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二 (6)

1. 風熱

論曰風熱者、風邪熱氣。客於皮毛血脈。傳入肺經也。令人頭面熻熻發熱。皮膚痛。咳嗽咽乾。上焦不利。故謂之風熱也。

治風熱毒氣。心胸痰滯。兩耳虛聾。頭重目眩。犀角湯

白話文:

論述說風熱者,是風邪熱氣侵襲皮毛血脈,傳入肺經所造成的。會讓人頭面紅赤熱痛,皮膚疼痛,咳嗽咽喉乾燥,上焦不通暢。因此稱之為風熱。

犀角(鎊),甘菊花,前胡(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菖蒲,澤瀉,羌活(去蘆頭),木通(銼),生乾地黃(焙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白話文:

  • 犀牛角(拍成碎塊)

  • 菊花

  • 前胡(去掉蘆頭)

  • 枳殼(去掉果肉,炒至表面粗糙)

  • 菖蒲

  • 澤瀉

  • 羌活(去掉蘆頭)

  • 木通(切碎)

  • 生地黃(曬乾後烘烤,各取半兩)

  • 甘草(烤至表面焦黃,切碎,取一分)

  • 麥門冬(去掉中心,烘烤至表面焦黃,取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風熱毒氣。身體煩熱。頭目不利。口乾舌澀。夜臥不安。地骨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滿。去掉藥渣,飯後溫服。

治療風熱毒氣引起的身體煩熱、頭目不清、口乾舌澀、夜間睡眠不安。此為地骨皮湯的處方。

地骨皮(去土),人參,甘草(炙銼),柴胡(去苗),葛根(銼),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白話文:

  • 地骨皮(去除泥土)

  • 人參

  • 甘草(烤過並切碎)

  • 柴胡(去除花蕾)

  • 葛根(切碎)

  • 麥門冬(去除中心,一半烘烤、一半炒,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二十片。生薑兩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此藥兼解利傷寒汗後、餘熱煩躁。

治風熱攻頭面壅盛虛煩。涼心經。知母湯方

白話文:

將上文中的六味藥材,粗略地搗碎,然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匙。將藥材放入一個茶杯中,加入一杯水。再放入二十片竹葉和兩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此藥兼具瞭解表散寒、治療傷寒出汗後,餘熱煩躁等功效。

知母(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地骨皮(去土各半兩),黃芩(去黑心一分)

白話文:

  • 知母(烘焙過):半兩

  • 人參:半兩

  • 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半兩

  • 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過):半兩

  • 甘草(炙烤後切碎):半兩

  • 地骨皮(去除泥土):半兩

  • 黃芩(去除黑色內核):一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十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風熱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臥驚悸狂躁等疾。甘露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十片竹葉,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掉渣滓,飯後溫服。

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間睡眠時驚悸狂躁等症狀。此為甘露丸的處方。

凝水石(煅通赤攤放地上出火毒研一斤),馬牙硝(研三兩),鉛白霜(研),龍腦(研各三分),甘草(炙銼為末一兩)

白話文:

凝水石(煅燒通紅後攤放在地上,去除火毒,研磨成一斤粉末),馬牙硝(研磨三兩粉末),鉛白霜(研磨成粉末),龍腦(研磨成粉末,各三分),甘草(炙烤後切碎成末,一兩)

上五味。再同研勻。用糯米飯。丸如彈子大。每服用生薑蜜水磨下半丸。新汲水亦得。小兒一丸、分五服。

治風熱三焦壅滯。口乾、咽喉不利、咳嗽。緩中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五種藥材研磨成均勻的粉末。用糯米飯捏成彈珠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用生薑和蜂蜜水研磨半丸服用。也可以用剛汲取的新鮮水送服。小兒只需要服用一丸藥丸,分五次服下。

黃耆(銼細),防風(去叉),地骨皮(去土),甘草,紫蘇葉(各等分並生使)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治風熱煩躁。祛風利小腸。犀角湯方

