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三 (4)
卷第一十三 (4)
1. 勞風
論曰內經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夫勞風之病。腎勞則根虛於下。經所謂根弱則莖葉枯矣。故目視不明。而背反強也。然腎之脈入肺中。故因皮毛感風而振慄也。腎主唾。故津液凝結。唾如涎涕。治之以救其俯仰者。戒其勞動也。所以謂之勞風者如此。
治勞風胸膈不利。涕唾稠黏。上焦壅滯。喉中不快。麻黃方
白話文:
內經說:勞風的病因在於肺部。這種病症會使人頭部昏沉、眼睛向上翻、口吐唾沫像鼻涕一樣。患者怕風,一吹風就感到寒冷。勞風的病因是腎臟虛弱,根基虛弱在下。依照《內經》所說的「根弱則莖葉枯」的理論,所以眼睛看不清楚,背部感到僵硬。腎臟的脈絡通到肺部,所以因皮毛感受風寒,就會感到振慄。腎臟主掌唾液,所以津液凝結,使唾液像口涎和鼻涕一樣。治療勞風的方法是,讓患者仰頭和俯首來治療,告誡他們要避免勞累,這就是所謂的勞風。
麻黃(去根節),荊芥穗,杏仁(去皮尖及雙仁麩炒),木香,當歸(切焙),黃芩(去黑心),羌活(去蘆頭),芍藥,柴胡(去苗),大黃(炮熟各一分),半夏(湯洗去滑七遍一錢),牽牛子(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節):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荊芥穗:解表散寒、發汗透疹
杏仁(去除皮、尖、麩炒雙仁):潤肺止咳、平喘化痰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健胃
當歸(切片焙乾):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芩(去除黑色心):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羌活(去除蘆頭):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芍藥:緩急止痛、養血柔肝
柴胡(去除苗):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大黃(炮熟,各一分):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半夏(用湯水洗去滑膩,七遍,一錢):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牽牛子(半兩):瀉下積滯、通便緩瀉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一片。同煎取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勞風強上冥視。芎枳丸方
芎藭(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後溫水下。
治勞風項強急痛。四肢煩熱。葳蕤飲方
葳蕤(三兩),人參,羚羊角(鎊各二兩)
白話文:
取前述藥材十二味,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一片,一同煎煮至八分,去渣,飯後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勞風上衝,導致頭昏眼花,視物不清。
另一方,取芎藭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將二味搗碎過羅篩,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十丸,飯後溫水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勞風導致頸項強直疼痛,四肢發熱。
最後,取葳蕤三兩,人參、羚羊角各二兩,共用。
上三味。粗搗篩。每半兩入豆豉三合。蔥白一握。以水五盞。煎取二盞去滓。分溫空腹二服。
治勞風發熱煩悶。不能食。兼數欠。眠睡不安。黃連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三種藥材,搗碎篩過。每半兩加入三合的豆豉,還有一把蔥白。再加入五盞水,煎煮至剩兩盞,然後過濾掉藥渣。在空腹時,將藥液分兩次溫熱服用。
黃連(去須三兩),人參,生薑(薄切焙乾),茯神(去木各一兩半),葳蕤(一兩),豉(一合炒)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須子)三兩
-
人參一兩半
-
生薑(切成薄片並烘乾)一兩半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一兩半
-
葳蕤一兩
-
豉(炒熟)一合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米飲下二十丸。日二服。
治勞風上膈壅痰實。利頭目。地骨皮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飯後用米湯送服二十丸,一日兩次。
治療勞傷引起的風邪上犯,膈間痰實阻塞,能清利頭目。此為地骨皮湯的方劑。
地骨皮(五兩),知母(一兩半),桔梗(去蘆頭炒),甘草(炙各一兩),前胡(去蘆三兩)
白話文:
地骨皮(250公克),知母(75公克),桔梗(去掉蘆頭炒熟),甘草(炙用的各50公克),前胡(去掉蘆頭150公克)。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治勞風壅滯。多痰逆頭昏。防風湯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濾去藥渣。飯後睡前溫服。
治療勞傷風邪阻滯,多痰、氣逆、頭昏。此為防風湯的方子。
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羌活(去蘆頭),柴胡(去苗),白朮,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一兩),芎藭(二兩),荊芥穗,菊花(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子),獨活(去掉蘆頭),羌活(去掉蘆頭),柴胡(去掉苗),白朮,甘草(烤焦),麻黃(去掉節,各一兩),芎藭(二兩),荊芥穗,菊花(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勞風肺熱氣壅。臥即多驚。時復頭旋。龍齒飲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勞傷引起的風邪、肺熱氣滯。臥床時容易驚悸,時常感到頭暈。此為龍齒飲方。
龍齒(碎二兩半),黃芩(去黑心),防風(去叉),赤芍藥,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升麻(一兩),大青(三分),大腹皮(銼二兩)
白話文:
龍齒(搗碎,二兩半),黃芩(去除黑色心),防風(去除小叉),赤芍藥,白茯苓(去除黑色皮,各一兩半),升麻(一兩),大青(三分),大腹皮(切成小塊,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兩棗大拍碎。竹瀝半合。銀半兩許。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以上八味藥材,粗略地搗碎後篩選。每次服五錢的藥量。加入一杯半的水,連同生薑兩棗般大小拍碎後、半合的竹瀝、半兩左右的銀子一起煎煮,直到藥減至八分。去掉渣滓後,於飯後溫熱服用。
治勞風心脾壅滯。痰涎多。喉內隘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皂莢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勞風導致的心脾壅滯,痰涎增多,喉嚨內部堵塞,嘔吐、食慾不振,或時常昏沉恍惚的疾病。
皁莢丸配方如下:
- 皁莢:30克,研成細末
- 人參:15克,去蘆頭,切薄片
- 白朮:15克,炒黃
- 茯苓:15克,去皮,切薄片
- 甘草:10克,炙
- 陳皮:10克,去白,切碎
- 半夏:10克,去皮,切碎
- 薑半夏:10克,去皮,切碎
- 旋覆花:10克,去雜
- 麥冬:10克,去心
- 五味子:10克,炒黑
- 石菖蒲:10克,去根,切碎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適量蜂蜜,製成丸劑,每丸約重3克。
用法: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3-5丸,用淡鹽水送服。
皂莢木白皮(去粗皮酥炙令黃),天南星(炮),白附子(炮),半夏(湯洗去滑七遍焙),白礬(細研熬令汁盡各一兩)
白話文:
皁莢樹的白色樹皮(颳去粗糙的表皮,微火烘烤至金黃色),南星(炮製),白附子(炮製),半夏(以熱水洗滌去除黏滑,重複七次,烘烤),白礬(研磨成細末,熬煮成汁,每種一兩重)。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生薑汁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以溫水下十丸。不拘時候。
治勞風涕唾稠黏。枳殼湯方
枳殼(去瓤麩炒二兩),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取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生薑汁煮成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溫水服用,每次十丸,不限時間。
此方可治勞風引起的鼻涕和唾液稠黏。另外,還有一種名為「枳殼湯」的方劑,以枳殼、人參和赤茯苓三味藥材粗搗篩過,每次取三錢匕,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也有治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