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十一 (5)

1. 風瘙癮疹

論曰風瘙癮疹。其狀有二。皆緣肌中有熱。若涼濕之氣折之。熱結不散。則成白胗。若因風邪所折。風熱相搏。則成赤胗。赤胗得熱則劇。得冷則滅。蓋熱氣鬱結於內故惡熱宜冷。白胗得陰雨則甚。得晴暄則消。蓋熱氣散釋於外。故惡冷宜熱。冷熱之證雖異。其為癮疹則一。蓋身體風瘙而癢。瘙之隱隱而起是也。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風瘙癮疹有兩種情況,都是由於肌膚中有熱引起的。如果涼濕之氣阻滯了熱氣的發散,熱氣不能散發,就會形成白色皮疹。如果因為風邪阻滯了熱氣的發散,風熱相互搏擊,就會形成紅色皮疹。紅色皮疹遇到熱氣會加重,遇到冷氣會減輕。這是因為熱氣鬱結在體內,所以會怕熱,宜冷。白色皮疹遇到陰雨天氣會加重,遇到晴朗溫暖的天氣會減輕。這是因為熱氣散發到體外,所以會怕冷,宜熱。雖然冷熱的表現不同,但都是癮疹的一種。癮疹是指身體有風瘙而發癢,瘙之隱隱而起。

治風瘙癮疹。搔之隨手起。癢痛煩悶。麻黃

麻黃(去根節三兩),防風(去叉二兩),芎藭,烏喙(炮裂去皮臍),獨活(去蘆頭),芍藥,當歸(切焙),蒺藜子(炒),甘草(炙),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 麻黃(去除根和節,淨重三兩)

  • 防風(去除分叉,淨重二兩)

  • 芎藭(川芎,一錢)

  • 烏喙(炮製破裂去皮去臍,一錢)

  • 獨活(去除莖節,一錢)

  • 芍藥(一錢)

  • 當歸(切片焙乾,一錢)

  • 蒺藜子(炒製,一錢)

  • 甘草(炙乾,一錢)

  • 人參(各一錢)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白話文:

上述十味中藥,全部研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加上水一盞半。然後放入三片生薑,煎至八分,過濾渣滓後服用,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治風瘙癮疹。皮膚癢痛。心神煩悶。防風湯

防風(去叉),黃耆(銼),犀角(鎊),升麻漏蘆(去蘆頭),秦艽(去土各一兩半),烏蛇(酒炙去皮骨),芒硝(研),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枝),黃耆(切碎),犀角(研磨),升麻,漏蘆(去掉蘆頭),秦艽(去掉泥土,各一兩半),烏蛇(用酒浸泡並烤炙,去除皮骨),芒硝(研磨),枳殼(去掉果肉和麩皮,炒過,各二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

治風瘙癮疹。兼皮膚痛癢。苦參丸

苦參(三兩),防風(去叉),枳殼(麩炒去瓤),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二兩),漏蘆(去蘆頭一兩半),大黃(銼炒二兩半)

白話文:

苦參(三兩),防風(去掉叉子),枳殼(用麩皮炒熟後 去掉裡面的瓤),烏蛇(用酒浸泡後去掉皮骨,炙烤後各二兩),漏蘆(去掉蘆頭,取一兩半),大黃(切碎後炒熟,二兩半)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漿水下日再。

白話文:

取六味草藥,搗碎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和丸。丸的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後用溫熱的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治風瘙癮疹。遍身腫起。或赤或白。癢痛雖任。烏蛇丸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焦),乾蠍(炒去土),白附子(炮),天麻,防風(去叉),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各二兩),五靈脂(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參,檳榔(生用各一兩),肉豆蔻(去皮五枚),牛黃(別研一分),白殭蠶(炒),阿膠(炙燥),天南星(炮),桂(去粗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 烏蛇:將烏蛇浸入酒中去除皮骨,再烤焦。

  • 乾蠍:將蠍子炒熟,去除泥土。

  • 白附子:將附子炮製後使用。

  • 天麻:使用天麻。

  • 防風:將防風去除叉子,並先煎煮後去除泡沫,再焙乾,各取二兩。

  • 五靈脂:將五靈脂炒熟。

  • 白茯苓:將茯苓去除黑皮。

  • 人參:使用人參。

  • 檳榔:將檳榔生用,取一兩。

  • 肉豆蔻:將肉豆蔻去除皮,取五枚。

  • 牛黃:將牛黃研磨成細粉,取一分。

  • 白殭蠶:將殭蠶炒熟。

  • 阿膠:將阿膠炙烤至乾燥。

  • 天南星:將天南星炮製後使用。

  • 桂:將桂皮去除粗皮,取一兩半。

上一十六味。將一十五味。搗羅為末。入牛黃研勻。煉蜜和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溫酒下。臨臥再服。

