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四 (5)
卷第一百九十四 (5)
1. 治癭氣灸法
癭惡氣,灸天府五十壯。
癭勞氣,灸衝陽,隨年壯。
癭,灸天衢三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癭氣面腫,灸通天五十壯。
癭上氣胸滿,灸雲門五十壯。
癭,灸中封,隨年壯,在兩足趺上,曲尺宛宛中。
白話文:
脖子上的惡性腫瘤,艾灸天府穴五十次。
因勞累引起的脖子腫瘤,艾灸衝陽穴,根據年齡灸治相應的次數。
脖子腫瘤,艾灸天衢穴三百次,橫向在三寸寬的地方灸治。
脖子腫瘤導致面部浮腫,艾灸通天穴五十次。
脖子腫瘤引致胸部脹滿,艾灸雲門穴五十次。
脖子腫瘤,艾灸中封穴,根據年齡灸治相應的次數,此穴位於雙腳踝上方,彎曲肘部時凹陷處。
諸癭,灸肩髃左右相對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或再三取瘥,止,又灸風池百壯。挾項兩邊,又灸兩耳後髮際,百壯,又將患人男左女右,以繩量手中指,從指端齊,繩頭向下至指下橫紋上,截繩頭中屈,從橫紋直下,點繩頭。灸七壯,五年以後,量加壯數,須三月三日午時下灸,無不瘥者,石癭難愈,氣癭易治。
氣舍穴,在頸直人迎,挾天突後陷中,灸三壯,主瘤癭氣,甲乙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一七壯。
白話文:
各種癭瘤,灸肩部肩髃穴左右相對的凹陷處,男人左邊灸十八壯,右邊灸十七壯,女人右邊灸十八壯,左邊灸十七壯,或者多次治療至痊癒,停止,再灸風池穴一百壯。挾項兩邊,再灸兩耳後髮際,一百壯,然後將病人的左手或右手(男人左、女人右),用繩子量手中指,從指尖開始量,繩子的末端向下到指關節橫紋上方,剪斷繩子的中間,從橫紋垂直向下,做記號。灸七壯,五年以後,增加灸壯的次數,必須在三月三日中午進行灸療,沒有治不好的,石癭難以治癒,氣癭容易治療。
2. 治瘰癧痔瘻灸刺法
瘰癧頸有大氣,灸天牖,二穴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各灸五壯。
白話文:
頸部有大的腫塊,可以灸治天牖穴,這個穴位位於頸部肌肉的凹陷處,天容穴的後方,天柱穴的前方,完骨穴的下方,頭髮邊緣的上方,每個穴位灸治五次。
一切瘰癧,灸兩胯里患癧處宛宛中,日一壯,七日止,又灸五里人迎各三十壯,又灸背兩邊腋下後紋上,隨年壯,又灸耳後髮際直脈,七壯。
白話文:
所有患有瘰癧的人,每天壯灸兩胯骨裡面的患處,持續灸七天。另外還要灸五里穴、人迎穴,各灸三十壯。之後再灸背部兩側腋下後面的紋理上,依據患病年限增減壯灸次數。最後再灸耳後髮際直脈穴,灸七壯。
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
寒熱頸腫,丘墟主之。
寒熱頸瘰癧,大迎主之。
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音,喉中鳴,天池主之。
白話文:
寒熱導致的頸部和腋下腫脹,可以用申脈穴治療。
寒熱引起的頸部腫脹,可以用丘墟穴治療。
寒熱造成的頸部瘰癧,可以透過大迎穴治療。
因寒熱而感到胸部脹滿、頸部疼痛、四肢無力、腋下腫脹、呼吸困難、胸部有聲響、喉嚨發出聲音,這些症狀可用天池穴治療。
寒熱痠痛,四肢不舉,腋下腫瘻,馬刀喉痹,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陽輔主之。
白話文:
寒氣、熱氣、痠痛,四肢不能抬起,腋下腫大或流膿,馬刀引起的喉嚨疾病,大腿、膝蓋、小腿疼痛,痠痛麻痺失去知覺,這都是由「陽輔」引起的。
