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五 (4)

1. 首風

論曰內經謂新沐中風。則為首風。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夫諸陽之脈。皆會於頭。平居安靜。則邪無自而入。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膚髮濡漬。不慎於風。風邪得以乘之。故客於首而為病。其證頭面多汗。惡風頭痛。

白話文:

原文:論曰內經謂新沐中風。則為首風。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夫諸陽之脈。皆會於頭。平居安靜。則邪無自而入。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膚髮濡漬。不慎於風。風邪得以乘之。故客於首而為病。其證頭面多汗。惡風頭痛。

古書《內經》中說,剛洗完頭後吹風,就會得首風。首風的症狀是頭面多汗、惡風。在吹風後的第二天,病情會加重。頭痛不能外出或進屋。等到吹風過後,病情會慢慢好轉。人體的諸陽經脈都匯聚在頭部。平時安靜的時候,邪氣無從侵襲。剛洗完頭的人,皮肉鬆弛,皮膚和頭髮都很濕潤。如果不注意防風,風邪就會乘虛而入,侵犯頭部而發病。其症狀是頭面多汗、惡風和頭痛。

不可以出內者。以邪氣之客也。當先風一日則病甚。至其風日則少愈者。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風行陽化。頭者諸陽之會。與之相應也。

白話文:

不可出汗的人。是因為邪氣進入身體的緣故。在邪氣進入身體的前一天,病情就會加重。到了邪氣進入的當天,病情就會慢慢好轉。陽氣的運行以天地之間急促的風為代表。風行則陽氣化生。頭部是諸陽經脈匯聚的地方。因此,風氣與頭部相應。

治首風頸項緊急。骨節疼痛。荊實湯

荊實(揉去白皮一兩半),芎藭(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酸棗仁(炒半兩),薏苡仁(炒一兩半),犀角(鎊三分),桑根白皮(銼一兩)

白話文:

荊實(揉去白色外皮,一兩半),川芎(半兩),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半兩),酸棗仁(炒熟,半兩),薏苡仁(炒熟,一兩半),犀牛角(研磨成粉,三分),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溫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約15克),加入一盞半(約300毫升)的水,放入一顆棗子大小的生薑,拍碎後一起煎煮。煎至剩八分滿時,過濾渣滓。空腹、中午和睡覺前溫熱服用。服用到病情痊癒為止。

治首風腦項掣痛。防風飲

防風(去叉一兩),龍骨(去土二兩),升麻赤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葛根(銼),石膏(碎各一兩半)

白話文:

防風(去叉一兩),龍骨(去土二兩),升麻,赤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葛根(銼碎各一兩半)、石膏(碎各一兩半)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䈽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粗略搗碎,篩勻。每次取五錢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加入半合的竹瀝,再煎一到兩沸,去渣。空腹時,於中午和晚上睡前溫熱服用。

治首風每發胸膈滿悶。吐逆痰涎。飲食不下。前胡湯

前胡(去蘆頭半兩),木通(銼一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桔梗(去蘆頭切炒半兩),枳殼(去瓤麩炒),旋覆花(微炒各一分),半夏(湯浸洗七遍半兩入生薑一兩同搗炒),升麻(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 前胡(去掉蘆頭,用半兩)

  • 木通(切碎,用一分)

  • 赤茯苓(去掉黑皮,用半兩)

  • 桔梗(去掉蘆頭,切片,炒熟,用半兩)

  • 枳殼(去掉裡面的瓤麩,炒熟,用一分)

  • 旋覆花(稍微炒一下,各用一分)

  • 半夏(用湯浸泡,清洗七次後,用半兩,再加入一兩生薑,一起搗碎炒熟)

  • 升麻(用半兩)

  • 麥門冬(去掉心,焙乾後,用半兩)

  • 甘草(炙烤過,用一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臨臥溫服。

治首風目暈頭痛。芎菊湯

芎藭,防風(去叉),麻黃(去根節),前胡(去蘆頭),獨活(去蘆頭各一兩)

白話文:

芎藭,防風(去除叉枝),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前胡(去除蘆頭),獨活(去除蘆頭),各一兩。

菊花(擇),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細辛(去苗葉各半兩),石膏(碎二兩)

白話文:

菊花(挑選好的菊花),枳殼(去除瓤麩,炒香),甘草(炙烤後切碎),細辛(去掉莖葉,各半兩),石膏(搗碎,二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五葉。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三錢重的藥粉,加入一杯水,再加入五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藥液只剩六分之一。去除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治首風頭痛。當先風則甚。茯神湯

茯神(去木),羌活(去蘆頭),木通(銼),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蔓荊實(去白皮),生乾地黃(焙),白朮當歸(切焙),芍藥,陳橘皮(湯浸去瓤焙),芎藭(各一兩)