白話文:

以上十六種藥材將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放入牛黃粉中混勻。加入蜂蜜和丸,如赤小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前用溫酒送服。睡前再服用一次。

治風瘙癮疹。搔之愈甚。秦艽丸

秦艽(去苗土),防己,松脂(煉成者各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蒺藜子(炒去角各二兩半),苦參,白朮,芎藭,防風(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臍),蒴藋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秦艽(去除根部的泥土),防己,松脂(提煉過的,各一兩半),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熟),蒺藜子(炒熟後去除尖刺,各二兩半),苦參,白朮,川芎,防風(去除分叉的枝條),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蒴藋,乾薑(炮製過的,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二十丸。溫酒下。漸加至三十丸。早晚食前各一服。

治風瘙癮疹。頭面腫癢。枳實丸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半),天門冬(去心焙),獨活(去蘆頭),蒺藜子(炒),人參,防風(去叉),桔梗(炒各一兩一分),黃連(去須),薏苡仁(炒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 枳實:1.5兩,去瓤麩炒

  • 天門冬:1.1兩,去心焙

  • 獨活:1.1兩,去蘆頭

  • 蒺藜子:1.1兩,炒

  • 人參:1.1兩

  • 防風:1.1兩,去叉

  • 桔梗:1.1兩,炒

  • 黃連:1.1兩,去須

  • 薏苡仁:1.1兩,炒

  • 桂皮:0.5兩,去粗皮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粟米飲或溫酒下。日再不拘時。

白話文:

把以上十種中藥搗成粉末,與蜂蜜混合做成藥丸,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十五粒,用粟米飲或溫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不拘時段。

治風瘙皮膚癮疹疼痛。雷丸散

雷丸,人參,苦參,牛膝(酒浸切焙),白附子(炮),防風(去叉),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甘草(炙銼各二兩),丹參(一兩半)

白話文:

雷丸、人參、苦參、牛膝(用酒浸泡後去除雜物並焙乾)、白附子(炮霜)、防風(去除叉枝)、白花蛇(用酒浸泡後去除皮骨並炙烤)、甘草(炙烤切碎,各二兩)、丹參(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溫酒調下。

治風瘙癮疹。手足麻木。蔓荊實散

蔓荊實,何首烏(各二兩),羌活(去蘆頭),威靈仙(去土),荊芥穗,防風(去叉各一兩)苦參(一分)

白話文:

  • 蔓荊實:2兩

  • 何首烏:2兩

  • 羌活(去除蘆頭):1兩

  • 威靈仙(去除泥土):1兩

  • 荊芥穗:1兩

  • 防風(去除叉子):1兩

  • 苦參:1分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不拘時。

治風瘙癮疹。紫威散方

紫威(去心瓦上焙一兩凌霄花是也),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蜜酒調下。日二。

治風瘙癮疹。皮膚腫癢。茵陳蒿散

茵陳蒿(一兩),荷葉(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蜜水調下。食後服。

治風遍身癮疹。搔癢麻木。醉仙散

胡麻,惡實(炒),枸杞子,蔓荊實(四味同炒煙出),蒺藜子(炒),苦參,栝蔞根,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胡麻、烏梅(炒四兩),枸杞子、蔓荊實(四味一同炒至有煙出來),蒺藜子(炒二兩),苦參,栝蔞根,防風(去掉交叉根,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散。入輕粉一分和勻。每服一錢匕。食前茶清調下。日二夜一。

治風瘙皮膚癮疹癢痛。或有細瘡。蒺藜子散

蒺藜子(炒去角二兩),枳殼(去瓤麩炒),荊芥穗,羌活(去蘆頭),防風(去叉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一宿刮皮銼炒四兩)

白話文:

  • 蒺藜子(炒去角二兩)—— 炒熟的蒺藜子,去除角刺,取二兩。

  • 枳殼(去瓤麩炒)—— 炒熟的枳殼,去除瓤和麩皮。

  • 荊芥穗(一兩)—— 一兩荊芥穗。

  • 羌活(去蘆頭,一兩)—— 去除蘆葦頭的羌活,取一兩。

  • 防風(去叉,一兩)—— 去除叉枝的防風,取一兩。

  • 蒼朮(米泔浸一宿刮皮銼炒,四兩)—— 將蒼朮在米泔水中浸泡一夜,去除外皮,切碎後炒熟,取四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或臘茶調下。不拘時。

治風癮疹。經旬不解。石南酒

石南葉(去粗莖生用三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溫服。

治風瘙癮疹。三十年不瘥。松葉酒

松葉(一斤)

上一味。細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日夜服盡。處溫室中。衣復出汗即瘥。

治風癮疹搔癢不止。白蜜酒

白蜜(一合),酒(二合)

上二味。相和煎暖。食前服。

治風瘙癢癮疹。時時發動。麻黃湯方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桂(去粗皮),黃連(去須),當歸(切焙),羌活(去蘆頭),白芷(各一兩),王不留行,甘草(炙),防風(去叉),芎藭,白蒺藜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半),桑根白皮石膏(各二兩),紅藍花(炒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煎煮後撇去浮沫,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黃連(去除須根)、當歸(切片並烘焙)、羌活(去除蘆頭)、白芷(各一兩)、王不留行、炙甘草、防風(去除叉枝)、芎藭、白蒺藜、天雄(炮製後裂開,去除外皮和肚臍,各一兩半)、桑根白皮、石膏(各二兩)、紅花(炒制後半兩)。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風疹發歇不瘥。或赤或白。瘙癢至甚。蒺藜子湯

蒺藜子(炒去角二兩),仙靈脾,防風(去叉),芎藭,萆薢白石脂,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桂(去粗皮),黃芩(去黑心各半兩),白朮,麻黃(去根節),羌活(去蘆頭),天雄(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黃連(去須各一兩),旋覆花(炒三分)

白話文:

  • 蒺藜子(炒二兩直到沒有角)

  • 仙靈脾(一兩半)

  • 防風(挑掉刺,一兩半)

  • 芎藭(一兩半)

  • 萆薢(一兩半)

  • 白石脂(一兩半)

  • 枳殼(去蒂後微炒,一兩半)

  • 桂皮(去掉粗皮,半兩)

  • 黃芩(去掉黑芯,半兩)

  • 白朮(一兩)

  • 麻黃(去掉根部,一兩)

  • 羌活(去掉蘆頭,一兩)

  • 天雄(炮裂去皮,一兩)

  • 羚羊角(屑末,一兩)

  • 黃連(去掉須,一兩)

  • 旋覆花(炒三分)

上一十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二片。烏梅肉半棗大。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以上十六味藥品,切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生薑兩片,烏梅肉半棗大小。一起煎煮至八分之一,去除渣滓溫熱飲用。

治皮膚中如蟲行。口噤語澀。腰脊強直。手足拘攣。及身體癮疹。抓之作瘡。石南湯

白話文:

治療皮膚上像蟲子爬、嘴巴緊閉、說話困難、腰背僵硬、手腳抽筋,

以及身體有濕疹、抓了會變成瘡,名叫「石南湯方」。

石南,乾薑(炮),黃芩(去黑心),細辛(去苗土),人參(各一兩),桂(去粗皮),麻黃(去根節),當歸(切焙),芎藭,食茱萸(各一兩半),生乾地黃(三兩焙),甘草(炙銼二兩)

白話文:

  1. 石南(一兩)

  2. 乾薑(炮製後,一兩)

  3. 黃芩(去除黑心後,一兩)

  4. 細辛(去除苗土後,一兩)

  5. 人參(一兩)

  6. 桂(去除粗皮後,一兩)

  7. 麻黃(去除根節後,一兩)

  8. 當歸(切片並焙製後,一兩半)

  9. 芎藭(一兩半)

  10. 食茱萸(一兩半)

  11. 生乾地黃(三兩,焙製後)

  12. 甘草(炙烤並切碎,二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日二。

治風瘙癮疹。心中煩悶。天雄丸

天雄(炮裂去皮臍一兩),防風(去叉一兩半),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乾薑(炮)細辛(去苗葉),人參(各三分),栝蔞根(五分),白朮(二兩)

白話文:

天 雄(用炮裂法去除皮和肚臍,一兩),防風(去除分叉,一兩半),牛膝(用酒浸泡後切片,焙乾),桂皮(去除粗皮),乾薑(炮製),細辛(去除莖葉),人參(各三分),栝蔞根(五分),白朮(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飲下日二。

