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九 (3)

1. 小兒洞泄注下

論曰小兒下痢不止,食已即泄,名為洞泄注下,此由風邪客於腸胃所致,蓋方春之時,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長夏陰氣方盛,或因飲食居處不慎,覆被風冷入於腸胃。其病下利,冷盛則重,故為洞泄注下,俗謂之水穀痢是也,病本於風,若甚則變胃風證。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將小兒腹瀉不止、飲食即泄的症狀稱為「洞泄注下」。這種疾病是因風邪侵襲腸胃而引起。通常在春季因風寒之邪侵襲,藏於肌肉之中,至夏季陰氣旺盛時,若不注意飲食和居住環境,風邪冷邪就會入侵腸胃,導致腹瀉,伴有冷熱交替的症狀,這就是俗稱的「水穀痢」。這種疾病的根源在於風邪,如果嚴重,就可能變成胃風證。

治小兒洞泄不止。草豆蔻湯

草豆蔻(二枚去皮),高良薑人參甘草,乾木瓜(銼各一分),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各半兩)

白話文:

草豆蔻(兩片,去掉豆蔻皮),高良薑,人參,甘草,乾木瓜(各研成碎屑,共一份),白茯苓(去掉黑皮),桔梗(各炒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半,水七分,生薑一片,同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三服,乳食前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上述七味中藥,要粗略地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的劑量是一錢半,加上七分的清水,以及一片生薑片,一起煎煮到只剩下四分的量,去渣後分成三份,溫熱服用,每一份在乳食前服下,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㽲痛。胃風湯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風寒乘虛,入侵腸胃,水穀不能消化,導致洩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腹痛。

藥方:

胃風湯

組成:

人蔘一錢、白朮、茯苓、白芍藥、甘草各一錢半、石菖蒲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三枚

用法:

上藥,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芎藭,桂(去粗皮),當歸(切焙),白芍藥,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去除外皮)、川芎、桂枝(去除粗糙外皮)、當歸(切片並烘焙)、白芍藥、白朮(各取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半盞,入粟米少許,同煎至三分,去滓空心食前熱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一錢匕的藥粉,加半盞水,放少量粟米,一起煎煮到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趁熱在空腹時服用,可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洞泄注下,水穀不分。粱米湯

粱米,稻米,黍米(各三分),蠟(如半彈丸)

上四味,以東流水二升,煮粱米三沸,去滓留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置蠟於汁中和之,候蠟消放溫,每以半合,分為二服,空心午後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要用東流水二升,先煮粱米三沸,去掉藥渣留下藥汁;接著煮稻米三沸,去掉藥渣再用藥汁煮黍米三沸,去掉藥渣後加入蠟在藥汁中攪拌均勻,等到蠟融化後放涼,每次服用半合,分為兩次服用,空腹的下午各服用一次,視兒童的大小加減藥量。

治小兒洞泄不調。人參茯苓湯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一兩),黃苓(去黑心二兩),櫸皮(二兩半梁州者佳)

白話文:

人參、赤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各一兩半),枳殼(去除核和麩皮,炒製後使用),甘草(炙製後,各一兩),黃苓(去除黑色心,二兩),櫸皮(二兩半,最好是梁州產的)。

上六味,粗搗篩,一二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五分盞,煎至三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午後各一,兒大者,稍增之。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中藥材,研磨成粗末並篩掉碎屑,一到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一錢,用五分滿的小茶杯裝水,煎藥至三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分成兩次服用,空腹在下午服用。孩子年齡越大,藥量可適當增加。

治小兒洞痢,晝夜不止。乾薑丸

乾薑(炮),人參,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物,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三丸,用米湯送服。空腹時,分別在白天午時、晚上睡前各服用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增減藥量。

治小兒泄痢不止。厚朴湯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二味,粗搗篩,一二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盞,入生薑二片,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午後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篩勻,一、兩歲的孩童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七分滿一杯,放入兩片生薑,煎煮至四分之一杯,去渣後分兩次溫服,空腹在下午各服用一次,依照孩童的身體狀況增減藥量。

