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 (1)

1. 傷寒統論

論曰風寒暑濕,飲食勞倦,皆能為病。是謂五邪。冬傷於寒者。春必病溫。春傷於風者,夏必飧泄,夏傷於暑者,秋必痎瘧,秋傷於濕者。冬必咳嗽。是乃四時之氣也。然五邪所中雖不同,本皆外邪,大率同類,唯冬時嚴寒,其毒厲尤甚,人或中之,病在冬時,則正名傷寒。若邪毒藏於肌膚,至春之時,乘溫而發者,為溫病。

白話文:

古人說,風、寒、暑、溼、飲食、勞倦,這些都能導致疾病,叫做“五邪”。冬天受到寒冷的傷害,春天必定會得溫病。春天受到風的傷害,夏天必定會腹瀉。夏天受到暑氣的傷害,秋天必定會得瘧疾。秋天受到溼氣的傷害,冬天必定會咳嗽。這是因爲四時的氣候變化引起的。然而,“五邪”所傷害的不同,雖然都來自外邪,但它們的基本性質是相同的。唯獨冬季寒冷,其傷害尤其嚴重,人如果受到了”五邪之首”寒冷的傷害,病發於冬季,就稱爲“傷寒”。如果邪毒隱藏在皮膚、肌肉中,等到春天時,再加上溫和的春季氣候,引發疾病,就稱爲“溫病”。

若留連日久,至夏之時,乘盛暑而發者,為暑病。所謂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是也,其病傳之次,先客於太陽。其病令人頭項痛,腰脊強,其脈尺寸皆浮,太陽不已。傳於陽明,其病體熱目疼鼻乾,不得臥,其脈尺寸皆大。陽明不已,傳於少陽,其病胸脅痛而耳聾,其脈尺寸皆弦。

白話文:

如果留連日久,到了夏季暑熱之際引發的疾病,是為暑病。所謂夏至日之前的稱為溫病,夏至日之後的稱為暑病,其病邪傳變的先後,最先侵犯太陽經。太陽經的病症令人頭項疼痛,腰背強直,脈象浮在寸、尺關。如果太陽經的病症不退,傳入陽明經,其病症是全身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不得安睡,脈象皆大而浮在寸、尺關。如果陽明經的病症不退,傳入少陽經,其病症是胸脅疼痛、耳聾,脈象皆弦而浮在寸、尺關。

少陽不已,太陰受之,其病腹滿體重,其脈尺寸俱微。太陰不已,少陰受之,其病口燥舌乾而渴,或背微惡寒。其脈尺寸俱沉,少陰不已,厥陰受之,其病煩滿舌卷囊縮。其脈尺寸俱緩,病之所傳,不過三陽三陰而已,其未滿三日者。邪在陽經未入於裡,其病在表,宜汗之而愈,若經四日者,邪入陰經,其病在裡。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的邪氣沒有消除,就會傳給太陰經,症狀是肚子脹滿,身體沉重,脈搏細微。如果太陰經的邪氣沒有消除,就會傳給少陰經,症狀是口乾舌燥,或背部微微發冷。脈搏深沉。如果少陰經的邪氣沒有消除,就會傳給厥陰經,症狀是煩悶,舌頭卷縮,陰囊收縮。脈搏緩慢。疾病傳變,不過是三陽三陰而已。如果發病不到三天,邪氣在陽經,尚未進入體內,症狀在表,應該發汗治療,就會痊癒。如果發病超過四天,邪氣已經進入陰經,症狀在體內,應該使用攻下法治療。

宜下之而愈,特其大略爾,蓋有一日而傳至數經者,亦有數日而尚在太陽者,陽病雖宜發汗。陽明之病,反宜下之,陰病雖宜下之,少陰之病,或宜溫之。由人之稟受虛盛,其傳有遲速,又有不傳經者,當審其脈證,凡此六經受病。五邪脈證各不同,傷風者必惡風,其脈浮緩,傷寒者必惡寒,其脈浮緊,以至傷暑脈虛。

白話文:

適宜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的,不過只是大概的兩種情況罷了。有的病人在一天之內傳遍了數經,也有的病人在數日內仍在太陽經的位置。陽經的病症雖然應該發汗,陽明的病卻相反,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陰經的病症雖然應該瀉下,少陰的病症卻有時應該溫補治療。這都是由人的體質虛盛不同造成的。病症傳變有快有慢,也有不傳經的。應該審查病人的脈象和證狀。這六經感受邪氣致病,五邪的脈象和徵候各有不同。傷風的病人一定怕風,脈象浮緩;傷寒的病人一定怕冷,脈象浮緊;至於傷暑的脈象則虛弱。

傷濕脈濡,人迎緊盛為傷寒,氣口緊盛為傷食,診得五邪,知其本也。診得六經,知其標也,有病雖在表而不可汗者,或在裡而不可下者,或若汗之太多,則津液燥竭。遂致亡陽。下之太早,則邪氣動膈,乃成結胸,清濁相干,則變為霍亂,毒熱內瘀。則變為瘀血。又或為發黃者。

白話文:

傷濕的脈搏浮緩,人迎部位的肌肉緊繃腫盛是傷寒,氣口部位的肌肉緊繃腫盛是傷食,診斷出五種邪氣,就能知道疾病的根本。診斷出六經的病變,就能知道疾病的標誌。有疾病雖然在表證,但不能發汗治療,或者在裡證,卻不能瀉下治療,或者如果發汗治療的太多,津液就乾涸了,接著導致陽氣衰竭。如果瀉下的治療過早,邪氣就會刺激胸隔,然後形成結胸,清氣和濁氣相互幹擾,就會變成霍亂,毒熱在體內瘀積,就會變成瘀血,又有可能會變成發黃。

濕熱相蒸也。或為發斑者,陽毒太盛也,陽盛之人,得之於熱。乃為陽毒,陰盛之人,得之於寒,乃為陰毒,蟲動則為狐惑,壞病之甚。則為百合,若勞復陰陽易之類,雖瘥後猶宜節慎,變態多端,不可備舉。當以類求之,皆以適當為良,唯二感之病,表裡皆受邪為難治,其他或陰證似陽。

白話文:

濕氣和熱氣互相蒸發。有些人身上會長出斑點,這是因為陽毒太盛。陽氣旺盛的人,容易得這種病。稱為陽毒。陰氣旺盛的人,容易得這種病。稱為陰毒。蟲子在體內活動,會引起狐惑病。壞病發展到嚴重程度,會變成百合病。如果勞累過度,會引起陰陽變化。即使治癒後,也應該繼續節制和謹慎。這種疾病變化多端,無法一一列舉。應該根據病情的相似性來治療,以適當的治療方法為佳。只有兩種感應的疾病,內外都受到邪氣的侵襲,難以治癒。其他疾病可能陰證似陽。

陽證似陰,或陰盛隔陽,陽盛隔陰者,在診病者,以意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