白話文:

茯苓(去除木質部分),羌活(去除蘆頭),木通(銼碎),防風(去除叉子形的根),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蔓荊實(去除白色外皮),生乾地黃(焙乾),白朮,當歸(切片並焙乾),芍藥,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果肉,再焙乾),川芎(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治沐頭中風。頭面多汗。為首風頭痛。一字散

香葉烏頭(去皮臍各二兩),甘松零陵香(各一兩),白附子天南星(各半兩)

白話文:

藿香葉、烏頭(將烏頭外皮去掉並去掉中心髓各二兩)、甘松、零陵香(各一兩)、白附子、天南星(各半兩)

上六味。並生用。搗羅為散。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風口噤斡開口。微微灌服半錢。未愈再服。

治首風頭痛。菊花散

菊花,地骨皮,石膏(研),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上五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熱湯點。食後服。

治首風。每遇風時。即發頭痛。白殭蠶丸方

白殭蠶(炒),菊花,石膏(研各四兩)

上三味。搗研為末。用蔥白細研。絞取汁一大盞。同拌和。入少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茶或溫酒下。

白話文:

把上三味藥搗研成細末。用蔥白研磨細膩,絞取汁液一大杯。將藥末與蔥汁混合均勻,加入少量麵糊,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荊芥茶或溫酒送服。

治首風頭痛。天麻散

天麻(二兩),藿香(去梗),石膏(研),莎草根(炒去毛各一兩),王瓜(十枚燒灰)

白話文:

  1. 天麻(二兩):將天麻藥材取二兩份量。

  2. 藿香(去梗):將藿香藥材的梗去除,留下葉片部分。

  3. 石膏(研):將石膏藥材研磨成細粉狀。

  4. 莎草根(炒去毛各一兩):將莎草根藥材炒熟,並去除掉根部毛絮,每種藥材各取一兩份量。

  5. 王瓜(十枚燒灰):將十枚王瓜燒成灰。

上五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臘茶調下。

治首風。定偏正頭痛。茶調散

菊花,細辛(去苗葉),石膏(研),莎草根(炒去毛等分)

上四味。為細散。每服一錢匕。茶清調下。食後服。

治首風每發。頭痛難忍。白龍丸

附子(炮),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夏(洗去滑切焙),天南星(炮各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麝香(研少許),龍腦(研少許),凝水石(三兩用炭火三斤煅通赤埋於地坑內出火毒候冷取出)

白話文:

  • 白附子(經過炮製)

  • 附子(經過炮製,裂開,去掉皮和臍)

  • 半夏(洗去黏液,切片,烘焙)

  • 天南星(炮製,各半兩)

  • 烏頭(經過炮製,裂開,去掉皮和臍,一兩)

  • 麝香(研磨成少量)

  • 龍腦(研磨成少量)

  • 凝水石(三兩,用炭火三斤煅燒至通紅,埋入地坑內,去除火毒,候冷取出)

上八味。搗研為細末。用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材搗碎成細末,並且用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如同豌豆一般。每服三到五粒,用溫酒送服。空腹在飯前服用。

治首風頭痛。上焦煩悶。菊花散方

菊花,旋覆,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石膏(銼二兩半),蒺藜子(炒去角二兩),甘草(炙一兩),地骨皮(半兩)

白話文:

菊花、旋覆花、桑根白皮(各切成一兩半),石膏(切成二兩半),蒺藜子(炒熟後去掉角,二兩),甘草(烤過的一兩),地骨皮(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治首風頭目昏痛。肢體拘急疼痛。八風湯

防風(去叉六兩),人參(二兩),芎藭,細辛(去苗葉),前胡(去蘆頭),羌活(去蘆頭),白芷(各半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防風(除去分叉的六兩),人參(二兩),川芎,細辛(去掉莖葉),前胡(去掉蘆頭),羌活(去掉蘆頭),白芷(各半兩),甘草(烘烤過的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五葉。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首風頭目昏痛。痰涎不利。茯苓湯

茯苓(去黑皮一兩),沉香(半兩),甘菊花(三分),訶黎勒皮(二兩),藿香(去梗一兩)木香(半兩),檳榔(銼一兩),白朮(一兩),枇杷葉(拭去毛炙十片),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掉外皮,一兩),沉香(半兩),甘菊花(三分),訶黎勒皮(二兩),藿香(去掉莖,一兩),木香(半兩),檳榔(切碎,一兩),白朮(一兩),枇杷葉(擦掉絨毛,烘烤至十片),枳殼(去殼,麩炒),甘草(烘烤至,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入生薑鹽各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首風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上膈煩悶。或發寒熱。除風荊芥湯