治小兒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熱不得泄,發為壯熱,冷氣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頻數,小腹脹痛,脈洪大或數者,調中。葛根湯

白話文:

治療小兒在春夏秋冬早晚受寒,導致四肢疼痛,熱氣無法排出,導致發高燒,寒氣進入胃部,導致腹瀉,或大便赤白,次數頻繁,小腹脹痛,脈搏洪大或數者,可用調中藥方來治療。

調中葛根湯配方:

葛根、甘草、白芍、防風、桂枝、川芎、柴胡、升麻、黃芩、烏梅、半夏、生薑、大棗。

葛根(銼),黃芩(去黑心),芍藥,白朮,藁本(去苗土),甘草(炙銼各一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大黃(銼炒一兩)

白話文:

葛根(切成小片),黃芩(去除黑色心部),芍藥,白術,藁本(去除根部土壤),甘草(炙烤並切成小片,每種各取一份),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取半兩),大黃(切成小片並炒製,取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一歲以下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盞,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三服,食前日三,更量兒大小增減。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搗碎後篩過,一歲以下的兒童,每次取一錢的藥,加水七分滿的小茶杯,煎至剩下四分滿,去渣後分三次溫服,在飯前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治小兒脾胃冷氣,洞泄注下,腹痛嘔逆,腸鳴脹滿,大便青白。大安丸

木香,訶黎勒皮,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白朮,烏藥(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訶黎勒皮、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各半兩),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再烘烤),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汁炙烤),白朮、烏藥(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溫米飲化下,歲數小者半丸。

治小兒洞泄,心腹脹痛,不思奶食,和胃氣。香橘丸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丁香,訶黎勒皮,甘草(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白話文: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烘烤成兩錢重的粉末)

  • 丁香(半兩)

  • 訶黎勒皮(半兩)

  • 甘草(經過烘烤,半兩)

  • 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烘烤成半兩重的粉末)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生薑湯化下,三歲以上二丸。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中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個服用一丸,用生薑湯送服。三歲以上兒童服用兩丸。

治小兒洞泄不止。草節丸

無食子,肉豆蔻(去殼各一枚),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黃連(去須炒),乾薑(炮),訶黎勒(炮去核各一錢)

白話文:

沒有人的排泄物,肉豆蔻(去掉殼,各一枚),吳茱萸(用熱水洗過,烘乾,炒至微焦),黃連(去掉須,炒過),乾薑(炙過),訶黎勒(炙過,去掉核,各一錢)。

上六味,搗羅為末,湯浸蒸餅心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草節湯下,乳食前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湯汁浸泡蒸好的餅皮,混合均勻後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草節湯送服,在吃乳食之前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洞泄下痢,壯熱兼渴。增損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櫸皮(銼),甘草(炙銼),黃柏(去粗皮炙銼各一兩),女萎石膏(碎),栝蔞根,竹葉(切各一兩半),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三分)

白話文:

  1. 黃芩:去除黑色的心部。

  2. 枳殼:去除內部果瓤,炒至外殼蓬鬆。

  3. 櫸皮:切成碎末。

  4. 甘草:經過炙烤後切成碎末。

  5. 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炙烤後切成碎末,各取一兩。

  6. 女萎:切碎。

  7. 石膏:搗碎。

  8. 栝蔞根:切成碎末。

  9. 竹葉:切成碎末,各取一兩半。

  10.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取一兩三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晚後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腸胃虛寒,洞泄下痢腹痛。香連丸

黃連(去須炒半兩),乾薑(炮),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各一分),肉豆蔻(去殼二枚),草豆蔻(去皮一枚)

上五味,搗羅為末,燒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乳食前米飲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泄痢不止,進食和氣。木香豆蔻丸

木香,草豆蔻(去皮),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京三稜(煨搗碎四兩),肉豆蔻(去殼五枚)

