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八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八十二 (2)

1. 小兒遊腫赤痛

論曰小兒遊腫,由風熱客於經絡,隨氣行移,流走肌膚,致赤腫疼痛,治法當內服藥。以滌其蘊熱,外敷劑,以散其焮痛,則遊腫自消。

白話文:

古文:論曰小兒遊腫,由風熱客於經絡,隨氣行移,流走肌膚,致赤腫疼痛,治法當內服藥。以滌其蘊熱,外敷劑,以散其焮痛,則遊腫自消。

小兒遊腫,是風熱外邪侵襲經絡,隨氣血運行,流竄皮下,引起皮膚發紅、腫脹、疼痛。治療方法應內服藥物來清熱解毒,外敷藥物來消腫止痛,這樣遊腫就能消退。

治小兒風熱遊腫色赤。犀角飲

犀角(鎊),黃芩(去黑心),升麻,山梔子仁,黃耆(銼),牛黃(研),防己(各一分),朴硝(三分)

白話文:

犀牛角(研成粉),黃芩(去除黑色中心),升麻,山梔子仁,黃耆(切碎),牛黃(研成粉),防己(各取一分),芒硝(取三分)

上八味,除牛黃外,粗搗篩,每服二錢匕,以水一盞,煎取六分,去滓下牛黃一大豆許。分作二服,早晨日晚各一,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除了牛黃之外的八味藥,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兩錢匕(一錢約相當於3.7克,匕為湯匙),用水一碗煎煮,取六分藥汁,去除藥渣,加入一粒大豆大小的牛黃。分作兩次服用,早晨和晚上各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加減用量。

治小兒遊腫。豬脂膏

豬脂(煉過四合),附子(生去皮臍),蜀椒(生去目閉口者各一分),食鹽(研三分)

白話文:

豬油(煉過四次),附子(生的,去皮去臍),花椒(生的,去目去嘴的,各一份),食鹽(研磨成粉,三分)

上四味,搗研三味為末,入脂內熬過,候冷塗之,以瘥為度。

治小兒頭及體,赤遊毒腫痛。升麻膏

升麻(二兩),犀角(鎊),射干,黃芩(去黑心),梔子仁,玄參(各一兩一分),芍藥,大黃藍實羚羊角(鎊各一兩),大青(半兩),生乾地黃(二兩三分)

白話文:

升麻(80公克),犀角(磨碎),射干,黃芩(去除黑心),梔子仁,玄參(各42公克),芍藥,大黃,藍實羚羊角(磨碎各40公克),大青(20公克),生乾地黃(86公克)

上一十二味細銼,以豬脂二斤半,入鐺中,於慢火上熬,不住手攪,煎成膏,去滓瓷器中盛,取摩腫處,瘥,不拘多少。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二斤半的豬油,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熬,不停地攪拌,直到熬成膏狀,去除雜質,放入瓷器中盛放。取適量塗抹患處,無論患處大小,都可以治癒。

治小兒風熱赤遊腫。栝蔞散方

栝蔞(銼)

上一味,搗羅為散,以釅醋和塗之。

治小兒赤遊腫,行流於體。若不急治,入腹即死,白豆散塗方

上取白豆末,水和塗之,勿令乾,瘥。

治小兒赤遊腫,漸漸長引不止。塗敷方

牛膝(銼),甘草(銼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用二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調灶下黃土和塗之,干即易。

白話文:

將前兩種藥物搗碎成末,每次使用兩錢匕。用一杯水,煎到只剩六分,去除渣滓,調和竈臺下的黃土,塗在患處,等乾後再更換。

治小兒風熱赤遊腫。方

上以麥面末,水和塗之。

又方

上取伏龍肝,和雞子白塗之,干即易。

2. 小兒癰瘡

論曰經謂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蓋小兒營衛痞澀,不得通利,逆於肉理,致肌肉腫結。皮薄而澤,是癰之狀也,癰既不得內消,則膿潰穿穴而成瘡,故謂癰瘡也。

白話文:

文章說,醫書上說六腑不調和,則會鬱結成為癰。小孩的營衛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利,違逆了肌肉的紋理,導致肌肉腫脹結塊。皮薄而有光澤,是癰的症狀。癰既不能在體內消散,膿液就會潰破穿孔,形成瘡口,所以叫做癰瘡。

治小兒癰腫成瘡。犀角湯

犀角屑,葳蕤,升麻甘草麥門冬(去心焙),赤芍藥,薺苨玄參(各半兩)

白話文:

犀角粉末、葳蕤、升麻、甘草、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赤芍藥、薺苨、玄參(各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四分,更入硝石末一字匕,再煎熔,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大黃湯

大黃(銼炒),升麻,梔子仁,朴硝(別研),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各半兩)

白話文:

  • 大黃(切碎、炒焦):24克

  • 升麻:24克

  • 梔子仁:24克

  • 朴硝(研磨成粉):24克

  • 枳殼(去除內膜、麩皮並且炒到),黃耆(切碎:各12克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癰瘡煩熱疼痛。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梔子仁,玄參,升麻,大黃(銼炒),黃耆(銼),連翹,藍葉,甘草,木香川芎,犀角屑(各半兩)

白話文:

  • 黃芩(去除黑心):清熱、燥濕、止瀉、止血。

  • 梔子仁:清熱、涼血、瀉火、止血。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肺、止咳。

  • 升麻:升陽、解表、透疹、止痛。

  • 大黃(銼炒):瀉熱、通便、活血、止痛。

  • 黃耆(銼):補氣、固表、益衛、生肌。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藍葉:清熱、涼血、解毒、止血。

  • 甘草:益氣、調和諸藥。

  • 木香:理氣、止痛、止瀉。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

  • 犀角屑(各半兩):清熱、涼血、解毒、止血。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三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癰瘡腫痛。益母草飲

益母草(不拘多少洗銼)

上一味,搗取汁,每取三二分服之,更量大小加減,以滓敷癰上,干則易。

治小兒一切癰腫毒,諸風熱。神驗黃柏散

黃柏(去粗皮蜜炙),鬱金(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人參葛根(銼各半兩)

白話文:

黃柏(削去粗厚的表皮,用蜂蜜炙烤),鬱金(各一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炒乾),人參,葛根(切成小塊,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用溫水調下半錢匕,量兒大小加減,日三兩服。

治小兒癰瘡腫痛。方

上取豬腦塗紙上貼之,干即易,日數遍。

又方

上用芥子爛研,水和塗紙上,貼之。

又方

上用馬齒莧,搗敷之。

又方

上以地龍糞,新汲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姜石末和蒜,搗封上。

又方

上用馬鞭草,搗敷之,即消。

又方

上以蕓薹菜,搗塗之。

治小兒癰有膿令潰。方

上取雞羽毛七根,燒末服之,即潰。

又方

上用人乳和麵封上,至晚膿血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