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一 (5)
卷第二十一 (5)
1. 傷寒可溫
論曰傷寒病雖有三陰三陽,然在陽則太陽病多,在陰則少陰病多,以二經為表裡故也,至於陽明太陰病頗稀少,而少陽厥陰病又少也,然究觀古人治陽明則多下,於少陰則多溫,蓋陽明者胃也,胃受病,則不惡寒反惡熱,濈濈汗出,大便秘,譫語潮熱,須下之乃愈,若乃氣弱本虛人,初中病,腠理寒邪氣,更不經三陽,而便見少陰證,蓋少陰者腎也,腎受病,則身冷惡寒,四肢厥逆,脈微細,心煩但欲寐,或自利而渴,須溫之乃愈,雖然三陰病,大約可溫,而古人特於少陰詳言之者,則少陰病尤宜溫故也。
治傷寒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方
白話文:
古書中說,傷寒病雖然分為三陰三陽,但陽病中以太陽病居多,陰病中以少陰病居多,因為這兩條經脈是表裡關係的。至於陽明太陰病較少,少陽厥陰病更少。但是,仔細研究古代醫家的治療方法,可以發現,治療陽明病多用下法,而治療少陰病多用溫法。這是因為陽明是胃經,胃部生病,就會不惡寒反而惡熱,汗出淋漓,大便祕結,譫語潮熱,必須用下法才能治癒。如果是氣虛本虛的人,在病初階段,腠理寒邪氣,根本沒有經過三陽階段,而直接出現少陰證。這是因為少陰是腎經,腎部生病,就會身體發冷惡寒,四肢厥逆,脈搏微弱而細,心煩只想睡覺,或者自利而口渴,必須用溫法才能治癒。雖然三陰病都可用溫法治療,但古代醫家特別詳細地論述少陰病,這是因為少陰病尤宜溫故。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人參(一兩),白朮(四兩),芍藥,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
白話文:
附子(炮製過的,裂開,去皮,取出生臍的兩片),人參(一兩),白朮(四兩),芍藥,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
上五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傷寒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至如同麻豆大小,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以一杯半的水煎煮,取其七分之量,去渣後溫服,每日三次。
治療傷寒少陰病症,若脈象沈,應立即進行溫補。適合使用四逆湯的處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炮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
上三味,各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七分,去滓溫服,強人可倍加薑附。
白話文:
甘草(經過烘烤,二兩),乾薑(經過炮製,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和臍)。
治傷寒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加減四逆湯方
甘草(炙二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臍皮),乾薑(三兩)
白話文:
用來治療傷寒少陰病,症狀是下痢、拉出清澈的體液,體內寒冷、體外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消失,但是身體卻反而不覺得冷,臉色發紅,可能伴隨著腹痛、乾嘔、喉嚨痛,或腹瀉停止但脈搏仍然動不了。可用通脈加減四逆湯方。
上三味,各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都切成像芝麻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半的水煎到只剩下七分,去掉渣滓,溫熱服用。脈搏即刻出來的人就能痊癒。面 色發紅的人,再加入九根蔥。腹中疼痛的人,去掉蔥,加入二兩芍藥。嘔吐的人,加入二兩生薑。咽喉疼痛的人,去掉芍藥,加入一兩桔梗。大便通暢、 脈搏不出的人,去掉桔梗,加入二兩人參。病情與藥方相符的人,才能服用。
治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手足冰冷,脈搏細弱到快要斷掉,並且患者體內有長期寒症的。適合服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和生薑的方子。
當歸(切焙),芍藥,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各三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甘草(炙),木通(各二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烘焙),芍藥,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細辛(去除莖葉,各三兩),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烘焙並炒乾),甘草(炙烤),木通(各二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酒一盞,入生薑半分切,大棗三枚劈破,煎取一半,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成 مثل حبة الفول السوداني. في كل جرعة، استخدم خمسة ملاعق صغيرة، أضف كوبًا واحدًا من الماء وكوبًا واحدًا من الخمر، ثم أضف نصف شريحة من الزنجبيل وثلاث تمرات حمراء مقطعة. اغلي المكونات حتى يتبقى نصفها، ثم قم بتصفية الخليط واشربه دافئًا.