白話文:

黃耆(切碎),防風(去除根鬚),地骨皮(去除泥土),甘草,紫蘇葉(各等分,生用)

犀角(鎊),黃芩(去黑心),山梔子仁,升麻,葛根(銼),山茵陳(擇),生乾地黃(焙)甘草(炙銼各等分)

白話文:

犀角 (磨成粉)、黃芩 (去除黑心)、山梔果仁、升麻、葛根 (切碎)、山茵陳 (挑選)、乾地黃 (烘培)、甘草 (炙過切碎),各據等量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麥門冬十粒。竹葉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一切風熱。龍腦玉壺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麥門冬十粒,竹葉十片,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溫服。

用於治療各種風熱症狀。此為龍腦玉壺丸的配方。

人參,防風(去叉各二錢),赤茯苓(去黑皮一錢半),乾蠍(去土炒半錢),白殭蠶(炒),硼砂(研各一錢),白附子(炮),天麻,麝香(研),天南星(炮),玄明粉(研各一分),甘草(炙銼),龍腦(研各半兩),凝水石(煅通赤水浸出火毒後研十兩七兩入藥三兩為衣)

白話文:

人參、防風(去掉叉子各兩錢)、赤茯苓(去掉黑皮一錢半)、乾蠍(去掉土炒半錢)、白殭蠶(炒)、硼砂(研磨各一錢)、白附子(炮)、天麻、麝香(研磨)、天南星(炮製)、玄明粉(研磨各一分)、甘草(炙烤切碎)、龍腦(研磨各半兩)、凝水石(煅燒通透後浸出火毒研磨十兩,七兩製藥三兩為衣)

上一十四味。為細末。煉蜜丸雞頭大。用凝水石粉為衣。每服一丸。食後細嚼。以荊芥湯下。茶清亦得。

白話文:

以上 14 種藥材都磨成細末,加入煉好的蜜做成雞頭大小的丸狀,用凝水石粉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一丸,於飯後細嚼,用荊芥湯送服,也可以用清淡的茶水送服。

治風熱上焦煩滿。化風丸方

荊芥穗,雞酥葉,羌活(去蘆頭各一兩),乾蠍(十四枚全者去土炒)

上四味。為細末。煉蜜丸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治風熱心胸壅滯煩躁。羌活湯方

白話文:

治療風熱上焦煩滿,可以使用化風丸方。將荊芥穗、雞酥葉、羌活(去蘆頭各一兩)、乾蠍(十四枚全者去土炒)四味藥研成細末,煉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一丸,用薄荷湯化下。

若出現風熱心胸壅滯煩躁,則可以使用羌活湯方。

羌活(去蘆頭),人參,連翹,防風(去叉),鉤藤(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人參、連翹、防風(去除叉枝)、鉤藤(各一兩)、甘草(炙熱並切碎,用量三分之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風熱上焦壅盛。頭目眩暈。煩躁飲水。小腸結澀。茯苓散方

白話文:

取這六種藥材,稍微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七分滿,去掉藥渣後溫服。

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胸膈部位熱盛,頭目眩暈,心情煩躁想喝水,小便不通暢。此為茯苓散的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一兩),人參,遠志(去心),海金砂(各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茯神(去除木屑,各一兩),人參,遠志(去除芯),海金砂(各半兩)

上五味。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煎瞿麥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風熱上攻。頭面生瘡及腫痛。獨活湯方

白話文:

取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瞿麥湯煎煮後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

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頭面部長瘡及腫痛,使用獨活湯的處方。

獨活(去蘆頭),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柴胡(去苗),白朮,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乾各一兩),甘菊花(半兩)

白話文:

獨活(去掉蘆葦根),羌活(去掉蘆葦根),防風(去掉叉根),柴胡(去掉苗),白朮,甘草(烤炙切碎),麻黃(去掉根節,煎煮後撇去泡沫,烘乾,各一兩),甘菊花(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荊芥五穗同煎。取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風熱。心肺氣壅多渴。天門冬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五穗荊芥一同煎煮。取七分之量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風熱,心肺氣滯多渴的症狀,此為天門冬丸的方子。

天門冬(去心焙三分),防風(去叉),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知母(焙),桑根白皮(銼炒),黃耆(銼細),黃連(去須),栝蔞根(別搗碎炒),升麻,生乾地黃(焙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天門冬(挖出果核,焙製至三分乾),防風(去掉叉枝),赤茯苓(去掉黑皮),麥門冬(挖出果核,焙製至乾),知母(焙製),桑根白皮(切碎,炒過),黃耆(切碎),黃連(去掉鬚根),栝蔞根(搗碎,炒過),升麻,生地黃(焙製,每味各半兩),甘草(炙製,切碎,一分)

上一十二味。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日午臨臥各一服。

治風熱上膈煩滿。疏氣。羚羊角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每天中午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羚羊角(屑),威靈仙(去苗土),黃連(去須),白檳榔,郁李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桑根白皮(銼炒),車前子,決明子(炒),防風(去叉)萆薢(各一兩半),桂(去粗皮),旋覆花(炒各半兩)

上一十五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二。

白話文:

羚羊角(磨成粉末),威靈仙(去除根部和泥土),黃連(去除須根),白檳榔,郁李仁(去皮後炒焦),甘草(烤焦),大黃(切碎後炒),枳殼(去瓤後炒),桑根白皮(切碎後炒),車前子,決明子(炒過),防風(去除分叉),萆薢(各一兩半),桂皮(去除粗糙的皮),旋覆花(炒過各半兩)

治風熱攻頭面虛浮。心下滿悶。煩躁熱渴。腰胯痠疼。咳逆咽乾。小便赤澀。茯苓丸方

白話文:

治療風熱侵襲頭面,虛浮。心下鬱悶。煩躁口渴。腰胯痠疼。咳嗽嘔逆咽喉乾燥。小便赤澀。

茯苓丸方:

茯苓(一斤,研末)

蒼朮(半斤,炒)

甘草(四兩,炙)

人參(四兩)

白朮(四兩)

升麻(四兩)

連翹(四兩)

荊芥(四兩)

薄荷(二兩)

桔梗(二兩,去蘆)

防風(四兩)

柴胡(四兩)

辛夷(二兩)

羌活(四兩)

獨活(四兩)

川芎(四兩)

當歸(四兩)

地黃(一斤,巴戟四兩)

牛膝(四兩)

熟地黃(四兩,切片)

丹皮(二兩,刮)

黃柏(二兩)

生地黃(四兩,切片)

黃芩(二兩)

白芍(二兩)

五味子(二兩,炒)

砂仁(二兩)

陳皮(二兩)

竹茹(二兩)

麥冬(二兩)

石膏(一斤)

甘草(一兩,炙)

大黃(二兩)

附子(一兩)

乾薑(二兩)

橘皮(一兩)

大棗(十二枚)

製法:

將各藥研成細末,取六分末,與石膏、甘草、大黃,共研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五、七丸,溫酒送服。一服如果無效,隔二日再服一服,連服三服即可。不可久服。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赤芍藥,柴胡(去苗),百合,訶黎勒皮,羚羊角(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防風(去叉),菊花(各一兩),郁李仁(去皮炒一兩半),大麻仁(研四兩),生乾地黃(焙三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一兩半),赤芍藥,柴胡(去除根鬚),百合,訶黎勒皮,羚羊角(研磨成粉),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防風(去除叉形根),菊花(各一兩),郁李仁(去除外皮,炒至微黃,一兩半),大麻仁(研磨成粉,四兩),生乾地黃(烘乾,三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麥門冬湯下。

治風熱痰壅。面發熱。皮膚痛。涼心膈。潤肺臟。皂莢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麥門冬湯送服。

