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八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八十六 (2)

1. 補虛壯筋骨

論曰人之有身,不自愛惜,竭情縱欲,遂致勞傷筋骨,肝腎虛弱,精氣不足。則骨髓枯竭,形體消瘦,氣血既虛,則百病斯作,故為虛損也。腎主骨,肝主筋,補肝養腎,使精血氣實,則所以筋骨自壯也。

白話文:

人如果不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縱情享樂,就會導致筋骨勞累受傷,肝腎虛弱,精氣不足。那麼骨髓就會枯竭,身體消瘦,氣血虛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這就是所謂的虛損。腎主骨,肝主筋,補肝養腎,使精血充實,那麼筋骨自然就會強壯起來。

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蘹香丸方

蘹香(二兩炒),川烏頭(二兩炮裂去皮臍),川楝子(二兩),陳橘皮(二兩去白瓤),萆薢(二兩),地龍(二兩去土微炒),旋覆花,蜀椒(去閉口及目炒出汗各二兩)

白話文:

蘹香(二兩,炒過)、川烏頭(二兩,炮裂後剝皮去掉根部)、川楝子(二兩)、陳橘皮(二兩,去掉白色瓤)、萆薢(二兩)、地龍(二兩,去掉泥土,微炒過)、旋覆花、蜀椒(去掉閉口和眼睛,炒出汗,各二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酒下。

補虛,益血脈。補骨脂煎丸

補骨脂(微炒別搗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葫蘆巴(微炒),巴戟天(去心),白檳榔(炮銼各一兩),桃仁(一兩去皮尖雙仁以酒一升別研如酪於銀石器中熬五七沸次入蜜二兩又煎五七沸入安息香半兩以酒半盞研細濾入煎內次入補骨脂末熬成膏),沉香(半兩)

白話文:

  • 補骨脂(二兩,微炒後研磨)

  • 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

  • 葫蘆巴(微炒)

  • 巴戟天(一兩,去除內心)

  • 白檳榔(一兩,炮製後切碎)

  • 桃仁(一兩,去除外皮和尖端,並用一升酒研磨成糊狀,在銀石器中加熱五到七次,然後加入二兩蜂蜜,再加熱五到七次,最後加入半兩安息香,用半盞酒研磨成細末,濾入煎劑中;然後加入研磨好的補骨脂末,熬製成膏)

  • 沉香(半兩)

上七味,搗羅五味為末,以煎膏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鹽湯下。

補壯筋骨,烏潤髭發,益血脈,助陽氣,治一切風攻,手足沉重,皮膚不仁,遍身麻木,風勞氣疾。何首烏煎丸

白話文:

用於補益強健筋骨,烏黑滋潤鬍鬚頭髮,促進血脈健康,增強陽氣,治療所有風寒入侵引起的疾病,包括手腳沉重、皮膚麻木不仁、全身麻木、因風寒引起的勞累氣喘等疾病。

何首烏(洗淨以竹刀刮去黑皮切一斤與淨黑豆一斤同用新汲水浸一宿炊以豆爛為度取出曝乾),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兩),天南星(炮去皮臍),菖蒲(緊小者去皮毛各四兩)

白話文:

何首烏(洗淨,用竹刀颳去黑皮,切成一斤重,與淨黑豆一斤一起用新汲來的水浸泡一夜,煮到豆子爛熟為度,取出晾乾)。

牛膝(去除苗,用酒浸泡,切片烘烤,半兩)。

天南星(炮製,去除皮臍)。

菖蒲(緊小的,去除皮毛,各四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以酒四升醋二升慢火熬。用竹篦子不住手攪,候將藥杵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四升酒和二升醋,用小火慢慢熬煮。拿著竹篦子不停攪拌,等藥物濃稠可以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一般。空腹時,以溫酒送服三十丸。

通流五臟,潤澤血脈,反老成少。五子丸

余甘子,覆盆子(酒浸焙),菟絲子(去浮者酒浸蒸熟焙),五味子(炒),車前子(酒浸焙各五兩)