治傷寒頭疼壯熱,恐成陰毒。附子飲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半兩),桔梗,細辛(去苗葉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和高燒,擔心會轉變為陰毒。附子飲的配方如下:
附子(炮製後去皮和傘部),白朮(各半兩),桔梗,細辛(去掉莖葉各一兩)。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衣蓋取汗,或得吐即瘥,如未吐汗再服。
治厥陰傷寒,脈弦長者生,沉細不足者死。宜通關飲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以一又二分之一杯水煎煮,煮至七分,去除渣滓,空腹溫熱服用,蓋好衣服使身體發汗,或能吐出病邪即可痊癒,如果沒有吐出病邪或沒有發汗,就再服用一次。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乾薑(炮),羌活(去蘆頭),桔梗,甘草(炙銼),五加皮(各半兩),桂(去粗皮三分)黃耆(炙銼一分),防風(去叉一分半)
白話文:
-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一兩)
-
乾薑(炮製過的)
-
羌活(去除蘆頭)
-
桔梗
-
甘草(炙烤後切碎)
-
五加皮(各半兩)
-
桂枝(去粗皮,三分)
-
黃耆(炙烤後切碎,一分)
-
防風(去叉,一分半)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治傷寒陰盛身寒,脈候沉細,頭痛體疼。桂心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味藥材,磨成如同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滿後濾去藥渣,飯前溫服,每日兩次。
用於治療傷寒引致的陰盛身冷,脈象沈細,頭痛身痛。此為桂心湯的處方。
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甘草(炙),人參(各半兩),白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
白話文:
肉桂(去掉粗糙的皮),麻黃(去除根和節),甘草(烤過),人參(各半兩),白朮,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然後炒成黃色),附子(用火烤裂開,去除皮和肚臍,各三分)
上七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陰盛,手足厥冷,體寒脈微。回陽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至如同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的份量,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分拍碎的新鮮薑,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陰氣過盛,手腳冰冷,身體寒冷,脈搏微弱。此為回陽湯的處方。
延胡索(炒),半夏(切生薑汁炒黃),甘遂(醋炒乾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湯煮去沫焙各半兩),檳榔(一枚),天南星(一枚炮)
白話文:
-
炒延胡索半兩
-
用生薑汁炒黃的半夏一兩
-
醋炒乾的甘遂一兩
-
湯浸去白焙的陳橘皮半兩
-
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半兩
-
去粗皮的桂枝半兩
-
去根節、湯煮去沫、焙的麻黃半兩
-
一枚檳榔
-
一枚炮製的天南星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酒八分,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服後炊頃,患人頭面渾身覺熱時,便與衣服蓋覆,令汗出。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磨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錢,用八分酒煎煮,煎至七分,去渣取汁,溫熱服下。服藥後不久,患者會感到頭面和全身發熱,此時應蓋上衣服,讓汗液排出。
治傷寒面青心下堅硬,開口出氣,身體不熱,頭面多汗,四肢厥冷。溫白丸方
半夏(湯浸去滑切焙),白附子(炮),硫黃(研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面色青,腹部堅硬,呼吸粗重,身體不發熱,頭面多汗,四肢厥冷。溫白丸的配方如下:
-
細辛一錢
-
桂枝二錢
-
附子一錢五分
-
乾薑一錢
-
人參一錢
-
甘草二錢
-
當歸三錢
-
白芍三錢
-
白朮二錢
-
茯苓二錢
-
山藥二錢
-
澤瀉二錢
-
連翹一錢
-
金銀花一錢
-
薄荷一錢
-
防風一錢
-
板藍根一錢
-
荊芥一錢
-
菊花一錢
-
牛蒡一錢
上三味,搗研為末,用粳米飯,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吐逆炒生薑鹽酒下,或艾醋湯下,陰毒並吃三五服,不計時候。
治傷寒伏陰氣胸膈妨悶,吐逆不定,手足厥冷,白朮飲方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材的用法是,將其搗研成粉末,用粳米飯和蜂蜜和在一起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如果出現嘔吐、噁心等症狀,可以用炒過的生薑鹽酒或者艾醋湯送服。對於陰毒的治療,可以服用三到五次,不需要顧慮時間限制。
白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高良薑(炮),桂(去粗皮),人參,乾薑(炮各一兩),藿香(去梗一分)
白話文:
-
白朮(炒):將白朮炒至微黃即可。
-
附子(炮裂去皮臍):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掉皮和臍。
-
高良薑(炮):將高良薑炮製至微黃即可。
-
桂(去粗皮):將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
-
人參:採用整棵人參。
-
乾薑(炮):將乾薑炮製至微黃即可。
-
藿香(去梗一分):將藿香的梗去掉,取葉子的一部分。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同煎至七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治傷寒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益智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磨碎至像麻豆大小,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滿,不論時間去除殘渣後溫服。
