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8)

1. 痹氣

論曰:《內經》謂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夫陽虛生外寒,陰盛生內寒,人身陰陽偏勝,則自生寒熱,不必外傷於邪氣也。痹氣內寒者,以氣痹而血不能運,陽虛而陰自勝也。血凝泣而脈不通,故其證身寒如從水中出也。

白話文:

《內經》說,人體不是衣衫單薄,也不是外界有寒氣,那麼寒氣是從哪裡產生的呢?這是因為人體有很多痹氣。陽氣少,陰氣多,所以人體感覺寒冷,就像從水中出來一樣。陽氣虛弱會產生外在的寒氣,陰氣盛會產生內在的寒氣,人體陰陽偏勝,就會自行產生寒熱,不一定是由外在的邪氣所傷。痹氣內寒的人,是因為氣血凝固而血不能運轉,陽虛而陰氣自然盛。血凝固了,脈絡不通,所以症狀表現為身體寒冷,就像從水中出來一樣。

治陽氣虛,陰氣盛,痹氣內寒,如從水中出。溫補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酥炙四兩),人參天雄(炮裂,去皮臍),五加皮(銼),五味子,牛膝(酒浸,切,焙),防風(去叉),遠志(去心),石斛(去根),山芋,狗脊(去毛各一兩),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熟乾地黃(焙各三兩),白茯苓(去黑皮),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一兩一分),覆盆子石龍芮(各二兩),萆薢,石南,蛇床子(炒去皮),白朮(各三分),巴戟天(去心,酒浸,焙),天門冬(去心,焙),杜仲(銼,炒各一兩半),乾薑(炮裂),桂(去粗皮),吳茱萸(炒),附子(炮裂,去皮臍),細辛(去苗葉),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三分)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髮,用酥油烤製四兩),人參,天雄(用火炮裂,去除皮和肚臍),五加皮(切碎),五味子,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焙烤),防風(去除分叉),遠志(去除中心),石斛(去除根部),山藥,狗脊(去除毛髮各一兩),肉蓯蓉(去除皺皮,用酒浸泡,切片,焙烤),熟乾地黃(焙烤各三兩),白茯苓(去除黑皮),菟絲子(用酒浸泡,另搗碎各一兩一分),覆盆子,石龍芮(各二兩),萆薢,石南,蛇牀子(炒去皮),白朮(各三分),巴戟天(去除中心,用酒浸泡,焙烤),天門冬(去除中心,焙烤),杜仲(切碎,炒各一兩半),乾薑(用火炮裂),桂皮(去除粗皮),吳茱萸(炒),附子(用火炮裂,去除皮和肚臍),細辛(去除幼苗和葉子),蜀椒(去除辣椒眼和閉口辣椒,炒出汗各三分)

上三十味,除菟絲子別搗外,搗羅為末,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溫酒下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

白話文:

上述三十種藥材,除了菟絲子要分開搗碎之外,其他都搗成細末,然後拌勻並加入蜂蜜煉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空腹飯前服用,每天三次。

治陽衰陰盛痹氣,身寒。補益巴戟天丸方。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白龍骨,五味子,鹿茸(去毛,酥炙),白茯苓(去黑皮),天雄(炮裂,去皮臍),續斷,山芋,白石英(各二兩),覆盆子,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三兩),熟乾地黃(焙二兩),蛇床子(炒去皮一兩),遠志(去心),乾薑(炮裂各一兩半)

白話文:

巴戟天(去除內核,用酒浸泡,再烘烤),肉蓯蓉(去除表皮,用酒浸泡,切碎,再烘烤),白龍骨,五味子,鹿茸(去除毛髮,用酥油烤製),白茯苓(去除黑皮),天雄(炮製後裂開,去除外皮和臍),續斷,山藥,白石英(各二兩),覆盆子,菟絲子(用酒浸泡,分別搗碎各三兩),熟乾地黃(烘烤至乾,二兩),蛇牀子(炒製後去除皮,一兩),遠志(去除內核),乾薑(炮製後裂開,各一兩半)。

上一十六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為末,入菟絲子拌勻再羅,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

白話文:

上述十六味藥材,除了菟絲子,分別搗碎成末,加入菟絲子拌勻再過篩,用煉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20顆藥丸,逐漸增加到30顆,每天服用兩次。

治陰盛陽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補益黃耆丸方。

黃耆(銼),鹿茸(去毛,酥炙),白茯苓(去黑皮),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裂各三分),桂(去粗皮),芎藭,當歸(切,焙),熟乾地黃(焙各一兩),白朮,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五味子,柏子仁,枸杞根皮(銼各一兩半),大棗(去核二十枚焙)

白話文:

黃耆(切碎),鹿茸(去除毛髮,用酥油烘烤),白茯苓(去除黑皮),烏頭(烤裂,去除皮臍),乾薑(烤裂,各三分),桂枝(去除粗皮),川芎,當歸(切片,烘烤),熟乾地黃(烘烤,各一兩),白朮,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夜,另行搗碎),五味子,柏子仁,枸杞根皮(切碎,各一兩半),大棗(去核,二十顆,烘烤)

上一十五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十五丸,日三。

治陽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天雄(炮裂,去皮臍),石斛(銼),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各一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牛膝(銼,酒浸,焙),陳橘皮(湯浸去白),乾薑(炮裂各一兩半)

白話文:

肉蓯蓉:去除皴皮,用酒浸泡,切片,焙乾。

天雄:炮裂,去除皮臍。

石斛:銼碎。

當歸:切片,焙乾。

桂枝:去除粗皮,各取一兩。

蜀椒:去除果柄和閉合的果實,炒至出汗。

牛膝:銼碎,用酒浸泡,焙乾。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

乾薑:炮裂,各取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服食前溫酒下,日三。

治陽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天雄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裂,去皮臍),石龍芮,王孫王不留行,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一兩),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當歸(切,焙),天麻(銼)各二兩,蛇床子(炒半兩)

白話文:

天雄(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烏頭(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石龍芮,王孫,王不留行,花椒(去掉眼和閉合的果實,炒出汗,各一兩),肉蓯蓉(去掉粗皮,用酒浸泡、切片、烘焙),當歸(切片、烘焙),天麻(切碎)各二兩,蛇牀子(炒製,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

治痹氣中寒,陽虛陰盛,身寒如水中出。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菖蒲(去須,銼),甘草(炙各一兩),天麻,補骨脂(炒),白朮(各二兩)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烏頭(經過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桂皮(去除粗皮),蜀椒(去除果蒂和閉口的地方,炒出汗),菖蒲(去除根須,切碎),甘草(經過炙製,各取一兩),天麻,補骨脂(經過炒製),白朮(各取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