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四 (1)
卷第一百九十四 (1)
1. 治㿗疝灸法
一切㿗當騎碓軸,以莖伸置軸上,齊陰莖頭前,灸軸木上,隨年壯,陰卵大㿗病,灸大敦,隨年壯,穴在足大趾三毛中,又灸足大𧿹趾內側,去端一寸,赤白肉際,隨年壯,雙灸之,又灸橫骨兩邊,二七壯,挾莖是。
白話文:
所有情況下,應該像騎在石臼的軸上一樣,把陰莖伸直放在軸上,對準陰莖頭前方,在木軸上施灸,根據年齡來決定施灸的次數。如果是陰囊腫大的疾病,則應在大敦穴施灸,同樣根據年齡來決定施灸的次數,大敦穴位於腳大拇指的第三根毛髮中間;另外還要在腳大拇趾內側,距離末端一寸,紅白肉交界處施灸,也是根據年齡來決定施灸的次數,雙側都要施灸;再者,還要在橫骨兩側施灸,每次施灸十四次,這裡是指沿著陰莖兩側施灸。
2. 治脫肛灸法
脫肛,灸龜尾在脊盡端窮骨,七壯。
中極穴下一寸毛際陷者,動應手。
寒冷脫肛,灸臍中隨年壯。
脫肛歷年不愈,灸橫骨百壯。
白話文:
脫肛的情況,可以在脊椎最下端的尾骨位置施灸七次。
在中極穴下方一寸的毛髮邊緣凹陷處,按壓時會有脈搏跳動的感覺。
因寒冷引起的脫肛,可以在肚臍中心根據年齡施灸相應次數。
長期未癒的脫肛,可以在橫骨穴施灸一百次。
3. 治泄痢灸刺法
泄痢不禁,食不化,小腹㽲痛者,灸丹田,穴在臍下二寸,日灸七壯至百壯止。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白話文:
瀉痢不止,食物無法消化,小腹疼痛的人,可以灸治丹田穴,該穴位位於肚臍下方兩寸處,每天灸七次到一百次為止。
瀉痢導致食物不消化,身體無法吸收營養,應該灸治脾俞穴,根據年齡來決定灸治的次數。
泄注五痢,大便膿血重下腹痛,灸小腸俞百壯,泄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多益善,忌針,又灸臍中,稍稍二三百壯,又灸關元三百壯,十日灸,並治冷痢腹痛,穴在臍下三寸。
白話文:
*泄注五痢:大便膿血、腹痛不已,艾灸小腸俞穴一百壯。
*泄痢久下失氣勞冷:艾灸下腰(腰眼)穴一百壯。
*三報穴:位於八魁正中央脊骨上,艾灸越多越好,忌扎針,又灸臍中,灸兩三百壯,又灸關元穴三百壯,連續灸十天。
*冷痢腹痛:艾灸臍下三寸處。
久泄痢不瘥,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之上陷中,去大趾岐三寸,隨年壯,又屈竹,量正當兩胯脊上,點訖,下量一寸,點兩旁各一寸,復下量一寸,當脊上,合三處,一日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一切痢皆斷,亦治濕䘌。
泄痢不嗜食,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穴在挾臍相去五寸。
白話文:
長期的腹瀉或痢疾無法痊癒時,可以用灸來治療。在足陽明經下,距拇趾分叉三寸處,高骨以上陷中,根據患者年齡,再加上屈竹穴的穴位長度,就相當於兩側腰椎正中。在此處灸一穴,向下量一寸,在左右兩側各灸一穴,再向下量一寸,位於脊柱上,總共灸三個穴位。每天灸三十壯,灸到一百壯以上,所有的瀉痢都會停止,也可以治療濕濁引起的腹脹。
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灸大橫,隨年壯,膿血痢不止,灸幽門,二穴在巨關旁各半寸,各灸三壯,兼主小腹堅逆。
白話文:
四肢沒辦法舉動,常出汗且腹瀉,灸大橫穴,隨著年齡增長,膿血腹瀉不停,灸幽門穴,兩個穴位都在巨關穴旁邊半寸,各灸三壯,兼主小腹變硬且逆。
泄痢赤白,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
小腸泄痢膿血,灸魂舍百壯,小兒減之,穴在挾臍兩邊,相去各一寸。
腸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會陽主之。
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
白話文:
瀉痢帶赤白,可以針灸足太陰穴五十次,需重複三次。
小腸瀉痢帶膿血,可灸魂捨穴一百次,小兒則需減少次數,此穴位於肚臍兩側,各距一寸處。
腸胃受寒,導致瀉瀉不止、腸澼及便血,應灸會陽穴。
大便帶膿血,體內寒冷食物不易消化,腹部疼痛,應灸腹哀穴。
4. 治㿗疝灸法
陰㿗,灸足大趾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肘後方云灸足大趾第二節下橫紋正中央五壯姚氏云足大趾本三壯)
白話文:
疼痛腫脹:灸足大趾下內足廉理中穴,十次,隨腫脹的地方繼續灸。(《肘後方》說灸足大趾第二節下方橫紋正中間五次。姚氏說足大趾根本三次)
