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二 (10)
卷第一百九十二 (10)
1. 治轉筋灸法
轉筋脛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壯,腹脹轉筋,灸臍上一寸,二七壯,
腰骨不便,轉筋急痹筋攣,灸第二十一椎,隨年壯。
轉筋十指筋攣急,不得屈伸,灸腳外踝骨上,七壯。
白話文:
小腿骨頭疼痛難忍,可以灸治膝蓋下方的橫筋位置,灸三次;腹部脹痛轉筋,可以灸治肚臍上方一寸的位置,灸十四次;
腰部活動不便,轉筋導致的急性和慢性筋肉痙攣,可以灸治第二十一節脊椎,根據年齡來決定灸治次數;
手指轉筋痙攣緊急,無法正常屈伸,可以灸治腳外側踝骨上方,灸七次。
僕參二穴,主轉筋急,甲乙經云:一名安耶,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太陽陽蹺脈所發,各灸七壯,炷如半棗核大。
白話文:
僕參穴有兩個穴位,主治急筋。甲乙經雲:僕參穴有一個別名叫做安耶,位置在跟骨下陷的部位,弓起足部就能發現它,屬於太陽經、陽蹺脈發出的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每炷像半個棗核那麼大。
轉筋在兩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膻中中府巨闕胃腕尺澤。
走哺轉筋,灸踵踝白肉際,各三七壯,又灸小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轉筋四厥,灸兩乳根黑白際,各一壯。
轉筋,灸湧泉六七壯,在足心下當拇趾大筋,又灸足大趾下約中,一壯。
轉筋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轉筋入腹痛欲死,四人持手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自不動,勿復持之,又灸股里大筋,去陰一寸。
霍亂轉筋,灸蹶心,當拇趾大聚筋上,六七壯,名湧泉,又灸足大趾下約中一壯。又灸大趾爪甲際,七壯。
白話文:
如果轉筋疼痛發生在雙臂和胸部,可以用艾灸手掌的白肉部位,灸七壯,再灸膻中、中府、巨闕、胃腕、尺澤穴。
如果轉筋疼痛伴隨有行走困難,可以用艾灸腳踝後側的白肉部位,灸三壯,再灸小腹下橫骨中央,灸的壯數根據年齡調整。
如果轉筋疼痛伴隨有四肢厥冷,可以用艾灸兩乳根下方黑白交界處,灸一壯。
如果轉筋疼痛,可以用艾灸湧泉穴六七壯,湧泉穴位於腳心下方拇趾大筋處,再灸足大趾下方約中間位置,灸一壯。
如果轉筋疼痛不止,可以用艾灸腳跟聚筋上方白肉部位,灸七壯,效果立竿見影。
如果轉筋疼痛深入腹部,痛到想死,需要四個人扶著手腳,可以用艾灸肚臍上一寸位置,灸十四壯,當病人自己能動了就不用再扶,再灸股里大筋,離陰毛一寸的位置。
如果霍亂引起轉筋疼痛,可以用艾灸蹶心穴,蹶心穴位於拇趾大聚筋上方,灸六七壯,也叫湧泉穴,再灸足大趾下方約中間位置,灸一壯,再灸大趾指甲邊緣,灸七壯。
2. 治心腹灸刺法
心痛短氣,手掌煩熱,或啼笑罵詈,悲思愁慮,面赤身熱,其脈實大而數,此為可治,春當刺中衝,夏刺勞宮,季夏刺大陵,皆補之,秋刺間使,冬刺曲澤,皆瀉之,(此是手心主包絡經也)又當灸巨闕,五十壯,背第五椎,百壯。
白話文:
心痛氣短,手掌心煩熱,有時哭泣、笑罵、咒罵,悲傷、思慮過多,面紅身熱,脈搏有力、大而數,這種情況是可以治好的。春天應刺中衝穴,夏天刺勞宮穴,仲夏刺大陵穴,都是補益穴位;秋天刺間使穴,冬天刺曲澤穴,都是瀉法穴位。(這是手心主包絡經的穴位)還應灸巨闕穴,灸50壯,背部第五塊椎骨,灸100壯。
腎心痛,先取京骨崑崙,針不已,取然谷。
胃心痛,取大都太白。
脾心痛,取然谷太谿。
肝心痛,取行間太衝。
肺心痛,取魚際太淵。
心痛引腰脊,欲嘔,刺足少陰。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陰。
心痛腹脹,澀澀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
心痛少腹滿,上下無常處,溲便難,刺足厥陰。
心痛,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
心痛不可按,煩心,巨闕主之。
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上脘主之。
心痛身寒,難以俯仰,心疝沖冒,死不知人,中脘主之。
心腹中猝痛,石門主之。
心疝暴痛,取足太陰。
心懊憹,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
心痛如錐刀刺,氣結,灸膈俞七壯。
心痛冷氣上,灸龍頷百壯,在鳩尾頭上行一寸半,不可刺。
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在乳下二寸。
心痛暴惡風,灸巨闕百壯。
心痛堅煩氣結,灸太倉百壯。
心痛,灸臂腕橫紋,三七壯,又灸兩虎口白肉際,七壯。
白話文:
腎臟疼痛,先扎京骨和崑崙穴,如果效果不好,就再扎然谷穴。胃痛,扎大都和太白穴。脾臟疼痛,扎然谷和太谿穴。肝臟疼痛,扎行間和太衝穴。肺臟疼痛,扎魚際和太淵穴。心痛伴隨腰脊疼痛,想嘔吐,扎足少陰經穴位。心痛伴隨背部疼痛,無法休息,扎足少陰經穴位,如果效果不好,就再扎手少陰經穴位。心痛伴隨腹部脹滿,感覺澀澀的,排便不暢,扎足太陰經穴位。心痛伴隨小腹脹滿,上下不固定位置,排尿排便困難,扎足厥陰經穴位。心痛伴隨呼吸短促,無法喘氣,扎手太陰經穴位。心痛按壓時疼痛加劇,心煩,扎巨闕穴。心痛伴隨有蟲感,口舌流涎,翻來覆去睡不着,扎上脘穴。心痛伴隨身體寒冷,難以彎腰伸展,心疝,呼吸急促,昏迷不醒,扎中脘穴。心腹部突然劇痛,扎石門穴。心疝突然劇痛,扎足太陰經穴位。心煩躁,輕微疼痛,呼吸不順暢,灸心俞穴一百壯。心痛像針扎一樣,氣結,灸膈俞穴七壯。心痛伴隨冷氣上涌,灸龍頷穴一百壯,在鳩尾頭上向上延伸一寸半,不可針刺。心痛伴隨惡氣上涌,脅肋疼痛,灸通谷穴五十壯,在乳頭下方二寸。心痛伴隨突然發作的惡風,灸巨闕穴一百壯。心痛伴隨堅硬脹滿,氣結,灸太倉穴一百壯。心痛,灸臂腕橫紋,三七壯,再灸兩虎口白肉際,七壯。
猝心痛,灸手中央長指端,三壯,又橫度病人口折之,以度心厭下,灸度頭三壯,心疝激痛難忍,灸巨闕及左右一寸,並百壯,又以繩度頸及度脊如之,令正相對,凡灸六處,猝心腹滿痛,灸乳下一十七壯,又灸兩手大拇指內邊,爪後第一紋頭,各一壯,又灸兩手中央長指爪下一壯,愈。
白話文:
突發性心痛,灸手部的中央長指端,三壯,再用繩子橫著量度病人口歪斜的位置,將繩子量度到心臟部位,灸繩子的兩端各三壯;如果心痛激動得難以忍受,就灸巨闕穴以及左右一寸的部位,共一百壯;再用繩子量度頸部和脊背,使繩子與上述繩子正相對,總共灸六個部位即可痊癒。
