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一 (11)
卷第一百九十一 (11)
1.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之經,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頞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是動則病耳聾,煇煇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眥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於氣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起點在小指和無名指的指尖,向上運行到兩指之間,沿出手背手腕,伸出胳膊外側的兩塊骨頭之間,向上貫穿肘部,沿著手臂外側,向上到達肩膀,與足少陽經交接,進入缺盆,分佈於膻中,分散聯絡於心包,向下經過膈肌,遍佈三焦。它的分支從膻中向上伸出缺盆,上行至項部,環繞於耳後,一直向上伸出耳上角,彎曲向下經過頞部到達顴骨。它的另一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伸出走耳前,經過客主人前交接兩頰,到達目銳眥。這是說,手少陽三焦經有病就會出現耳聾,眼睛紅腫發炎,咽喉腫痛,喉嚨疾病。這是受到邪氣侵犯而引起的疾病。患者還會汗出,眼睛銳利,眥部疼痛,臉頰疼痛,耳後、肩、上臂外側、手肘、手腕外側疼痛,小指和無名指不能活動。強盛的病症會出現人迎穴的脈搏比氣口穴的脈搏大一倍,虛弱的病症會出現人迎穴的脈搏反而比氣口穴的脈搏小。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季夏痹也。
白話文:
手少陽經的筋,起始於小指和小指旁邊的手指頭的端部,經過腕部,向上沿著手臂,經過肘部,向上繞過上臂的外側面,再向上經過肩部,到達頸部,與手太陽經相合。手少陽經的支脈,從臉頰處彎曲而入,連接舌頭後部;它的另一支脈,從牙齒彎曲而上,沿著耳朵前面,連接眼角的外面,再向上經過下頜,與上承的角筋相連接。手少陽經循行的部位發生病變,就會出現口角歪斜、筋脈拘攣、舌頭捲曲、張口困難等症狀,治療方法是使用燔針刺絡手法來疏通經絡,以針刺疼痛感最明顯的地方為腧穴,此病稱為季夏痹。
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比新病數日已。
手少陽三焦經,從手走頭,長五尺,左右共一丈,凡四十六穴。
白話文:
邪氣侵犯手少陽經絡,使人喉嚨發炎,舌頭捲縮,口乾心煩,手臂外側疼痛,手舉不高,不能觸及頭部,刺傷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甲上,距離指甲尖端像柳葉大小的腫包各一處,身體強壯的人立即可癒,老年人一會兒即可癒。左側病症取右側,右側病症取左側,超過發病數日已經痊癒了。
關衝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液門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陽池二穴(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中),外關二穴(在腕後二寸別走心主),支溝二穴(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會宗二穴(在腕後三寸空中一寸),三陽絡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陷中),清冷淵二穴(在肘上二寸),消濼二穴(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臑會二穴(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肩髎二穴(在肩端臑上舉臂取之),天髎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天牖二穴(在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翳風二穴(在耳後尖角陷中),瘈脈二穴(在耳本後雞足青脈中),顱息二穴(在耳後青脈中),角孫二穴(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絲竹空二穴(一名目髎在眉後陷中),和髎二穴(在耳前兌發下陷中),耳門二穴(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白話文:
-
關衝穴:位於小指次指指端,距離指甲的長度約為韭葉的寬度。
-
液門穴:位於小指次指之間的凹陷處。
-
中渚穴:位於小指次指本節後的凹陷處。
-
陽池穴:又名別陽穴,位於手腕上的凹陷處。
-
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處,對應心主經絡。
-
支溝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兩骨之間的凹陷處。
-
會宗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空中一寸處。
-
三陽絡穴:位於手臂上大交脈支溝穴上一寸處。
-
四瀆穴:位於肘前五寸,外側凹陷處。
-
天井穴:位於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的凹陷處。
-
清冷淵穴:位於肘上二寸處。
-
消濼穴:位於肩下,手臂外側,腋下斜肘分下行處。
-
臑會穴:位於肩前,距離肩頭三寸處。
-
肩髎穴:位於肩端,臑穴上方,舉臂取穴。
-
天髎穴:位於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的凹陷處。
-
天牖穴:位於頸大筋外側,缺盆上方,天容穴後方,天柱穴前方,完骨下方,髮際上方。
-
翳風穴:位於耳後尖角的凹陷處。
-
瘈脈穴:位於耳本後方,雞足青脈中。
-
顱息穴:位於耳後青脈中。
-
角孫穴:位於耳郭中間,上端開口有空腔。
-
絲竹空穴:又名目髎穴,位於眉毛後方的凹陷處。
-
和髎穴:位於耳前兌發下方的凹陷處。
-
耳門穴:位於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關衝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喉痹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針入一分,灸一壯。