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瘻,善自齧舌頰,天牖中腫,寒熱,胸脅腰膝外廉痛,臨泣主之。
寒熱頸頷腫,後谿主之。
諸瘻,灸鳩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壯。
九瘻,灸肩井二百壯。
諸瘻,灸瘻周四畔,瘥。
諸惡瘻中冷息肉,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
白話文:
胸口闷胀,腋窝肿大,出现马刀状瘘管,患者经常不自觉地咬舌头和脸颊,天牖穴(颈后两侧凹陷处)也肿了起来,伴随寒热交替,胸胁、腰膝、外侧肢体疼痛,临泣穴(足少阴肾经穴位)可以治疗。
寒热交加,颈部和颌部肿胀,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可以治疗。
各种瘘管,灸灸尾骨下方宛宛穴(位于尾骨下方正中,大约在肛门上三寸左右)七十分钟。
九种瘘管,灸肩井穴(位于肩部,当肩峰端与肩胛骨上角连线的中点)两百分钟。
各种瘘管,灸瘘管周围四边,可以痊愈。
各种瘘管伴随寒凉、肉芽组织生长,灸足内踝上方穴位,每次三分钟,两年病史者灸六分钟。
3. 治痔疾灸刺法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壯。
五痔通,攢竹主之。
五痔痛,不得大小便,會陰主之。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氣百壯,穴在脊窮骨上。
五痔骨蝕,商丘主之。
痔䐈痛,飛陽承筋及委中承扶主之。
白話文:
長期受寒導致的五種痔瘡伴有便血,可以在脊椎中間位置施灸一百次。
五種痔瘡相通,可以用攢竹穴治療。
五種痔瘡疼痛,無法排尿或排便,可以用會陰穴治療。
五種痔瘡伴有便血和失禁,可以在回氣穴施灸一百次,此穴位位於脊椎末端的窮骨上方。
痔瘡引起的骨頭腐蝕,可以用商丘穴治療。
痔瘡".
痔瘡疼痛,可以用飛陽、承筋以及委中、承扶等穴位治療。
諸痔疽灸回氣三七壯,黃帝針經云:穴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連崗穴主之,在回氣穴兩邊相去三寸是也,各灸三七壯。
白話文:
治療痔瘡和癰疽的回氣穴,用艾灸的方法,灸三七壯。根據《黃帝針灸經》的記載,回氣穴位於尾骨上端一寸半的位置,與連崗穴相連,連崗穴在回氣穴的兩側,相距三寸。在回氣穴和連崗穴上分別施灸,各灸三七壯。
4. 治癰疽瘡腫灸刺法
凡發背多於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或痛或癢,仍作赤色,日漸長大,不過十日,遂至於死,善養生者,小覺背上癢痛,急取淨土,以水和作餅子,厚二分,闊一寸半,以粗艾作炷,連餅子,貼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若粟米大時,可灸七餅,如榆莢大,可灸七七餅,如錢大,可日夜灸之,不限餅數,仍服五香連翹湯,及鐵漿等攻之。
白話文:
凡是患上發背瘡的人,多在背部兩肩之間發病。剛開始時像粟米一樣大小,或疼痛或瘙癢,接著患處變成紅色,逐漸長大。不過十天左右的時間,就會導致死亡。善於養生的人,如果稍感背部疼痛或瘙癢,趕快取淨土,用水和成餅狀,厚二分,寬一寸半,用粗艾絨作炷,連同餅子一起,貼在瘡上灸它。一炷灸完就換另一炷,如果瘡像粟米那麼大,可以灸七個餅;如果瘡像榆樹莢那麼大,可以灸七七四十九個餅;如果瘡像銅錢那麼大,可以日夜不停地灸,餅的數量不限,同時服用五香連翹湯和鐵漿等藥物來攻治。
凡癰疽始發,或小或大,或如米粒,此皆微候,急須攻之,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一方云:七八百壯,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亦宜當頭,以火針針入四分。