突然的心腹脹痛,灸乳房下十七壯,再灸兩手大拇指內側,在指甲後第一條紋路的起端,各灸一壯,再灸兩手中央長指指甲下一壯,即能痊癒。
腹結,主繞臍痛搶心。
腹痛,針灸衝門,主寒氣滿腹中,積痛疼淫濼。
間使,主寒中少氣。
隱白,主腹中寒冷氣,脹喘。
復溜,主腹厥痛。
水分石門,主少腹中拘急痛。
巨闕上腕石門陰蹺,主腹中滿,暴痛汗出。
中極,主腹中熱痛。
行間,主腹痛而熱上拄心,心下滿。
太谿,主腹中相引痛。
湧泉,主少腹痛。
豐隆,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
白話文:
肚子結塊,會導致肚臍周圍疼痛,並牽連到心臟。
肚子痛時,針灸衝門穴,主要針對寒氣積聚在肚子裡,導致的疼痛和陰寒濕氣停滯。
間使穴,主要針對寒氣入侵體內,導致氣虛乏力。
隱白穴,主要針對肚子裡寒氣積聚,導致脹痛和喘不過氣。
復溜穴,主要針對肚子發冷,疼痛難忍。
水分穴和石門穴,主要針對小腹拘急疼痛。
巨闕穴、上腕石門穴和陰蹺穴,主要針對肚子脹滿、突然劇烈疼痛並伴隨出汗。
中極穴,主要針對肚子熱痛。
行間穴,主要針對肚子疼痛並伴隨熱氣上衝到心臟,導致心口悶脹。
太溪穴,主要針對肚子牽引性的疼痛。
湧泉穴,主要針對小腹疼痛。
豐隆穴,主要針對胸口像針扎一樣的疼痛,肚子像被刀割一樣的疼痛。
3. 治胸痹灸刺法
胸痹引背時寒,間使主之。
胸痹心痛,天井主之。
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臨泣主之。
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忌針。
胸痹滿痛,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白話文:
胸悶引起背部寒冷,可以由間使穴來主治。
胸悶心痛,可以由天井穴來主治。
胸悶心痛無法喘息,疼痛位置不定,可以由臨泣穴來主治。
胸悶心痛,可以用艾灸羶中穴一百次治療,穴位位於鳩尾向上一寸,禁忌使用針刺。
胸悶滿痛,可以用艾灸期門穴,根據年齡灸治相應次數,穴位位於第二根肋骨末端,乳頭直下約一寸半的位置。
4. 治脹滿灸刺法
脹滿雷鳴,灸大腸俞百壯,三報。
脹滿氣聚寒冷,灸胃脘百壯,三報。
脹滿繞臍結痛堅,不能食,灸中守百壯,穴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
脹滿瘕聚,滯下痛冷,灸氣海百壯。
脹滿氣如水腫狀,小腹堅如石,灸膀胱募百壯,穴在中極臍下四寸。
腹滿瘕聚泄利,灸天樞百壯。
臚脹脅腹滿,灸膈俞百壯,三報。
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
白話文:
肚子脹滿,像打雷一樣響,灸大腸俞穴一百壯,灸三次。
肚子脹滿,氣聚寒涼,灸胃脘穴一百壯,灸三次。
肚子脹滿,繞著肚臍疼痛,硬塊堅實,吃不下東西,灸中守穴一百壯,穴位在肚臍上方一寸,又名水分穴。
肚子脹滿,腫塊聚積,排泄不暢,疼痛寒冷,灸氣海穴一百壯。
肚子脹滿,氣像水腫一樣,下腹堅硬如石,灸膀胱募穴一百壯,穴位在中極穴,肚臍下方四寸。
肚子脹滿,腫塊聚積,腹瀉,灸天樞穴一百壯。
肚子脹滿,胸脅腹都滿脹,灸膈俞穴一百壯,灸三次。
肚子裡氣脹,牽引著脊背疼痛,吃喝很多,身體卻消瘦,叫做「食亦」,先灸脾俞穴,再灸季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