白話文:
關衝穴和衝陽穴,屬金,位於手小指次指的指尖,距離指甲角約如韭葉之寬,是手少陽脈起始的穴位,為井穴,主治喉嚨疼痛、舌頭捲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堵塞、食慾不振、手臂肘部疼痛無法舉起、眼睛生翳膜、視物不清,針刺深度為一分,灸壯一壯。
液門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目赤澀,齒齲痛,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液門穴,是水穴,位於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凹陷中,是手少陽經氣血流經的部位,為滎穴,可以治療驚悸、妄言、咽部腫脹、寒厥、手臂疼痛、不能順利上下移動、瘧疾寒熱、目眩頭痛、暴發性耳聾、眼睛發紅發澀、牙齒齲壞疼痛,針刺深度二分,可以灸三壯。
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治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中渚穴是木穴,位於小指次指的本節之後間陷中,乃手少陽經的輸穴,有輸注之意。可治療熱病引起的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眼睛長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疼痛、手五指屈伸不利。針刺深度二分,可灸三壯。
陽池二穴,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舉,針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
白話文:
陽池穴有兩個穴位,別名為別陽,位於手腕關節上方的凹陷處,是手少陽三焦經脈經過的地方。為原穴,主治寒熱瘧疾,或者因為手腕折傷而導致手腕疼痛,無法抓握物品,肩臂疼痛,不能舉起。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三口氣的時間,不可灸。
外關二穴,手少陽絡,在腕後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外關穴:在手少陽三焦經的絡脈上,位於手腕後面二寸處的凹陷中。主治肘部和手臂無法屈伸,手部五指疼痛,不能握物,耳朵失聰,聽不到聲音。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三分,保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
支溝二穴,火也,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啞不能言,可灸二七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支溝」這兩個穴位屬火,在手腕後方三寸,兩骨之間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循行的部位,是「經穴」,可以治療熱病不出汗、肩臂酸重、脅腋疼痛、四肢無力、霍亂嘔吐、口緊閉不能開口、突然啞了說不出話等症狀。可以施灸21次,或針刺2分。
會宗二穴,在腕後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膚痛,耳聾風癇,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三陽絡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治嗜臥身體不欲動,耳猝聾齒齲,暴啞不能言,可灸七壯,禁不可針。
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氣耳聾,齒齲痛,可灸三壯,針入六分。留七呼。
白話文:
會宗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向上再一寸的地方,可以治療皮膚疼痛、耳聾、風癇等症狀。針灸時,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灸三壯。
三陽絡穴位於手臂上,大交脈支溝穴向上一寸的位置,可以治療嗜睡、身體不想動、突然耳聾、牙齒疼痛、突然失聲等症狀。可以灸七壯,但不可針刺。
四瀆穴位於肘部前方五寸,外側凹陷處,可以治療突然發熱、耳聾、牙齒疼痛等症狀。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為六分,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
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後,肘後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甄權云,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治心胸痛,咳嗽上氣,唾膿不嗜食,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天井穴是屬於土元素的穴位,位於肘關節外側大骨後方,肘後上一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彎曲手肘時就能觸摸到它,它是手少陽經的匯合處,甄權說:沿著肘彎曲後一寸的位置,叉手按住膝蓋找到這個穴位,位於兩條筋骨之間的縫隙,可以治療胸痛、咳嗽、氣往上衝、吐膿痰、厭食、心悸、癲癇、風濕痹痛、手臂肘部疼痛、拿東西使不上勁,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清冷淵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治臑從肩臂不舉,不得帶衣,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消濼二穴,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熱風痹,項痛肩背急,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清冷淵兩個穴位位於肘部上方兩寸處,當手臂伸直抬高時可以找到,用於治療肩臂無法抬起、不能穿著衣物的情況,可以施以三次艾灸,針刺深度為三分。
