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二 (3)

1. 風氣

論曰風氣之狀。有冷有熱。冷則厥逆。熱則煩惋。蓋肺者五臟之華蓋。而為氣之本。主通行陽氣。循於皮膚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以拒外而溫內。若其氣虛弱。則風邪因而傷之。其傷之也。或遇陰氣盛。則四肢厥逆而為風冷。或遇陽氣盛。則心神煩惋而為風熱。二者皆因體虛受風。氣能鼓作。故均謂之風氣也。

治風氣凝滯。身體疼痛。四肢拘急。腰腳沉重。仙茅丸方

白話文:

風氣有寒有熱的差別,寒則厥逆,熱則煩惋。肺是五臟的華蓋,是氣的根源,主管流行陽氣,運行在皮膚肌肉之間,燻灼肓膜,散佈於胸腹,以抵禦外邪而溫暖內部。如果肺氣虛弱,風邪就會因此而傷害肺,風邪的傷害,有的遇到陰氣盛,就會四肢厥逆而成為風寒;有的遇到陽氣盛,就會心神煩惋而成為風熱。兩種情況都是由於體虛而受風,氣能鼓作,所以都叫風氣。

仙茅(米泔浸去赤汁焙),威靈仙(去土),羌活(去蘆頭),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白牽牛(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薑黃,白朮,蒼朮(米泔浸一宿竹刀切作片子焙各半兩)

白話文:

仙茅(用米泔浸泡去除紅汁,然後烘焙)。

威靈仙(去除泥土)。

羌活(去除蘆頭)。

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焙)。

白牽牛(炒制)。

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每種一兩)。

薑黃、白朮、蒼朮(用米泔浸泡一夜,然後用竹刀切成片,然後烘焙,每種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風氣身體疼痛。胸膈煩滿。化痰涎。利頭目。防風半夏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以鹽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身體疼痛、胸您脹滿,能夠化痰止涎、清利頭目。此方名為防風半夏丸。

防風(去叉三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一兩半),天麻(二兩),芎藭(半兩),白芷(一兩)獨活(去蘆頭半兩),人參(三分),茯苓(去黑皮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除枝叉,三兩),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切片並烘烤,一兩半),天麻(二兩),川芎(半兩),白芷(一兩),獨活(去除蘆頭,半兩),人參(三分),茯苓(去除黑皮,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候。荊芥湯下。加至三十丸。

治一切風氣。烏蛇散方

白話文:

用上列八味藥材,搗成粉末。用酒煮過的麵糊和成丸子,跟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時間。用荊芥湯送服。增加到三十丸。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三兩),檳榔(五枚),肉豆蔻(五枚去皮),桂(去粗皮),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當歸(切焙),牛膝(酒浸切焙),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白附子(炮),天麻,芎藭,羌活(去蘆頭),藁本(去苗土),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分),乾蠍(去土炒一兩),白芷(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白蘚皮(一分),木香(半兩),丹砂(研一分),麝香(研二錢)

白話文:

烏蛇(浸泡在酒中,去除皮骨,烤至三分量),檳榔(五個),肉豆蔻(去除外皮,五個),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人參,白茯苓(去除黑色的皮),當歸(切片並烘烤),牛膝(浸泡在酒中,切片並烘烤),甘草(烤至碎裂),麻黃(去除根和節),白附子(炮製),天麻,芎藭,羌活(去除蘆頭),藁本(去除苗和泥土),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各半兩),細辛(去除苗和葉,一分),乾蠍(去除泥土,炒至一兩),白芷(半兩),防風(去除叉枝,半兩),白蘚皮(一分),木香(半兩),丹砂(研磨至一分),麝香(研磨成二錢)

上二十四味。除研者外。搗羅為末。再同研令勻細。每服一錢匕。蔥白臘茶清調下。大治諸風氣上攻。兼進飲食。常服只用臘茶調下。大段風涎手足不隨𤸷麻。用溫薄荷酒調下。

治風氣肢節疼痛。遍身瘙癢麻木。頭目昏痛。咽膈煩滿。槐膠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四味藥,除了需要研磨成粉的藥材外,其餘的都要搗碎成粉末狀,然後再與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用蔥白和臘茶清調和後服用。此方可有效治療各種風氣上攻引起的疾病,並能促進飲食。常服時,只需用臘茶調和服用即可。如果出現大段風涎、手足不隨、痿麻的症狀,則需要用溫熱的薄荷酒調和服用。

