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八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八十 (2)

1. 小兒鼻多濁涕

論曰人之津液涕唾,得熱則燥涸,得冷則流溢。小兒因解脫不時,風冷傷於肺經,或冷中囟戶。皆令兒涕液不收,蓋肺氣通於鼻,腦液下通於鼻故也。

白話文:

人體的津液,包括涕液和唾液,受到熱會乾燥涸竭,受到冷會流溢不止。小兒因穿脫衣物不注意,風寒侵犯肺經,或囟門受冷,都會導致小兒涕液不止。這是因為肺氣通於鼻,腦液下通於鼻的緣故。

治小兒鼻多濁涕。菊花湯

甘菊花(擇),甘草(炙各一分),防風(去叉半兩),山茱萸(七枚)

白話文:

  1. 甘菊花(挑選好的):一份

  2. 甘草(炙過的):一份

  3. 防風(去掉叉子的部分):半兩

  4. 山茱萸(七粒)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三服,早晨日午晚後各一,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肺傷冷,鼻流濁涕。前胡橘皮湯

前胡(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白朮人參細辛(去苗葉)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表皮,烘乾,各取半兩),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桂皮(去除粗皮),白朮,人參,細辛(去除莖葉),甘草(烤炙,各取一錢)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隨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腦戶傷風冷,鼻多濁涕,精神昏悶。防風湯

防風(去叉),甘菊花(擇),白朮,人參,細辛(去苗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各一分)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枝),甘菊花(挑選過的),白朮,人參,細辛(去掉根苗和葉子),白茯苓(去掉黑皮),炙過的甘草(切碎,各種成分各取一份)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少許,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一杯水,加入少許生薑,一起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趁溫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按照病情的輕重,酌量增減藥量。

治小兒鼻塞多涕。杏仁膏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附子(炮裂去皮臍),細辛(去苗葉各一分)

白話文: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將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然後將雙仁炒至微黃。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將花椒去除花椒眼,並將閉合的椒子炒至出汗。

附子(炮裂去皮臍):將附子用火炮裂,去除皮和臍,取內仁使用。

細辛(去苗葉各一分):將細辛的苗和葉去除,各取一份。

上四味,除椒外,銼如麻豆大。以醋五合,漬藥一宿,明旦以豬脂半斤,與藥相和。入銚子內,慢火同熬,候附子黃成膏,去滓取出。貯瓷器內放冷,取塗鼻中,兼摩頂上,日三五度。

白話文:

除了花椒以外,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成像麻豆般大小。用五合醋浸泡藥材一晚,第二天早上加入半斤豬油,與藥材混合。將混合物放入銚子內,用慢火同煮,等到附子變成黃色的膏狀,去掉渣滓取出。將膏狀物儲存在瓷器內放涼,取適量塗抹鼻中,並按摩頭頂,每天三次到五次。

治小兒肺寒,鼻多濁涕,精神不爽,不思乳食。通肺湯

人參,前胡(去蘆頭),細辛(去苗葉),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擘破,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的量。取一碗水,加入少許生薑片和一枚掰開的紅棗,一起煎煮至液體減少到五分之一,去渣之後溫熱服用。不限制服用時間,可以根據病情輕重增減藥量。

治小兒風冷傷囟。鼻塞多涕。細辛膏塗方

細辛(末一兩),麻油(二合)

上二味,以油煎細辛,令微黑。入蠟半兩,候消令凝,每日薄塗囟上,日三易。

2. 小兒腦熱鼻乾無涕

論曰肺氣通於鼻,鼻上通於腦。腦髓下滲而為涕,故涕為肺之液,而其出從鼻,小兒肺臟壅滯,內有積熱,上攻於腦,津液內涸,故令鼻乾無涕也。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肺與鼻子相通,鼻子往上通往大腦。大腦的精華會往下滲透成鼻涕,所以鼻涕是肺的液體,從鼻子流出來。如果小孩肺臟不通暢,體內有鬱積的熱氣,向上攻到頭部,體內的津液就會乾涸,導致鼻子乾燥,沒有鼻涕。

治小兒腦熱鼻乾無涕,升麻丸

升麻防風(去叉),梔子仁(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防風(去除叉枝)、梔子仁(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青羊腦髓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每服三丸,溫熟水研化下,食後午時臨臥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青羊腦髓混合成丸,丸子的直徑像麻子那麼大。一到兩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三丸,以溫熱的水研磨後服用,要在早飯後與睡前各服用一次,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

