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三 (6)

1. 風成熱中

論曰內經曰。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為熱中而目黃。夫風者陽氣也。善行而數變。風氣客於胃中。內不得通。外不得泄。蒸鬱於中。故謂之熱中。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熱氣循入。故令人目黃也。

治風搏陽氣。郁為熱中。除目黃。解煩渴。遠志湯方

白話文:

內經說,風氣與陽明胃氣進入胃裡,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睛內眥。如果一個人肥胖,風氣就不能向外宣發,就會導致熱中而出現眼睛發黃的症狀。風是陽氣,它具有流動性和變化的特點。風氣停留在胃中,內部不能通暢,外部也不能宣發,蒸鬱在體內,所以稱之為熱中。陽明胃經起始於鼻子,經過顴骨內側,向下沿著鼻外側走行。熱氣循著經脈進入,因此會導致眼睛發黃。

遠志(去心),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犀角(鎊),桔梗(銼炒),前胡(去蘆頭),防風(去叉),麥門冬(去心焙),黃耆(銼),大腹皮(各半兩)

白話文:

遠志(去除內部黑色部分),人參,赤茯苓(去除外層黑色部分),犀牛角(研磨成粉),桔梗(切碎並炒熟),前胡(去除蘆頭),防風(去除分叉的部分),麥門冬(去除內部黑色部分並烘烤),黃耆(切碎),大腹皮(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棗大拍破。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風邪。除熱中。解煩渴。鎮心神。人參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過濾。每次服用三錢匕。加入一杯水和一顆棗核大小的生薑,拍碎後一起熬煮。熬煮至藥汁剩七分滿,過濾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人參(一兩半),蘆薈,白朮,藁本(去苗土),桔梗(銼炒各半兩),白附子(炮),赤茯苓(去黑皮),菊花(各一兩),防風(去叉),天麻(酒浸切焙各三分),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四十五克),蘆薈,白朮,藁本(去掉苗和泥土),桔梗(切碎炒過,各三十克),白附子(炮製後使用),赤茯苓(去掉黑皮),菊花(各十五克),防風(去掉叉子),天麻(用酒浸泡切片,各九克),龍腦(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各三克)

上一十二味。研。搗為末。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煎黃耆荊芥湯下。

治風久不散。變成熱中。煩渴目黃。精神昏暗。牛黃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丸劑,丸子的大小要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十五丸,在飯後用煎好的黃耆荊芥湯送服。

牛黃(研),甘草(炙銼),白附子(炮),白殭蠶(炒),犀角(鎊),羚羊角(鎊),丹砂(研各一分),天南星(炮半分),龍腦(研一錢),天麻(半兩),蠍梢(七枚炒)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粉末),甘草(炙烤並切碎),白附子(炮製而成),白殭蠶(炒熟),犀角(研磨成粉末),羚羊角(研磨成粉末),丹砂(研磨成粉末,每樣各一份),天南星(炮製而成,半份),龍腦(研磨成粉末,一錢),天麻(半兩),蠍梢(炒熟,七枚)。

上一十一味。各搗研極細和勻。每服一錢匕。荊芥湯調下。

治風邪。除熱中。金箔牛黃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各自搗碎研磨至極細,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用荊芥湯送服。

治療風邪,清除體內熱毒。此為金箔牛黃丸的方子。

金箔(十片研),牛黃(研),龍腦(研各一兩),犀角(鎊),琥珀(研),人參(各一分),丹砂(研水飛過),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天麻(各半兩),白附子(炮),白殭蠶(炒),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金箔(研磨成粉,共十片),牛黃(研磨成粉),龍腦(研磨成粉,各一兩),犀角(切成薄片),琥珀(研磨成粉),人參(各一分),丹砂(研磨成粉,水飛過),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白花蛇(用酒浸泡,去皮骨,烘乾),天麻(各半兩),白附子(炮製),白殭蠶(炒),甘草(炙烤切碎,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各搗研為末。煉蜜和搗一千杵。丸如櫻桃大。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細嚼。溫薄荷湯下。茶酒亦得。常服半丸。不拘時。

治風不散。傳為熱中。犀角天麻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味藥材,各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一起搗一千次,捏成櫻桃般大小的丸劑,用金箔包覆。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溫熱的薄荷湯送服,也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平常保養時服用半丸,不拘時間服用。

犀角(鎊),天麻(酒浸切焙),芎藭,半夏(為末生薑汁作餅焙乾),菊花(各半兩),茯神(去木),人參,羌活(去蘆頭),阿膠(炙令燥),丹砂(研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