白話文:

治首風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上膈煩悶。或發寒熱。除風荊芥湯方


治療由風邪引起的頭痛、頭暈目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上胸部煩悶,或伴有寒熱症狀。

除去風邪的荊芥湯方。

荊芥穗,芎藭,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各一兩),人參(二兩)

白話文:

荊芥穗:具有疏散風寒、宣肺透疹的作用。

芎藭:具有活血行氣、調經止痛的作用。

防風(去叉):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作用。

獨活(去蘆頭):具有祛風勝濕、止痛的作用。

甘草(炙銼):具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的作用。

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人參(二兩):具有益氣補虛、健脾益肺的作用。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薄荷三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再服。

治首風及偏正頭疼。一滴金丸

人中白地龍(炒各一兩)

上二味。為細末。入羊膽汁和丸。如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開點在兩鼻竅中。㗜立效。

白話文:

將上面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羊膽汁混合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和芥子一樣。每次使用一粒藥丸,用新打的水一滴化開,然後滴在兩個鼻孔中。馬上就會見效。

治首風頭痛不可忍。黑散

天南星(一枚重一兩銼),皂莢(二挺不蚛者寸截二味同燒令通赤放冷細研秤二兩),芎藭末(一分),荊芥穗末(半兩)

白話文:

天南星(一枚,重量為一兩,銼碎),皁莢(兩支沒有蟲蛀的,切成一寸長的段,兩種藥材一起燒到通紅,放涼後研磨成細粉,秤取二兩),芎藭末(一分),荊芥穗末(半兩)。

上四味。合研令勻重羅。每服一錢匕。臘茶調服。蜜水亦得。不拘時。

治體虛陽經為風所乘。上走頭面。多汗惡風頭痛。及新沐中風。失音不語。救生丸方。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炮),天南星,半夏(湯洗七遍生薑汁製作餅焙乾),犀角(鎊屑以紙裹置懷中令暖方搗),丹砂(研),芎藭,藿香葉,零陵香葉,桂(去粗皮),木香,蠍梢(炒),白殭蠶(炒),牛黃(研各半兩)

白話文:

用於治療體質虛弱,陽經被風邪侵襲。風邪上犯頭面,多汗,畏風,頭痛。以及剛洗頭後,因風寒侵襲而導致失音不語。

救生丸配方:

  1. 天麻

  2. 附子(炮裂去皮臍)

  3. 烏頭(炮裂去皮臍)

  4. 白附子(炮)

  5. 天南星

  6. 半夏(湯洗七遍,生薑汁製作餅,焙乾)

  7. 犀角(鎊屑以紙裹置懷中令暖方搗)

  8. 丹砂(研)

  9. 芎藭

  10. 藿香葉

  11. 零陵香葉

  12. 桂(去粗皮)

  13. 木香

  14. 蠍梢(炒)

  15. 白殭蠶(炒)

  16. 牛黃(研)

各半兩

上一十六味。搗研為末。煉蜜和劑。旋丸如梧桐子大。中風不語者。每服五丸。用漿水半盞。取東南柳枝一條。長七寸。滴生油三滴。在漿水中。即攪四十九攪。便灌之立瘥。如小兒中風。只用漿水吞下三丸。如小豆大。

白話文:

以上十六味藥物。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藥丸。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中風導致無法言語的人。每次服用五丸。用半杯漿水。取一根七寸長的東南方向的柳枝。滴入三滴生油。在漿水中。立即攪動四十九次。然後給病人服下,即可立即治癒。如果是小兒中風。只需用漿水吞服三丸。丸子的大小如綠豆。

治頭風旋暈。目昏眩急。宣行陽經風寒。化導胸膈痰飲。療偏正頭痛。解身體拘倦。清爽神志。通利關竅。大芎丸

白話文:

此藥方用於治療頭部風旋暈眩,眼睛昏花眩暈突然發作。宣通陽經風寒,化導胸膈痰飲,治療偏正頭痛,解除身體拘倦,使神志清爽,通利關竅。

大芎丸方:大黃、乾薑各二兩,草烏頭五錢,甘草、川芎各一兩,白芍、細辛各七錢,黃連、木香、枳實、半夏各五錢,生薑、大棗各一兩。

芎藭(一斤大者),天麻(四兩)

上二味。同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茶酒嚼下。荊芥湯嚼下亦得。不計時候。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材。一起搗成細末。加入蜂蜜做成丸劑。每一粒的直徑像櫻桃那麼大。每次服用一粒。可以用茶或酒送服。也可以用荊芥湯送服。服用時間沒有限制。

