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 (3)

1. 傷寒上氣

論曰傷寒上氣者,肺主氣,手太陰是其經也,病人肺氣夙有不調,又遇寒熱邪氣。傷於其經,則脹而氣逆不下,故令上氣。

治傷寒後上氣,喉咽不利,胸膈多痰氣逆。半夏湯方

白話文:

《傷寒論》中提到,如果出現上氣的症狀,則可能是肺部的氣息受到損傷所致。肺臟是人體氣息的主宰,而手太陰肺經是肺臟的經絡。如果患者的肺氣素來不調,又遇上了寒熱邪氣侵犯,導致手太陰肺經受到損傷,就會出現脹滿感,氣息逆亂而不能順利下降,從而導致上氣的症狀。

半夏(湯洗七遍炒乾一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一分),檳榔(銼三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 半夏:將半夏用清水清洗七次,炒至乾燥後,取一兩。

  • 桂:將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取半兩。

  • 甘草:將甘草炙烤至焦黃,取一分。

  • 檳榔:將檳榔切碎,取三分。

  • 陳橘皮:將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焙乾燥。

  • 枳殼:將枳殼去除內瓤和麩皮,炒至乾燥,各取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後上氣煩滿,客熱在臟,乾嘔,口中生瘡,不得飲食。竹茹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搗碎並篩選,每次服藥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再加入一錢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除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青竹茹,葛根(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乾),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甘草,陳橘皮(湯洗去白焙各半兩)

白話文:

青色竹茹、葛根(各一兩),半夏(用溫水洗七次,曬乾後烘焙),麥門冬(去籽,各三分),甘草,陳年的橘皮(用溫水洗去白色,曬乾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後飲水多,卒上氣發熱。貝母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一分拍碎的生薑一同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後因為飲水過多而突然出現的氣喘和發熱。這是貝母湯的方子。

貝母(炮去心),桑根白皮(銼),款冬花(各一兩),甘草(炙一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貝母(用文火焙乾,挖掉中間白色部份)

桑根白皮(銼成粉末)

款冬花(各一兩)

甘草(炙炒至微焦,一分)

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後,取出烘乾,焙至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竹葉三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後上氣咳嗽。止嗽丸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上等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七片竹葉,一起煮到八分滿,去掉渣滓,在飯後溫服。

乾薑(炮),皂莢(塗酥炙令黃去皮子),桂(去粗皮)

白話文:

乾薑(炮):將乾薑炮製,炮製方法是將乾薑切片,然後用文火烘烤至表面呈黃棕色,並去除表皮。

皁莢(塗酥炙令黃去皮子):將皁莢塗上酥油,然後用火烘烤至表面呈黃色,並去除表皮。

桂(去粗皮):將桂皮除去粗糙的外皮。

上三味,等分,搗羅為末,煉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飲下,日二。

治傷寒後上氣,咳嗽多痰,腹脅虛脹。大腹皮丸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三味藥材,等分成份量,以杵臼搗碎成末,再加入蜂蜜,用杵臼研磨混合均勻,至少研磨三百到五百下,將藥泥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以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大腹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如膏各一兩半),桑根白皮,訶黎勒皮,半夏(湯洗七遍炒乾),葶藶(隔紙炒),前胡(去蘆頭各一兩),枳實(麩炒),防己(各半兩),紫菀(去苗土三分)

白話文:

大腹皮、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雙仁炒熟研磨成膏,各一兩半)、桑根白皮、訶黎勒皮、半夏(用熱水清洗七遍,炒乾)、葶藶(隔著紙炒)、前胡(去掉蘆頭,各一兩)、枳實(用麩炒)、防己(各半兩)、紫菀(去掉莖葉和泥土,三分)

上一十味,搗羅九味為末,入杏仁膏同研令勻,煉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了大。每服食後,煎生薑棗湯,下十五丸,日二服。

治傷寒肺壅,上氣多痰。葶藶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把其中的九味研磨成細末,加入杏仁泥一起研磨至均勻,再加入蜂蜜拌勻,共研杵三千到五千下,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在飯後服用,將生薑和大棗煎煮成湯,服用十五丸,每天服用兩次。

葶藶(隔紙微炒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一兩),防己(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葶藶(用紙包好,微火炒一兩)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剝皮,去尖端,切成兩半,炒至微黃,分別研磨)一兩 *防己(一兩半)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 *甘草(炙烤,半兩)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杏仁同研勻,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桑白皮湯下,日二,微利即止。