陰卵偏大㿗病,灸泉陰百壯,三報,在橫骨邊,陰猝腫者,令並足合兩𧿹趾,以一艾丸,灸兩爪端方角處,每爪角各半丸,七壯愈。
白話文:
如果出現陰囊腫大的疾病,就用灸療泉陰穴一百壯,重複三次。泉陰穴位於大腿根部,在大腿內側的橫骨邊上。如果陰囊突然腫脹,就讓患者雙腳併攏,將兩只大腳趾併攏,用一個艾絨丸灸兩只腳趾端尖銳的部位,每隻腳趾灸七壯就能治癒。
陰卵大㿗病灸足太陽五十壯三報之,又灸足太陰五十壯在內踝上一夫。
卵偏大,上入腹,灸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隨年壯。
白話文:
治療陰囊腫大病症,先在足太陽經脈灸五十壯,需三次療程;再在足太陰經脈,位於內踝上方一寸處灸五十壯。
若睪丸一邊大,向上延伸至腹部,則在三陰交穴,即內踝上方三寸處施灸,灸的次數依照年齡而定。
卵偏大㿗,灸肩井,隨年壯,穴在肩解臂接處,又灸手季指端,七壯,病在右,可灸左,左者灸右,卵偏大㿗病,灸關元百壯。
卵偏大㿗病,灸玉泉百壯,報之,穴在屈骨下。
白話文:
睾丸腫大疼痛,艾灸肩井穴,隨著年齡增長,穴位在肩胛骨和手臂交接處。
再灸手小指端,七壯,病在右邊,可灸左邊,左邊的灸右邊,睾丸腫大疼痛,灸關元穴百壯。
5. 治腰痛灸刺法
腰痛之病,皆本於腎,蓋腎病者俞在腰脊也,諸經各有腰痛不同,當隨證治之,凡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者,病在足太陽脈也,刺其隙中正經出血,春無見血(委中穴也)。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不可俯仰,不可以顧者,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夏無見血。
白話文:
腰痛的病,都根源於腎,因為腎臟的俞穴在腰脊。各個經脈都有不同的腰痛症狀,應當根據症狀來治療。凡是腰痛引發頸項、脊背和臀部,感覺像有重物壓著一樣的,是足太陽經脈的病症,應刺其隙中正經出血,春天的時候不要見血(委中穴)。腰痛像針扎皮肉一樣,不能俯仰,不能回頭看,應刺少陽成骨的端點出血,夏天不要見血。
(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善悲者,病在陽明也,刺陽明於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三里穴也),腰痛引脊內廉者,屬少陰,刺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則不可復(復溜穴也),腰痛,腰中如張弓努弦者,屬厥陰,刺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蠡溝穴也)。
白話文:
(成骨在膝外側下面獨起的那塊骨頭),腰痛時不可以回頭看,回頭去看就好像看到了什麼東西,愛悲傷的,疾病在陽明經,針刺陽明經在膝蓋前面三寸的地方,上下和一部分,出血。秋天不看到血(三里穴)。腰痛引到脊椎內側的,屬於少陰經,針刺內踝的上方二寸,春天看不到血,出血太多,則就不可以再針刺了(復溜穴)。腰痛,腰部好像張弓弩弦一樣的,屬於厥陰經,針刺腳跟外側,按著肌肉慢慢找,摸到有硬塊的地方就針刺(蠡溝穴)。
腰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者,病在解脈,刺膝筋肉分間,隙之外廉,出血,血變而止(亦太陽之隙也),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者,亦解脈病也,刺隙中結絡如黍粟,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止(委中穴也),腰痛如以小錘居其中,怫然腫者,病在同陰之脈,刺絕骨之端,為三痏(陽輔穴也)腰痛痛上怫然腫者,屬陽維之脈,刺腨下,去地一尺所(承山穴也),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血歸之,刺隙陽筋之間,上隙數寸沖居,為二痏(委陽穴也),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者,屬會陰之脈,刺蹺上隙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承筋穴也),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者,病屬飛陽之脈也,刺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復溜及築賓穴),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者反折,舌不能言者,病在昌陽之脈,刺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交信穴也),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者,病在散脈,刺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地機穴也),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者,病在肉裡之脈,刺太陽外少陽絕骨之後,為二痏(分肉穴也),腰痛挾脊而痛至頭几几然。
