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四 (5)

1. 風驚悸

論曰風驚悸者。以心氣不足。為風邪所乘。神魂驚怖不已。則悸動不寧。其證目睛不轉不能呼是也。或因恐懼憂迫。致損心氣驚悸者。亦緣風邪搏之故爾。診其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不可不察。

白話文:

當論述到風驚悸時,是因心氣不足,被風邪乘虛而入,使精神恐懼而不能自已,就會驚慌不安。它的症狀是眼睛視物不轉動,不能言語。或者因為恐懼、憂慮而致損傷心氣,產生驚悸,這也是因為風邪互相搏擊的緣故,要診察脈象是動脈搏動而無力,動脈就是驚,無力就是悸。這些都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

治心氣虛弱。風熱所乘。驚悸不寧。胸中逆氣。魘夢參錯。謬妄恍惚。鎮心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心氣虛弱。被風熱侵襲。驚恐不安。胸中逆氣。噩夢連連。精神錯亂。

鎮心丸配方:

  • 人參:3克
  • 白朮:3克
  • 黃芪:3克
  • 炙甘草:3克
  • 當歸:3克
  • 川芎:3克
  • 柴胡:3克
  • 香附:3克
  • 陳皮:3克
  • 半夏:3克
  • 茯苓:3克
  • 澤瀉:3克
  • 苡仁:3克
  • 生地:3克
  • 丹參:3克
  • 牛膝:3克
  • 麥冬:3克
  • 五味子:3克
  • 酸棗仁:3克
  • 遠志:3克
  • 柏子仁:3克
  • 茯神:3克
  • 龍骨:3克
  • 牡蠣:3克
  • 硃砂:1克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米湯或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3克,每日3次。

紫石英(別研),丹砂(別研),茯神(去木),銀屑(別研),雄黃(別研),菖蒲,人參,桔梗(別炒),乾薑(炮),遠志(去心),甘草(炙銼),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各半兩),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鐵精(研),防己(各一兩)

上一十七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漸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 紫石英(研磨)

  • 丹砂(研磨)

  • 茯苓(去除木質部分)

  • 銀屑(研磨)

  • 雄黃(研磨)

  • 菖蒲

  • 人參

  • 桔梗(炒製)

  • 乾薑(炮製)

  • 遠志(去除中心)

  • 甘草(炙烤)

  • 當歸(切片後烘焙)

  • 桂皮(去除粗皮)

  • 防風(去除分叉部分)

  • 細辛(去除根莖部分)

  • 鐵精(研磨)

  • 防己

治風熱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善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定志丸方

菖蒲,遠志(去心各二兩),白茯苓(去黑皮),人參(各三兩)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內心躁動和不寧。五臟虧虛。嚴重者憂鬱悲傷不快樂。顛顛倒倒容易忘事。早起時精神好,到了晚上加重。晚上精神好,到了早上加重。定志丸配方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或熟水下。日三。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配料研磨成粉末,與煉過的蜂蜜混合成丸。丸藥的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用米湯或煮熟的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治風熱心虛驚悸。或憂怖怔忪。如人追逐。或睡中驚怕。忘謬不安。定心龍膽丸方

白話文:

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心虛驚悸。也適用於因憂愁恐懼而造成的恍惚失神,就像被人追趕一樣。也適用於因睡眠中驚嚇,而導致忘記很多事情、坐立不安的情況。

定心龍膽丸的配方如下:

  • 龍膽草:10克
  • 石菖蒲:10克
  • 茯苓:10克
  • 當歸:10克
  • 川芎:10克
  • 白芍藥:10克
  • 熟地黃:10克
  • 山茱萸:10克
  • 山藥:10克
  • 黨蔘:10克
  • 黃芪:10克
  • 甘草:5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用2次。

龍膽(去苗),茯神(去木),白薇(焙),梔子仁(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玄參羚羊角(鎊各一兩一分),甘草(炙三分),人參(一兩),丹砂(別研三分)

白話文:

龍膽草(去掉根鬚),茯苓(去掉木質部分),白薇(炒過),梔子仁(各一兩),麥門冬(去掉心、炒過一兩半),玄參、羚羊角(研磨成粉,各一兩一分),甘草(炙烤過三分),人參(一兩),硃砂(另外研磨成粉三分)

上一十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棗湯下。日三。加至三十丸。腸胃風熱秘澀。加大黃一兩半。

治久積風熱。發即驚悸。氣滿不安。四肢虛弱。不生肌肉。鹿髓煎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種中藥材,除了分別研磨之外,其餘的搗成粉末,將這些粉末混合均勻,加入蜂蜜煉製,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顆,飯後以煎過的紅棗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逐漸加量至每次30顆。如果腸胃有風熱、便祕的情況,可以加大黃的用量,為1兩半。