白話文:

覆盆子(用酒浸泡烘烤),菟絲子(去除雜質,用酒浸泡,蒸熟後烘烤),五味子(炒熟),車前子(用酒浸泡烘烤,各五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取二三月間枸杞嫩葉,搗研取汁二大升,和藥末。令汁盡為度,又取杏仁一升去皮尖,與無灰酒同研,取汁五升,於銀石器中煎。令杏仁無苦味,然後下地黃汁半升,真酥五兩,鹿角膠末五兩,同於前汁中略煎過。次下五子末,以柳枝急攪之,慢火熬。可丸,即並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如熱任意加減,此藥又制金石藥毒。

白話文:

將上等中藥五味子搗碎成粉末,在二、三月間採集枸杞嫩葉,搗碎後榨取二升汁,與藥末混合。使藥汁完全滲透藥粉為度,再取杏仁一升,去皮去尖,與無灰酒一起研磨,取五升汁,在銀或石器中煎煮。使杏仁的苦味消失,然後加入地黃汁半升,真酥五兩,鹿角膠末五兩,與之前的汁液一起稍微煎煮。接著加入五子末,用柳枝快速攪拌,以文火慢慢熬煮。等到可以丸狀,用手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以溫酒送服三十丸,如果熱性體質的人可以酌量增減用量。此藥還可以解金石藥毒。

壯筋骨,益血脈,悅顏色。椒紅丸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三兩),牛膝(去苗酒浸三宿洗曝乾四兩),生地黃(五兩取汁熬為膏),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石槲(一兩去根),桂心(二兩),肉蓯蓉(二兩酒浸去皴皮炙),巴戟(一兩),菟絲子(二兩酒浸焙乾為末),木香(一兩),吳茱萸(一兩湯浸焙乾炒),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蜀椒(把胡椒中的裡面有籽、外皮封閉的,用火炒出汗,取紅色的部分,三兩重)。

牛膝(去除根須,用酒浸泡三晚,洗淨後曬乾,四兩重)。

生地黃(取五兩,榨汁後熬成膏狀)。

附子(二兩,用火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部分)。

石槲(一兩,去除根部)。

桂心(二兩)。

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後去除皺皮,再炙烤)。

巴戟(一兩)。

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後焙乾,研磨成末)。

木香(一兩)。

吳茱萸(一兩,用熱水浸泡後焙乾,再炒)。

鹿茸(二兩,去除毛,塗抹酥油後炙烤至微黃)。

硫黃(一兩,研磨細膩,用水飛過)。

磁石(二兩,用醋燒淬七次,研磨細膩,用水飛過)。

上十四味,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三十丸。

治補虛,益精髓,悅顏色,久服輕身倍力,耐寒暑,壯筋骨,暖下元。硫黃丸

白話文:

治療虛弱,增益精髓,改善面容,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倍增力氣,耐寒耐暑,強健筋骨,溫暖下元。硫磺丸的藥方如下:

硫黃(四兩酒煮黑色細研),雄雀兒(五十隻取肉研),天雄(四兩炮裂去皮臍),阿魏(二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硇砂(二兩細研),桂心(二兩),遠志(三兩去心),菟絲子(二合半酒浸焙乾為末),晚蠶砂(二兩半醋浸焙乾)

白話文:

硫磺(四兩,用酒煮至呈現黑色後,研磨成細末)

雄雀肉(五十隻,取其肉研磨成末)

天雄(四兩,經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阿魏(二兩,用麵粉包覆,煨至麵粉表面熟透即可)

硇砂(二兩,研磨成細末)

桂心(二兩)

遠志(三兩,去除中心部分)

菟絲子(二合半,浸泡於酒中後焙乾後研磨成末)

晚蠶砂(二兩半,浸泡於醋中後焙乾)

上九味,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或溫酒下二十丸,無問老少並得服。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中攪拌均勻,加入煉製好的蜂蜜一起研磨三百到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空腹時以鹽水或溫酒送服二十丸,不論老少皆可服用。

