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九 (1)

1. 諸痹統論

論曰:飲天和,食地德,皆陰陽也。然陽為氣,陰為血;氣為衛,血為營。氣衛血營,通貫一身,周而復會,如環無端。豈鬱閉而不流哉!夫惟動靜居處,失其常,邪氣乘間,曾不知覺。此風寒濕三氣,所以雜至合而為痹。淺則客於肌膚,深則留於骨髓。陽多者,行流散徙而靡常;陰多者,凝泣滯礙而有著。

白話文:

中醫古文提到,飲食和地德都是陰陽的表現。陽是氣,陰是血;氣是衛氣,血是營血。氣衛血營在全身運行,循環不息,就像一個沒有終點的環。因此,氣血不會鬱閉而不流動。但是,如果動靜失常,邪氣就會趁機而入,讓人不知不覺地受到傷害。風寒濕三種邪氣,就是這樣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痹症。淺則停留於肌膚,深則深入骨髓。陽氣多的人,邪氣會散佈而遊移不定;陰氣多的人,邪氣會凝結阻滯而形成病症。

雖異狀殊態,然即三氣以求之,則所謂痹者,可得而察矣。且痹害於身,其為疾也,初若無足治,至其蔓而難圖,則偏廢弗舉,四體不隨,皆自詒伊戚者也。可不慎哉!

白話文:

雖然生病的症狀和表現千差萬別,但只要通過三氣來診斷,那麼所謂的痹症,就可以得到察覺。痹症會危害身體,其造成的痛苦,起初好像不值得治療,但等到它蔓延開來,就難以治療了。到那時,偏癱不便,四肢不協調,都是自己造成的痛苦。怎能不謹慎呢!

2. 肝痹

論曰:《內經》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為筋痹。又曰: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蓋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則舍於肝也。其證夜臥則驚,多飲小便數,上為引如懷者是也。

白話文:

古醫書上說:風、寒、濕三種病邪交雜在一起,合稱為痹證。又說:春天感染這種病邪,就會引起筋痹。還說:筋痹久治不愈,又遇到新的病邪侵襲,就會內舍於肝。因為五臟都有相合的臟腑,疾病久了不治,就會內舍於相合的臟腑。肝的相合臟腑是筋,所以筋痹久治不愈,又遇到新的病邪侵襲,就會舍於肝。其證據是:晚上睡覺容易驚醒,小便次數多,而且小便量少,向上引導致懷孕的感覺。

治肝痹筋脈不利,拘攣急痛,夜臥多驚,上氣煩滿。薏苡仁湯方。

薏苡仁羌活(去蘆頭),蔓荊實,荊芥穗各二兩,白朮木瓜(去核),防風(去叉),牛膝(酒浸,切,焙),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薏苡仁、羌活(去除蘆頭)、蔓荊實、荊芥穗各 120 公克,白朮、木瓜(去除果核)、防風(去除分叉)、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再烘焙)、甘草(烤過的)各 60 公克。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治肝痹氣逆,胸脅引痛,眠臥多驚,筋脈攣急。鎮肝去邪。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酸棗仁(微炒),杜仲(去皮,銼,微炒),黃耆(蜜炙,銼),茯神(去木)各一兩,五味子,熟乾地黃,芎藭,細辛(去苗葉),秦艽(去苗土),羌活(去蘆頭),丹砂(飛,研)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二兩、酸棗仁(微炒)、杜仲(去皮、切碎、微炒)、黃耆(蜂蜜炙烤、切碎)、茯苓(去木質部分外皮)各一兩、五味子、熟乾地黃、芎藭(川芎的根莖)、細辛(去苗葉)、秦艽(去根部泥土)、羌活(去根莖蘆頭)、丹砂(研磨成粉)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除丹砂外,同搗羅為散,入丹砂研勻。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日三。

治肝痹。緩筋脈,去邪毒,調營衛。萆薢丸方。

萆薢,羌活(去蘆頭),天麻(酒浸一宿,切,焙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沒藥(研),乳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萆薢、羌活(去掉蘆頭)、天麻(用酒浸泡一夜,切碎,焙乾,各一兩)、附子(炮裂,去掉皮臍,半兩)、沒藥(研成細粉)、乳香(研成細粉),各取一份。

上六味,將四味搗羅為末,入沒藥、乳香同研勻,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化下,日再。

治肝痹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太息,疝瘕四逆,搶心腹痛,目不明。補肝湯方。

白話文:

主治:

肝臟痺痛,兩脅下部位滿脹,筋脈拘急,不能深深呼吸,疝氣、腹中氣血逆亂,心腹刺痛,視力昏花。

方劑:

補肝湯

組成:

  • 當歸 三錢
  • 芍藥 三錢
  • 熟地黃 三錢
  • 川芎 二錢
  • 白芍 二錢
  • 白朮 三錢
  • 茯苓 三錢
  • 山藥 三錢
  • 澤瀉 三錢
  • 丹皮 二錢
  • 鬱金 二錢
  • 陳皮 二錢
  • 甘草 二錢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

補肝益血,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茯苓(去黑皮)一兩二錢,烏頭四枚(炮裂,去皮臍),薏苡仁,獨活各一兩,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臍),柏子仁(研),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各二兩,山茱萸,桂(去粗皮)各三分,(炙,銼)半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黑色表皮)一兩二錢,烏頭四枚(焙乾裂開,去皮和肚臍),薏苡仁,獨活各一兩,附子二枚(焙乾裂開,去皮和肚臍),柏子仁(研磨),防風(去掉根須),細辛(去掉嫩苗和葉子)各二兩,山茱萸,桂皮(去除粗皮)各三分,(炒到微焦,切碎)半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入研藥拌勻。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大棗二枚(劈開),同煎數沸。去滓,取一盞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上述的十一種藥材,搗成小顆粒,放入研缽中搗成粉狀,再與其他藥品混合均勻。每次服藥的劑量為五錢匙,用水一杯半,加入劈開的兩顆大棗,一起煮沸幾次。去掉渣滓,取一杯湯汁服用,不限時間。

治肝虛氣痹,兩脅脹滿,筋脈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細辛湯方。

白話文:

用來治療肝臟虛弱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兩側肋骨疼痛,肌肉和脈絡收縮,呼吸困難,四肢無力,視力模糊的疾病:

細辛湯,由以下藥材組成:

  • 細辛:1錢
  • 麻黃根:1錢
  • 防風:1錢
  • 當歸:1錢
  • 川芎:1錢
  • 芍藥:1錢
  • 甘草:5錢
  • 生薑:1錢
  • 大棗:3顆

將藥材加水煎煮成湯劑,分兩次服用。

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研),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山茱萸,甘草(炙,銼各三分),蔓荊實,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木瓜(去核),萆薢,五加皮(各一兩)

白話文:

細辛(去除莖葉)、防風(去除分叉部分)、白茯苓(去除黑皮)、柏子仁(研磨成粉)、桃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山茱萸、甘草(炙烤,切成三份)、蔓荊實、枳殼(去除果瓤,用麩皮炒至半兩)、木瓜(去除果核)、萆薢、五加皮(各取一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大棗(三枚劈破),同煎數沸,去滓,取七分,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上述十二種藥材,切碎研磨成麻子般的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三個破開的大棗,一起煮沸幾次,去掉渣滓,取七分藥液,溫服,不限時間。

治肝痹頭目昏塞,四肢不利,胸膈虛煩。防風湯方。

防風(去叉一兩),芎藭,黃耆(銼),五味子,人參,茯神(去木),獨活(去蘆頭),羚羊角(鎊屑),前胡(去蘆頭各三分),細辛(去苗葉),酸棗仁(微炒),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的一兩重),川芎,黃耆(切成小段),五味子,人參,茯苓(去掉木頭的部分),獨活(去掉蘆頭),羚羊角(研磨成碎屑),前胡(去掉蘆頭各三分重),細辛(去掉莖葉),酸棗仁(微炒),甘草(炙烤各半兩重)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大棗(三枚劈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肝痹筋攣,肢體不隨。牛膝湯方。

牛膝(銼,焙),防風(去叉),丹參,前胡(去蘆頭各二兩),石斛(去根二兩半),杜仲(去粗皮,塗酥炙,銼),秦艽(去苗土),續斷(各一兩半),陳橘皮(湯去白,焙一兩),大麻仁(研一合)

白話文:

牛膝(切碎,焙烤),防風(去掉枝叉),丹參,前胡(去掉蘆頭各兩兩),石斛(去掉根部兩兩半),杜仲(去掉粗皮,塗上酥油炙烤,切碎),秦艽(去掉苗和泥土),續斷(各一兩半),陳橘皮(用湯去除白色,焙烤一兩),大麻仁(研磨一合)

上一十味,除大麻仁外,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五七沸,別下麻仁少許,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服,日二。

白話文:

除大麻仁以外的上述十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加水一盞半,煎煮至沸騰五至七次,再加入少量大麻仁,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藥渣,空腹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治肝痹多驚悸,神思不安。茯神散方。

茯神(去木),酸棗仁(微炒),黃耆(銼),人參各一兩,熟乾地黃(焙),遠志(去心),五味子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丹砂(別研半兩)

白話文:

茯神(去掉木質部分)、酸棗仁(微炒)、黃耆(切碎)、人參各一兩;熟乾地黃(烘焙)、遠志(去掉心)、五味子各半兩;白茯苓(去掉黑皮)一兩;丹砂(另研為粉末)半兩。

上九味,除丹砂外,搗羅為散,入丹砂末再研勻。每服一錢匕。以溫酒調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