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三 (4)
卷第一百九十三 (4)
1. 治嘔吐灸法
神藏二穴,治嘔吐不止,甲乙經云:穴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各灸五壯,炷用竹箸為之。
白話文:
神藏穴是治療嘔吐不止的穴位,在《甲乙經》中記載:此穴位於中上一寸六分,是足少陰脈氣發出的部位,仰臥取穴,各灸五壯,用竹箸做成炷。
嘔吐氣逆不得下食,灸心俞百壯。
吐嘔氣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灸膈俞百壯。
吐逆不得下食,灸胸堂百壯,又灸巨闕五十壯,又灸胃脘百壯,三報。
吐逆飲食卻出,灸脾募百壯,三報。(章門穴也)
吐嘔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膽募,百壯三報。(甲乙亦在日月膽募經云期門下五分)
吐逆霍亂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壯。
反胃食即吐出,上氣,灸兩乳下各一寸又灸臍上一寸,二十壯,又灸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壯。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嘔吐、呼吸不順暢,吃不下東西,可以灸心俞穴一百壯。
如果一個人今天吃了東西,明天就吐出來,可以灸膈俞穴一百壯。
如果一個人嘔吐、呼吸不順暢,吃不下東西,可以灸胸堂穴一百壯,再灸巨闕穴五十壯,再灸胃脘穴一百壯,一共灸三次。
如果一個人嘔吐、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可以灸脾募穴一百壯,灸三次。(脾募穴就是章門穴。)
如果一個人嘔吐、吐出宿食,還伴隨胃酸上涌,可以灸神光穴,也就是膽募穴,一百壯,灸三次。(神光穴又叫做膽募穴,位於期門穴下方五分。)
如果一個人嘔吐、霍亂伴隨吐血,可以灸手心主穴五十壯。
如果一個人反胃,一吃東西就吐出來,還會上氣,可以灸兩乳下方各一寸,以及臍上方一寸,灸二十壯,再灸內踝下方,向前方斜三指的位置,灸三壯。
乾嘔不止,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手間使三十壯,若四肢厥,脈沉絕不至者,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又灸心主尺澤,亦佳。
白話文:
嘔吐不止,吃粥喝藥也吐個不停,在雙手之間灸三十壯,如果手腳冰冷,脈搏細微感覺不到,灸了之後就會通暢,這是起死回生的方法。另外灸心主尺澤,效果也很好。
2. 治噦灸法
少商二穴主噦,甲乙經云: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手太陰脈之所出也,各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少商穴和商陽穴主治嘔吐。據甲乙經記載:少商穴位於拇指內側,距指甲緣如韭葉寬的位置,是手太陰肺經的起始穴位;商陽穴位於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緣約 0.1 寸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始穴位。每個穴位灸 3 壯,每壯如小麥粒大小。
噦噫膈中氣閉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
噦噫嘔逆,灸石關百壯。
噦灸承漿七壯,炷如麥大,又灸臍下四指,七壯。
嘔啘灸心主各七壯,在掌腕上約中,吐不止,更灸如前數。
嘔噦而手足逆冷者,灸三陰交各七壯,在足內踝直上三寸廉骨際,未瘥更灸如前數。
白話文:
胸口闷闷的,打嗝、反胃,像是气堵住了,可以灸腋窝毛丛下靠近肋骨的地方,灸五十壮。
如果呕吐反胃,可以灸石关穴一百壮。
打嗝也可以灸承浆穴七壮,灸的时候针灸的艾炷要像麦粒一样大,还可以灸肚脐下四指的地方七壮。
呕吐反胃还伴随手脚发凉的,可以灸三阴交穴各七壮,这个穴位在足内踝直上三寸的骨头边上,如果没好转可以继续灸。
3. 治水飲不消灸刺法
溢飲脅下堅痛,中脘主之。
