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九 (9)

1. 皮痹

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蓋肺主皮毛,於五行為金,於四時為秋。當秋之時,感於三氣則為皮痹,蓋正言其時之所感者爾。固有非秋時而得之者,皮膚不營而為不仁,則其證然也。

白話文:

古文解釋:中醫理論認為,風、寒、濕三種病邪混合侵襲人體,就會導致痹症,如果是在秋天感邪的,則稱為「皮痹」。這是因為肺主皮毛,在五行中屬金,在四季中屬秋。秋天感邪,就會導致皮痹,真是應了「正當其時」這句話。當然,也有不屬於秋天的皮痹,那是因為皮膚失於濡養,變得麻木不仁,這也是其病症如此的原因。

治肺中風寒濕,項強頭昏,胸滿短氣,噓吸顫掉,言語聲嘶,四肢緩弱,皮膚𤸷痹。防風湯方。

白話文:

治療肺中風寒濕,症狀包括脖子僵硬、頭暈、胸悶、呼吸短促、喘息困難、說話聲音嘶啞、四肢無力、皮膚麻木。

處方:防風湯

成分:

  • 防風:10克
  • 白芷:10克
  • 荊芥:10克
  • 羌活:10克
  • 升麻:10克
  • 柴胡:10克
  • 獨活:10克
  • 川芎:10克
  • 桔梗:10克
  • 甘草:10克
  • 生薑:10克
  • 大棗:10粒

使用方法:

將所有藥材放入鍋中,加水至藥材浸沒,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

服用方法:

將藥湯倒入碗中,趁熱服用。

禁忌:

孕婦、哺乳婦女、兒童、有出血傾曏者及對本藥方過敏者禁用。

防風(去叉),芎藭,麻黃(去根節各一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前胡(去蘆頭)五味子,附子(炮裂,去皮臍),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人參,茯神(去木,炙三分),細辛(去苗葉),甘菊花,黃耆,山茱萸,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 防風(去掉叉枝)

  • 芎藭

  • 麻黃(去掉根和節,各一兩)

  • 獨活(去掉蘆頭)

  • 桂皮(去掉粗皮)

  • 前胡(去掉蘆頭)

  • 五味子

  • 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肚臍)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和尖端,用炒過的麩皮炒香)

  • 人參

  • 茯神(去掉木質部分,炙烤三分)

  • 細辛(去掉幼苗和葉子)

  • 甘菊花

  • 黃耆

  • 山茱萸

  • 甘草(炙烤,切成小段,各半兩)

上一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上述的十六味藥材,搗碎成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四錢匕的藥量,以一盞半的水煎煮,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熟,去掉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不限於特定的時間。

治肺感外邪,皮膚𤸷痹,項強背痛,四肢緩弱,冒昧昏塞,心胸短氣。赤箭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因外邪侵襲肺部,導致皮膚緊繃麻木,頸部強直、背部疼痛,四肢無力,意識模糊,胸悶氣短。

赤箭丸配方:

  • 山梔子:12克
  • 澤瀉:12克
  • 蒼朮:12克
  • 甘草:12克
  • 厚朴:12克
  • 茯苓:12克
  • 柴胡:8克
  • 當歸:8克
  • 黃耆:8克
  • 白芍:8克
  • 肉桂:3克
  • 生薑:3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丸重3克。

用法:

每日服用3次,每次3丸,溫水送服。

赤箭,羌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當歸(銼,炒),甘菊花,防風(去叉),天雄(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蔓荊實,白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萆薢(銼),茯神(去木),山茱萸,羚羊角(鎊),芎藭,犀角(鎊),五加皮(銼),五味子,阿膠(炙令燥),人參,楓香脂(研),天南星(炮),白附子(炮各半兩),龍腦(研),麝香(研),牛黃(研各一錢)

白話文:

赤箭、羌活(去掉蘆頭)、細辛(去掉苗葉)、桂枝(去掉粗皮)、當歸(切碎,炒熟)、甘菊花、防風(去掉叉枝)、天雄(炮裂,去掉皮臍)、麻黃(去掉根節)、蔓荊實、白朮、杏仁(用湯浸泡,去掉皮和尖端,雙仁,炒熟,研磨)、萆薢(切碎)、茯神(去掉木質部分)、山茱萸、羚羊角(研磨成粉)、芎藭、犀角(研磨成粉)、五加皮(切碎)、五味子、阿膠(烤至乾燥)、人參、楓香脂(研磨)、天南星(炮製)、白附子(炮製,各半兩)、龍腦(研磨)、麝香(研磨)、牛黃(研磨,各一錢)。

上二十八味,搗羅二十三味極細,與研者五味拌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荊芥湯下,不拘時。

治皮痹皮中如蟲行,腹脅脹滿,大腸不利,語聲不出。羌活湯方。

白話文:

  1. 首先將前28種藥材搗碎成極細的粉末。

  2. 然後將研磨好的5種藥材與其他粉末混合均勻。

  3. 接着將蜂蜜加入混合物中,並搗杵300~400次,直到形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