白話文:

  • 犀角(研磨成粉末)

  • 天麻(用酒浸泡,切片,烘烤)

  • 芎藭(一種中藥材)

  • 半夏(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製成餅狀,烘乾)

  • 菊花(各半兩)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

  • 人參

  • 羌活(去除蘆頭)

  • 阿膠(烘烤至乾燥)

  • 丹砂(研磨成粉末,各一兩)

  • 甘草(烘烤,切碎,三分之一量)

上一十一味。各搗研為細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人參湯下。

治風邪蘊積。傳為熱中。銀液生犀丸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一味藥材。將各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煉製成如皁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應在飯後臨睡前細嚼慢嚥。以人參湯送服。

犀角(鎊),銀薄(一錢水銀結沙子),牛黃(研),鬱金,竹茹,阿膠(炙令燥各一分),天麻,琥珀(研),白茯苓(去黑皮),人參,防風(去叉),紫石英(研各半兩),丹砂(研一兩半),天竺黃(研),天南星(牛膽櫃者各一兩),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粉),水銀(一錢,凝結為沙狀),牛黃(研磨成粉),鬱金,竹茹,阿膠(烤乾,每種各一份),天麻,琥珀(研磨成粉),白茯苓(去除黑皮),人參,防風(去除分叉),紫石英(研磨成粉,各半兩),硃砂(研磨成粉,一兩半),天竺黃(研磨成粉),天南星(用牛膽汁浸泡過的,各一兩),龍腦(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各一份)

上一十七味。各搗研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實。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人參湯下。

治風邪傳化。腹內瘀結生熱。青龍散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七種藥材分別搗碎研磨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製成像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丸,在飯後臨睡前細嚼慢嚥,用人參湯送服。

仙靈脾,生乾地黃(焙),防風(去叉),何首烏(去黑皮米泔浸一宿竹刀切焙各一分),荊芥穗(一兩)

白話文:

仙靈脾、生乾地黃(用火焙過)、防風(去掉分叉)、何首烏(去黑皮,用米泔水浸泡一晚,用竹刀切開,再用火焙過),各一份。另外加荊芥穗一兩。

上五味。搗為細散。每服一錢至二錢匕。食後沸湯調下。

治風氣入中。蘊積生熱。口乾目黃。時發潮躁。雄黃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飯後用開水調服。

治療風邪入侵體內,積聚生熱,出現口乾、眼睛泛黃,時常感到煩躁不安。此為雄黃散的處方。

雄黃(研半兩),丹砂(研),牛黃(研),丁香(各一分),桂(去粗皮半兩),天麻(三分),麝香(研一兩),天南星(炮裂三分),龍腦(一分先研如粉入麝香同研次入前三味同研),半夏(為末生薑汁作餅曝乾),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白殭蠶(炒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大黃(炙銼炒各半兩)

白話文:

雄黃(研磨半兩),丹砂(研磨),牛黃(研磨),丁香(各一分),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半兩),天麻(三分),麝香(研磨一兩),天南星(炮裂三分),龍腦(一分先研磨成粉,加入麝香中一起研磨,再加入前面三味藥研磨),半夏(研磨成末,用生薑汁做成餅狀,曝曬乾燥),麻黃(去除節,煎煮,撇去浮沫,焙乾),白殭蠶(炒熟,各三分),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乾薑(炮製),大黃(炙烤,切碎,炒製,各半兩)

上一十五味。將十味搗羅為散。與別研五味和勻。每服半錢加至一錢匕。空心夜臥。溫酒調下。汗出即愈。

治風邪入中。蘊瘀成熱。頭昏目黃。心膈煩悶。內解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種藥物。將其中十種搗碎篩成粉末。與另外研磨好的五種藥物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逐漸增加到一錢。清晨空腹或睡前服用。用溫酒調服。出汗後即可痊癒。

治療風邪入侵體內。積滯形成熱症。頭暈眼黃。心胸煩躁不安。此為內解散方。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葛根(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石斛(去根各一分),甘草(炙銼一兩一分)

白話文:

柴胡 ( 去根 )、黃芩 ( 去黑心 )、葛根 ( 切碎 ) 各一兩,黃連 ( 去鬚 )、石斛 ( 去根 ) 各一錢,甘草 ( 炒過切碎 ) 一兩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柳枝蜜水調下。薄荷蜜水亦得。

白話文:

把以上六味藥搗研為散劑。每次服半錢,用柳枝蜜水或薄荷蜜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