腰清脊強,四肢解惰,善怒咳少氣,鬱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可舉,馬刀瘻身瞤,章門主之。
白話文:
-
腰部和脊椎都非常痠痛僵硬,四肢疲倦、懶惰。
-
性情易怒,常咳嗽和氣短。
-
心情鬱悶,呼吸急促,不能平靜下來。
-
寒氣侵犯,肩部疼痛不能舉起。
-
患有「馬刀瘻」和「身瞤」的症狀。
-
這些症狀都與「章門穴」相關。
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痛,裡急,腫洞泄體痛,京門主之。(一云髀痛引背)飲渴,身體痛,多唾,隱白主之。
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䐜脹,心腹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上脘主之。
白話文:
水分溢出,水道不通暢,小便發黃,小腹疼痛,裡急後重,陰囊腫痛,洩瀉,身體疼痛,京門穴主治。(另一種說法是髀痛引發背部疼痛。)口渴,身體疼痛,唾液增多,隱白穴主治。
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腫(一作重)挾臍急,天樞主之。
白話文:
腹部脹滿,腸中有鳴叫聲,氣往上衝到胸部,不能久站,腹部中有水聲。冬天若是再次受寒,就會腹瀉,就在肚臍處感到疼痛,腸胃之間遊走疼痛,吃了東西無法消化,不喜歡吃東西,身上腫脹(還有記載為沉重)夾著肚臍處疼痛,這是天樞穴主管的。
4. 治骨蒸灸法
取穴法
先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繩(蠟之勿令展縮)順腳底直踏之。(男左女右)其繩前頭與大𧿹趾端齊,後頭當腳跟中心,向後引繩,循腳跟直上至曲䐐中,大橫紋截斷,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繩,一頭令與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垂下,循脊骨,引繩頭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患人合口,將繩子按於口上,兩頭至兩吻,卻鉤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令如厶狀,便齊兩吻截斷,將此繩展令直,於前來脊骨上墨點處,橫量取平,勿令高下,(繩子先中折當中心以墨記之卻展開繩子橫量以繩上墨點正壓脊骨上墨點為正兩頭取平勿令高下)於繩子兩頭,以朱點記,(朱點是灸穴)
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
白話文:
先取二穴,讓病人平身站正,拿一條細繩(用蠟固定,防止伸縮)順著腳底直直踩下去。(男性左腳,女性右腳)繩子的前端與大拇指尖齊平,後端與腳跟中心對齊,向後拉繩子,沿著腳跟直往上到腳踝中間,大橫紋截斷,再讓病人解開頭髮,分兩邊,讓頭縫顯露出來,從囟門平分到腦後,然後平身端坐,拿剛才截斷的繩子,一端與鼻尖齊平,拉著繩子向上,正著頭縫,到腦後垂下來,沿著脊椎,拉繩子的頭部向下,到繩子的盡頭,與脊椎骨相對應,用墨汁做標記。(墨點不是灸療部位)再拿一條繩子,讓病人閉上嘴巴,把繩子放在嘴巴上,兩端到嘴角,然後把繩子的中心向後鉤起,到鼻樑根部下面,讓它變成「厶」的形狀,然後與嘴角齊平截斷,把這條繩子展開拉直,在前來脊椎上墨點處,橫量取平,不要高低不平。(繩子先對摺,在中心點做墨點記號,再展開繩子橫量,以繩子上的墨點正好壓在脊椎上的墨點為準,兩端取平,不要高低不平)在繩子的兩端,用硃砂點記號。(硃砂點是灸療穴位)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縮髆。取一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齊。(鳩尾是心岐骨人有無心岐骨者可從胸前兩岐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鳩尾)即雙截斷,卻背翻繩頭,向項後,以繩子中停取心,令正當喉嚨結骨上,其繩兩頭夾項雙垂,循脊骨直下,至兩繩頭盡處,合作一處。當脊骨,以墨點記之。
白話文:
接下來是第二個穴道 - 鳩尾穴。讓患者端正地坐著,稍微低頭。取一根繩子繞過患者的頸部,向前垂下兩端,與鳩尾齊平。(鳩尾是胸骨下端,有的患者沒有明顯的胸骨下端,可以從胸前兩塊分叉的骨頭下,量取一寸的位置,即是鳩尾穴)將繩子剪斷,將繩頭翻向背後,到達項後,把繩子中間的位置放在喉嚨的結骨上,繩子的兩端繞過頸部垂下,沿著脊骨向下,到達繩頭的盡頭處,將兩端繩子打結在一起。在脊骨上用墨點做記號。
(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其人合口,橫量齊兩吻截斷,還於脊骨上墨點處,橫量如上法,繩子兩頭,以朱點記。(朱點是灸穴)
白話文:
(黑色的點不是灸療的部位)然後取一根繩子,讓患者合上嘴巴,橫著量過上下兩片嘴脣,在繩子被截斷的地方,再次放在脊椎上被墨點的部位,以同樣的方式橫著量過,並以硃砂在繩子兩端點做記號。(硃砂的點是灸療的穴位)
以上是第二次點二穴,通前共四穴,同時灸,日別各灸七壯,至三七壯,累灸至一百,或一百五十壯為妙,候瘡欲瘥,又依後法灸二穴。
白話文:
以上是第二次點兩個穴道,加上前面一共四個穴道,同時灸,每天分別灸七次,至二十一天,累計灸到一百次,或是一百五十次效果最好,預備瘡口要癒合時,再依照後面的方法灸兩個穴道。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繩子,於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當脊骨直下直點,令繩中停中心在墨點上,於上下繩盡頭,以朱點兩穴(朱點是灸穴)
白話文:
另外兩個穴位,用第二次量過口脣的繩子,在第二次兩個繩頭的墨點上,脊椎骨直下直點,讓繩子的中心落在墨點上,在上下的兩個繩頭盡頭,用硃砂點兩個穴位(硃砂點是灸穴的位置)。
以上是第三次點兩穴,謂之四花灸,兩穴各灸百壯,三次共六穴,各取離日量度,度訖即下火,唯須三月三日艾最佳,疾瘥百日內,慎飲食房室,安心靜處將息,若百日後覺未瘥,復初穴上再灸之。
凡骨蒸之候所起,辨驗有二十二種,並依上項灸之。
白話文:
以上是第三次針刺兩個穴位,稱之為四花灸,兩個穴位各灸一百次,三次共六個穴位,每次都根據離日(夏至後的第45天)來量度,量度完就開始灸。只有三月三日的艾草最好。在疾病痊癒的百天內,要謹慎飲食和房事,安心靜處休息。如果百天後覺得還沒有痊癒,就再重複第一次的穴位上灸。
一胞蒸,小便赤黃。二玉房蒸。(男遺尿失精,女月漏不調)三腦蒸,頭眩悶熱。四髓蒸,覺髓沸熱。五骨蒸,齒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發焦。八脈蒸,急緩不調。九肝蒸,(或時眼前昏暗)十心蒸,(舌焦,或生瘡,或時胸滿)十一脾蒸。(唇焦坼或口瘡)十二肺蒸。
白話文:
-
肝臟蒸熱:小便赤黃。
-
腎臟蒸熱:男性遺尿失精,女性月經不調。
-
腦部蒸熱:頭暈目眩,悶熱煩躁。
-
骨髓蒸熱:感覺骨髓沸騰一樣熱。
-
骨骼蒸熱:牙齒發黑。
-
筋脈蒸熱:指甲焦黑。
-
血液蒸熱:頭髮焦黃。
-
脈搏蒸熱:脈搏快慢不調。
-
肝臟蒸熱:有時眼前昏暗。
-
心臟蒸熱:舌頭焦黑,或生瘡,或有時胸悶。
-
脾臟蒸熱:嘴脣乾裂或口瘡。
-
肺臟蒸熱:肺部蒸熱。
(口乾生瘡)十三腎蒸。(耳乾焦)十四膀胱蒸。(右耳焦)十五膽蒸。(眼目失光)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眼目失光)十八大腸蒸。(鼻右孔痛)十九三焦蒸。(乍寒乍熱)二十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二十一皮蒸。(生雞皮粟肉起)二十二氣蒸。(遍身躁熱,不自安息)
白話文:
- 口乾生瘡:
腎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口乾舌燥,甚至生瘡。
- 耳乾焦:
膀胱陰虛,津液不足,引起耳乾焦熱。
- 右耳焦:
膽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右耳焦熱。
- 眼目失光:
胃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眼目失光,視力模糊。
- 舌下痛:
小腸陰虛,津液不足,引起舌下疼痛。
- 眼目失光:
大腸陰虛,津液不足,引起眼目失光,視力模糊。
- 鼻右孔痛:
三焦陰虛,津液不足,引起鼻右孔疼痛。
- 乍寒乍熱:
肉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乍寒乍熱,體溫調節失常。
- 別人覺熱,自覺冷:
皮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別人覺熱,自己覺冷,寒熱錯雜。
- 生雞皮粟肉起:
氣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生雞皮粟肉起,皮膚粗糙,起雞皮疙瘩。
- 遍身躁熱,不自安息:
氣臟陰虛,津液不足,引起遍身躁熱,無法安靜休息。
用尺寸取穴法
凡孔穴尺寸,皆隨人形大小,須男左女右,量手中指中心一節,兩橫紋中心,為一寸。
艾炷大小法
白話文:
使用尺寸來取穴位的方法,
所有的穴位尺寸,都要根據人的體型大小來定,必須男性量左手指,女性量右手指,量取手中指中節的兩道橫紋之間的距離,這就是一寸。
艾炷的大小也有特定的方法。
凡艾炷須令根足三分,若不足三分,恐復孔穴不備,穴中經脈火氣不行,即不能抽邪氣,引正氣,雖小兒必以中指取穴為準。
用火法
白話文:
艾灸時,艾柱的長度必須足夠三指,如果不足三指恐怕不能完全覆蓋穴位,導致穴位中的經脈無法充分接觸艾灸的溫熱之氣,這樣就不能將邪氣吸出來,引正氣進來。即使是給小孩艾灸,也必須按照中指長度為標準來取穴。
黃帝曰:松柏柿桑棗榆柳竹等木火,用灸必害肌血,慎不可用,凡取火者,宜敲石取火,或水精照於日得者,太陽火為妙,天陰則以槐木取火亦良,倉猝之際,或用蠟燭,或清油點燈,或艾梗引火亦得。
治傳屍伏連骨蒸痃癖等諸穴。
白話文:
黃帝說:松柏柿桑棗榆柳竹等木柴,用來灸治必然會損害肌膚血脈,慎不可用。凡是取火來灸治,應該敲擊石頭取火,或者用水晶對著太陽取火,太陽火最好。如果天氣陰沉,就用槐木取火也是不錯的。倉促之間,可以使用蠟燭,或者用清油點燈,或者用艾草莖引火也可以。
傳屍伏連殗殜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或如瘧狀,宜灸大椎上一穴,又灸大椎兩旁近下少許,對椎節間,各相去一寸五分,二穴,又灸兩肋下二穴,名章門,又灸當心脊骨上,兩旁各相去一寸,二穴,以上七穴,日別灸,皆取正午時,灸各七壯,滿百壯漸瘥,至五百壯病除,又骨蒸痃癖,灸兩肩井二穴,若人面熱帶赤色者,灸之即瘥,取穴之法,坐以手指從髆骨罅,向項筋上捺之中指下,即是也,上廉二穴,在膝外下三寸是,一云:三里下三寸是,下廉二穴,在上廉下三寸是。
白話文:
患有屍伏骨蒸、連殜、痃癖等疾病,伴有鬼氣纏身的症狀,或者惡寒像瘧疾一樣,治療方法:灸大椎穴上一穴,再灸大椎旁靠近下端一些的地方,與椎骨之間相對,相互距離一寸五分,總共兩個穴,再灸兩肋下方的兩個穴位,名叫章門穴,再灸心臟正對的脊柱 上面,兩側相距一寸,總共兩個穴,以上七個穴位,每天單獨灸,都選擇在正午的時間,每個穴位灸七壯,滿一百壯病情慢慢康復,到五百壯的時候疾病痊癒,另外骨蒸痃癖疾病,灸雙側肩井穴兩個穴位,如果人的面部發熱並且呈現赤色,灸之即能痊癒,取穴方法,患者坐著,醫生用手指從後腦骨的縫隙處,朝頸上筋肉向下按,中指下就是肩井穴,上廉穴,在膝蓋外側下三寸處,一說三里穴下三寸處,下廉穴,在上廉穴下三寸。
當心脊骨上,平立以物柱地,當心點記,回量脊上,點即是穴,以上七穴,灸之如前法,又骨蒸痃癖,令患者於板上,平身正立,以杖拄板向上度,當臍點杖記之,又回杖量脊中點之,又令患人合口,別以物橫口兩吻,當中折之,以折處點灸,又兩乳一夫肋間,二穴,總六穴,灸之並如前法,凡量皆取病者男左女右無名指中節,屈之為寸,又法取男左女右手中指,以物從指本,量至指端,仍將此度於腳趺上系鞋處橫紋,當脛面上量一度,是穴。
治傳屍殗殜喜魘夢諸穴。
白話文:
-
在脊椎骨上,患者平直站立,用東西支撐地面,在心臟部位點記,沿脊椎向上測量,點記的地方就是穴位。以上七個穴位,用灸法治療,方法同前。
-
又有骨蒸痃癖,讓患者平躺在板上,身體端正,用一根棍子撐住板子向上測量,在肚臍處點記,再用棍子沿脊椎向上測量,點記脊椎中點。
-
又讓患者閉上嘴巴,用東西橫著撐住嘴巴兩邊,在中間折斷,用折斷的地方點穴灸治。
-
在兩側乳房和第一根肋骨之間,共有六個穴位,用灸法治療,方法同前。
-
所有測量都以病人的無名指中節為標準,屈曲為一寸。
-
另一種方法是用病人的左手(如果是男性)或右手(如果是女性)的中指,用東西從手指根部測量到指尖,然後將此長度量到腳踝上繫鞋子的地方的橫紋,再在小腿上測量一度,就是穴位。
