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八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八十一 (1)

1. 小兒語遲

論曰心為言,肝為語,其經屬手少陰足厥陰。其氣上通於舌,舌者聲之機,若稟受之初。母懷驚怖,則子之心火不足,而肝木弱,故令機關不利,氣不宣揚而語遲。甚者有經數歲不能言者。

白話文:

古語說:心主思想,肝主言語,它們的經絡分別屬於手少陰和足厥陰。心和肝之氣向上通於舌頭,舌頭是聲音的器官。如果在受孕之初,母親受到驚嚇,則孩子的命火不足,肝木虛弱,因此導致發聲器官不能正常運作,氣息不能宣揚,表現為語遲。嚴重的,甚至有幾年都不能說話的。

治小兒心氣不足,舌本無力,語遲。芍藥湯

赤芍藥(一兩),黃耆(銼三分),犀角(鎊),檳榔(銼),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赤芍藥(10公克),黃耆(切碎3公克),犀角(研磨成粉),檳榔(切碎),甘草(炙烤過的,各5公克)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治小兒諸病後,六七歲不能語。雞頭丸

雞頭(燒灰一枚),鳴蟬(去翅足炒三枚),甘草(炙半兩),大黃(銼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當歸(切焙),黃耆(銼),芎藭(各三分),遠志(去心),木通(銼各半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雄雞頭(燒成灰燼,一份),鳴蟬(去掉翅膀和腿,炒三份),甘草(烤焦,半兩),大黃(切碎並炒),麥門冬(去掉種子,烤熟,各一兩半),當歸(切碎並烤熟),黃耆(切碎),芎藭(各三分),遠志(去掉種子),木通(切碎,各半兩),人參(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至七丸,量兒大小加減,不計時候。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粥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劑量,不用考慮時間。

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菖蒲丸

菖蒲,人參,黃連(去須各半兩),丹參赤石脂(各三分),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白話文:

菖蒲、人參、黃連(去須各半兩)、丹參、赤石脂(各三分)、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翻譯成

菖蒲、人參、黃連(去掉根鬚,各半兩)、丹參、赤石脂(各三分)、天門冬(去心烘烤)、麥門冬(去心烘烤,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不拘時候,日三。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2. 小兒齒不生

論曰牙齒者,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手陽明足太陽之脈,併入於齒。若血氣充實,則骨髓強盛,雖其齒損落,猶能更生也。若虛弱者,血氣衰耗,風冷乘之,致令齒久不生。假令生者,或齲或蟲落,不能復生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牙齒是骨頭的結尾,是骨髓所滋養的,手陽明經和足太陽經的脈絡,都匯聚到牙齒上。如果血氣充實,那麼骨髓就強盛,即使牙齒損壞脫落,仍然可以重新生長。如果是虛弱的人,血氣衰弱,風寒乘虛而入,導致牙齒久久不生。即使生長出來了,也可能蛀牙或被蟲子蛀掉,不能再次生長。

治小兒齒不生,或因落不生。方

牛糞中黑豆

上一味,取二七枚,小開去頭上皮,用此豆頭開處注齒根上,時時用之當效。

治小兒牙齒不生。方

雄鼠糞(二七枚)

上一味,每日用糞一枚,齒根上拭,至二十一日,其齒當生。

又方

道傍遺稻粒

上一味,於齒落處,點三七下,其齒自生。

治小兒齒不生,無問遠近,皆得便生,神效。方

雄雞糞(二七枚頭尖者),雌雞糞(二七枚頭圓者)

上二味,燒灰存性,先用針挑開齒齗上,以雞糞灰點之。

3. 小兒咽喉諸病

論曰咽喉者,肺脾經所主也。小兒肺脾有熱,蘊積上焦,熏發喉間,故令咽喉赤腫,吞吐不利。或塞或壅,憎寒壯熱,咳嗽痰涎,是其候也。昔人謂臟熱則咽門腫而閉塞,豈虛言哉。

白話文:

中醫說咽喉,是由肺和脾經所主導的。小兒肺脾有熱,熱氣積聚在上焦,燻蒸到喉嚨間,因此會導致咽喉紅腫,吞嚥困難。有時會堵塞或壅塞,畏寒發熱,咳嗽痰多,這些都是症狀。古人說內臟有熱,咽喉就會腫脹閉塞,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治小兒咽喉中鳴,咳嗽喘急。款冬花丸

款冬花甘草(炙),紫菀(去苗土),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乾各半兩),貝母(麩炒),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白話文:

款冬花、甘草(經過炙烤)、紫菀(去除根莖和土壤,煎煮後去除泡沫,焙乾,各半兩)、麻黃(去除根節,煎煮後去除泡沫,焙乾,各半兩)、貝母(炒至麩黃色),麥門冬(去除核,焙乾,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後米飲下。五歲以上,以意加之,日三。

白話文:

把上六味藥搗成極細的粉末,煉入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至五丸,飯後用米湯送服。五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根據情況酌量增加劑量,每天服用三次。

治小兒咽喉舌腫脹,嚥氣不利。朴硝散方

朴硝(一分),衣中白魚(炒三枚),鹽(少許)

上三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以指搵少許,在舌下。

治小兒咽喉項腫,啼聲不出。牛黃散

牛黃(研半分),代赭(三兩),麝香(研半錢),玄參(三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分),升麻(一兩),射干(半兩),大黃(銼炒一兩一分),木香(三分),白朮(半兩),犀角(鎊屑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1. 牛黃(研磨成粉,半分)

