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九 (7)

1. 著痹

論曰:《內經》謂濕氣勝者為著痹。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蓋濕土也,土性緩,營衛之氣,與濕俱留,所以濕勝則著而不移也。其證多汗而濡者,以陰氣盛也。治宜除寒濕,通行經絡則瘥。

白話文:

內經說:濕氣過盛的人會患上著痹。地上的濕氣侵入人體,就會損害皮肉筋脈。因為濕土的性質遲緩,營衛之氣與濕氣一起滯留,所以濕氣過盛就會停留而不移動。患者多汗而身體濡濕,是因為陰氣過盛。治療宜以祛除寒濕,疏通經絡為法。

治寒濕痹,著而不散,四肢不仁,腳弱拘攣,或疼痛不能行,趺腫上膝,少腹堅不欲食。石斛散方。

白話文:

治療寒濕痹證,寒濕積聚在經脈中,不能散發,四肢麻木失去知覺,小腿和腳彎曲攣縮,或者疼痛不能行走,足背腫脹一直向上到膝蓋,小腹堅硬不思飲食。石斛散方。

石斛(去根二兩),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獨活(去蘆頭三分),桂(去粗皮半兩),桔梗(炒),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細辛(去苗葉各半兩),麻黃(去根節三分),山茱萸,五味子,白芷(各半兩),前胡(去蘆頭),秦艽(去土各三分),烏頭(炮裂,去皮臍),人參,天雄(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當歸(切,焙),防風(去叉),莽草(微炙各三分),白朮(半兩),杜仲(去粗皮,炙,銼三分),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石斛:兩錢,去除根部。

天門冬:一錢半,去除根部,烘培後切碎。

附子:三錢,炮裂後去除皮臍。

獨活:三錢,去除鬚根。

桂皮:半錢,去除粗皮。

桔梗:適當,炒過。

花椒:去除蒂頭和黑籽,炒出汗。

細辛:各半錢,去除苗葉。

麻黃:三錢,去除根節。

山茱萸:半錢。

五味子:半錢。

白芷:半錢。

前胡:去除鬚根。

秦艽:各三錢,去除泥土。

烏頭:炮裂後去除皮臍。

人參:半錢。

天雄:炮裂後去除皮臍,半錢。

當歸:切片,烘培。

防風:去除分叉。

莽草:各三錢,微火烘烤。

白朮:半錢。

杜仲:去除粗皮,烘烤後切碎,三錢。

乾薑:半錢,炮製過。

上二十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未知稍稍加之,不拘時。

治寒濕痹留著不去,皮膚不仁,手足無力。側子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服。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劑量,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治療因寒濕引起的痹症,症狀包括肢體麻木、手腳無力。這是側子湯的方子。

側子(炮裂,去皮臍),五加皮(各一兩),磁石(煅,醋淬七遍),羚羊角(鎊),防風(去叉),薏苡仁,麻黃(去根節),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甘菊花,防己,葛根赤芍藥,芎藭,秦艽(去苗土),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側子(經炮裂後,去皮和臍),五加皮(各一兩),磁石(以火鍛燒後,再用醋淬煉七遍),羚羊角(磨成粉),防風(去除根莖),薏苡仁,麻黃(去除根和莖節),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雙仁,然後用麩皮炒製,各一兩),甘菊花,防己,葛根、赤芍藥、芎藭,秦艽(去除根莖),甘草(炙制,各半兩)。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濕痹留著不去,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精神昏塞。附子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溫服,不分時間。

治療因寒濕引起的痹症久留不散,四肢無力,皮膚麻木,精神渙散。這是附子丸的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莽草(微炙半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兩),天南星(炮三分),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天麻(三分),乾蠍(炒半兩),桂(去粗皮三分),防風(去叉半兩),薏苡仁,楓香脂(各一兩),芎藭(三分),萆薢(一兩),羌活(去蘆頭三分),仙靈脾(一兩)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裂,去皮臍一兩),莽草(微火烤半兩),白花蛇(浸泡在酒中,去皮、骨,炙烤二兩),天南星(用火炮三分),烏頭(用火炮裂,去皮臍半兩),天麻(三分),乾蠍(炒半兩),桂皮(去粗皮三分),防風(去除叉根半兩),薏苡仁,楓香脂(各一兩),芎藭(三分),萆薢(一兩),羌活(去除蘆葦頭三分),仙靈脾(一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以糯米粥和搗數百杵,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荊芥湯或溫酒吞下,不拘時。