鹿髓(五合),生天門冬汁(三合濾),生麥門冬(汁三合濾),清酒(五合),牛髓(五合無牛髓牛酥一升代),白蜜(七合),棗膏(五合),生地黃汁(一升以上藥八味先煎地黃天門冬汁清酒五合減二分次內麥門冬汁煎二十沸次內酥髓白蜜棗膏煎如稠糖傾出銀石器中復於重湯上煮攪如稠膏即入後藥末),茯神(去木),龍骨,人參(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白朮,石斛(去根),桂(去粗皮),芎藭,黃耆(炙銼),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炙銼一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山芋(各半兩),山茱萸(並子用),柏子仁(炒),枸杞子(各三分),遠志(去心),黃連(去須各半兩),薏苡仁(炒)檳榔(銼各三分)

白話文:

鹿髓(五合),生天門冬汁(三合濾),生麥門冬(汁三合濾),清酒(五合),牛髓(五合,沒有牛髓可以用牛酥一升代替),白蜜(七合),棗膏(五合),生地黃汁(一升。以上八種藥材先煎地黃、天門冬汁、清酒五合,熬煮至剩二分之一,再加入麥門冬汁,一起煎二十次,之後加入酥、髓、白蜜、棗膏,煮至膏狀濃稠。將湯液倒出到銀器或石器中,接著放到滾水中煮,並不斷攪拌至濃稠如膏,然後加入後面的藥材粉末)茯神(去除木質部分),龍骨,人參(各一兩),枳殼(去除果肉、麩子,再炒過),細辛(去除根部和葉子),防風(去除叉枝),白朮,石斛(去除根部),桂枝(去除粗皮),芎藭,黃耆(炙烤後切碎),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炙烤後切碎,一兩半),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表皮,再烘烤),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山藥(各半兩),山茱萸(連同果核一起使用),柏子仁(炒熟),枸杞子(各三分),遠志(去除核心),黃連(去除鬚根,各半兩),薏苡仁(炒熟)、檳榔(切碎,各三分)。

上三十一味。除八味為煎外。搗羅為末。入在煎中。和搗令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夜臥服。

治中風邪。驚悸心不安。石膏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三十一種藥材,除了八味藥材煎煮外,其餘二十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煎煮好的藥汁中,均勻攪拌。做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用溫酒送服。在空腹、白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服用。

石膏(碎),麥門冬(去心焙),龍齒(別研),人參,升麻,玄參,茯神(去木),黃芩(去黑心各一兩),銀箔(一百片與石膏龍齒同研),枳殼(去瓤麩炒三分)

白話文:

石膏(碎成粉末),麥門冬(去心後慢慢烘烤),龍齒(特別研磨),人參,升麻,玄參,茯神(去掉木心),黃芩(去掉黑心,各一兩),銀箔(一百片與石膏、龍齒一起研磨),枳殼(去瓤麩炒,三分)。

白蘞(銼),赤芍藥,葳蕤(各一分),虎睛(一對炙),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 白蘞:搗碎

  • 赤芍藥:切碎

  • 葳蕤:取一份

  • 虎睛:一對,炙烤過

  • 甘草:炙烤後切碎,取半兩

上一十五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日三。

治中風驚悸。安神定氣。金箔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除了特別指明單獨研磨的之外,其餘全部搗碎篩羅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一日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驚悸,安定心神,平穩氣息。名為金箔丸。

金箔(三十片),銀箔(三十片),丹砂(與金銀箔同研一兩),牛黃(別研一分),鐵粉(別研一兩),胡黃連(去苗一分),鉛霜(別研一分),天竺黃(別研半兩),龍齒(別研半兩),麝香(別研一分),龍腦(別研二錢),虎睛(炙一對)

白話文:

金箔(三十片)、銀箔(三十片)、丹砂(與金銀箔一同研磨,共一兩)、牛黃(另外研磨,共一分)、鐵粉(另外研磨,共一兩)、胡黃連(去除根部,共一分)、鉛霜(另外研磨,共一分)、天竺黃(另外研磨,共半兩)、龍齒(另外研磨,共半兩)、麝香(另外研磨,共一分)、龍腦(另外研磨,共二錢)、虎睛(火烤一對)

上一十二味。除金銀箔等別研外。餘二味搗羅為末。和勻。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早晚食後。用黃耆湯下。

治風驚悸。心神恍惚。半身不遂。牛黃飲方

白話文:

上述十二種藥材。除了金箔和銀箔研磨成粉末以外。其餘的十種藥材搗碎成為粉末。均勻混合。使用粟米飯和成丸狀。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粒到十五粒。在早晚吃完飯後,用黃耆湯送服。

牛黃(別研入三分),人參(二兩),豉(炒三合),升麻(一兩),鐵精(搗研別入一兩),龍骨,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梔子仁(一兩),天門冬(去心焙二兩),麥門冬(去心焙三兩)

白話文:

牛黃:研成粉末,取三分。

人參:二兩。

炒豉:三合。

升麻:一兩。

鐵精:搗研,取一兩。

龍骨:二兩。

白茯苓:去除黑皮,取二兩。

梔子仁:一兩。

天門冬:去除心,焙乾,取二兩。

麥門冬:去除心,焙乾,取三兩。

上一十味。除別研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荊瀝少許。再煎令沸。入牛黃鐵精末各半字。調勻溫服。日午臨臥服。

治心神不安。化風痰。止驚悸。解煩熱。安神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除別研藥物外,其他藥物粗略搗碎篩分。每次服用三錢匙藥粉,加水一茶杯煎煮,至七分去藥渣。加入少許荊瀝再煎煮至沸騰,加入牛黃、鐵精末各半字(約0.3公克)。調勻後溫熱服用。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服用。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銼),丹砂(別研),茯神(去木),天竺黃(別研各半兩),凝水石(燒二兩半別研)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去除黑皮)、甘草(炙烤切碎)、丹砂(研磨)、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天竺黃(研磨,各半兩)、凝水石(燒製後研磨,二兩半)

上七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合和令勻。每服一錢匕。食後臨臥。以溫荊芥湯調下。

治心神驚悸。頭目不清。金箔十珍丸方

白話文:

另外七味藥材,除別研的藥物外,將其搗成粉末。全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於飯後臨睡前,用溫熱的荊芥湯送服。

金箔(五片),銀箔(五片),丹砂(與金銀箔同研一兩),琥珀(別研),玳瑁(鎊),真珠(別研),犀角(鎊各一分),硼砂(別研),龍腦(別研各一分),牛黃(別研半錢),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紫河車(二分),茯神(去木半兩),甘草(生銼一兩)

白話文:

  1. 金箔(五片)

  2. 銀箔(五片)

  3. 丹砂(與金銀箔一起磨粉,一兩)

  4. 琥珀(另磨)

  5. 玳瑁(鎊)

  6. 真珠(另研)

  7. 犀角(鎊,各一分)

  8. 硼砂(另研)

  9. 龍腦(另研,各一分)

  10. 牛黃(另研,半錢)

  11. 人參(一兩半)

  12.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13. 紫河車(二分)

  14. 茯神(去木,半兩)

  15. 甘草(生銼,一兩)

上一十五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和勻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嚼破。竹葉湯下。食後臨臥服。

治心氣不足驚悸。心風譫語狂癲。化痰涎。蛇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五味藥材(去除另研的藥材外),搗碎成粉末,與蜂蜜均勻混合,製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嚼碎後用竹葉湯送服。在吃飯後睡覺前服用。

蛇黃(火燒酒淬),丹砂(別研),鐵粉(別研),不灰木(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甘草(生銼),雄黃(醋煮別研各一分)

白話文:

蛇黃(用火酒淬),丹砂(另行研磨),鐵粉(另行研磨),不灰木(燒成灰),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甘草(生的,銼成小段),雄黃(用醋煮熟後,另行研磨,各一分)

上八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末。合研令勻。用糯米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金銀箔荷湯下。

治風化涎。保精神。益肝膽。壓驚悸。鎮心。牛黃丸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八味藥材,除了特別研磨的藥材外,搗碎成粉末,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再使用糯米飯,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藥丸,用金銀箔煎煮的荷葉湯送服即可。

牛黃(別研一分),龍腦(別研半兩),人參(二兩),玳瑁末(一兩),丹砂(別研二兩),麝香(別研一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安息香(半兩搗碎以酒浸研細濾銀器內慢火熬成膏)

白話文:

  • 牛黃(研磨成一錢)

  • 龍腦(研磨成半兩)

  • 人參(二兩)

  • 玳瑁末(一兩)

  • 丹砂(研磨成二兩)

  • 麝香(研磨成一錢)

  • 白茯苓(去除黑皮,一兩)

  • 安息香(半兩,搗碎後用酒浸泡,研磨成細末,過濾後用銀器盛放,以文火熬成膏)

上八味。除別研並安息香膏外。搗羅為末和勻。以安息香膏同煉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薄荷湯嚼下。小兒驚熱風虛。以金銀箔荷湯化下一丸。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取上列八味藥材,除了研碎的安息香膏以外,其餘藥材搗碎成細末,均勻混合。再加入研碎的安息香膏,與蜂蜜少量一同煮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薄荷湯送服。