治風熱。頭面身體。瘙癢癮疹。枳實丸方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半),天門冬(去心焙),獨活(去蘆頭),黃連(去須),防風(去叉),蒺藜子(炒去角),桔梗(炒各一兩一分),薏苡仁(一兩),桂(去粗皮一分)

白話文:

枳實(去果核,炒至微黃,一兩半),天門冬(去中心,烘焙,一兩),獨活(去根莖,一兩),黃連(去鬚,一兩),防風(去雜質,一兩),蒺藜子(炒熟,去角,一兩),桔梗(炒熟,各一兩一分),薏苡仁(一兩),桂皮(去粗皮,一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飲下。日二。

治風癮疹久不瘥。每發或先心腹痛。痰噦麻痹。筋脈不仁。小朱散

成塊赤土(有砂石者不可用),當歸(切焙)

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散。冷酒調下二錢匕。兼用塗藥方。

慎火草(大葉者亦名景天花),生薑(和皮不洗等分研),鹽(量少許)

上三味。塗摩癢處。如遍身癮疹。塗發甚處自消。

治風癮疹。蒴藋湯淋洗方

蒴藋(一兩切)

上一味。以水三碗。煎五七沸。冷暖得所。洗患處。

治風瘙癮疹。皮膚苦癢。搔之血出。蒴藋膏

蒴藋根(切),蒺藜子(白者),茺蔚草(切各一升),附子(去皮臍),獨活(去苗),犀角(鎊),薔薇根(銼),白芷,防風(去叉),苦參(銼),升麻,漏蘆,防己(銼各三兩),木香(二兩),蛇銜(草二兩),枳殼(去瓤五枚),茵芋(去粗莖一兩半),蜀椒(去目併合口者一兩)

白話文:

蒴藋根(切碎),蒺藜子(取白色的),茺蔚草(各切碎一升),附子(去除外皮和肚臍),獨活(去除末梢),犀牛角(切碎),薔薇根(銼成小片),白芷,防風(去除叉枝),苦參(銼成小片),升麻,漏蘆,防己(各銼碎三兩),木香(二兩),蛇銜草(二兩),枳殼(去除內皮,共五枚),茵芋(去除粗大的根莖,一兩半),花椒(去除花椒眼,封口,一兩)。

上一十八味。並生用。粗搗篩。以頭醋浸令浥浥。一宿。先用銅石或銀器。於炭火上。煎豬膏五斤。去滓膜。入藥煎令小沸。約自辰至申。待白芷色黃。膏成停溫去滓。內不津器中。取摩病處。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八味藥材一起生用,粗糙地搗碎並篩選。用頭醋浸泡藥材,使之略微濕潤,浸泡一晚。

首先,使用銅器、石器或銀器,將豬油五斤在炭火上煎至沸騰,去除油渣和浮沫。

將藥材放入豬油中煎煮,使其微微沸騰,從早上辰時到下午申時,直到白芷的顏色變成黃色,豬油也變成了膏狀,即可停止煎煮,讓藥膏保持溫熱,去除雜質。

將藥膏放入不漏水的容器中,用於塗抹患處。

治風癮疹色赤。蛇銜草敷之

蛇銜草(不拘多少)

上一味。取新者。爛搗敷之。

治風癮疹。芒硝湯洗方

芒硝(研)

上一味。以熱湯和。拭病上。

治風癮疹。癢痛難任。芎藭粉摩方

芎藭,白芷,麻黃根(各二兩),藿香(一兩),米粉(二升)

白話文:

  • 芎藭(二兩):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白芷(二兩):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的功效。

  • 麻黃根(二兩):一種中草藥,具有發汗解表、利尿消腫的功效,但使用時需特別小心,不可過量。

  • 藿香(一兩):一種中草藥,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功效。

  • 米粉(二升):一種由大米製成的細粉,具有補益氣血、健脾養胃的功效。

上五味。搗羅為粉。摩病上。

治風赤白癮疹。積年不愈。每發遍身腫。久恐入腹傷人。礬石塗方

礬石(生搗末三兩),清酒(三升)

上二味。先煮酒令沸。次入礬石末。同煮如稀糊塗之。

治風赤胗。景天塗方

景天(生用一斤慎火草是也)

上一味。搗研。絞取汁塗胗上。熱炙手熨之瘥。

治風白胗。枳實熨方

枳實(生用八兩)