槐膠(二兩),天麻,牛膝(酒浸切焙各一兩),蔓荊實(半兩),何首烏(去黑皮一兩),甘草(生銼半兩),人參(半兩),生乾地黃(焙),防風(去叉各一兩),槐花(炒),菊花(各三分)

白話文:

  • 槐膠(二兩)

  • 天麻(一兩)

  • 牛膝(浸過酒再焙,一兩)

  • 蔓荊實(半兩)

  • 何首烏(去黑皮,一兩)

  • 甘草(生銼,半兩)

  • 人參(半兩)

  • 生乾地黃(焙,一兩)

  • 防風(去叉,各一兩)

  • 槐花(炒,三分)

  • 菊花(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荊芥薄荷湯下。不計時候服。

治風氣肢節疼痛。四肢少力。頭痛煩悶。防風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味藥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丸,每個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再以丹砂為丸衣。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荊芥薄荷湯送服。服藥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防風(去叉),桔梗(銼炒),丹砂(研各二兩),天麻,細辛(去苗葉),獨活(去蘆頭),秦艽(去苗土),芎藭,木香(各一兩),天南星(用牛膽制者),由跋(炮各一兩半),甘草(炙銼)茯苓(去黑皮各半兩),藿香葉(三分)

白話文:

防風(去掉莖枝和雜質)桔梗(切碎後炒)丹砂(研磨成粉末,各取二兩)天麻細辛(去掉莖葉)獨活(去掉根鬚和莖節)秦艽(去掉莖葉和泥土)芎藭木香(各取一兩)天南星(用牛膽加工後製成)由跋(炮製後,各取一兩半)甘草(炙烤後切碎)茯苓(去除黑皮,各取半兩)藿香葉(取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荊芥湯嚼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蜜一起煉製成丸,每個丸子的大小如雞頭一般。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吞服。在吃完飯後,睡覺前服用。

治風氣。威靈仙丸方

威靈仙(去土),蔓荊實,何首烏(去黑皮),苦參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溫熟水下。

治風氣。調營衛。利胸膈。清頭目。化痰涎。明視聽。化積滯。檳榔丸方

白話文:

治療風氣,可以使用威靈仙丸,藥方包括威靈仙(去土)、蔓荊實、何首烏(去黑皮)、苦參,四味藥材等量,搗碎過篩成粉末,以酒煮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或溫開水送服。同樣針對風氣,檳榔丸也能起到調節營衛、利胸膈、清頭目、化痰涎、明視聽、化積滯的功效。

檳榔(銼),大黃(銼炒各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芎藭,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各半兩),人參(一兩),京三稜(煨半兩),肉豆蔻(六枚去皮)

白話文:

檳榔(切碎)、大黃(切碎,炒過,各二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表皮,焙乾)、木香、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各一兩)、芎藭、羌活(去除蘆頭)、獨活(去除蘆頭)、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各半兩)、人參(一兩)、京三稜(煨過,半兩)、肉豆蔻(六枚,去除外皮)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每用此末二兩。別搗牽牛子。取細末一兩。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臨臥生薑橘皮湯下。

治風氣頭目昏眩。化痰涎。利胸膈。槐實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二兩藥末,另外研磨牽牛子,取一兩細末,將兩種藥末混合均勻,蜂蜜煉製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般大。每次服用十丸至十五丸,睡前以生薑橘皮湯送服。

槐實(四兩乾肥者揀令淨水洗過放干慢火上麩炒令焦微似黑色),皂莢(六兩不蚛者銼長參四寸用長流水五升黑豆一升同煮令豆香熟為度去黑豆不用取皂莢焙乾刮去黑皮塗酥慢火炙令焦),木香(半兩),芎藭,枳殼(去瓤麩炒),菊花(各一兩),牽牛子(二兩慢火炒令微焦黑色別搗羅取末一兩用),檳榔(三分雞心者銼)

白話文:

槐實(四兩乾肥的,挑選乾淨的水洗過,放乾後,用慢火炒黃至焦微似黑色),皁莢(六兩無蟲蛀的,切成四寸長,用五升長流水、一升黑豆一同煮,煮至黑豆香熟為止,取出黑豆不用,留下皁莢焙乾,颳去黑皮,塗酥慢火炙令焦),木香(半兩),芎藭,枳殼(去瓤麩炒),菊花(各一兩),牽牛子(二兩慢火炒令微焦黑色,另搗碎成羅網目大小的粉末,取一兩用),檳榔(三分雞心大小的,銼成小碎)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成劑。再入臼內。搗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荊芥湯下。