治傷寒後上氣咳嗽。白前丸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搗碎,將其中四味磨成細末,加入杏仁一起研磨均勻,用棗肉和丸,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後用煎煮過的桑白皮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直到輕微腹瀉即可。

白前,貝母(炮去心),人參,紫菀(去苗土各一兩),款冬花(三分),桑根白皮(炙銼),葶藶(隔紙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如膏各一兩半)

白話文:

白前、貝母(炮製過後,去掉它的中央),人參、紫菀(去掉根莖和泥土,各一兩),款冬花(三分),桑根的白色樹皮(用火烤過,磨成碎末),葶藶(隔著紙微炒),杏仁(用湯浸泡後去掉皮尖,炒熟後研磨成膏狀,各一兩半)。

上八味,搗羅七味為末,入杏仁同研勻,煉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米飲下,漸加至二十丸。

治傷寒後,心肺熱,上氣喘逆。天門冬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八種藥材搗碎,再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用杵搗三到五百下,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以米湯送服,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天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別研各一兩),貝母(去心),生乾地黃(焙),甘草(炙銼),人參,烏梅肉(炒各半兩)

白話文:

天門冬(去除裡面的芯並焙製),白茯苓(去除表面的黑皮),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再炒至金黃色,另研磨成粉,各一兩),貝母(去除內部),生乾地黃(焙製過),甘草(炙烤後切成小段),人參,烏梅肉(炒製好,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七味為末,入杏仁研令勻,煉蜜和,更杵三五百下,丸如彈子大,食後含化一丸,咽津,日可三五丸。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再將其中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與杏仁一起研磨均勻,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在一起,繼續搗杵三五百下,製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劑。服用方法是飯後含化一丸,讓唾液將藥物化開並吞下,每天可以服用三到五丸。

治傷寒後上氣喘粗,身面腫,小便澀。葶藶湯方

葶藶(隔紙微炒半兩),大棗(去核五枚)

上二味,用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傷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傷寒病癒後,如果出現上氣喘粗、身體和臉部腫脹、小便困難的情況,可以服用葶藶湯。這個方子用葶藶半兩,隔紙微炒後,和大棗五枚(去核)一起用一大盞水煎煮,煎至半盞,去渣,溫服,不限時服用。

如果傷寒病癒後,傷及肺部,出現咳嗽帶血、胸脅脹滿、上氣虛弱瘦弱的症狀,可以服用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焙),桑根白皮(炙銼),生乾地黃(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紫菀(去苗土),桔梗(炒)淡竹茹,麻黃(去根節各三分),五味子,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烘乾,去內核) 、桑樹白色的根皮(炙烤,粗磨)、生的乾地黃(各一兩)、半夏(用湯水洗七次再烘乾)、紫菀(去莖土、花粉)、桔梗(炒)、淡竹茹(去皮)、麻黃(去掉根節各三分)、五味子、甘草(炙烤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傷寒心肺有熱,咳嗽上氣,喉中作聲,痰涕口乾。貝母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生薑一分拍碎,三枚棗子剖開,一同煎煮至水量剩下七分,濾去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心肺有熱、咳嗽氣喘、喉嚨有異響、痰多鼻涕以及口乾等症狀。這是貝母丸的配方。

貝母(去心二兩),甘草(炙三分),旋覆花(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四兩),天門冬(去心焙一兩)

白話文:

貝母(去除內芯,二兩),甘草(烘炙過的三分),旋覆花(半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研磨成膏狀,四兩),天門冬(去除內芯,烘烤後的一兩)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杏仁同研勻,煉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彈子大,每食後含化一丸,津咽。

治傷寒後脾胃氣不和,食飲無味,上氣壅悶。訶黎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中的四味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加入杏仁一起研磨均勻。使用煉製好的蜂蜜混合,反復搗拌三五百次,做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含一丸,待其慢慢融化後吞下。

用於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失調、食慾不振、胸悶等症狀。這是訶黎勒丸的配方。

訶黎勒(炮去核),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炒),白朮(各一兩),檳榔銼,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人參,芍藥,桂(去粗皮各三分)

白話文:

訶黎勒(用火炮製,去除核),半夏(用湯水清洗七次,然後焙乾並炒熟),白朮(各取一兩),檳榔粉,枳殼(去除果肉,麩炒,各取半兩),人參、芍藥、桂枝(去除粗皮,各取三分之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日二服。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充分攪拌三百至五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