、溫服。
白話文:
大黃(切碎並煮熟兩兩),黃芩(去除黑色的心),黃連(去除根須各一兩),附子(一粒,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肚臍,切碎,煮取汁液)
治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瀉心湯方
人參,甘草(炙各三兩),乾薑(炮),黃連(去須各一兩),黃芩(去黑心二兩),半夏(湯洗七遍二兩半)
白話文:
治療傷寒發汗後,胃口不佳,胸口悶脹,乾嘔食物有異味,肋骨下方有水腫,肚子咕嚕咕嚕響且腹瀉的人,可以用瀉心湯。配方是:人參、甘草(各三兩,炙過)、乾薑(炮製)、黃連(去鬚,一兩)、黃芩(去黑心,二兩)、半夏(湯洗七遍,二兩半)。
上六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大棗二枚劈破,生薑半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切成小塊,大小如同麻豆。每次取四茶匙的藥材,加入一杯半的水,再放入兩枚劈開的紅棗和半片切碎的生薑。將所有材料一起煎煮,直到藥汁剩下七成。過濾掉藥渣,將藥汁溫熱後服用。
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中風,醫生卻反復給病人服用瀉藥,病人腹瀉不止,一天排便幾十次。食物不能消化,腹部雷鳴作響,心窩部痞硬而腹滿,乾嘔心煩,不得安寧。醫生看到病人心窩部痞硬,認為病情沒有盡除,於是又給他服瀉藥,痞硬的症狀更加嚴重。這不是因為體內有熱結,而是因為胃中虛弱,客氣上逆,所以使痞硬。甘草瀉心湯方:甘草、黃連、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炙甘草、大棗。
甘草(炙四兩),黃芩(去黑心),乾薑(炮各三兩),半夏(湯洗七遍二兩半),黃連(去須一兩)
上五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大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
治傷寒發熱,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方
白話文:
旋覆代赭湯 方
藥材:
- 甘草(炙烤四兩)
- 黃芩(去除黑心)
- 乾薑(炮製各三兩)
- 半夏(用水洗七遍,取二兩半)
- 黃連(去除鬚根,取一兩)
製法: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大小如麻豆般。每次服用四錢匕,用水一盞半煎煮,放入劈開的大棗兩枚,煎至藥液剩下七分,濾去藥渣,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主治:
傷寒發熱,伴有嘔吐或腹瀉,病後心下痞硬,噯氣不止者。
旋覆花(三兩),代赭(煅醋淬一兩),人參,半夏(湯洗七遍各二兩),甘草(炙三兩)
白話文:
旋覆花(三錢),代赭(用醋煅燒後淬火,然後研磨成粉,一錢),人參(二錢),半夏(用溫水洗淨七次,各二錢),甘草(用火烤至表面微焦,三錢)
上五味,細銼,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大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傷寒後,氣結不散,胸中痞滿,欲成結胸。大腹皮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細切,每次服用四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半分切好的生薑和兩枚劈開的大棗,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後溫服,每天三次。
用於治療傷寒後氣結不散、胸中感到痞滿、快要形成結胸的情況。[大腹皮湯]方
大腹皮(並子銼),前胡(去蘆頭),木通(銼),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枳實(銼麩炒一兩半),半夏(湯洗七遍炒三分),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大腹皮(連同種子一起切碎),前胡(去掉蘆頭),木通(切碎),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一兩),枳實(切碎炒乾一兩半),半夏(用湯洗七遍,炒熟三分),桂皮(去掉粗糙的皮半兩)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氣滯,不思飲食。蘇橘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咬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水一盞半,加入一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在飯後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胸中堵塞不適、心腹間氣滯以及沒有食慾的情況。[蘇橘湯]方
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
白話文:
紫蘇莖(切成碎末一兩),陳年橘子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焙乾二兩),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一兩半),大腹皮(切碎),旋覆花(各一兩),半夏(用水洗七次,焙乾半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冷痛。陳橘皮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咀嚼成如芝麻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一分拍碎的生薑和三枚劈開的大棗,一同煎煮到剩七分水時,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胸中痞塞不舒、心腹部冷痛。這是陳橘皮湯的配方。