上一味。搗碎。以醋浸令浥浥炒熱。用熟帛包裹。熨胗上。冷即易。分作兩包子。更相炒熨尤佳。

治丹毒癮疹。升麻膏

升麻,白薇,漏蘆(去蘆頭),連翹,芒硝,黃芩(去黑心),蛇銜,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山梔子仁(四十枚),蒴藋(四兩)

白話文:

升麻:具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感冒發燒、牙齦腫痛等症狀。

白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血崩等症狀。

漏蘆(去蘆頭):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血崩等症狀。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感冒發燒、熱毒瘡瘍等症狀。

芒硝:具有清熱瀉火、通便導下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大便祕結、腹脹腹痛等症狀。

黃芩(去黑心):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淋、黃疸、痢疾、血崩等症狀。

蛇銜(去蘆頭):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血崩等症狀。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具有疏肝理氣、破氣消積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

山梔子仁(四十枚):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淋、黃疸、痢疾、血崩等症狀。

蒴藋(四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血崩等症狀。

上一十味。細銼。以水三升。豬脂三升煎。候水涸去滓干瓷器中盛。遇有疾塗之。

治身體赤癮疹起。搔之成瘡。莽草膏

莽草(半兩),當歸(銼炒),芎藭,躑躅花,大戟,細辛(去苗葉),赤芍藥,芫花,附子(炮裂去皮臍),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兩),豬脂(二升)

白話文:

  • 莽草(半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當歸(銼炒):一種中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芎藭:一種中藥,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 躑躅花: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 大戟:一種中藥,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止痛的功效。

  • 細辛(去苗葉):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 赤芍藥:一種中藥,具有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 芫花:一種中藥,具有消腫止痛、殺蟲的功效。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種中藥,具有溫腎壯陽、補火益氣的功效。

  • 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兩):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 豬脂(二升):一種動物油脂,具有潤燥滑腸、解毒的功效。

上一十一味。以豬脂煎。候附子色黃。膏成塗之。

治癮疹馬藺浴湯

馬藺花,蒴藋,茺蔚子,礬石(燒令汁枯),蒺藜子(炒去角),茵芋,羊桃根萹蓄(各二兩)

白話文:

馬藺花、木芙蓉花、杉木果實、明礬(燒成粉末狀)、蒺藜子(炒熟去除外殼)、草烏藥、羊桃根、萹蓄(各二兩)。

上八味。細銼。以漿水二斗。煎至一斗。去滓淋洗。

治癮疹諸療未瘥。白朮浴湯

白朮(三兩),戎鹽,礬石(椎碎各半兩),黃連(去須),黃芩(去黑心),細辛(去苗葉),芎藭,茵芋(各一兩)

白話文:

  • 白朮(180 公克)

  • 戎鹽、礬石(各 30 公克,敲碎)

  • 黃連(去除鬚根)、黃芩(去除黑心)、細辛(去除莖葉)、芎藭、茵芋(各 60 公克)

上八味。細銼。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淋洗。

治風胗鬼箭湯

鬼箭,白蘞,白朮,礬石(熬令汁枯),甘草(銼炙各一兩),防風(去叉二兩)

白話文:

  • 鬼箭:一種中草藥,性溫、味苦,具有消腫散瘀、止痛的作用。

  • 白蘞:一種中草藥,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化痰止咳的作用。

  • 白朮:一種中草藥,性溫、味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作用。

  • 礬石:一種礦物藥,性寒、味酸,具有止血、收斂、解毒的作用。

  • 甘草:一種中草藥,性平、味甘,具有補益中氣、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的作用。

  • 防風:一種中草藥,性辛、味苦,具有解表發汗、祛風散寒、止痛的作用。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粟米粉二錢匕。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兼用粉身。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打粗末,過篩後,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二錢的粟米粉,一起煎煮至七分熟時,濾去藥渣,於飯後溫熱服用。另外,還可以將藥材研成粉末,直接服用。

治風瘙癮疹。烏頭粉

烏頭(炮裂去皮臍),桔梗(炒),細辛(去苗葉),白朮(各一兩),鉛丹(研一兩半)

白話文:

烏頭(用炮裂的方法去除皮和臍),桔梗(炒熟),細辛(去除苗和葉),白朮(各一兩),鉛丹(研磨成粉末,一兩半)

上五味。搗研極細和勻。時用少許。粉身體瘙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