消濼兩個穴位位於肩膀下方、手臂外側,從腋下斜向肘部分往下走,用於治療因寒冷、熱氣或風濕引起的痹症,以及頸項疼痛、肩背部緊繃,針刺深度為六分,可以施以三次艾灸。
臑會二穴,一名臑髎,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手陽明之絡,治項癭氣瘤,臂痛不能舉,氣腫痓痛,針入七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可灸七壯。
肩髎二穴,在肩端臑上陷中,舉臂取之,治肩重不可舉臂肘,可灸三壯,針入七分。
白話文:
臑會穴又名臑髎穴,位於前肩外側,距離肩膀三寸的位置,屬於手陽明小腸經的絡穴。可以治療項癭、氣瘤,手臂疼痛不能抬起,氣腫、痓痛。針刺深度為七分,留針十息,得氣後即可瀉針,也可以灸七壯。
天髎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央,手少陽陽維之會,治肩肘痛引頭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天髎穴位於肩部,當肩胛骨上緣與肱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手少陽三焦經與陽維脈交會穴,主治肩肘疼痛,蔓延至頸項,疼痛劇烈,寒熱交替,肩胛骨上緣疼痛,汗不出,胸悶煩躁。針刺深度八分,可灸三壯。
天牖二穴,在頸筋間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手少陽脈氣所發,治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針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補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腫眼合,先取譩譆,後針天牖風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針譩譆,即難廖其疾也。
白話文:
天牖二穴,位於頸部肌腱之間的小窩上,正後方是天柱穴,正前方完骨穴,向上則是髮際,是手少陽經氣的起點,可用於治療頭痛、面部腫脹、脖子僵硬、無法回顧等症狀。針灸深度一寸,留針七次呼吸時間,此穴不宜補益,也不宜灸烤。若灸烤此穴,面部腫脹,眼睛無法睜開,應先取譩譆穴,再針灸天牖穴和風池穴,病症即可痊癒。如果沒有先針灸譩譆穴,則後續疾病難以治癒。
翳風二穴,在耳後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陽之會,治耳聾,口眼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急痛,針入十分,可灸七壯。
白話文:
翳風穴在耳後凹陷的地方,壓迫此穴可引至耳中,是手足少陽經的交會穴,主治耳聾、口眼歪斜、下巴脫臼、口緊閉不開、吃東西不能說話、臉頰腫脹和牙痛,針刺此穴可深入十分,也可灸七壯。
瘈脈二穴,一名資脈,在耳本後雞足青絡脈,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頭風耳鳴,小兒驚癇瘛瘲,嘔吐泄痢無時,驚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瘈脈有兩個穴位,一個名稱是資脈,位於耳後下方雞足青絡脈上,刺破這個穴位出血狀似豆汁,不應該出血太多,可以治療頭痛風耳鳴、小兒驚癇瘛瘲、嘔吐泄瀉不定時、驚恐、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可以灸三壯,針灸時深入一分。
顱息二穴,在耳後間青絡脈,足少陽脈氣所發,治身熱頭重,脅痛不得轉側,風痙耳聾,小兒發癇瘛瘲,嘔吐涎沫,驚恐失精,瞻視不明,不宜針,可灸七壯。
角孫二穴,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手足少陽之會,治目生膚翳,齒齦腫,可灸三壯。
白話文:
顱息二穴,位於耳朵後方,耳青絡脈間,是足少陽經脈氣發出之地。可以治療身體發熱、頭部沉重、脅部疼痛而不能轉動身體、風痙導致的耳聾、小孩發作癇瘲,嘔吐涎沫、驚恐失精、視力昏花。此穴位不宜針灸,可以用灸法治療,灸七壯。
絲竹空二穴,一名目髎,在眉後陷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無所見,治目眩頭痛,目赤視物䀮䀮,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眼睫毛倒,發狂吐涎沫,發即無時,針入三分,留三呼,宜瀉不宜補。
白話文:
絲竹空穴,又稱目髎穴,位於眉毛後的凹陷處,屬於足少陽膽經的起始穴。這個穴位禁止灸療,否則可能導致視力變差,甚至出現失明的情況。絲竹空穴穴位主治目眩頭痛、眼睛發紅、視物模糊、風癇導致的眼睛往上看而不認識人的情況、睫毛倒生、發狂吐涎沫等症狀,發作時可針刺該穴,針入深度為三分,留針三呼,以瀉法為宜,不宜補法。
和髎二穴,在耳前兌發下橫動脈,手少陽脈氣所發,治牙車引急頭重痛,耳中䐜䐜,頷頰腫,針入七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合髎兩個穴道,在耳前兌發下方的橫動脈,手少陽經脈的氣起始的地方,可以治療牙痛、引發頭部疼痛,耳中嗡嗡作響,下巴、臉頰腫脹,針灸深度七分,可以灸三壯。
耳門二穴,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治耳有膿汁出,生瘡膣耳聤耳,耳鳴如蟬聲,重聽無所聞,齒齲,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耳門穴,位於耳朵前面,在耳朵缺損的地方,可以治療耳朵流膿、生瘡、耳朵疼痛、耳朵鳴響如蟬叫,聽力減退、聽不見,牙齒齲壞。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三呼,可以灸三壯。
凡此手少陽之脈,少血多氣,刺當出氣惡血,其經從手走頭,順之為隨,逆之為迎,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此治手少陽之法也。
白話文:
凡是這條手少陽經脈,特點是血液較少而氣較多,在針刺時應當排出邪氣和瘀血。這條經脈從手走向頭部,順著它的方向進行治療稱為隨,逆著它的方向進行治療稱為迎。如果經脈氣血過盛就應該使用瀉法,如果氣血不足就應該使用補法;如果是熱症就應該快速針刺,如果是寒症就應該留針;如果出現凹陷的情況就應該使用灸法;如果既不過盛也無虛弱,就按照經脈本身的性質來治療。這就是治療手少陽經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