白話文:
腰痛延伸到肩部,眼睛昏花,有時小便失禁,是解脈有病,在膝蓋筋肉分開的地方,肌肉外側刺血,血變色後止血,這是太陽經的病。(委中穴),腰痛像被腰帶勒著,經常有腰折的感覺,容易恐懼,也是解脈有病,在肌肉間隙有像黍子大小的結節刺入,血像箭一樣噴出是黑色的,看到鮮血後止血,這是委中穴。腰痛好像小錘子打在裡面,疼痛腫脹,是同陰脈有病,刺絕骨的端點,三針刺血。(陽輔穴)。腰痛疼痛腫脹,屬於陽維脈有病,在小腿肚下,距離地面一尺處刺血,這是承山穴。腰痛不能俯仰,仰頭時就怕摔倒,是因為舉重物傷了腰的衡絡,絕血迴流,在肌肉陽經之間刺血,向上幾寸深,再刺二針。(委陽穴)。腰痛疼痛,滿身大汗,汗乾了就口渴,喝完就想走動,是會陰脈有病,在腳後跟上五寸,橫著刺血,看到血多的地方就止血。(承筋穴)。腰痛疼痛,嚴重時會悲傷恐懼,是飛陽脈有病,在內踝上五寸,少陰經之前,與陰維脈相交會。(復溜及築賓穴)。腰痛,疼痛延伸到胸部,眼睛昏花,嚴重時腰部後仰,舌頭不能言語,是昌陽脈有病,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經之後,距腳踝二寸處刺血。(交信穴)。腰痛而發熱,發熱嚴重時煩躁,腰部下方好像有橫木,嚴重時小便失禁,是散脈有病,在膝蓋前骨肉分開的地方,肌肉外側刺血,三針刺血。(地機穴)。腰痛不能咳嗽,咳嗽時筋縮疼痛,是肉裡脈有病,在太陽經外側,少陽經絕骨之後,二針刺血。(分肉穴)。腰痛夾著脊椎,疼痛到頭部,頭重腳輕。
目䀮䀮欲僵仆,刺隙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隙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死生為痏數,髮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治腰痛之法也,眾穴之外,又有遺法者,附之於後。
白話文:
眼睛昏花將要昏倒,刺目眥出血,腰痛伴有上寒,刺足太陽、足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隙中出血,腰痛上寒不能顧及,刺足陽明,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像是折斷不能俯身,仰頭不能抬舉,刺足太陽,疼痛牽引到少腹,不能仰身,刺腰尻交刺穴,在兩側股骨大轉子上,以陰陽消長數為針刺次數,用髮針立即可癒,左邊取右邊,右邊取左邊,這是治療腰痛的方法,眾多穴位之外,還有遺漏的方法,附錄如下。
腰痛不已者,灸環俞,二穴在第一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伏而取之,各灸七壯,炷如半棗核大。
白話文:
腰痛不止的人,可以灸環俞穴。環俞穴位於第一十一塊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一寸半,屬於足太陽經的氣血發源處。施灸時採用俯臥的姿勢,每個穴位灸七壯,每壯的艾炷大小如半個棗核。
腎腰痛,不可俯仰,陰陵泉主之。
腰痛少腹痛,陰包主之。
腰痛大便難,湧泉主之。
腰痛不得反側,章門主之。
腰痛控睪少腹及股,猝俯不得仰,刺氣街。
腰痛不已,灸腰目窌七壯,在尻上約,左右是。
腰猝痛,灸窮骨上一寸,七壯,左右一寸,各七壯。
腰痛,灸腳根上橫紋中白肉際,十壯,又灸足巨陽七壯,巨陽在外踝下。
白話文:
腎臟和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可以用陰陵泉穴來治療。
腰痛和腹部疼痛,可以用陰包穴來治療。
腰痛伴隨排便困難,可以用湧泉穴來治療。
腰痛到無法翻身,可以用章門穴來治療。
腰痛,睪丸、腹部和腿部疼痛,突然彎腰無法直起,可以用刺氣街穴來治療。
腰痛持續不斷,可以用艾灸腰部凹陷處七壯,位置在臀部上方,左右各灸一次。
腰部突然疼痛,可以用艾灸窮骨穴上緣一寸處七壯,左右各一寸,各灸七壯。
腰痛,可以用艾灸腳跟上方橫紋中白肉交界處十壯,再灸足巨陽穴七壯,巨陽穴位於外踝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