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九 (5)

1. 腎痹

論曰:《內經》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又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是為腎痹。其證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行,所以善脹,筋骨拘迫,故其下攣急,其上蜷屈,所以言代踵代頭也。

白話文:

評論說:《內經》中說風、寒、濕三種病氣同時侵襲人體,就會合成為痹病。又說:在冬天遇到這種情況的,叫做骨痹。骨痹如果不能治癒,又再次受到邪氣侵襲,並藏積於腎臟,這就是腎痹。它的症狀是容易腹脹,臀部代替腳跟,背脊代替頭部。腎是胃的關門,關門不利,則胃氣運行不暢,所以容易腹脹;筋骨拘急,所以下肢攣急,而上肢蜷屈,所以說臀部代替腳跟,背脊代替頭部。

治腎臟虛乏,久感寒濕,因而成痹。補損益氣。遠志丸方。

遠志(去心),山芋,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一兩),石斛(去根),天雄(炮裂,去皮臍),巴戟天(去心),人參山茱萸澤瀉,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茯神(去木),覆盆子續斷,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鹿茸(酒炙,去毛),甘草(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牡丹皮,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杜仲(去粗皮,炙,銼各一分),蛇床子楮實(微炒),黃耆(各一兩)

白話文:

遠志(去除心),山藥,肉蓯蓉(去除皴皮,用酒浸泡、切片、烘烤),牛膝(去除嫩苗,用酒浸泡、切片、烘烤,各一兩),石斛(去除根),天雄(用火炮開、去除皮和肚臍),巴戟天(去除心),人參,山茱萸,澤瀉,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夜,另外搗碎),茯神(去除木頭),覆盆子,續斷,生乾生地黃(烘烤),桂皮(去除粗皮),鹿茸(用酒炙烤、去除毛),甘草(烘烤、切碎),附子(用火炮開、去除皮和肚臍),牡丹皮,白茯苓(去除黑皮),五味子,杜仲(去除粗皮、烘烤、切碎,各一分),蛇牀子,楮實(稍微炒過),黃耆(各一兩)

上二十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六種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攪拌數百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時以溫酒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治腎臟虛冷,邪氣乘虛,身體冷痹不仁,手足牽強,舉動艱難;或肌肉瞤動,引腰脊及左右偏急,不能飲食;或因房室發動。防風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冷,外邪乘虛而入,身體冷痹麻木不仁,手足僵硬,舉動困難;或肌肉抽搐跳動,引發腰脊以及左右兩側的疼痛,不能飲食;或因房事引起的疾病。使用的藥方:防風丸方。

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細辛(去苗葉),白朮,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澤瀉(各半兩),甘草(炙,銼),紫菀(去苗),芍藥,牛膝(去苗,酒浸,切,焙),栝蔞根(各三分),山茱萸,熟乾地黃(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獨活(去蘆頭),山芋(各一分),黃耆(三兩銼)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枝),白茯苓(去掉黑皮),細辛(去掉根莖和葉子),白朮,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臍),桂皮(去掉粗皮),澤瀉(各半兩),炙甘草(切碎),紫菀(去掉根莖),芍藥,牛膝(去掉根莖,用酒浸泡,切碎,焙乾),栝蔞根(各三分),山茱萸,熟乾地黃(焙乾),半夏(用湯清洗七遍去除滑性,焙乾),獨活(去掉蘆頭),山芋(各一分),黃耆(三兩,切碎)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溫酒下十丸,日再服。未瘥更加丸數,此藥宜久服。

治腎臟中風濕,腰痛、腳膝偏枯,皮膚𤸷痹。語聲謇澀,兩耳虛鳴,舉體乏力,面無顏色,志氣不樂,骨節痠疼。茵芋散方。

白話文:

茵芋散

**功效:**治療腎臟風濕、腰痛、腳膝偏枯、皮膚麻痹、言語困難、耳鳴、全身乏力、面色蒼白、精神不振、關節痠痛。

組成:

  • 茵陳:30克
  • 芋頭:30克
  • 茯苓:30克
  • 白朮:30克
  • 當歸:15克
  • 川芎:10克
  • 熟地黃:15克
  • 山茱萸:15克
  • 澤瀉:15克
  • 牡丹皮:10克
  • 桂枝:10克
  • 白芍:15克
  • 甘草:10克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3次,每次3克,用溫水送服。

**禁忌:**孕婦禁用。

茵芋(去莖),杜仲(去粗皮,炙,銼),石南,石龍芮,羊躑躅(微炒),麝香(研),狗脊(去毛),當歸(銼,炒),乾蠍(微炒),桑螵蛸(微炒),菖蒲(各半兩),赤箭,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雄(炮裂,去皮臍),甘菊花,牛膝(去苗,酒浸,切,焙),木香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焙),芎藭(各三分),萆薢(銼一兩)

白話文:

茵芋(去掉莖),杜仲(去掉粗皮,炙過,切碎),石南,石龍芮,羊躑躅(稍微炒一下),麝香(研磨成粉),狗脊(去掉毛),當歸(切碎,炒過),乾蠍(稍微炒一下),桑螵蛸(稍微炒一下),菖蒲(各半兩),赤箭,獨活(去掉蘆頭),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肚臍),天雄(炮裂,去掉皮和肚臍),甘菊花,牛膝(去掉苗,用酒浸泡,切片,烘烤),木香,麻黃(去掉根節,煮過,撇去浮沫,烘烤),芎藭(各三分),萆薢(切碎一兩)

上二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溫酒調下,日再服。

治腎臟中風,腳膝麻痹,腰背強直、疼痛,言語不利,面色萎黑,肌體羸瘦。白附子丸方。

白話文:

治療腎臟中風,症狀包含腳與膝麻痹、腰背僵直疼痛、說話困難、臉色暗晦、身體瘦弱。

白附子丸藥方:

  1. 白附子 60 克

  2. 熟地黃 60 克

  3. 狗洩靈 60 克

  4. 茯苓 60 克

  5. 桂枝 60 克

  6. 細辛 60 克

  7. 芍藥 60 克

  8. 牡丹皮 60 克

  9. 白朮 60 克

  10. 當歸 60 克

  11. 川芎 60 克

  12. 甘草 30 克

使用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與蜂蜜拌勻,製成丸劑,每丸 3 公克,每日服用 3 次,每次 3 丸,早晚服用。

白附子(炮裂),乾蠍(微炒),防風(去叉),天麻,天雄(炮裂,去皮臍),黃耆(銼),萆薢,獨活(去蘆頭),丹參,當歸(銼,炒),肉蓯蓉(去皴皮,酒浸一宿,焙),海桐皮(銼),補骨脂,仙靈脾(各三分),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桂(去粗皮),安息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一兩),雄黃(研,水飛過),麝香(研各半兩)

白話文:

白附子(炒裂),乾蠍子(微炒),防風(去除枝叉),天麻,天雄(炒裂,去除皮和臍),黃耆(切碎),萆薢,獨活(去除蘆頭),丹參,當歸(切碎,炒),肉蓯蓉(去除粗皮,用酒浸泡一晚,烘乾),海桐皮(切碎),補骨脂,仙靈脾(各三錢),白花蛇(用酒浸泡,去除皮和骨,烤炙),桂皮(去除粗皮),安息香,牛膝(去除苗,用酒浸泡,切片,烘乾,各一兩),雄黃(研磨,用水飛過),麝香(研磨,各半兩)

上二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日再服。

治腎臟氣虛,外邪雜至,腳膝緩弱,腰脊不可轉側,日加疼痹。石龍芮湯方。

石龍芮,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炙,銼),萆薢,丹參,羌活(去蘆頭),五味子,細辛(去苗葉),牛膝(酒浸,切,焙),當歸(銼,炒),人參(各三分),天雄(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桂(去粗皮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白話文:

  • 石龍芮

  • 獨活(去除蘆頭)

  • 防風(去除叉)

  • 茯神(去除木)

  • 杜仲(去除粗皮,炙烤,切碎)

  • 萆薢

  • 丹參

  • 羌活(去除蘆頭)

  • 五味子

  • 細辛(去除苗葉)

  • 牛膝(用酒浸泡,切片,烘烤)

  • 當歸(切碎,炒)

  • 人參(各三分)

  • 天雄(炮裂,去除皮臍)

  • 麻黃(去除根節,煎煮,撇去浮沫,烘烤)

  • 桂枝(去除粗皮,各一兩)

  • 枳殼(去除果肉,用麩皮炒製,半兩)

上一十七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前面那十七種藥物,研成麻子大小。每次取四錢的藥粉,加上一杯水,再放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一。將藥渣濾掉,把藥汁溫熱後服用,不拘泥於特定的時間。

治腎虛中風濕,腰腳緩弱,頑痹不仁,顏色蒼黑,語音渾濁,志意不定,頭目昏,腰背強痛,四肢拘急,體重無力。麻黃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腎虛中風寒濕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腰腳酸軟無力、頑固麻痺不仁、面色蒼黑、言語不清、精神恍惚、頭暈目眩、腰背疼痛、四肢拘急、身體沉重無力等。治療方劑為麻黃方。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側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防己,當歸(銼,炒),海桐皮,牛膝(酒浸,切,焙),甘菊花羚羊角(鎊),茵芋(去莖),五加皮(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防風(去叉),白朮(各三兩)

白話文:

  1. 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煎煮後撇去浮沫,再烘焙。

  2. 羌活:去掉蘆頭。

  3. 桂皮:去掉粗糙的表面皮層。

  4. 附子:用火炮裂後,去掉皮和臍部。

  5. 側子:用火炮裂後,去掉皮和臍部,每味各一兩。

  6. 防己:使用原樣。

  7. 當歸:切碎後炒熟。

  8. 海桐皮:使用原樣。

  9. 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再烘焙。

  10. 甘菊花:使用原樣。

  11. 羚羊角:研磨成粉。

  12. 茵芋:去掉莖部。

  13. 五加皮:每味各三分。

  14. 甘草:炙烤後切碎,用量為半兩。

  15. 防風:去掉叉狀部分。

  16. 白朮:每味各三兩。

上一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腎氣虛冷,復感寒濕為痹。牛膝酒方。

牛膝,秦艽(去苗土),芎藭,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獨活(去蘆頭),丹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杜仲(去粗皮,銼,炒),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乾薑(炮),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各一兩半),五加皮(五兩),薏苡仁(一兩),大麻子(炒半兩)

白話文:

  • 牛膝

  • 秦艽(去除莖部和泥土)

  • 芎藭

  • 防風(去除叉子)

  • 桂皮(去除粗皮)

  • 獨活(去除蘆頭)

  • 丹參

  • 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二兩)

  • 杜仲(去除粗皮,切碎,炒制)

  •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

  • 石斛(去除根部)

  • 乾薑(炮製)

  • 麥門冬(去除芯)

  • 地骨皮(各一兩半)

  • 五加皮(五兩)

  • 薏苡仁(一兩)

  • 大麻子(炒熟,半兩)

上一十七味,銼切如麻豆,以生絹袋盛,酒一斗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服半盞,空心溫服,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