陳橘皮(湯洗去白焙一兩),桂(去粗皮半兩),半夏(湯洗七遍炒乾三分),吳茱萸(湯洗焙炒一分)
白話文:
陳橘皮(用煮沸的熱水洗去白色外皮後烘乾,一兩)
桂皮(去粗糙的外皮,半兩)
半夏(用沸水洗七次,炒乾,三分)
吳茱萸(用熱水洗後烘乾並炒,一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痞滿嘔噦,心下悸,不能食。半夏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咀嚼成如麻豆大小的碎片,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下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腹部脹滿、嘔吐、心下悸動及無法進食。[這是半夏湯的方劑]
半夏(湯洗七遍炒令乾),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朮(各三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白話文:
-
半夏:用清水清洗七次,炒至乾燥。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外皮,再用文火烘乾。
-
白朮:取三份。
-
枳殼:去瓤和麩皮,炒至微黃,量為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痞氣,胸滿欲死,按之不痛。枳殼湯方
枳殼(去瓤麩炒),桔梗(炒各一兩)
白話文:
將這四味藥材粗略地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拍碎的生薑一分,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痞氣,症狀是胸部滿悶,感覺快要死了,按壓時不痛。 方子名叫「枳殼湯」,由枳殼(去除瓤和麩皮,炒製)和桔梗(炒製,各一兩)組成。
上二味,細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減半,去滓溫服當愈,若未愈,宜服後方加減理中丸。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細細切碎,直到它們的大小像芝麻,每次服五錢匕,用一杯半的水煎煮,煎到水剩下一半,去掉渣滓,溫熱著服用。如果服用此藥後病情沒有好轉,則應 服用後方加減理中丸。
治傷寒胸滿痞氣,曾服大小陷胸湯。及瀉心湯不瘥者,此是下後虛逆,氣道不理,邪毒上攻,真邪相搏,結於胸中也。宜加減理中丸方
白話文:
治療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胸部脹滿、胸口痞悶的情況,之前已經服用過「小陷胸湯」。以及「瀉心湯」但病情沒有好轉的患者,這類情況通常是因為治療後身體虛弱導致反胃逆氣,氣道運行不暢,病邪向上侵犯,正氣與邪氣在胸中相互搏鬥而形成的結滯。適合用經過加減調配的「理中丸」來治療。
人參,白朮(生銼),甘草(炙各二兩),乾薑(炮一兩半),枳實(十六個去瓤麩炒),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生切碎)、甘草(各二兩,並炙過)、乾薑(炮製過的一兩半)、枳實(十六個,去瓤麩後炒過)、白茯苓(去黑皮的二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以熟水或生薑湯,化下一丸,連四五服,渴者更加栝蔞二兩,下者加牡蠣二兩。
治傷寒結胸,心下痞硬不通。太一丹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六種藥物搗成粉末,用蜂蜜和丸,丸的大小像彈珠一樣。每次服一丸,用溫水或生薑湯送服。連續服四五次。如果口渴,可以再加入兩錢栝蔞;如果腹瀉,可以再加入兩錢牡蠣。
禹餘糧(醋淬),玄精石,金星石,銀星石,陽起石,紫石英,白石英,坩堝石,磁石(煅醋淬七遍),礞石,硝石,硫黃(各一兩研),丹砂,乳香,膩粉(各半兩研),阿魏(二錢),巴豆(去皮生用),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各七十粒)
白話文:
禹餘糧(用醋淬煉)、玄精石、金星石、銀星石、陽起石、紫石英、白石英、坩堝石、磁石(用醋淬煉七遍)、礞石、硝石、硫黃(各一兩,研磨)、丹砂、乳香、膩粉(各半兩,研磨)、阿魏(二錢)、巴豆(去皮生用)、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各七十粒)。
上一十八味,搗研細羅為末,糯米飯和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麩炭火上燒存性,入膩粉一錢匕,蜜水化下,吐瀉轉筋,伏陰厥逆,生薑蜜水化下。
治傷心下痞滿,小便不利。茯苓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八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與糯米飯和成丸狀,大小如彈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麩炭火燒成存性炭,研磨成粉末,一錢匕,加入蜂蜜水化開後服用。用於治療嘔吐、腹瀉,筋骨痙攣,伏陰厥逆等症狀,也可以用生薑汁和蜂蜜水化開服用。
茯苓(去黑皮),白芍藥,瞿麥穗(各一兩),白朮(半兩)
白話文:
茯苓(去除黑色外皮),白芍藥,瞿麥穗(各50公克),白朮(25公克)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傷寒痞滿,滯氣不散,似物噎塞。茯苓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五寸長的蔥白、一分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除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赤茯苓(去黑皮),枳實(細銼麩炒),桂(去粗皮),桑根白皮(銼),人參,大腹皮(並子各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銼),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
