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九 (4)

1. 小兒下痢後脫肛

論曰肛門者,大腸之候,若小兒大腸虛冷,久痢不已,躽氣於下,裡急後重,或致用力,則其氣下墜,故令肛門脫出,是為下痢脫肛之病。

白話文:

肛門是與大腸有關的部位。如果小兒大腸虛寒,長久腹瀉不止,導致腸胃功能失調,就會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有時用力排便時,氣體會向下,這可能導致肛門脫出,這種疾病稱為腹瀉脫肛。

治小兒腹中積冷,脫肛疼痛不入。鱉頭丸

鱉頭(炙焦),蝟皮(炙焦各一枚),磁石(煅醋淬七遍四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酒空腹下。三歲以上,稍增丸數。

白話文:

將上邊三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酒送服,最好是空腹。三歲以上的小孩,可以酌量增加服用量。

治小兒下痢久不瘥,肛腸下脫方

用大蜘蛛濕紙裹,燒焦存性,入麝香少許,同研細,先用溫湯淋洗肛邊,軟帛搵干,摻藥敷之立效。

白話文:

  1. 將大蜘蛛用濕紙包裹起來。

  2. 將包裹蜘蛛的濕紙燒焦,但要保留焦蜘蛛的藥性。

  3. 加入少許麝香,將焦蜘蛛和麝香一起研磨成細末。

  4. 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的皮膚,用柔軟的布擦乾。

  5. 將研磨好的藥粉敷在肛門周圍,即可立竿見影。

治小兒痢後,腸頭脫出。蚺蛇膽丸

蛇膽(去皮湯浸軟一枚),烏梅(焙乾七枚),蕪荑仁(炒研),黃連(去須各一兩)

白話文:

蚺蛇膽(剝去外皮,浸泡在湯水中使之柔軟,一枚),烏梅(烘烤乾燥後的烏梅,七枚),蕪荑仁(炒熟研磨成粉末),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四味,搗研三味為細末,以蚺蛇膽和搗,如硬更加煉蜜少許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日三,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將其中三味搗碎成細末,然後加入蚺蛇膽和搗製,如果藥丸太硬,可以加入少許蜂蜜和丸,丸的大小如同麻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藥丸,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調整用量。

治小兒脫肛。黃連丸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炙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早晚食前米飲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因患瀉痢後,脫肛不得收。地龍散

地龍(炒),乾薑(炮),當歸(切焙),縮砂仁(各一分)

白話文:

  • 地龍(炒):將地龍炒至香脆。

  • 乾薑(炮):將乾薑炮製至微黃色。

  • 當歸(切焙):將當歸切片並焙乾。

  • 縮砂仁:取用縮砂仁。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生蜜少許和,熱酒調下、日三。

治小兒脫肛,先用洗藥。蛇床子散

蛇床子藜蘆,槐白枝,苦參,蕪荑仁,白礬(各一兩)

白話文:

蛇牀子、藜蘆、槐白枝、苦參、蕪荑仁、白礬(各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用半兩,水三升,煎取一升,密室中洗肛門,一日一度,仍敷後方黃耆散。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中藥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半兩,加入三升水煎成一升藥液,在密閉的房間裡清洗肛門,每天一次,洗完後敷上下方黃耆散。

治小兒脫肛,洗後。黃耆散敷方

黃耆(銼炒三分),附子(去皮臍生用),桑黃(蜜炙熟各一兩),白礬(燒灰半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片並炒熟三分)

  • 附子(去除外皮和肚臍,生用)

  • 桑黃(用蜂蜜炙熟,各取一兩)

  • 白礬(燒成灰,取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以新綿搵、藥敷之,更以手挼入腸頭。

治小兒脫肛。方

莨菪子(炒),橡實(五枚),曼陀羅(一枚)

上三味,搗羅為末,乾摻在上,以手按入,續令嚏噴,更不脫下。

治小兒脫肛。鱉頭散

鱉頭(一枚燒灰存性),莨菪子(炒三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先以新磚一片燒赤,以醋半升潑之,候冷熱得所,即摻藥於磚上坐之,三兩次即瘥。

治小兒久痢,腸頭挺出。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蚺蛇膽(半兩),蕪荑(一兩微炒)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