治小兒腦熱鼻乾燥,常閉目。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青葙子大黃(銼炒各半兩),蜀漆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 黃芩:去黑心。

  • 青葙子。

  • 大黃:切片並炒製,各半兩。

  • 蜀漆。

  • 甘草:烘烤過的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食後日二服,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腦熱,鼻乾無涕。茯神湯

茯神(去木),栝蔞根,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黃耆(銼一兩半),生乾地黃(洗焙三兩),酸棗仁(炒半兩),羌活(去蘆頭),葛根(銼),羚羊角(鎊各一分)

白話文:

茯神(去木頭),天花粉(去心,各一兩),黃耆(切成小段,一兩半),生乾地黃(洗淨,曬乾,三兩),酸棗仁(炒至半焦,半兩),羌活(去蘆頭),葛根(切成小段),羚羊角(研磨成粉,各一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浸藥良久,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服。日三,食後良久。

治小兒腦熱,鼻乾無涕。藁本湯

藁本(去苗土銼一分),羚羊角(鎊),防風(去叉各一兩),芎藭,菊花(去萼爁),細辛(去苗葉),白朮人參柴胡(去苗),白蒺藜(微炒),山梔子仁,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甘草(炙),黃芩(去黑心各一分)

白話文:

藁本(去除根鬚,切碎一兩),羚羊角(研磨成粉末),防風(去除分叉,各一兩),芎藭,菊花(去除花萼,焙乾),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白朮,人參,柴胡(去除根莖),白蒺藜(微火炒制),山梔子仁,白茯苓(去除黑皮,各半兩),甘草(炙烤過),黃芩(去掉黑色部分,各一錢)。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入青竹葉五片,同煎至四分,去滓澄清,放溫細呷,食後,日再。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粗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一錢匕(約 1.5 公克)的藥材。再加入七分滿的水,以及五片青竹葉,一起煎煮至四分滿,然後過濾渣滓,待藥湯澄清後放溫,分兩次於飯後服用。

治小兒腦熱,鼻乾無涕。犀角散

犀角(鎊半兩),升麻,惡實(微炒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茯神(去木),百合桑根白皮(炙銼),大黃(銼炒),柴胡(去苗),山梔子仁,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甘草(炙銼),桔梗(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分)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末,半兩),升麻、惡實(微炒,各一兩),麥門冬(去核,焙乾),茯苓(去木質外皮),百合,桑樹皮(烘乾後細切),大黃(切碎,炒過),柴胡(去掉枝葉),山梔子仁,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甘草(烘乾,切碎),桔梗(炒過),黃芩(去除黑色芯,各一份)。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服。

治小兒腦熱肺壅,鼻乾無涕,喘息不得。柴胡煎

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甘草(炙),木通(銼),紫菀(去苗土),五味子大青,干百合(各一兩半),款冬花,藍葉,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大黃(銼炒半兩),酥(一斤),蜜(煉熟去白沫一斤)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鬚),麻黃(去掉根部,用水煮過,撈去浮沫),甘草(烤製),木通(切碎),紫菀(去掉根部),五味子,大青(藍靛草),幹百合(各一兩半),款冬花,藍葉,人參,赤茯苓(去掉黑皮,各三分),大黃(切碎後炒製,半兩),酥油(一斤),蜂蜜(熬熟後,去掉白色泡沫,一斤)。

上一十五味,除酥蜜外,細銼,水七升,慢火煎至三升,去滓入酥蜜,同熬成煎。瓷器盛,五六歲兒食後溫熟水調下一錢匕,日三。看病輕重,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以上15種藥材,除了酥蜜之外,都要研磨成細末,加入七升水,用文火慢慢煎煮,直到只剩三升,然後把渣滓濾掉,加入酥蜜,一起熬製成煎藥。用瓷器盛裝起來,給五六歲的孩子在飯後服用,用溫熱開水調下一錢匙,每天服用三次。根據病情的輕重,酌情增減藥量。

治小兒腦熱,鼻乾無涕。大黃湯

大黃(銼炒),柴胡(去苗),防風(去叉),甘草(炙各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三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腦熱黃瘦。黃連汁

黃連(半兩)

上一味,粗搗為末,童子小便一盞,浸一宿。每日取清汁半合服之,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鼻乾身熱。韭根汁

韭根

上一味,搗取汁澄清,兩鼻孔各滴如黑豆許,勿多,多則有毒。

治小兒腦熱鼻乾,白礬塗方

白礬(生末),黃米粉(各一兩)

上二味,每用一錢匕。清水半合,調如泥,塗腦上,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