  2. 代赭石(三兩)

  3. 麝香(研磨成粉,半錢)

  4. 玄參(三分)

  5.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烤,三分)

  6. 升麻(一兩)

  7. 射干(半兩)

  8. 大黃(切碎,炒至焦黃,一兩一分)

  9. 木香(三分)

  10. 白朮(半兩)

  11. 犀角(磨成屑,三分)

  12. 甘草(炙烤,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十味為細散,入研藥和勻,每服半錢匕。以人乳汁一蛤蜊殼許調下,空腹日一服。三歲至五歲以上,每服一錢匕。棗湯調下,米飲亦得,日再。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將其中十種藥材搗成細粉,和另外兩種研磨的藥材一起混勻,每次服用半錢。用一蛤蜊殼的人乳汁調和後服用,空腹時一天服用一次。三歲到五歲以上的孩子,每次服用一錢。用棗湯調和後服用,也可以用米湯調服,一天服用兩次。

治小兒咽喉中鳴,咳嗽痰壅。牽牛散

牽牛子(炒半生半熟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甘草(炙),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分)

白話文:

牽牛子(炒至半生半熟,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甘草(炙炒)、吳茱萸(用湯水洗淨,焙乾後炒)、陳橘皮(去白,焙炒,各取一份)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半錢匕。空腹以沸湯調下,微利出惡物,即瘥,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咽喉腫熱,肺脹氣急,喉中似有物塞。麻黃

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乾),桑根白皮(銼),桂(去粗皮各半兩),大黃(生),射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各一分)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煎煮後去除泡沫,烘乾),桑根(取其白色的樹皮,切碎),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各用半兩),大黃(生用,不要炮製),射干(用整棵植株),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取雙仁,各用一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以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

治小兒咽喉腫脹,嚥氣不利。黃柏湯

黃柏(去粗皮蜜炙),甘草(炙各一分)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以水半盞,煎至三四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小兒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下。當歸膏

當歸(去蘆頭銼炒),射干(銼),升麻(銼各一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銼),白蜜(四合)

白話文:

  • 當歸:去除蘆頭,切碎後炒製。

  • 射干:切碎。

  • 升麻:切碎。

  • 附子:取半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切碎。

  • 白蜜:四合。

上五味切,以豬脂四兩。先煎成油,後納諸藥入於油中,用文火熬令附子黃色,濾去滓。投蜜更熬一兩沸成膏,以瓷器收。每取杏仁大含化,咽津無妨,日三四用之。

白話文:

將上列中藥切碎,加入四兩豬脂。先將豬脂煎成油,然後將中藥放入油中,用小火熬製,直到附子變成黃色,然後過濾掉渣滓。加入蜂蜜再熬一兩沸騰後製成膏,用瓷器保存。每次取杏仁大小含在口中化開,吞下唾液即可,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小兒咽喉腫痛,毒氣熱極,咽塞不利。生薑湯

生薑(二兩切),升麻(二兩銼),射干(二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小兒咽喉腫痛,壯熱躁渴不止。升麻湯

升麻,射干,大黃(銼炒各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早晨日午各一。

治小兒膈熱,唇口生瘡,咽喉腫痛。玉芝散

甘草(銼作半寸許劈破湯浸一日微炒),石膏(研如粉各一兩),山梔子(去皮微炒二兩),藿香葉(半兩)

白話文:

甘草(切成半寸長,劈開,用湯浸泡一天,輕微炒一下),石膏(研磨成粉,各一兩),山梔子(去皮,輕微炒一下,二兩),藿香葉(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細散,每服半錢匕。以新汲水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風熱,咽喉腫塞生瘡,搖頭煩悶,及蟲咬心痛。龍腦丸

龍腦(研半錢),白礬(銚子內煉沸泣盡汁為度研),玄明粉(一錢),蟬殼(三十枚去足炒研末),牛黃(研半字),蛇蛻皮(一條長二尺鐵器上爆焦研為末)

白話文:

龍腦(研磨半錢),白礬(在銚子裡煉沸,直到水氣完全蒸發為止,研磨成粉末),玄明粉(一錢),蟬殼(三十個,去除腿後炒熟研磨成粉末),牛黃(研磨半字),蛇蛻皮(一條長兩尺的蛇蛻皮,在鐵器上爆炒至焦黑,研磨成粉末)。

上六味,再一處細研,入沙糖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冷水化破一丸服之。

治小兒咽喉腫痛。苦藥子散

苦藥子,白殭蠶(等分)

上二味,搗為細散,每服半錢匕。白礬水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忽腫毒著咽喉。露蜂房散

露蜂房(燒灰),白殭蠶(各一分)

上二味細研,每服半錢匕。用乳香湯調下,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喉痹,血氣結塞。慎勿刺破,但與藥通利。升麻湯方

升麻,木通(銼),大黃(生),麻黃(去根節各一分),犀角(鎊),石膏(碎),甘草(生銼各半兩),朴硝(研一兩)

白話文:

升麻、木通(切碎)、大黃(生用)、麻黃(去除根和節,各一份)、犀角(研磨成粉)、石膏(研碎)、甘草(生用和切碎,各半兩)、朴硝(研磨成粉,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量大小分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