商丘二穴,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內側陷中,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治五勞七傷,及山嵐瘴瘧,背髆煩重,心痛,注忤氣羸,食不生肌膚,寒熱邪氣,頭項強,面色黑黃,精神昏倦,積年淋瀝,積癖,鬼氣傳屍骨蒸等諸穴,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日灸七壯止,或至一百壯,量病輕重加灸,又腎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七壯,病深者日灸七壯,至百壯佳,又章門二穴,可灸七壯,日灸漸至七七壯,同前法,又太衝二穴,在足大趾間一寸,本節後二寸陷中,灸五壯,漸加,日灸如前法,凡膏肓二穴,令病人坐,曲背伸兩臂,著膝令直,手大指與膝齊,以物稽肘,勿令臂動,從髆骨上角摩捺,至髆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旋轉髆骨之裡,去髆骨側容指許,摩膂肉之表肋間灸處捺之,自覺牽引胸肩,中灸兩髆骨內,各一處五百壯,多至千壯,氣下如水,若無停痰宿水,必有所下也,此灸法無所不治,若病困即令側臥,挽臂令前取穴,或正坐伸臂,令人挽之,使兩臂骨相遠,不爾膊骨複穴。
白話文:
商丘穴和厲兌穴,分別位於足內踝下微前凹陷處和足大趾次趾的末端,去趾甲角如韭葉般寬的距離。灸商丘穴七壯,病癒為止;灸厲兌穴一壯,效果顯著。二間穴位於手上大拇指和食指的本節內側凹陷處。灸二間穴三壯。以上六個穴位,商丘穴治療多臥症,厲兌穴治療嗜睡懶惰症,章門穴治療賁豚氣脹,治療五勞七傷,以及山嵐瘴瘧,背部頸項痠痛沉重,心痛,注忤氣羸,食慾不振,皮膚消瘦,寒熱邪氣,頭項強直,面色黑黃,精神昏倦,多年淋瀝,積癖,鬼氣傳染屍骨蒸熱等諸穴。胃俞穴位於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每天灸七壯,直到痊癒,或增加到一百壯,根據病情輕重加灸。腎俞穴位於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七壯,病情深者每天灸七壯,到一百壯效果好。章門穴可灸七壯,每天灸逐漸增加到七七壯,與前法相同。太衝穴位於足大趾間一寸,本節後二寸凹陷處。灸五壯,逐漸增加,每天灸如前法。膏肓穴,讓病人坐下,彎曲背部,伸直兩臂,著膝令直,大拇指與膝齊,以物稽肘,不要讓手臂動,從髆骨上角按摩,到髆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旋轉髆骨之裡,去髆骨側容指許,按摩脊肉之表肋間灸處,自覺牽引胸肩,在兩髆骨內各灸五百壯,多到一千壯,氣下如水,若無停痰宿水,必有所下也,此灸法無所不治,若病困即令側臥,挽臂令前取穴,或正坐伸臂,令人挽之,使兩臂骨相遠,不爾膊骨複穴。
即難取也,其穴近五椎,相望求之,又肝俞二穴,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日灸七壯,病深者至百壯,佳,又神堂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穴,灸七壯,至七七壯如前法,以上七名,總十四穴,若不能遍灸,當取緊者灸之,其緊者,即膏肓胃俞章門腎俞太衝是也,若能依次第灸之,各滿百壯,尤善,凡量穴法,不拘肥瘦長短,取病人男左女右手中指,度兩橫紋為寸,是為同身寸也,凡灸皆取正午時佳,若旦起空腹灸,即傷人氣,又令人血虛,若日晚食後灸,即病氣難去,若治猝病風氣,即不在此例。
白話文:
這是很不容易找到的穴位,它靠近五椎骨,相對尋求它,還有肝俞二穴,在第六椎骨下,左右各一寸五分,每天灸七壯,病情較重的灸到一百壯,效果佳,還有神堂穴,在第五椎骨下,兩旁各三寸的凹陷處,病人端正坐著取穴,灸七壯,灸到七七壯像前面一樣,以上七個名稱,總共十四個穴位,如果不能全部灸到,就灸緊要的,緊要的穴位是膏肓、胃俞、章門、腎俞、太衝,如果能夠依次灸到,各滿一百壯,那就更好了,凡是量穴位的方法,不拘泥於胖瘦長短,取病人的男左女右手的中指,量取兩條橫紋為一寸,這就是同身寸,凡是灸都取中午時分最好,如果早上起牀空腹灸,就會傷到人體的元氣,還會使人血虛,如果晚上吃飯後灸,病情就難以消除,如果治療急病或風氣,就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