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九 (3)
卷第一十九 (3)
1. 脾痹
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又曰: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是為脾痹。其狀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經所謂諸痹不已,亦益內者如此。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說:風寒濕三種病邪混雜而來,會合在一起形成痹症。又說: 極寒之氣遭遇風寒濕三邪,就會引起表皮痹症。表皮痹症一直不癒,又重新受到邪氣侵襲,邪氣停留於脾臟,就成為脾臟痹症。其病狀是四肢痠懶無力,發出咳嗽,嘔吐粘痰,胸中鬱結滿悶。中醫經書中所說的,各種痹症治不好,又擴散到體內的,就是像這種情況。
治脾痹肌肉消瘦,心腹脹滿,水穀不化,食即欲嘔,飲食無味,四肢怠惰,或時自利。黃耆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痹阻、肌肉消瘦、心腹脹滿、水穀不化、吃了食物就想嘔吐、飲食無味、四肢疲乏,或有時腹瀉。
【處方】黃耆丸。
黃耆(銼),石斛(去根),附子(炮裂,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切,焙),益智(去皮),白朮,人參(各一兩),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半),訶梨勒(煨,去核二兩),五味子,當歸(切,焙),白豆蔻(去皮),沉香(銼),高良薑,枳實(去瓤,麩炒各三分),吳茱萸(湯浸,焙,炒),丁香(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石斛(去除根部),附子(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肚臍),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烘烤),益智(去除皮),白朮,人參(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各一兩半),訶梨勒(用火煨,去除果核,二兩),五味子,當歸(切片,烘烤),白豆蔻(去除皮),沉香(切碎),高良薑,枳實(去除果肉,用麩皮炒制,各三分),吳茱萸(用湯浸泡,烘烤,炒制),丁香(各半兩)
上一十八味,為細末,煮棗肉,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治脾痹心腹脹滿,不欲飲食,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白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八味藥物,磨成細末,加入棗肉一起煮,搗碎五百次,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溫酒送服。
白朮,人參,蓽澄茄(各一兩),訶梨勒(煨,去核二兩),丁香,草豆蔻(去皮),黃耆,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茯苓,麥糵(微炒),沉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各三分),枳實(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白朮、人參、蓽澄茄各一兩,訶梨勒兩兩,去除果核,丁香、草豆蔻去除外皮,黃耆、附子炮裂後,去皮臍,白茯苓、小麥粉微炒,沉香、陳橘皮分別浸泡於湯水中,去除白色外皮,再焙乾,木香各三分,枳實去瓤後以麩皮炒過,甘草炙後各半兩。
治脾痹肉極虛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動,關節疼痛,不嗜飲食。黃耆酒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虛寒,身體虛弱,四肢無力,關節疼痛,食慾不振的症狀。使用黃耆酒方。
黃耆,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石斛(去根),澤瀉,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乾薑(炮),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各三兩),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人參(各二兩),天雄(炮裂,去皮臍),芍藥,附子(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裂,去皮臍),茵芋,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細辛(去苗葉),白朮,黃芩(去黑心),栝蔞根,山茱萸(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桂皮(去掉粗皮)、巴戟天(去掉果核)、石斛(去掉根)、澤瀉、白茯苓(去掉黑皮)、柏子仁、乾薑(炮製過的)、花椒(去掉果核,炒出汗,各三兩)、防風(去掉叉枝)、獨活(去掉蘆頭)、人參(各二兩)、天雄(炮裂,去掉皮和臍),芍藥、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臍)、烏頭(炮裂,去掉皮和臍)、茵芋、半夏(用湯洗七次去除滑液)、細辛(去掉幼苗和葉子)、白朮、黃芩(去掉黑色的果核),栝蔞根、山茱萸(各一兩)。
上二十三味,㕮咀,絹袋盛,以清酒三斗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初服三合,漸加之,以微麻木為效,日再。
治脾痹四肢怠惰,發咳。大半夏湯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三味藥材,切碎,混合放入絹袋中,加入三鬥清酒浸泡。秋冬季節浸泡七天,春夏季節浸泡三天。第一天服用三合,之後逐漸增加服用量。在服用之後,會感覺到皮膚微麻,這就表明藥效已經開始發揮了。每天服用兩次。
半夏(為末,生薑汁和作餅,曝乾五兩),白朮,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二兩),桂(去粗皮三兩)
白話文:
-
半夏(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在一起做成餅,曬乾五兩),
-
白朮,
-
白茯苓(去黑皮),
-
人參,
-
甘草(炙烤過),
-
附子(炮裂後,去皮和肚臍),
-
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白,烘烤過,各兩兩),
-
桂皮(去粗皮後,三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脾痹四肢懈惰,肉極肌熱。麻黃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加水一碗半,放入五片生薑,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後溫服,一天三次。
用於治療脾痹引起的四肢無力,肌肉極度熱感。這是麻黃的方劑。
麻黃(去根節),枳實(去瓤,麩炒),防風(去叉),白朮,細辛(去苗葉各三兩),石膏(碎八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四兩),甘草(炙),桂(去粗皮各二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和節)、枳實(去瓤,用麩炒)、防風(去掉叉枝)、白朮、細辛(只取中間莖葉,各三兩)、石膏(搗碎,八兩)、附子(炮裂,去皮和肚臍,四兩)、甘草(炙)、桂皮(去掉粗皮,各二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脾痹四肢懈惰,皮膚不通,外不得泄。風引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種藥材,磨成像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加入一碗半的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一碗,濾去藥渣後趁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脾痹所引起的四肢無力、皮膚不暢、體表無法正常排汗。這是風引湯的處方。
獨活(去蘆頭四兩),當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乾薑(炮),甘草(炙),人參,黃耆,防風(去叉各二兩),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大豆(二升熬,去皮)
白話文:
獨活(去除蘆頭,四兩),當歸(切片,烘焙),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兩),乾薑(炮製),甘草(炙烤),人參,黃耆,防風(去除叉枝,各二兩),桂皮(去除粗糙的皮),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肚臍,各一兩),大豆(熬煮至二升,去除皮)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治脾痹發咳嘔汁。溫中法曲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磨成像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酒半碗,煎煮至一碗,去掉渣滓後溫服,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用於治療脾臟疾病引起的咳嗽和嘔吐痰液。這是溫中法曲丸的配方。
法曲(炒),吳茱萸(湯浸,焙,炒),小麥糵(微炒各五合),枳實(去瓤,麩炒),甘草(炙),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細辛(去苗葉),乾薑(炮),麥門冬(去心,焙),人參,桔梗(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熟水下,日三。
白話文:
法曲(用炒的方法處理),吳茱萸(先用湯浸泡,再烘乾,最後用炒的方法處理),小麥糵(微炒,每種各五合),枳實(去除果實內部的瓤,用麩炒),甘草(用炙的方法處理),桂枝(去除粗皮),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當歸(切片,再用焙的方法處理),白茯苓(去除黑皮,每種各三兩),細辛(去除苗葉),乾薑(用炮的方法處理),麥門冬(去除心,再用焙的方法處理),人參,桔梗(用炒的方法處理),附子(用炮的方法處理至裂開,去除皮和臍,每種各一兩)。
以上十五味藥材,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丸,飯前用溫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