治風氣。利胸膈。及心腹諸疾。香枳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成藥劑,再放入臼中搗至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飯後或睡前用荊芥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病症,疏通胸膈,以及心腹部的各種疾病,名為香枳丸。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乾薑(炮),桂(去粗皮),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芎藭,甘草(炙銼),白朮,附子(炮裂去皮臍),京三稜(煨銼),大黃(蒸過切焙各半兩),肉豆蔻(去皮一分),檳榔(銼一兩),牽牛子(淨淘揀焙乾一斤取粉半斤別入用)

白話文: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乾薑(炮)、桂(去粗皮)、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芎藭、甘草(炙銼)、白朮、附子(炮裂去皮臍)、京三稜(煨銼)、大黃(蒸過切焙各半兩)、肉豆蔻(去皮一分)、檳榔(銼一兩)、牽牛子(淨淘揀焙乾一斤取粉半斤別入用)。

上一十七味。除牽牛子外。搗羅為末。瓷合收勿泄氣。每要使時。旋秤藥末一兩。牽牛子粉半兩。合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蔥白臘茶下。生薑湯溫酒亦可。臨時更看虛實加減服。婦人血風勞氣心腹脹痛。小兒疳痢時疫癥瘕。皆宜服。

白話文:

以上十七味藥物,除了牽牛子之外,將其他藥物搗碎成粉末,用瓷器密封保存,不要讓藥物揮發。每次需要用藥時,取一兩藥末,半兩牽牛子粉,混合研磨均勻,用煉蜜和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至三十丸,用蔥白、臘茶送服。也可以用生薑湯或溫酒送服。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臨時加減藥量服用。婦女血風勞氣、心腹脹痛,小兒疳痢時疫、癥瘕等疾病,皆可服用此藥。

治三焦風壅。五臟虛弱。遍身風氣勞悶。手腳風毒氣。寒熱煩躁。通心肺。健脾胃。益腎臟。正元氣。止逆進食。枇杷飲方

白話文:

治療三焦風壅,五臟虛弱,遍身風氣勞悶,手腳風毒氣,寒熱煩躁。通心肺,健脾胃,益腎臟,正元氣,止嘔吐反胃。枇杷飲配方:

枇杷葉30克,桑椹子15克,五味子10克,麥門冬10克,金銀花10克,薄荷10克,甘草5克,紅棗10粒,水煎服。

枇杷葉(炙去皮),木香,木通(銼),大腹皮(銼),訶黎勒皮(各三兩),桔梗(銼炒),五味子,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鱉甲(去裙襴醋炙),白芷,防風(去叉),茯苓(去黑皮),當歸(切焙),澤瀉,京三稜(煨銼各半兩),白朮,藿香(葉),人參(各一兩一分),芍藥,甘草(炙銼),枳殼(去瓤麩炒),牡丹皮,知母(焙各一分),半夏(湯洗七遍切焙一兩),前胡(去蘆頭三兩)

白話文:

枇杷葉(烘烤後去除葉皮),木香,木通(切碎),大腹皮(切碎),訶黎勒皮(各三兩),桔梗(切碎後炒製),五味子,厚朴(去除粗皮後,用生薑汁烤製),鱉甲(去除裙襴後,用醋烤製),白芷,防風(去除叉子),茯苓(去除黑皮),當歸(切片後烘烤),澤瀉,京三稜(烘烤後切碎,各半兩),白朮,藿香(葉子),人參(各一兩一分),芍藥,甘草(烘烤後切碎),枳殼(去除果瓤,用麩皮炒製),牡丹皮,知母(烘烤,各一分),半夏(用湯清洗七遍後切片,並烘烤一兩),前胡(去除蘆頭,三兩)

上二十五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文中所列的二十五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四錢匕,加上一盞半的水,再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劈開的大棗。煎煮至藥液減少八分之一,去除藥渣,趁熱服用。空腹在飯前服用。

治體虛受風。因氣鼓作。名為風氣。冷則厥逆。熱則煩惋。紫蘇木通湯方

白話文:

治療體虛受風:

因氣鼓作,名為風氣。

症狀:

  • 冷則厥逆: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四肢麻木。
  • 熱則煩惋: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小便黃赤。

紫蘇木通湯方:

  • 紫蘇葉10克
  • 木通10克
  • 防風10克
  • 荊芥10克
  • 蟬蛻10克
  • 牛蒡子10克
  • 桔梗10克
  • 甘草5克
  • 生薑3片
  • 大棗3枚

用法:

將以上藥物加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3-5天。

紫蘇莖(銼焙),木通(銼焙),桑根白皮(銼焙),青橘皮(湯去白焙各一兩),荊芥穗(焙)獨活(去蘆頭銼),木瓜(去瓤切焙),蘹香子根(銼炒),羌活(去蘆頭銼各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大腹(銼二十枚並皮子用)

白話文:

紫蘇莖(切碎後烘焙),木通(切碎後烘焙),桑根白皮(切碎後烘焙),青橘皮(用熱水燙過去除白色的外皮,後烘焙,各一兩),荊芥穗(烘焙),獨活(去除蘆頭後切碎),木瓜(去除瓜瓤後切片烘),蘹香子根(切碎後炒),羌活(去除蘆頭後切碎,各半兩),枳殼(去除瓤後與麩皮一起炒,二兩),大腹(切碎,連皮一起用,二十枚)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一分。蔥二寸。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治風氣有熱煩惋。頭面生瘡。黃耆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盞,加入生薑一分,蔥兩寸,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藥渣,溫服。空腹、中午及睡前各服一次。

治療風熱引起的煩躁不安,頭面部長瘡。黃耆丸的處方。

黃耆(銼),防風(去叉),地骨皮,枳實(去瓤麩炒一兩),羌活(去蘆頭),苦參,當歸(切炒),升麻,大黃(銼炒),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碎)

  • 防風(除去分叉的部分)

  • 地骨皮

  • 枳實(去除果核,炒製到一兩重)

  • 羌活(除去蘆頭)

  • 苦參

  • 當歸(切片,炒製)

  • 升麻

  • 大黃(切碎,炒製)

  • 甘草(炙製,切碎,各半兩)

上一十味。杵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溫荊芥湯下。

治風氣凝滯。胸膈不快。身體刺疼。小乳香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種藥材,搗碎後用煉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粒,飯後以溫熱的荊芥湯送服。

用於治療風邪凝滯,胸悶不舒,身體刺痛。此為小乳香丸的方劑。

乳香(研),沒藥(研各半兩),半夏(二兩半用生薑四兩研汁入水一盞同浸半夏一宿切碎用少生薑汁同炒赤色),五靈脂(二兩半),牽牛子(四兩搗細只羅一遍余不用),檳榔(煨銼半兩),豬牙皂莢(三挺去皮酥炙),肉豆蔻(去皮三枚)

白話文:

  • 乳香(研磨),沒藥(研磨,各半兩)

  • 半夏(二兩半,用生薑四兩研汁,加水一盞,與半夏浸泡一整夜,切碎,用少許生薑汁炒至赤色)

  • 五靈脂(二兩半)

  • 牽牛子(四兩,搗碎,只過篩一遍,其餘不用)

  • 檳榔(煨烤後磨碎,半兩)

  • 豬牙皁莢(三挺,去皮,酥炙)

  • 肉豆蔻(去皮,三枚)

上八味。搗研為末。用生薑自然汁。並冷水中停。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臨臥服。更量虛實加減。

治風氣攻作。陰盛則厥逆。陽盛則煩惋。靈寶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冷水拌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十五到二十丸,以生薑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可以視個人的體質狀況調整服用的劑量。

天麻,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附子,芎藭(各一兩),天南星(二兩),白殭蠶(微炒),蔓荊實,乾薑(炮),桂(去粗皮各一兩),麻黃(去根節二兩三分)防風(去叉一兩半),當歸(切焙三分),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天麻、烏蛇(用酒浸泡,去除皮和骨,烤香,各二兩)、附子(焙乾後裂開,去除皮和臍),白附子、芎藭(各一兩),天南星(二兩),白殭蠶(稍微炒一下)、蔓荊實,乾薑(焙乾)、桂(去粗糙的皮,各一兩),麻黃(去除根節,二兩三分),防風(去除叉枝,一兩半),當歸(切片,焙乾,三分),龍腦(研磨),麝香(研磨,各一分)。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以丹砂末為衣。每服一丸。溫酒下。如急風癱瘓。薄荷湯下三丸。衣覆出汗立效。

治風氣冷熱不調。四肢厥冷。心神煩惋。大通散方

白話文:

將上記十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劑,如雞頭般大小。使用丹砂末做外衣。每次服用一粒,用溫酒送服。若是突發中風癱瘓,就用薄荷湯送服三粒。將病人蓋好棉被,使其發汗,即可立即見效。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天麻,赤箭,防風(去叉),藁本(去苗土),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海桐皮(銼),萆薢,桂(去粗皮),杜仲(去粗皮炙銼),木香,山芋,當歸(切焙),甘草(炙銼),威靈仙(去土),羌活(去蘆頭),白附子(炮),蔓荊實,菊花,郁李仁,虎骨(醋炙),白芷,乾蠍(炒)

白話文:

白花蛇(用酒浸泡,去掉皮和骨頭,烤焦):天麻、赤箭、防風(去掉分叉的枝條)、藁本(去掉種子和泥土)、厚朴(去掉粗糙的樹皮,用生薑汁烤焦)、海桐皮(切碎)、萆薢、桂皮(去掉粗糙的樹皮)、杜仲(去掉粗糙的樹皮,烤焦,切碎)、木香、山藥、當歸(切片,烘烤)、甘草(烤焦,切碎)、威靈仙(去掉泥土)、羌活(去掉蘆葦頭)、白附子(炮製)、蔓荊實、菊花、郁李仁、虎骨(用醋烤焦)、白芷、乾蠍子(炒)

上二十三味。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心食前臨臥日三服。

治風氣。木香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三種藥材,各取等量,搗碎後篩成為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和送服。空腹時或飯前以及睡前每日服用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病症,名為木香丸。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檳榔(銼各一兩半),芍藥,防風(去叉),黃耆(銼),牛膝(酒浸切焙),茯苓(去黑皮各一兩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一兩),大黃(三兩),訶黎勒皮(一兩三分)

白話文:

木香、枳殼(去瓤炒)、檳榔(切碎各一兩半)、芍藥、防風(去叉)、黃耆(切碎)、牛膝(用酒浸透切片焙乾)、茯苓(去黑皮各一兩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桂皮(去粗皮各一兩)、大黃(三兩)、訶黎勒皮(一兩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漸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治風氣不順。骨痛或生癮疹。不治則加。冷痹筋骨緩弱。天麻煎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酒送服,每日兩次,可逐漸增加到二十丸,以病情改善為準。

治療風邪不順,骨頭疼痛或長出皮膚疹子,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加重,冷痹導致的筋骨軟弱。此為天麻煎的處方。

天麻,乾蠍(炒),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各一分),五靈脂,附子(炮),白朮,赤小豆(各一兩)

白話文:

天麻: 一種蘭科植物的塊莖,具有鎮靜、止痛的功效。

乾蠍:蠍子曬乾後,具有息風、鎮痙的功效。

羌活:羌活科植物的根莖,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防風:防風科植物的根或全草,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五靈脂科植物的樹脂,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

附子:烏頭的根,具有溫陽、止痛、鎮痙的功效。

白朮: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具有健脾、益氣、止瀉的功效。

赤小豆: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種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八味。為末。先以沉香二兩。酒一升。瓷器煎為膏。入藥搗千杵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荊芥湯、或荊芥茶酒下。過五日加至三十丸。秋夏宜荊芥湯。春冬宜荊芥酒。春末夏初。喜生赤根白頭瘡。服之大佳。

治風氣。利頭目。化痰涎。定肢體疼痛。黑虎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首先用二兩沉香和一升酒,用瓷器煎煮成膏狀。將中藥加入沉香膏中搗一千次,混合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荊芥湯或荊芥茶酒送服。過五天後增加至三十丸。在秋夏季節,宜用荊芥湯送服;在春冬季節,宜用荊芥酒送服。在春末夏初,容易出現赤根白頭瘡,服用此藥效果特別好。

天南星(齏汁煮透切片焙乾二兩),芎藭(一兩),杜仲(去粗皮炙銼),半夏(湯洗七遍切焙),白附子(微炮),續斷(各半兩),香墨(燒令煙盡物蓋放冷研三兩)

上七味。搗研為末。再和勻。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荊芥湯下食前。

白話文:

  1. 天南星:二兩,先用齏汁煮透,再切片,焙乾。

  2. 芎藭:一兩。

  3. 杜仲:去粗皮,炙後銼碎。

  4. 半夏:用湯洗七遍,然後切片,焙乾。

  5. 白附子:微炮。

  6. 續斷:半兩。

  7. 香墨:三兩,燒至煙盡,冷卻後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