  4. 每次服用15顆藥丸,以荊芥湯送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羌活(去蘆頭),蒺藜子(炒去角),沙參,丹參,麻黃(去根節),白朮,羚羊角(鎊),細辛(去苗葉),萆薢,五加皮,五味子,生乾地黃(焙),赤茯苓(去黑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菖蒲(去毛),枳殼(去瓤,麩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三分),木通,檳榔(各半兩)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葦頭),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沙蔘,丹蔘,麻黃(去除根和節),白朮,羚羊角(研磨成粉末),細辛(去除幼苗和葉子),萆薢,五加皮,五味子,生幹生地黃(烘烤),赤茯苓(去除黑皮),杏仁(用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炒熟),菖蒲(去除鬚毛),枳殼(去除果肉,用麩皮炒熟),郁李仁(用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炒熟),附子(烘烤至破裂,去除皮和肚臍),桂(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三分),木通,檳榔(各半兩)

上二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皮痹肌肉不仁,心胸氣促,項背硬強。天麻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二十一種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滿。濾去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不限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皮膚麻木、肌肉無感、心胸悶脹、頸背僵硬。此為天麻散的處方。

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白花蛇肉(酥拌,炒),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芎藭,菖蒲,荊芥穗,黃耆(銼),桑根白皮(銼),蒺藜子(炒去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三分),牛黃(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1. 天麻:一種藥草,具有安神、鎮靜、止痛的功效。

  2. 附子:一種藥草,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3. 麻黃:一種藥草,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功效。

  4. 白花蛇肉:一種動物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

  5. 防風:一種藥草,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6. 細辛:一種藥草,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7. 芎藭:一種藥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8. 菖蒲:一種藥草,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9. 荊芥穗:一種藥草,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10. 黃耆:一種藥草,具有補氣、益血、止痛的功效。

  11. 桑根白皮:一種藥草,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

  12. 蒺藜子:一種藥草,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13. 杏仁:一種藥草,具有潤腸、通便、止痛的功效。

  14. 牛黃:一種動物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

  15. 麝香:一種動物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上一十五味,搗羅十二味為散,與研者三味,拌勻再羅。每服一錢匕,薄荷酒調下,不拘時。

治皮痹。蒴藋蒸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搗碎後,取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研磨的另外三味藥材混合均勻後,再過篩。每次服一錢的劑量,用薄荷酒調服,服用時間不限。

蒴藋根(並葉),桃皮(並葉),菖蒲葉(各銼三升),細糠(一斗),秫米(五升)

白話文:

蒴藋根(與葉一起使用)、桃樹皮(與葉一起使用)、菖蒲葉(切碎;各三升)、細糠(一斗)、秫米(五升)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為度,以大盆盛,作小竹床子罩盆,人坐床上,四面將席薦障風,別以被衣蓋覆身上,覺氣急,即旋開孔取氣,如兩食久,通身汗出,凡經三蒸。非惟治風寒濕痹,但是皮膚中一切冷氣,皆能治之。

治風寒濕之氣,感於肺經,皮膚𤸷痹不仁。麻黃方。

白話文:

把上面五味藥放入一石五斗的水中煮,煮到米粒都熟了為止。再將湯汁倒入大盆中,做一個小竹牀子罩在盆子上,人坐在竹牀子上,用席子將四面擋住風。另外用被子蓋在身上,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就立即打開孔洞呼吸,像吃了兩頓飯那麼久的時間,渾身就會出汗。這樣一共蒸三次。這種方法不僅能治療風寒濕痹,而且能治各種皮膚中的寒氣。

麻黃(去根節),桂(去粗皮),人參,芎藭,附子(炮裂,去皮臍),防風(去叉),芍藥,黃芩(去黑心),白朮,甘草(炙,銼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白話文:

  1. 麻黃:去掉根和節。

  2. 桂枝:去掉粗皮。

  3. 人參:使用全株。

  4. 芎藭:使用根莖。

  5. 附子:砲裂後,去掉皮和臍。

  6. 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

  7. 芍藥:使用根。

  8. 黃芩:去掉黑色核心。

  9. 白朮:使用根莖。

  10. 甘草:烘烤後,剪碎,各取一兩。

  11. 赤茯苓:去掉黑色外皮,取三分。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蓋覆出汗,愈。

治皮痹不仁。蔓荊實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磨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碗,濾去渣滓,稍微溫熱後服用。蓋被發汗,病即可痊癒。

治療皮膚麻木不仁。這是蔓荊實丸的處方。

蔓荊實(去浮皮三分),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桔梗(炒),白附子(炮),枳殼(去瓤,麩炒),蒺藜子(炒去角各半兩),皂莢(半斤不蚛者,新水浸一宿,揉熟,絹濾去滓,入面少許,同煎成膏)

白話文:

蔓荊實(去除外皮的三分之一),防風(去除根部的叉枝),羌活(去除蘆頭),桔梗(炒過),白附子(炮製過),枳殼(去除果肉,用麩子炒過),蒺藜子(炒過,去除一半的刺),皁莢(半斤,選用沒有蟲蛀的,用新水浸泡一晚,揉搓至熟,用絹布濾去渣滓,加入少量麵粉,一起煎煮成膏)。

上八味,搗羅七味為末,入膏中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熟水下。

治皮膚𤸷痹。天麻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其中七種研磨成粉末,混入膏中攪拌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粒,飯後用溫開水送服。

用於治療皮膚麻木不仁。這是天麻丸的處方。

天麻(酒浸,切,焙三兩),玄參,沒藥(研),地榆,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麝香(研一分)

上六味,搗羅四味為末,與二味研者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白話文:

天麻(用酒浸泡切片,烘烤,三兩)

玄參(三兩)

沒藥(研磨成粉,三錢)

地榆(三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麝香(研磨成粉,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