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八 (9)

1. 白癩

論曰白癩之候。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𤸷痹。關節熱痛如火燔灼。脊膂拘急。肉如刀劈。手足緩弱。身體癮疹。鼻生息肉。目生白珠。肉色斑白。故謂之白癩也。

白話文:

《素問·痺論》說:白癩的症狀是:聲音嘶啞,視力模糊,四肢麻木,關節疼痛就像被火灼燒一樣,脊背僵硬,肌肉像被刀劈過一樣,手腳無力,身體發疹,鼻子長息肉,眼睛長白斑,皮膚斑駁發白,所以稱之為白癩。

治白癩。蝮蛇頭丸

蝮蛇頭(炙焦),蝟皮(炙焦),魁蛤(炙),蠐螬(生用各一枚),水蛭(生用),虻蟲(去翅足生用),葛上亭長(去翅足生用各七枚),蜈蚣(炙二枚),大蜘蛛(炒三枚),䗪蟲(炙四枚),雷丸(炮四十枚),附子(炮裂去皮臍三枚),水銀,丹砂(各一兩),硝石(一分與水銀丹砂同研水銀星盡滴醋炒),大黃(銼炒),桂(去粗皮),滑石(研如粉),甘遂(與芝麻同炒不用芝麻),射罔(各一兩),石膏(研如粉二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芒硝(研如粉各半兩),巴豆(去皮心炒十五粒),龍骨(研三分),礬石(枯研如粉),黃連(去須各一分),鯪鯉甲(炙用七片)

白話文:

  1. 蝮蛇頭(烤焦)

  2. 蝟皮(烤焦)

  3. 魁蛤(烤過)

  4. 蠐螬(生用,各一枚)

  5. 水蛭(生用)

  6. 虻蟲(去除翅膀和腳後,生用)

  7. 葛上亭長(去除翅膀和腳後,生用,各七枚)

  8. 蜈蚣(烤過,二枚)

  9. 大蜘蛛(炒過,三枚)

  10. 䗪蟲(烤過,四枚)

  11. 雷丸(炮製過的四十一粒)

  12. 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三枚)

  13. 水銀

  14. 丹砂(各一兩)

  15. 硝石(一分,與水銀和丹砂一起研磨,直到水銀顆粒消失,滴入醋中,炒製而成)

  16. 大黃(銼碎後,炒製)

  17.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18. 滑石(研磨成粉末狀)

  19. 甘遂(與芝麻一起炒過,不用芝麻)

  20. 射罔(各一兩)

  21. 石膏(研磨成粉末狀,二兩)

  22. 蜀椒(去除種子並閉合口部後,炒至出汗)

  23. 芒硝(研磨成粉末狀,各半兩)

  24. 巴豆(去除皮和心,炒過,十五粒)

  25. 龍骨(研磨分成三份)

  26. 礬石(乾燥後研磨成粉末狀)

  27. 黃連(去除鬚根,各一分)

  28. 鯪鯉甲(烤過的,七片)

上二十八味。搗研極細。同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臨臥溫酒下。加至三丸。未覺小便澀痛。更加一丸至二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上面二十八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和蜂蜜混合搗成丸劑,丸子的體積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兩丸,於睡覺前空腹時,用溫酒送服。逐漸加至三丸。直到感到小便澀痛為止,再加一丸或兩丸,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服用量。

治白癩風。天麻煎

天麻(生用一斤半),木天蓼(生用三斤)

上二味。銼如大豆粒。用水三斗五升。煎至一斗。壓去滓。於銀石器中。慢火煎如稠餳。每服半匙。荊芥薄荷酒調下。不拘時。日二夜一。一月見效。

白話文:

將防風和羌活這兩種藥物磨成綠豆大小的顆粒。用三鬥五升的水煎煮,直到水煎煮到只剩下一斗。把藥渣壓榨去除後,將藥液倒入銀器或石器中,用慢火煎煮至濃稠如粥的狀態。每次服用半匙,用荊芥薄荷酒送服。不受時間限制,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通常服用一個月即可見效。

治白癩。苦參酒

苦參(去土皮心銼二斤),露蜂房(銼五兩)

上二味。用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浸法曲三斤。經三宿。炊黍米二斗。醞如常法。酒熟每食後。飲一合。日二夜一。加至三合。以瘥為度。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用三鬥水煮,取一斗五升的藥液,去除渣滓,浸泡三斤的酒麴,經過三天的時間。煮二斗黍米,按照常規的方法釀酒。酒釀好後,每餐後喝一杯,一天喝兩次,晚上喝一次。逐漸增加到三杯,以治癒疾病為度。

治遍身白點。搔之屑落。或癢或痛。色白漸展。世呼白癩。苦參酒方

苦參(去土皮心銼五斤),露蜂房(銼五兩),蝟皮(銼一具)

上三味。用水六斗。煮取三斗。去滓浸細曲四斤半。炊黍米三斗。醞如常法。酒熟每飲三合至五合。日二夜一。以瘥為度。

白話文:

上三味藥。用水六鬥。煮成三鬥。濾去渣滓,浸泡細曲四斤半。煮黍米三鬥。按照通常的方法釀酒。酒熟了,每次喝三合到五合。一天兩次,一晚上一次。以治癒病症為限。

治白癩大風。眉須墮落。八風十二痹。筋脈拘急。肢節緩弱。手足痹𤸷。商陸酒

白話文:

治療白癩大風。眉毛和鬍鬚脫落。八風十二痹。筋脈拘急。四肢無力。手足麻痺。商陸酒方

商陸根(削去皮銼二十五斤)

上一味。用水一石五斗。煮取八斗。去滓浸細曲十五斤。炊黍米一石。醞如常法。酒熟每溫飲三合至五合。日二夜一。重者服至三斗。稍輕者至二斗。若得藥發吐下為佳。唯宜食鹿肉羹。

白話文:

單味方藥。方劑:以水一石五斗、細曲十五斤,煮沸八斗,除去渣滓後浸泡。另外炊煮黍米一石(注:古時容量單位),將黍米煮好後,再加入浸泡過的藥液,依照一般釀酒法釀製。釀好的酒,每日溫熱飲用三合至五合,一日兩次,每隔一晚服用一次。病重者服用至三鬥(注:古時容量單位),較輕者服用至二斗。如果服藥後,能引起嘔吐或腹瀉,則說明藥物有效。適宜同時搭配鹿肉羹食用。

治白癩艾葉酒方

干艾葉(濃煮取汁每一斗米曲用艾葉五兩)

上一味。隨曲米多少。用煎濃汁拌浸。醞如常法。酒熟不拘時稍稍飲之。常令酒勢相接醺醺然。

治白癩。塗方

葛上亭長(四七枚去翅足與糯米同炒米熟為度不用米),干蝮蛇(一枚頭尾全者炙黃去鱗及腹中物)

白話文:

葛上亭長(四十七片,去除翅膀和腳,與糯米一起炒至米飯熟透,不需要使用米),幹蝮蛇(一條頭尾完整的,烤至金黃色,去除鱗片和腹中的東西)。

上二味。搗羅。生絹袋貯。以酒五升。瓷瓶中慢火煅煮。酒及一升以下。將綿囊蘸藥汁。摩塗癩上。日二夜一。如不急痛。日夜可五七次塗之。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搗碎研磨,裝入生絹袋內。用五升酒放入瓷瓶中,用慢火煎煮。等到酒煎煮至一升以下時,用綿布袋蘸取藥汁,塗抹在患處。每天塗抹兩次,晚上塗抹一次。如果不痛的話,可以每天塗抹五到七次。

治白癩。語聲嘶敗。四肢𤸷痹。瘙癢生瘡。烏蛇散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葛根(銼各一兩一分),苦參,紫參沙參人參,芎藭,天麻(酒浸切焙),黃芩(去黑心),木通(銼),地骨皮防風(去叉),防己莽草葉,白朮蒴藋木蘭皮(去粗皮),黃連(去須),附子(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襲去皮臍),牛膝(去苗),檳榔(煨銼),熟乾地黃(切焙),葳蕤,芍藥,桂(去粗皮),玄參(堅者),龍骨(研),石膏(研如粉),升麻菊花(未開者微炒),蒺藜子(炒去角),秦艽(去苗土),細辛(去苗葉),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當歸(切焙),甘草(炙銼),遠志(去心),巴戟天(去心),蒼耳花(炒乾各三分),吳茱萸(湯洗焙炒),麝香(研各半兩)

白話文:

烏蛇(以酒浸泡,去皮去骨後烤乾),葛根(切碎,各取一兩一分), 苦參,紫參,沙參,人參,川芎,天麻(以酒浸泡後切片並焙乾), 黃芩(去除黑色花心), 木通(切碎), 地骨皮,防風(去除叉狀枝節), 防己,莽草葉,白朮,蒴藋(全草),木蘭皮(去除粗皮),黃連(去除鬚根),附子(烤裂去皮去臍),烏頭(烤熟去皮去臍),牛膝(去除嫩苗),檳榔(烤熟切碎),熟乾地黃(切片焙乾),葳蕤,芍藥,桂皮(去除粗皮),玄參(選擇堅硬的部分),龍骨(研磨成粉),石膏(研磨成細粉),升麻,菊花(未開時微炒),蒺藜子(炒熟去角),秦艽(去除嫩苗和泥土),細辛(去除嫩苗和葉子),天雄(烤裂去皮去臍,各取一兩),當歸(切片焙乾),甘草(烤熟切碎),遠志(去除心),巴戟天(去除心),蒼耳花(炒乾,各取三分),吳茱萸(以湯清洗後焙炒),麝香(研磨,各取半兩)。

上四十二味。搗研細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漸加至三錢匕。晡時再服。

治白癩。語聲嘶嗄。目視不明。四肢𤸷痹。關節熱痛。身體癮疹。鼻生息肉。白花蛇散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兩),天麻,槐子(微炒),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晚蠶砂(微炒),蔓荊實,白蘚皮,威靈仙(去土),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治療白癧:

  1. 聲音嘶啞:

  2. 眼睛視力模糊:

  3. 四肢肢體麻痺,關節紅腫疼痛:

  4. 身體瘙癢起疹子:

  5. 鼻子長息肉:

「白花蛇散」配方:

  1. 白花蛇(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炙烤至熟,取二兩):

  2. 天麻(取一兩):

  3. 槐子(微炒,取一兩):

  4. 羌活(去除蘆頭,取一兩):

  5. 防風(去除叉枝,取一兩):

  6. 晚蠶砂(微炒,取一兩):

  7. 蔓荊實(取一兩):

  8. 白蘚皮(取一兩):

  9. 威靈仙(去除泥土,取一兩):

  10. 枳殼(去除果肉,麩炒至熟,取一兩):

  11. 甘草(炙烤並切成小塊,取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