補虛冷,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巴戟丸

巴戟天(去心),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蘹香子(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參枳殼(去瓤麩炒),木香,桂(去粗皮),檳榔(生銼),牛膝(去苗酒浸焙),當歸(切焙),半夏(湯浸七遍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草豆蔻(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沉香(銼),白附子(炮),天麻,肉蓯蓉(酒浸兩宿焙),蓽茇,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京三稜(炮銼),甘草(炙),陳橘皮(湯去白焙),白豆蔻(去皮各一兩)

白話文:

巴戟天(去除果心),羌活(去除蘆頭),獨活(去除蘆頭),蘹香子(炒熟),白茯苓(去除黑皮),人參,枳殼(去除內瓤,炒熟),木香,桂枝(去除粗皮),檳榔(生品切碎),牛膝(去除苗,用酒浸泡後焙乾),當歸(切片焙乾),半夏(用湯浸泡七次後焙乾),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草豆蔻(去除皮),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肚臍),沉香(切碎),白附子(炮製),天麻,肉蓯蓉(用酒浸泡兩晚後焙乾),蓽茇,蜀椒(去除果核和封閉的果口,炒至出汗),京三稜(炮製切碎),甘草(炙烤),陳橘皮(用湯去除白皮,焙乾),白豆蔻(去除皮,每種各一兩)。

上二十六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及鹽湯下三十丸。

補壯筋骨。烏頭煎丸

烏頭(半斤不去皮尖水浸三兩宿),天麻(一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海桐皮(銼一兩),補骨脂(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一兩半),肉豆蔻(去殼半兩),蘹香子(炒一兩),萆薢(半兩),木香(一兩),石槲(去苗半兩),沉香(銼一兩),大棗(十五枚爛煮去皮核入膏中)

白話文:

烏頭(0.25 公斤,不去皮尖部,以水浸泡三天)

天麻(0.05 公斤)

巴戟天(去中心,0.025 公斤)

海桐皮(挫碎,0.05 公斤)

補骨脂(炒過,0.025 公斤)

牛膝(去除根部,以酒浸泡並切片,烘烤,0.075 公斤)

肉豆蔻(去殼,0.025 公斤)

蘹香子(炒過,0.05 公斤)

萆薢(0.025 公斤)

木香(0.05 公斤)

石槲(去除根部,0.025 公斤)

沉香(挫碎,0.05 公斤)

大棗(15 顆,煮爛後去皮去核,加入藥膏中)

上一十三味,先用黑豆半升煮烏頭,以豆熟為度,取出切作片子焙乾。用青鹽二兩炒令黃色,去鹽搗為細末,以醇酒二升,先暖酒令滾沸,次下烏頭熬成膏。然後以諸藥焙乾,搗羅為末,並棗膏入膏內和納得所,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上述十三種藥物,先用半升黑豆煮烏頭,以豆煮熟為準,取出切成片子焙乾。用二兩青鹽炒至黃色,去掉鹽搗成細末,用二升純米酒,先把酒加熱至滾沸,然後放入烏頭熬成膏。然後將其他藥物烘乾,搗碎成粉末,與棗膏一起加入膏中,攪拌均勻,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補虛損,益氣血,壯筋骨。五味子丸

五味子,熟乾地黃(焙),補骨脂(炒),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二兩),杜仲(去粗皮炙銼)石槲(去根),山芋,海桐皮(銼),黃耆(細銼各一兩),菟絲子(六兩淘去浮者酒浸三日別搗取末三兩),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五味子、熟乾地黃(烤過)、補骨脂(炒過)、牛膝(去除根苗,用酒浸泡,切成薄片,烤過,各兩兩)、杜仲(去除粗皮,烤過,研磨成粗末)、石槲(去除根)、山藥、海桐皮(研磨成粗末)、黃耆(研磨成細末,各一兩)、菟絲子(六兩,淘去浮在上面的,用酒浸泡三天,另外搗碎取末三兩)、天雄(半兩,烤裂去除皮和臍)。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補虛,壯筋骨,益氣血。萆薢丸