若要治療小孩驚嚇發熱,風虛等症狀,可用金箔或銀箔,在荷葉湯中化開一丸藥,在飯後睡覺前服用。

治中風驚悸。心虛恍惚。言語失常。或嗔或怒。志意不樂。定心防風散方

白話文:

治療中風引起的驚悸。心臟虛弱,精神恍惚。言語異常。有時生氣,有時發怒。志趣不高昂。穩定心神,防止風邪的散方如下:

防風(去叉),龍骨,遠志(去心),鐵精(別研各一兩),紫石英(別研),丹砂(別研各二兩),熟乾地黃(洗切焙二兩),人參(二兩半),乾薑(炮),細辛(去苗葉),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二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枝),龍骨,遠志(去掉核),鐵精(分別研磨成粉,各一兩),紫石英(分別研磨成粉),丹砂(分別研磨成粉,各二兩),熟乾地黃(洗淨、切片、烘製,二兩),人參(二兩半),乾薑(炮製),細辛(去掉莖葉),附子(炮製、裂開、去掉皮和肚臍,各一兩),白茯苓(去掉黑皮,二兩)。

上一十二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和勻。每服一錢匕。煮棗湯調下。加至二錢。如風熱盛者。去乾薑。加玄參一兩。

白話文:

上述的十二味藥,除了研磨過的藥品以外,搗碎並篩成粉末,然後再混勻。每次服用一錢匙,用煮過的棗湯送服。逐漸增加到二錢的劑量。如果是風熱症狀嚴重的人,去掉乾薑,加入一兩的玄參。

治心氣不足。風邪乘之。神魂不安。驚怖悸動。目睛不轉。不能呼者。雄黃丸方

白話文:

治療心氣不足。風邪乘虛而入。精神魂魄不安定。驚恐恐懼,心悸心動。眼睛凝視不動。不能言語的。雄黃丸的藥方。

雄黃(研),丹砂(研),龍腦(研),麝香(研各一錢),烏蛇(去皮骨生用),白附子(生用)天南星(去黑皮生用),白殭蠶(去絲生用各半兩)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丹砂(研磨成粉)、龍腦(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各一錢),烏蛇(去除皮骨後生用)、白附子(生用)、天南星(去除黑皮後生用)、白殭蠶(去除絲後生用,各半兩)。

上八味。搗研為末。再同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如中風涎潮。牙關不開者。先用大蒜一瓣。搗爛塗兩牙關外腮上。次用豆淋酒化一丸。揩在牙齦上。即便開口。續用薄荷酒。化服兩丸。

治驚悸恍惚喜忘。心怖神不安。及風邪胸脅滿。不思飲食。人參丸方

白話文:

把上列八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用蜂蜜和丸。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粒,用薄荷酒送服。如果是中風引起的涎潮,牙關緊閉不開的,先用大蒜瓣搗爛後塗抹在牙關外側的腮上。然後用豆淋酒溶解一粒藥丸,塗在牙齦上。這樣牙關就能立刻打開。接著繼續用薄荷酒送服兩粒藥丸。

人參,桂(去粗皮各二兩),桔梗(炒),白蘞,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大黃(蒸三度熬),防己,乾薑(炮各一兩),銀箔(十五片研),牛膝(酒浸切焙),遠志(去心各一兩一分)

白話文:

人參,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二兩),桔梗(炒熱),白蘞(白莧菜根),白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防風(去掉叉子狀的根),大黃(蒸三次熬製),防己,乾薑(炮製各一兩),銀箔(十五片研磨成粉末),牛膝(用酒浸泡切開烘烤),遠志(去掉果核各一兩一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米飲下二十丸。日二服。

治風熱驚悸。心神不安。常多恐怖。茯神飲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飯後以米湯送服二十丸,一日兩次。

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驚悸、心神不寧、常感恐懼。此為茯神飲方。

茯神(去木),生乾地黃(焙),人參,菖蒲,沙參(各一兩),天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犀角(鎊),遠志(去心),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茯神(去掉根部),生乾地黃(用火焙乾),人參,菖蒲,沙參(各一兩),天門冬(去掉中心,用火焙乾一兩半),犀角(刮碎),遠志(去掉中心),甘草(用火炙烤後切碎,各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赤小豆二七粒。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九味藥材研粗末後篩過。每次取三錢的藥末,加上一杯水和27顆赤小豆一起煎煮,煮至藥液剩下六分之一時,去掉藥渣。服藥時間不限,溫熱服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