-
枳實:細碎切碎,並用麩炒過
-
桂枝:去除粗糙外皮
-
桑樹根部白色樹皮:切碎
-
人參
-
大腹皮和籽:各佔三分
-
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部分,再焙乾
-
甘草:經過炙烤後切碎
-
木香:各佔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痞滿,心腹妨悶,不能食。消痞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九味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半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腹部脹滿、心胸悶痛以及食慾不振。這是消痞湯的方子。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白朮,檳榔銼(各二兩),半夏(湯洗七遍炒令乾),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除內白,烘乾)
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烘烤)
白朮
檳榔碎(各二兩)
半夏(用沸水清洗七遍,炒至乾燥)
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心中痞滿,結氣不散。茯苓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到剩下七分,去除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傷寒導致的心中痞滿、氣結不散。這是茯苓前胡湯的方子。
赤茯苓(去黑心一兩),前胡(去蘆頭三分),枳實(銼麩炒),木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
赤茯苓(去除黑心,一兩)
-
前胡(去除蘆頭,三分)
-
枳實(切碎,麩皮炒)
-
木香(半兩)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各半兩)
-
甘草(炙烤,一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四五日大下後,心中痞滿,氣息喘逆欲絕。異效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半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溫服。
用來治療傷寒四五天後嚴重腹瀉之後出現的心中堵塞滿脹、呼吸困難幾乎要窒息的情況。這是異效丸的配方。
人參,白朮,甘草(炙銼),栝蔞,枳殼(去瓤麩炒),赤茯苓(去黑皮),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乾薑(炮三分)
白話文:
-
人參:補氣健脾。
-
白朮:健脾燥濕。
-
甘草(炙銼):益氣補虛,緩解藥性。
-
栝蔞:清熱化痰。
-
枳殼(去瓤麩炒):行氣消積。
-
赤茯苓(去黑皮):利水滲濕、健脾。
-
木香:行氣止痛。
-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理氣化痰。
-
乾薑(炮三分):溫中散寒。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二十丸,晚再服,加至三十丸。
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沉香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九種藥材搗碎成粉,加入蜂蜜並搗三、五百次,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空腹以米湯送服二十丸,晚上再服一次,增加至三十丸。
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並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陳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同煎至半盞,去滓熱服。
白話文:
沉香(切碎一兩),青橘皮、陳橘皮(都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烘乾),胡椒,蘹香子(炒熟),陳實(切碎炒熟),羌活(炒熟,各半兩)
治傷寒發汗後,胃氣不和,心下結痞,噫氣食臭,脅下氣滿,虛鳴下利。豆蔻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發汗後,胃氣不和,心下結痞,打嗝氣味酸臭,脅肋以下脹滿,虛聲腹瀉。
豆蔻湯藥方:
豆蔻二枚,茯苓二錢,甘草二錢,陳皮二錢,木香一錢,厚朴一錢半,生薑三片,大棗四枚,水煎服。
草豆蔻(去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半夏(湯洗七遍炒三分),乾薑(炮),甘草(炙銼),人參(各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草豆蔻(去除表皮)、老橘子皮(用滾水浸泡後烘烤,去除白色的部分,各一兩)、枳殼(去掉果肉,用麩子炒,半兩)、半夏(用滾水清洗七次,炒三分之一兩)、乾薑(炮製過)、甘草(烤過,切碎)、人參(各三分之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