萆薢(一兩半),當歸(銼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乾薑(炮),京三稜(炮銼),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陳橘皮(湯去白焙六兩)

白話文:

萆薢(一兩半)、當歸(片壓焙製)、厚朴(去除粗皮生薑汁塗抹炙烤)、乾薑(炮製)、京三稜(炮製並切片)、桂皮(去除粗皮)、附子(炮製、裂開、去除外皮、肚臍,各取一兩)、陳橘皮(煮去白膜,焙製,六兩)

上八味,搗羅細末,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鹽湯下。

補元氣,壯筋骨,明目駐顏。補真丸

蘹香子(炒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巴戟天(去心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補骨脂(炒),青鹽(研各半兩),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切焙乾),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取紅各一兩)

白話文:

  • 蘹香子(炒過一兩)

  • 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二兩)

  • 巴戟天(去除內核,切成小塊,四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後,曬乾,二兩)

  •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後,曬乾,二兩)

  • 補骨脂(炒過,二兩)

  • 青鹽(研磨成粉,二兩)

  • 牛膝(去除根苗,用酒浸泡一夜,切碎後曬乾,二兩)

  • 蜀椒(去除辣椒籽,用小火炒至出汗,選擇紅色的辣椒,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細末,用羊腎一對,去筋膜細切,於沙盆內研令極細,入酒半升煮成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九種中藥材搗碎成細末,取一對羊腎,去掉筋膜,切成細碎,放入沙鍋中研磨至極細,倒入半升酒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溫酒或鹽湯送服。

補虛,壯筋骨,治臍下撮痛及小腸氣。補氣丸

葫蘆巴(炒),高良薑(炒),補骨脂(炒),烏頭(炮裂去皮臍),威靈仙(去土各半兩),蘹香子(炒一兩半),檳榔(生二枚)

白話文:

  • 葫蘆巴(炒熟):具有健脾開胃、疏肝理氣的功效。

  • 高良薑(炒熟):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化痰的功效。

  • 補骨脂(炒熟):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的功效。

  • 烏頭(炮裂去皮臍):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 威靈仙(去土各半兩):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的功效。

  • 蘹香子(炒熟一兩半):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功效。

  • 檳榔(生兩枚):具有行氣導滯、消積止痛的功效。

上七味,搗羅為細末,醋煮麵糊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

補元氣,壯筋骨,益精駐顏。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切焙),葫蘆巴(炒),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楝實(去核炒),蘹香子(炒各一兩),青鹽(炒研半兩)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焙乾),牛膝(去掉根鬚,用酒浸泡一晚後切片焙乾),葫蘆巴(炒熟),蜀椒(去掉花椒籽,並挑選開口花椒炒至出汗),楝實(去掉果核炒熟),蘹香子(炒熟,各取一兩),青鹽(炒熟研磨成粉,取半兩)

上七味,搗研為細末,用豬腎一隻,去筋膜細切,將浸藥酒煮熟研爛,入前件藥末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一個豬腎,去除筋膜並切碎,將其浸泡在藥酒中煮熟研磨成泥,加入先前的藥末均勻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補虛,益氣血,實丹田,悅顏色,壯筋骨。續命丸

干柏葉(一斤),甘菊花(未開者),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山芋(三兩),熟乾地黃(焙四兩),松脂(一斤用桑柴灰汁二斗煮令白色為度)

白話文:

  • 乾柏樹葉(一斤)

  • 甘菊花(未開者)

  •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 山藥(三兩)

  • 熟乾地黃(烘烤四兩)

  • 松脂(一斤,用桑柴灰水二斗煮至白色即可)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補壯筋骨。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浸一宿焙切),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切焙),菟絲子(酒浸二宿別搗末各一兩),鹿茸(酥微炙去毛半兩)

白話文:

  • 肉蓯蓉:先將肉蓯蓉浸泡在酒中一宿,取出切片後烘烤。

  • 附子:將附子炮製至裂開,去除外皮和肚臍後烘烤。

  • 牛膝:將牛膝的根莖去除苗後,浸泡在酒中一宿,取出切片後烘烤。

  • 菟絲子:將菟絲子在酒中浸泡兩宿,取出研磨成粉末,分量為一兩。

  • 鹿茸:將鹿茸在酥油中微微烘烤,去除毛後,分量為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酒下。

補益丹田,壯筋骨。萆薢煎丸

萆薢(一斤用新米泔洗淨焙乾入新瓦罐子內以醇酒五升浸用油單密封口放日中曬一七日取焙乾為末),補骨脂(炒四兩),狗脊(去毛醋炙),巴戟天(去心),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蘹香子(以鹽一兩同炒各二兩)

白話文:

萆薢(一斤,用新米飯湯清洗乾淨,烘乾後放入新的瓦罐中,以五升純淨米酒浸泡,用油脂密封瓶口,放在陽光下曬七天,取出烘乾成粉末)。

補骨脂(四兩,炒一下)。

狗脊(去掉毛,用醋炙烤)。

巴戟天(去掉中心)。

牛膝(去掉根部,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

蘹香子(用一兩鹽一起炒,各取二兩)。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心溫酒或湯下,婦人久冷亦可服。

補元臟,壯筋骨,益氣力,療風寒濕痹,身體手足不隨。烏頭丸

烏頭(一斤河水浸三日竹刀刮去皮臍四破之更浸七日逐日兩次換水切片焙乾半斤),青鹽(四兩搗碎與烏頭同於銀石器內炒烏頭赤色為度並鹽皆用),蘹香子(微炒二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過搗篩取末四兩),牛膝(去苗細切醇酒二升浸七日爛研慢火熬成膏四兩)

白話文:

  1. 烏頭(一斤,用河水浸泡三天,用竹刀颳去皮,將臍部分四等份,再浸泡七天,每天換水兩次,切片後焙乾,取半斤)

  2. 青鹽(四兩,搗碎,與烏頭一起放入銀或石器皿內炒,直到烏頭變為赤色,將鹽也一同炒用)

  3. 蘹香子(微炒,取二兩)

  4. 蜀椒(去掉種子並將口閉合,炒過後搗碎,篩取末,取四兩)

  5. 牛膝(去掉莖,切細,用醇酒二升浸泡七天,使其爛熟,研磨後用小火熬成膏,取四兩)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細末,以牛膝膏和劑,杵千百下,如硬更入少酒,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下,漸加至五十丸。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成粉末,把其中四種藥材搗成細末,然後用牛膝膏和藥粉混合均勻,再用杵臼搗一千到一千次,如果藥丸太硬,可以加入少許酒,把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服,逐漸增加劑量至五十丸。

治風活血,壯筋骨,潤肌膚。何首烏丸

何首烏(一斤米泔浸一宿用竹刀刮去黑皮切作片焙乾),赤芍藥,牛膝(去苗用醇酒浸一宿切焙乾),熟乾地黃(焙乾各四兩)

白話文:

  • 何首烏(用一斤米湯浸泡一夜,用竹刀刮掉黑皮,切成片,焙乾)

  • 赤芍藥(四兩)

  • 牛膝(去掉禾苗,用醇酒浸泡一夜,切片焙乾)(四兩)

  • 熟乾地黃(焙乾)(四兩)

上四味,木臼中搗羅為細末,以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下。

壯元氣,治一切筋骨疼痛。四生丸

萆薢,防風(去叉),狗脊(去毛),烏頭(去皮臍生用)

上四味,等分,先以河水浸烏頭七日七夜,切作片,每烏頭一兩即用鹽半兩同炒黃。次與諸藥同搗羅為細末,用米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溫酒或鹽湯下。

白話文:

上述四種中藥,等量分開。首先,將烏頭浸泡於河水中七天七夜,切成片狀,每一片烏頭與半兩鹽同炒至黃色。之後,與其他藥物一起搗成細末,再以米醋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服用十粒,逐漸增加至三十粒,以溫酒或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