治療傷寒導致的四肢冰冷,脈搏沈細。此為益智湯的方劑。
益智(去皮),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麻黃(去根節),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益智(去掉外皮),烏頭(用火烤裂,去掉外皮和肚臍,各一兩),青橘皮(在湯裡浸泡,去掉白色的部分,烘烤後各三分),麻黃(去掉根和節),乾薑(用火烤後各半兩)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鹽半錢,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陰證,脈候沉細。正元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鹽半錢,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分時間稍熱時服用。
用於治療傷寒陰證,脈象沈細。此為正元湯的方劑。
麻黃(去根節),陳橘皮(去白焙),大黃(生銼),甘草(炙銼),乾薑(炮),桂(去粗皮),芍藥,附子(炮裂去皮臍),吳茱萸(湯洗十遍焙),半夏(湯洗七遍焙各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20克
陳橘皮(去除果皮):10克
大黃(生大黃切碎):6克
甘草(炙甘草切碎):6克
乾薑(乾薑炮製):6克
桂皮(去除厚皮):6克
芍藥(白芍藥):6克
附子(炮附子,去皮和臍):3克
吳茱萸(用熱水洗十遍,再炒焙):3克
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再炒焙):各6克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熱呷,以衣被蓋覆取汗,未汗如人行五里再服,或連吃三服,汗出立瘥。
白話文:
以上十味的中藥,搗碎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二錢勺,加入一杯水,放入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煮至七分熟,去掉渣滓趁熱喝下,再蓋上被子發汗,如果不出汗,可以像人走五里路那樣再服用一次,或連續服用三次,汗出就能立刻痊癒。
治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疼腰重,退陰湯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各半兩)
上二味,粗搗,炒令轉色,放冷再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鹽一捻,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治傷寒渾身手足厥冷,面青唇口無色,心中寒慄。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湯洗焙炒),硫黃(研),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芎藭(各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煎艾葉湯調下三錢匕,陰盛者,兼灸氣海數十壯。
治傷寒陰盛隔陽,身冷煩躁,脈細沉緊。黑龍散方
附子(一枚及半兩者燒存性用冷灰焙去火毒)
白話文:
治療傷寒,手腳冰冷,脈搏沉細,頭疼腰痠沉重,可用退陰湯。
將烏頭(炮製去皮臍)和乾薑(炮製各半兩)粗搗碎,炒至變色,放涼後再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一盞水,加入少許鹽,煎至半盞,去渣溫服。
治療傷寒,全身手腳冰冷,面色青白,嘴唇無血色,心中發冷發抖,可用吳茱萸散。
將吳茱萸(用湯洗淨,焙炒)、硫黃(研磨)、桂枝(去粗皮)、附子(炮製去皮臍)、川芎(各一分)搗碎成散劑,用艾葉湯煎服三錢匕,陰盛者,配合灸氣海穴數十壯。
治療傷寒,陰氣盛而陽氣虛,身體冰冷,煩躁不安,脈搏細弱沉緊,可用黑龍散。
將附子(一枚半,燒至存性,用冷灰焙去火毒)研磨成粉。
上一味,搗極細,入臘茶一錢匕和勻,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盞,蜜半匙,同煎至六分,放冷服,須臾躁止得睡,汗出為效。
治傷寒陰盛,手足多冷,脈沉細,助陽消陰。返陰丸方
白話文:
將上一個中藥材搗碎成非常細膩的粉末,加入一錢匙的臘茶混和均勻,分成兩份,每份服用時取一杯水,加上半匙蜂蜜,一起煮沸至水量減少至六分,放涼後服用,須臾間躁動就能停止且能入睡,若有汗水滲出即表示此方有效。
硫黃,硝石,陽起石,太陰玄精石,白礬,石膏(各半兩碎)
白話文:
硫磺、硝石、陽起石、太陰玄精石、白礬、石膏(各半兩,研碎成粉)
上六味,研為末,同入銚子內,熬成汁為度,放冷細研,用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湯下十五丸。
治陰盛傷寒,身體疼痛。青白散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研磨成細末,一起放入小鍋內,熬煮成濃汁,放涼後研磨更細膩,再用水浸泡炊餅後,將藥粉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以煎煮過的艾草水送服十五丸。
石膏(半斤為末),乾薑(炮),烏頭(椎碎),草烏頭(椎碎各一兩以上四味先用鐵器盛石膏燒通赤次入三味用碗合定不透氣候冷同眾藥搗研),麻黃(去根節),藿香(去梗各一兩),皂莢灰,自然銅(燒通赤醋淬七遍各半兩)
白話文:
石膏(半斤研成細末),乾薑(炮製過的),烏頭(敲碎),草烏頭(敲碎,以上四味藥先用鐵器盛著石膏,燒到通紅,然後放入三味藥,用碗合上,密封不透氣,等冷卻後,與其他藥物一起搗碎研磨),麻黃(除去根和節),藿香(除去梗,各一兩),皁角灰,自然銅(燒到通紅,用醋淬七次,各半兩)。
上八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空心食前,溫酒調下,如痃氣傷寒,艾茶煎湯調下。治傷寒四肢厥冷,脈微自汗,心胸痞滿。返陰散方
白話文:
上八味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匙,空腹在飯前服用,用溫酒調和,如果因暑氣而傷風,就用艾茶煎水調和服用。用於治療傷寒、四肢冰冷、脈搏微弱、自發性盜汗、胸悶等症狀。
陽起石,石膏,寒水石(三味同燒令赤出火毒細研入諸藥),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甘草(炙銼各一兩),硫黃(研半兩)