治寒濕著痹,皮肉不仁,甚至骨髓疼痛者。天雄浸酒方。

白話文:

把上述十五種藥材搗成粉末,用糯米粥和在一起搗數百次,丸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可以用荊芥湯或溫酒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天雄(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當歸(切,焙),白朮(各二兩),五加皮,芎藭,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一兩半)

白話文:

天雄(炮裂,去除皮臍),附子(炮裂,去除皮臍,各一兩),防風(去除叉枝),獨活(去除蘆頭),當歸(切片,焙乾),白朮(各二兩),五加皮,芎藭,桂枝(去除粗皮),乾薑(炮製,各一兩半)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以夾絹囊盛,用無灰清酒一斗浸,春夏五日,秋冬七日。每溫飲一盞,任性加減,以知為度。

治寒濕著痹,皮膚不仁,或肢節疼痛。白花蛇丸方。

白話文:

上一節所列的十種藥材,藥材研磨如麻豆般大小,用兩層紗布包裹藥材,再將布包浸泡於一斗無灰清酒中,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秋天和冬天浸泡七天。每次將藥酒溫熱飲用一杯,根據個人體質增加或減少藥物用量,直到覺得藥效合適為止。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仙靈脾,乾蠍(炒各一兩),茵芋,烏頭(炮裂,去皮臍)天南星(炮各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天麻,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鹿角(鎊)萆薢(各一兩),桑螵蛸(炒半兩),雄黃(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白花蛇(以酒浸泡,去除皮和骨,烘烤),仙靈脾,乾蠍子(各炒一兩),茵芋,烏頭(烘烤爆裂,去除皮和肚臍),天南星(烘烤,各半兩),天雄(烘烤爆裂,去除皮和肚臍),天麻,桂皮(去除粗皮),麻黃(去除根和節),鹿角(切碎),萆薢(各一兩),桑螵蛸(炒半兩),雄黃(研磨),麝香(研磨,各一分)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末,拌和令勻,別用天麻末三兩,以無灰酒一大碗,慢火熬成膏,和前藥末,更搗五七百杵,丸梧桐子大。每服薄荷酒下二十丸,不拘時。

治風濕痹留著不去,四肢𤸷麻,拘攣浮腫。茯苓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狀,混合均勻。再用三兩的天麻粉末,加一大碗無灰酒,用小火慢熬成膏。把膏狀天麻和之前藥粉混合,再搗打五七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薄荷酒送服二十顆,不限時間。

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各二兩),防己,桂(去粗皮),芎藭(各一兩半),甘草(炙三兩)芍藥,當歸(切,焙),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焙乾各一兩半)

白話文:

赤色茯苓(去黑皮),桑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各二兩),防己,桂樹皮(去粗皮),川芎(各一兩半),甘草(炙三兩)芍藥,當歸(切碎,焙乾),麻黃(去根節,先煮,除去泡沫,焙乾,各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六錢匕,以水二盞,棗三枚劈破,同煎去滓,取一盞溫服,空心臨臥時。如欲出汗,服藥了以生薑熱粥投之,汗出慎外風。

治寒濕痹留著不去,四肢不仁。乾蠍散方。

白話文:

將中的九味藥物搗碎成粗粉,過篩。每次服用六錢重的藥粉,加入兩盞水和三枚切碎的紅棗,一起煎煮,去渣後,取一盞藥汁,在空腹臨睡時溫服。若想發汗,服用藥物後,喝一碗熱薑粥,發汗時注意不要受寒風。

乾蠍(炒),側子(炮裂,去皮臍),獨活(去蘆頭),桑螵蛸(炒各一兩),躑躅花(醋拌,炒),天南星(炮各半兩),萆薢(銼),天麻,桂(去粗皮一兩)

白話文:

  • 乾蠍子(炒過的)

  • 側柏子(用火裂開,去除皮和肚臍)

  • 獨活(去除蘆頭)

  • 桑螵蛸(炒過,每種一兩)

  • 躑躅花(用醋拌過,再炒)

  • 天南星(炮製過的,每種半兩)

  • 萆薢(切碎)

  • 天麻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

治寒濕著痹,四肢皮膚不仁,以至腳弱不能行。側子浸酒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匙,用溫酒送服,不限時間。