白話文:
每當癰疽開始發作時,無論是小的還是大的,或者像米粒一樣小的,這些都是細微的徵兆,需要立即攻治。如果沒有藥物治療,就要立即針灸頭頂,針灸一百壯。有一種說法是,灸七八百壯。如果癰疽很大很重,則要針灸四面和中央,二百到三百壯。同樣,如果癰疽在頭頂,也應該針灸頭頂。用火針針刺四分。
凡疽猝著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灸踝骨中央,數十壯,或至百壯,發背癰腫,已潰未潰,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搗作餅子,厚三分,有孔勿復之,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溫熱,勿令破肉,如熱痛,急易之,一日兩度灸,如有瘡,以瘡孔中汁出為度,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刺,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旁三痏。
白話文:
-
急性發作在五指關節的疽,屈伸不得,灸踝骨中央,幾十焠或上百焠。
-
已經潰或尚未潰的背疽,用香豉三升,加水搗成匾餅,厚三分,有孔不要補上,把布豉餅放在艾上灸烤,達到溫熱的程度即可,不要灸破皮肉。如果熱痛難忍,要馬上換另一塊,灸烤一天兩次,如果有瘡口,以瘡口流出膿液為止。
-
腋下疽腫熱度很高,刺足小陽五穴,熱勢不止,再刺手心主三穴,疽腫痛勢不能稍停的。
-
疽不知長在什麼部位,按壓也不覺著疼痛,一會兒發作一會兒不發作,刺手太陰旁三穴。
與纓脈各二。
治癰腫者,刺癰上,視癰小大深淺,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納針。
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後,完骨主之。
咽腫難言,天柱主之。
䪼腫唇癰,顴髎主之。
頰腫痛,天窗主之。
頸項癰腫,不能言,天容主之。
胸下滿痛,膺腫,乳根主之。
馬刀腫瘻,淵腋章門支溝主之。
面腫目癰腫,刺陷谷出血,立已。
癰疽,竅陰主之。
頭大浸潭(一作浸淫),間使主之。
管疽,商丘主之。
腸癰,灸兩手後肘尖上,各一七壯,左右同,又灸兩足大趾岐間,各三壯,兼主諸癰腫病。
腸癰,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下膿血即瘥。
大人小兒癰腫,灸兩足大𧿹趾奇中,仍隨病左右。
白話文:
治療癰腫,用針刺在癰腫的部位,根據癰腫的大小和深淺,大的就多刺深一點,一定要準確地把針刺進去。
脖子腫了不能低頭抬頭,臉頰腫了往耳朵後邊引,完骨穴可以治這個。
喉嚨腫了說話困難,天柱穴可以治這個。
下巴腫了嘴唇起了癰,顴髎穴可以治這個。
臉頰腫了疼痛,天窗穴可以治這個。
脖子和後頸部起了癰腫,不能說話,天容穴可以治這個。
胸部下面脹痛,胸部腫了,乳根穴可以治這個。
腋窩腫了流膿,淵腋穴、章門穴、支溝穴可以治這個。
臉腫了眼睛起了癰腫,刺陷谷穴放血,馬上就能好。
癰疽,竅陰穴可以治這個。
頭部腫大像浸泡一樣,間使穴可以治這個。
管疽,商丘穴可以治這個。
腸癰,灸兩手後肘尖上,每邊灸十七壯,左右兩邊都灸,再灸兩足大拇指分叉的地方,每邊灸三壯,這個方法可以治各種癰腫病。
腸癰,彎曲兩肘,將手臂伸直,灸肘關節尖銳的骨頭,每邊灸一百壯,膿血流出來就會好了。
大人小孩起了癰腫,灸兩足大拇指分叉的地方,根據病情的左右位置來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