此方治療風熱痰多,面部發熱,皮膚疼痛,具有清涼心膈,滋潤肺臟的功效。此為皂莢丸的配方。

皂莢(實肥者半斤),甘草(一兩同皂莢於罐器內燒不令煙出),芎藭(四兩),惡實(微炒),蒺藜子(炒去角各二兩),菊花(微炒),馬牙硝(研各四兩),玄參(曝乾一兩),甘松(去土)藿香葉,零陵香(各一兩),龍腦(研一錢)

白話文:

皁莢(肥實的半斤),甘草(一兩,與皁莢一起放在罐子裡燒,不讓它冒煙),芎藭(四兩),惡實(微炒),蒺藜子(炒過後去角各二兩),菊花(微炒),馬牙硝(研磨各四兩),玄參(曬乾一兩),甘松(去土)藿香葉,零陵香(各一兩),龍腦(研磨一錢)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嚼破。茶酒任下。食後臨臥。

治風熱氣秘。疏風順氣。牽牛子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櫻桃。每次服一丸,嚼碎後以茶或酒送下,飯後臨睡前服用。

牽牛子(不限多少淨洗飯上炊氣才透便出攤微冷搗為末),青橘皮(去白焙),陳橘皮(去白焙),木通(銼),桑根白皮(銼),芍藥(焙各一兩),栝蔞根(洗焙二兩)

白話文:

牽牛子(不限多少,洗淨後放在飯上蒸,蒸到飯熟後取出,攤開晾涼,搗碎成粉末)。

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烘烤)。

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烘烤)。

木通(切碎)。

桑根白皮(切碎)。

芍藥(烘烤,各一兩)。

栝蔞根(洗淨後烘烤,二兩)。

上七味。搗羅六味為末。每牽牛子末一斤。入余藥末四兩。拌合令勻。以煉蜜和杵三五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隨病具湯使。瘰癧、茶湯下。婦人血氣、芍藥酒下。血風瘙癢、枳殼酒下。五淋、榆白皮酒下。癱瘓風、豆淋酒下。腸風瀉血、葳蕤酒下。肺氣、訶黎勒酒下。傷寒、蔥白酒下。風秘、蔥薑茶下。

治風熱頭面生瘡。羌活散方

白話文:

七味研磨成細末。每斤牽牛子末加入四兩其他藥物的末。均勻混合。用煉蜜和搗杵三五千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根據不同的疾病服用不同的湯藥。瘰癧,用茶湯送服。婦女血氣,用芍藥酒送服。血風瘙癢,用枳殼酒送服。五淋,用榆白皮酒送服。癱瘓風,用豆淋酒送服。腸風瀉血,用葳蕤酒送服。肺氣,用訶黎勒酒送服。傷寒,用蔥白酒送服。風祕,用蔥薑茶送服。

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芎藭,荊芥穗,麻黃(去根節),甘草(炙銼),木通(銼),惡實(炒各等分)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防風(去除分叉),川芎,荊芥穗,麻黃(去除根節),炙甘草(切碎),木通(切碎),炒惡實(各等分)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茶酒調下。不拘時。

治風熱上焦痰毒。大黃丸方

大黃(銼如骰子樣三兩),青橘皮(去白不銼),半夏(洗去滑各一兩)

白話文:

上八種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勺。可以用水或酒調和後服用,不分時間。此方用於治療風熱上焦的痰毒。大黃丸方包括以下成分:

大黃(切片至骰子大小,三兩份),青橘皮(去白膜,一兩份),半夏(清洗去除黏滑部分,一兩份)。

上三味。一處炒熟。搗羅為末。水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臨臥。溫水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面三種藥材放在一起炒熟,搗碎成粉末。用溫水浸泡蒸餅,將藥粉拌入蒸餅中,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丸,臨睡前服用,並以溫水送服。逐漸增加服用量,直到每次服用3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