白話文:
-
陽起石、石膏、寒水石:將三種礦物一起燒製成紅色,去除雜質,研磨成細粉,用於配製藥物。
-
附子: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外皮和臍部。
-
乾薑:將乾薑炮製。
-
甘草:將甘草炙烤,切碎,各取一兩。
-
硫黃:研磨成細粉,取半兩。
上七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汁溫水調下,陰毒並服之。
治傷寒憎寒壯熱,頭痛膈悶,四肢疼倦。附子湯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生薑汁和溫水調勻後服用,對於陰毒都能適用。
治療傷寒引起的惡寒高熱,頭痛胸悶,四肢酸痛疲倦。此為附子湯的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細辛(去苗葉),柴胡(去苗),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甘草(炙銼),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莎草根(去須),黃耆(炙銼),赤芍藥(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棗二枚劈,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附子 (經過炮裂去除皮臍,重量為半兩),白茯苓 (去除黑色外皮),人參,細辛 (去除苗葉),柴胡 (去除苗),陳橘皮 (去除其中的白色外皮,各一兩),甘草 (經過炙烤並切碎),厚朴 (去除粗皮,並用生薑汁進行炙烤),莎草根 (去除鬚根),黃耆 (經過炙烤並切碎),赤芍藥 (各半兩)
治傷寒表裡未解,營衛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或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及年高營衛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骽痹疼,及婦人產後勞冷等疾,均氣湯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和裡證均未解除,營衛之氣逆亂,手腳冰冷,伴有上氣喘息和陰證,或霍亂吐瀉,或不是發生在正常時間的腹脹,以及年老體弱時營衛之氣虛弱,臟腑失和,膀胱急迫,腰部和背部痺痛,以及婦女產後勞累受寒等疾病的中藥方劑。
白朮(米泔浸細銼焙乾微炒),天台烏藥(細銼微炒各二兩),人參,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銼),白芷(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白話文:
-
白朮(用米泔浸泡,切碎,烘焙乾燥,再稍微炒一下)。
-
天台烏藥(切碎,稍微炒一下,各二兩)。
-
人參(一兩)。
-
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炒一下,一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
-
白芷(一兩)。
-
白茯苓(去除黑色皮,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吐逆,入藿香少許。
治傷寒陰盛,四物桂枝湯方
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乾薑(炮一分)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和兩個紅棗,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七分,去渣溫服。如果出現嘔吐現象,可以加少許藿香。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陰盛,屬於四物桂枝湯的加減方。藥材包括去粗皮的桂枝、去根節的麻黃各三分,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一兩,炮製過的乾薑一分。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棗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面四種藥,研磨成粉,如同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半分切碎的生薑,三枚劈破的紅棗,一起煎煮至八分滿,過濾掉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服冷藥過多,心腹脹滿,腳膝厥冷,昏悶不知人。桂心湯方
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分),芍藥(一兩),乾薑(炮),檳榔(銼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入童子小便一合,攪勻空腹分溫二服。
治傷寒四肢厥泠。蒸熨方
吳茱萸(湯洗焙乾三升)
白話文:
治療傷寒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心腹脹滿,腳膝冰冷,昏迷不醒。可用桂心湯:桂枝(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各三分)、芍藥(一兩)、乾薑(炮製)、檳榔(銼成半兩)。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取八分藥汁,去渣後加入童子小便一合,攪勻,空腹溫服兩次。
另外,治療傷寒四肢冰冷,可用吳茱萸(用湯水洗淨後焙乾三升)。
上一味,用溫酒浸令通濕,以生絹袋二個盛,蒸令極熱,取茱萸袋子,更互熨四肢前後心,及手足心,候氣通徹即止。
白話文:
上一味藥,用溫水浸泡藥材,使其完全浸濕,然後用兩個生絹袋子裝著,蒸到非常熱,取出茱萸袋子,交替熨燙四肢、前後胸,以及手足心,等到氣血流暢就停止熨燙。
又用藥熨,氣通暢後。宜服此方
人參(一兩),生薑(煨切二兩)
上二味,各細銼,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分溫二服,如食頃再服。
白話文:
使用藥物熱敷,待氣血流通順暢後,適合服用此處方:
人參(一兩),生薑(烤熟後切片,二兩)
以上兩種藥材,各自細切成小片,加入一個半杯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滿,濾去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大約在飯前或飯後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