治首風頭項急痛腦重。四肢拘急。行步有妨。牛黃丸

牛黃(別研),膩粉(各半兩),天麻(酒炙),桂(去粗皮),白附子(炮),乾蠍(炒去土),天南星(炮),石菖蒲,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羌活(去蘆頭),芎藭乾薑(炮),當歸(切焙),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各一兩),麝香(一分),烏蛇(酒浸濕紙裹煨取肉三兩)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細粉)、膩粉(各半兩),

天麻(用酒炙過)、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白附子(炮製過)、

乾蠍子(炒過後去除殘留的泥土)、

天南星(炮製過)、石菖蒲、

附子(炮製裂開後去除皮臍)、麻黃(去除根節後用湯煮過、撈去浮沫)、

羌活(去除蘆頭)、川芎、乾薑(炮製過)、當歸(切片後焙製)、獨活(去除蘆頭)、

防風(去除叉枝各一兩)、麝香(一分)、烏蛇(用酒浸濕紙張包裹後煨烤,取出肉三兩)。

上一十八味。先將牛黃麝香同研後。漸入諸藥末。並膩粉一半。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於一半膩粉內。滾為衣。每服五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以上十八種藥材。先將牛黃與麝香調和研磨後,再慢慢加入其他藥物的粉末。並與一半的膩粉混合。用煉過的蜂蜜合丸,丸的體積如梧桐子大小。再滾上另一半的膩粉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治風虛腦重。四肢拘急。骨節疼痛。天雄丸

天雄(炮裂去皮臍),黃耆(銼),熟乾地黃(焙),蒺藜子(炒去角各三分),白茯苓(去黑皮),牛膝(酒浸切焙),防風(去叉),石斛(去根),附子(炮裂去皮臍),獨活(去蘆頭),山芋,白朮,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天雄(炮裂去皮臍):半斤

黃耆(切碎):半斤

熟乾地黃(焙製):一斤

蒺藜子(炒去角):各三錢

白苓(去黑皮):半斤

牛膝(酒浸切焙):半斤

防風(去叉):二兩

石斛(去根):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斤

獨活(去蘆頭):二兩

山藥:一斤

白朮:半斤

桂枝(去粗皮):二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薄荷酒或烏梅湯下。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物,搗成細末,與蜂蜜混合做成藥丸,丸子的大小要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藥15丸,逐漸增加到20丸。用薄荷酒或烏梅湯送服。

治首風頭重嘔噦。柴胡飲

柴胡(去苗),芎藭,桑根白皮(炙銼各一兩半),白檳榔,羚羊角(鎊),人參,黃連(去須),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旋覆花(炒),桂(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部),川芎,桑樹根白皮(烤過磨成碎末,各一兩半),白檳榔,羚羊角(搗成碎片),人參,黃連(去除須根),天雄(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一兩),旋覆花(炒過),桂皮(去除粗皮),枳殼(去除內瓤麩皮,炒過,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頭風日久。諸治不瘥。必效丸

巴豆(去皮出油一分),丹砂(研),乳香(研),細辛(去苗葉),當歸(切焙),檳榔(各半兩),丁香,桂(去粗皮),龍腦(研各一錢)

白話文:

  • 巴豆(去掉外皮,榨出一分油)

  • 丹砂(研磨成粉末)

  • 乳香(研磨成粉末)

  •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

  • 當歸(切片並烘烤)

  • 檳榔(各半兩)

  • 丁香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龍腦(研磨成粉末,各一錢)

上九味。搗研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發動日。用好茶清下一丸。須是當門齒嚼。冷茶下之。十年只用一粒。

白話文:

上面九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後,用饅頭蒸成藥丸,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當疾病初發作時,用好茶送服一丸藥丸,一定要放在正門牙齒咀嚼,再用冷茶送服。十年中只服用一粒藥丸。

治首風頭面多汗。惡風頭痛。芎術湯方

芎藭,蒼朮(米泔浸去粗皮切焙),麻黃(去根節),芍藥,甘草(炙銼),白芷,石膏,荊芥穗(等分)

白話文:

芎藭、蒼朮(用米泔水浸泡洗淨後,颳去粗皮切片,焙乾)、麻黃(去掉根和節)、芍藥、甘草(炙熱後切碎)、白芷、石膏、荊芥穗(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五七葉。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治首風頭面多汗。惡風頭痛。芎藭散方

芎藭,石膏(碎),細辛(去苗葉),荊芥穗,甘草(炙銼),草烏頭(去皮臍同黑豆炒去豆各一兩)

白話文:

芎藭、石膏(研成碎末)、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荊芥穗、甘草(烤過並切碎)、草烏頭(去除外皮和肚臍,與黑豆一起炒,去除黑豆,各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臘茶清調下。加至一錢匕。空心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