治療因寒濕引起的痹症,四肢皮膚麻木,甚至腳部無力無法行走。此為側子浸泡酒的方子。

側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丹參(去苗土),山茱萸,杜仲(去粗皮),石斛(去根),蒴藋根(各二兩),防風(去叉),蜀椒(去合口並目,炒出汗),細辛(去苗葉),獨活(去蘆頭),秦艽(去苗土),桂(去粗皮),芎藭,當歸(切,焙),白朮,茵芋(去粗莖各一兩半),乾薑(炮一兩),五加皮(二兩半),薏苡仁(炒半升)

白話文:

  1. 側子(用火炮裂,去掉皮和臍):二兩

  2. 牛膝(去掉苗):二兩

  3. 丹參(去掉苗和土):二兩

  4. 山茱萸:二兩

  5. 杜仲(去掉粗皮):二兩

  6. 石斛(去掉根):二兩

  7. 蒴藋根:二兩

  8. 防風(去掉叉):二兩

  9. 蜀椒(去掉萼片合口和基部蒂,炒出汗):二兩

  10. 細辛(去掉苗和葉):二兩

  11. 獨活(去掉蘆頭):二兩

  12. 秦艽(去掉苗和土):二兩

  13. 桂枝(去掉粗皮):二兩

  14. 芎藭:二兩

  15. 當歸(切片,焙乾):二兩

  16. 白朮:一兩半

  17. 茵芋(去粗莖):一兩半

  18. 乾薑(用火炮製):一兩

  19. 五加皮:二兩半

  20. 薏苡仁(炒熟):半升

上二十味,細銼如麻豆,以夾生絹囊盛貯,清酒二斗,春夏浸三日,秋冬五日。初服溫半盞,日再。未知稍加服。

治風濕著痹,服藥雖多,肌肉猶𤸷痹。摩風膏摩之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種藥物,細碎如麻豆,用半熟的生絲綢袋子盛放,加入清酒二斗,春天和夏天浸泡三天,秋天和冬天浸泡五天。開始服用時,溫熱半盞,一天喝兩次。不知道效果時,可以稍微增加服用量。

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芎藭,細辛(去苗葉),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當歸,躑躅花(各半兩),白蘞,白芨,丹參,苦參,黑參,桂(去粗皮),附子(去皮臍),烏頭(去皮臍),皂莢(去皮),莽草(各一分),杏仁(去皮尖並雙仁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除叉枝),羌活(去除蘆頭),芎藭,細辛(去除苗葉),蜀椒(去除眼睛,封閉嘴巴,炒出汗),當歸,躑躅花(各半兩),白蘞,白芨,丹參,苦參,黑參,桂(去除粗皮),附子(去除皮臍),烏頭(去除皮臍),皁莢(去除皮),莽草(各一分),杏仁(去除皮尖,雙仁半兩)

上一十八味,細銼如麻豆,以米醋二升拌勻,浸三宿,熬干,同臘月豬脂二斤,以文武火煎一日,綿濾去滓,瓷瓶貯,每用少許,點摩𤸷痹處。兼治一切風毒。其膏年歲深久者尤佳。

治風濕著痹,肌肉𤸷厚,不知痛癢。龍虎膏方。

白話文:

上述十八種藥材研磨成小如芝麻粒,用二升米醋拌勻,浸泡三晚,煎至乾燥,與臘月豬脂二斤一起以文火、武火熬煎一天,用棉布過濾去除渣滓,用瓷瓶貯藏。每次取少量,塗抹在腫脹麻痺的地方。另外可治療所有風毒。膏藥存放時間越久越好。

龍骨(二兩),虎骨(三兩酥塗,焙),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各一兩),皂莢(半斤肥者去子)

白話文:

龍骨(二兩),虎骨(三兩,先以酥油塗抹,再用微火焙乾),當歸(切片並焙乾),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取一兩),皁莢(選肥大的,取半斤,並取出其中的種子)。

上五味,搗羅為末,先別用好肥皂莢十挺,以苦酒三升,挼取汁,去滓入鐺中,煎減半,即入前藥同煎如稀餳,入瓷合盛。每用少許,揩摩𤸷痹處。

白話文:

將人參、當歸、白芍、川芎、甘草,去皮打碎成末。另將十挺肥皂角子用苦酒三升泡濕搓取汁液,去除渣滓放入鍋中,煎煮至減半,再加入前面的藥物,一起煎煮成稀糊狀,放入瓷罐中保存。每次取少量藥膏,塗抹於麻痺疼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