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五 (3)
卷第二十五 (3)
1. 傷寒心悸
論曰傷寒心下悸者,謂悸動不定也。傷寒飲水過多,水停心下,腎氣乘心,則心氣虛弱,故為之悸動也,此皆由發汗以後又下之,津液燥少,若內生虛熱,熱則飲水,水氣停積,故必振寒而心下悸也。
白話文:
古文:傷寒心下悸者,謂悸動不定也。傷寒飲水過多,水停心下,腎氣乘心,則心氣虛弱,故為之悸動也,此皆由發汗以後又下之,津液燥少,若內生虛熱,熱則飲水,水氣停積,故必振寒而心下悸也。
傷寒心下悸動,是指心臟跳動不規律、忽快忽慢的症狀。傷寒時喝水過多,水停留在心下,腎氣乘虛侵犯心臟,導致心氣虛弱,因此出現心悸。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發汗後又服用瀉下藥物,導致津液虧虛,或內生虛熱,虛熱導致口渴多飲水,水氣停積在體內,因此會出現畏寒、心悸等症狀。
治傷寒厥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厥逆、心下悸動,應先治療水飲(痰飲),宜服用茯苓甘草湯來消除厥逆,否則水飲內停,會導致腹瀉。茯苓甘草湯的處方如下:
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二兩),甘草(炙銼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桂皮(去除粗糙外皮,各二兩),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發汗不解,發熱心忪驚悸,頭眩目瞤。真武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塊大約棗子大小拍碎的生薑,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症狀未解、發熱、心慌驚悸、頭暈眼花的情況。這是真武湯的方劑。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芍藥(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朮(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兩),芍藥(一兩),附子(炮製過後去除皮和臍,半兩),白朮(一兩),甘草(炙烤過後,半兩)
上五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沁,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去粗皮四兩),甘草(炙三兩)
上二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脈結心悸動。炙甘草湯方
白話文:
將桂枝去掉粗皮四兩,甘草炙三兩,一起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煎到剩下七分,去渣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傷寒發汗過多,病人叉手自冒冷汗,心悸並且想要按壓胸口的人。
將炙甘草三兩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煎到剩下七分,去渣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傷寒脈象結實,心悸心慌的症狀。
甘草(炙一兩),人參(半兩),桂(去粗皮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麻仁(一合),生地黃(四兩)
白話文:
-
甘草(適量,經過烘烤)
-
人參(半兩)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三分)
-
麥門冬(去除內核並烘烤,一兩)
-
麻仁(一合)
-
生地黃(四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酒半盞,入生薑半分切,大棗二枚劈破,煎取八分去滓,入阿膠一片,令烊盡,溫服日三服。
治傷寒水在心下,心悸動,欲得人按。桂枝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的藥粉,每次服用五錢匙的藥粉,加入一又二分之一盞的水和二分之一盞的酒,以及半片切碎的生薑和兩枚劈開的紅棗,將藥材燉煮至只剩八成的藥液,過濾去除藥渣,加入一片阿膠,使其完全溶解,溫服,一天服用三次。
桂(去粗皮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白朮(一兩),甘草(炙銼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桂皮(去粗皮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白朮(一兩),甘草(烤過研磨成細末三分),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外皮,烘烤成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傷寒飲水過多,心下悸動不定。赤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服藥時間。
用於治療因傷寒而飲水過多導致的心下悸動不穩定。這是赤茯苓湯的配方。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二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人參(一兩),白朮(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二兩)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外皮,二兩)
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切片,烘烤,二兩)
枳殼(用麩皮炒至焦黃,去除果核,半兩)
人參(一兩)
白朮(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傷寒嘔噦,心下悸動,胸膈有滯水,往往頭眩。茯苓半夏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半夏(湯洗七遍炒乾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晚再服。
治傷寒吐後,心下逆滿,忪悸不定,起即頭眩。茯苓白朮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白朮(三分),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銼半兩),芎藭(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發汗後,引飲過多,心下悸動。茯苓桂枝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炒乾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心下有飲,悸動不定。桂心湯方
桂(去粗皮一兩),檳榔(銼),半夏(湯洗七遍炒各半兩)
白話文:
- 茯苓半夏湯:適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心慌心悸、胸部鬱悶及水滯導致的頭暈等症狀。
- 藥材包括去皮赤茯苓二兩、經多次洗滌並炒乾的半夏三兩、以及浸泡去白衣並烘烤的一兩陳皮。
- 將這三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約五錢(古代量詞,約等於現今的1.5克到3克),加入一盞半的水(約300-450毫升)和少量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直至剩餘八分(約240-360毫升),濾去渣滓後趁溫熱飲用,不限定服用時間。
- 茯苓白朮湯:適用於傷寒後嘔吐,感到心下滿脹不適、心情緊張不安,起身時頭暈等症狀。
- 藥材包括去皮赤茯苓一兩、白朮三分、去皮桂三分、炙烤切碎的甘草半兩、以及芎藭一兩。
- 這五味藥材粗搗篩選後,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約150-300毫升)煎至六分(約90-180毫升),濾渣後溫熱飲用,晚上可再服用一次。
- 茯苓桂枝湯:適用於傷寒發汗後因飲水過多引起的心悸等症狀。
- 藥材包括去皮赤茯苓、去皮桂、經多次洗滌並炒乾的半夏各一兩,以及炙烤切碎的甘草半兩。
- 四味藥材粗搗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量拍碎的生薑和一盞水(約150-300毫升)煎至七分(約105-210毫升),濾渣後溫服。
- 桂心湯:針對傷寒後心下水飲引起的悸動不安等症狀。
- 藥材包括去皮桂一兩、檳榔切碎、以及經多次洗滌並炒乾的半夏各半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
白話文:
將三味藥一起研磨成粉末,每劑取四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再加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之一,去掉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並在走路三到五里後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