白話文:

木香,草豆蔻(去皮),檳榔(銼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部分,然後烘焙),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部分,各一兩),京三稜(用火煨,搗碎成四兩),肉豆蔻(去殼五枚)。

上七味,搗羅為末,麵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棗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過篩,與麵糊混合,搓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棗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

治小兒洞泄不止。豆蔻丸

草豆蔻(三枚去皮),烏頭(三枚銼鹽水浸少時炒),益智(去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分)

白話文:

草豆蔻(三枚,去皮)

烏頭(三枚,以銼鹽水浸泡一會兒,然後炒)

益智(去皮)

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表皮,然後焙乾,各一份)

上四味,搗羅為末,生薑汁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煎木瓜湯,或生薑湯下,乳食前服,更量兒加減。

白話文:

把上記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後,並用生薑汁煮熟麵糊,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丸,用木瓜湯或生薑湯送服,在吃奶之前服用,適應兒童的身體狀況進行增減藥量。

治小兒洞泄,日夜數十行。附子丸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訶黎勒皮(一枚),白礬(三分燒令汁盡),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一枚,訶黎勒皮一枚,燒成汁盡的白礬三分,炙半兩的甘草。

上四味,搗羅為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空腹米飲研下。

治小兒洞泄。白石脂丸

白石脂,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當歸(銼炒各一兩),乾薑(炮),赤石脂,訶黎勒皮(各三分),陳橘皮(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白石脂、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當歸(切碎,炒製,各一兩)、乾薑(炮製)、赤石脂、訶黎勒皮(各三分)、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烘焙至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腹米飲下。

治小兒忽洞泄不止。黃連湯

黃連(去須一兩)

上一味,粗搗篩,用漿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分溫四服,空心食前、一日服盡,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第一種藥材搗碎後過篩,用三碗漿水煎煮,直到剩下約一碗藥汁,將藥渣濾出,分成四份,溫服。在空腹、飯前服用,一天之內服完。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藥量。

治小兒洞泄注下,腹脹不思乳食。訶黎勒丸

訶黎勒皮(二錢炮),青橘皮(去白焙),乾薑(各一分炮),白豆蔻(去皮),烏頭(炮裂去皮臍),木香,蓽澄茄(各一錢)

白話文:

訶黎勒果皮(兩錢,爆炒),青橘皮(去除白色表層,烘烤),乾薑(各一錢,爆炒),白豆蔻(去皮),烏頭(爆炒裂開,去除皮和肚臍),木香,蓽澄茄(各一錢)

上七味,搗為細末,煮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治小兒暴乾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結不消,或吐下嘔逆,及赤白痢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大黃湯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搗成細粉,與煮熟的紅棗肉和在一起,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以米湯送服,不限服藥時間。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用於治療兒童高熱乾咳,腹瀉不止,或乳汁冷結不消化,或嘔吐腹瀉,以及赤白痢疾,乳母洗浴後,水氣未消餵奶導致的霍亂。大黃湯方

大黃(銼炒一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乾薑(炮),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當歸(切焙),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朮(各半兩),桔梗(微炒三分)

白話文:

大黃(一兩半,切碎炒過),厚朴(去除粗糙的表皮,用生薑汁炙烤),乾薑(炮製過),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甘草(炙烤至焦黃,各取一分),當歸(切碎後焙乾),人參,白茯苓(去除黑皮),白朮(各取半兩),桔梗(微炒至三成熟)

上一十味,粗搗篩,一二百日兒,每用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分溫三服,二三歲兒,每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午後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若已服諸利藥,胃中虛冷,大下如水,乾嘔眼白者,可去大黃。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一、二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錢,加水半杯,煎至剩三分之一,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二、三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煎至剩六分之一,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空腹時和下午各一次,可依小孩大小增減藥量。如果已經服用多種瀉藥,胃中虛冷,大便如水,乾嘔眼白,可以去除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