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八 (5)
卷第一百七十八 (5)
1. 小兒膿血痢
論曰小兒膿血痢者,由腸胃虛弱,冷熱不調,寒多則色白,或如凝脂,與膿兼下。
白話文:
論說,小兒患有膿血痢的情況,是因為腸胃虛弱,體內冷熱調節失常,若寒氣過多,則排泄物顏色偏白,或像凝固的油脂,並伴有膿液一同排出。
多則色赤,或似梔子汁,甚則純下鮮血,冷熱交攻,膿血雜下,治法當分其冷熱疳蠱而治之,則無不瘥。
治小兒下痢膿血,腸鳴腹痛。赤石脂散方
白話文:
如果分泌物變多,顏色發紅,或像梔子汁的顏色,嚴重的話完全變成鮮血,寒熱交替,膿和血混雜流出,治療的方法應當分別是寒性或熱性疳蠱來治療,那麼就沒有治不好的。
赤石脂(研),龍骨(研),地榆,黃連(去須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塗炙兩遍),人參(各三分),當歸(銼焙),乾薑(炮裂各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磨成粉),龍骨(磨成粉),地榆,黃連(去鬚,每種一兩),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兩遍,烤兩遍),人參(各三分),當歸(切碎,焙乾),乾薑(炮裂,每種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用米飲調下,日二,如要丸,煉蜜丸如麻子大,乳汁下五丸至七丸,空心午後各一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八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想製成藥丸,可以把蜜煉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牛乳送服,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空腹和下午各服用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情況適當調整劑量。
治小兒膿血痢。石榴皮散方
酸石榴皮(微炒),乾薑(炮裂),黃連(去須),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分)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半錢匕,空心午後各米飲調下一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下痢膿血,腹痛腸鳴。乾薑散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膿血痢,可以用石榴皮散這個方子。方子用酸石榴皮微炒、乾薑炮裂、黃連去須、訶黎勒煨去核各一份,將以上四味藥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匕,空腹和下午各用米湯調服一劑。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可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下痢膿血,腹痛腸鳴,可以用乾薑散這個方子。
乾薑(炮裂一分),黃連(去須三分),人參(三分),肉豆蔻(去殼一枚),當歸(銼焙三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五遍半兩)
白話文:
-
乾薑(經過炮裂處理,一分)
-
黃連(去除須子,三分)
-
人參(三分)
-
肉豆蔻(去除外殼,一枚)
-
當歸(切碎並焙乾,三分)
-
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塗抹生薑汁並炙五遍,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細散,每服半錢匕,以粥飲調下,空心午後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膿血痢。肉豆蔻散方
白話文:
取這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湯調服,空腹和午後各服用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膿血痢。這是肉豆蔻散的處方。
肉豆蔻(二枚去殼),當歸(銼焙),密陀僧(研),訶黎勒(煨去核),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分),龍骨(半分),乾薑(炮裂半兩)
白話文:
肉豆蔻(兩枚去殼)、當歸(切碎並焙乾)、密陀僧(研磨成粉)、訶黎勒(煨過並去除果核)、黃連(去除須根)、枳殼(去除瓤麩,並炒至金黃色)(各取一份)、龍骨(取半份)、乾薑(炮製成裂片狀,取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半錢匕,空心米飲調下,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膿血痢。黃連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的量,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用於治療小兒膿血痢。這是黃連丸的配方。
黃連(去須),龍骨(研),黃芩(去黑心),白石脂(研),當歸(銼焙),赤石脂(研各三分),烏梅肉(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掉須子),龍骨(研磨成粉),黃芩(去掉黑色心),白石脂(研磨成粉),當歸(切片後烘焙),赤石脂(研磨成粉各三分),烏梅肉(稍微炒一下各半兩)
上七味,先以四味,搗羅為細末,入研藥和勻,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空心晚食前,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下痢膿血,腹痛虛煩。肉豆蔻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先取四味藥,搗碎成細末,加入研磨的藥物中攪拌均勻,用蜂蜜煉成如芝麻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空腹在晚飯前,用米湯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肉豆蔻(去殼),木香,訶黎勒(炮去核各三錢),密陀僧(一錢),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
白話文:
肉豆蔻(去除種子外皮),木香,訶黎勒(烘乾後去除核,各三錢),密陀僧(一錢),人參,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各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用燒粟米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米飲下。
白話文:
把上方的六味藥搗成細末,用燒過的粟米飯做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丸,用溫米湯送服。
治小兒百晬內,下痢如魚腦,赤白雜痢,腹痛多啼。干藍湯方
干藍葉,升麻,芍藥(各一兩),梔子仁(四枚)
白話文:
治療小兒一百天內,出現下痢像魚腦一樣,紅白相間的痢疾,伴有腹痛和多哭的情況。使用乾藍葉湯的方子:
乾藍葉、升麻、芍藥(各一兩),梔子仁(四枚)。
上四味,粗搗篩,百晬至二百日兒,每一錢匕,以水半盞,入香豉七枚,薤白一莖拍破,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溫三服,食前,隨兒大小,以意增減。
治小兒膿血滯痢。當歸黃連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在陰涼處保存一百到二百天。每次服用一錢匕,加入半盞水,七粒香豉,拍破的薤白一莖,一起煎煮至三分之一,去渣溫服,分三次服用,飯前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當歸(銼焙一兩),黃連(去須三分),桂(去粗皮三分),赤石脂(一兩一分),人參(三分),乾薑(炮裂三分),龍骨(一兩),白頭翁(三分),甘草(炙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一分)
白話文:
當歸(切碎並烘烤一兩),黃連(去除鬚根三分),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三分),赤石脂(一兩一分),人參(三分),乾薑(烤乾並裂開三分),龍骨(一兩),白頭翁(三分),甘草(烤製三分),附子(烤乾並裂開,去除外皮和臍,一兩一分)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午後各一服,兒大以意加之,久冷者,去白頭翁,加牡蠣三分。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像麻子一樣的碎末,每次取一錢匕的藥粉,加入七分水,煎煮至四分,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空腹的午後各服一次。如果小孩年齡大,可酌情增加藥量。如果服用時間較長,且體質偏寒,可以去掉白頭翁,加入三分牡蠣。
治小兒腸澼下膿血。白石脂散方
白石脂(燒令赤一分),亂髮(燒灰一分),甘草(炙令赤半兩)
上三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一字至半錢匕,早晨午後各一服,米飲調下,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臟毒,久痢下膿血。如聖散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腸胃不適,伴隨膿血下瀉,可以用白石脂散。配方包括燒至赤色的白石脂一錢、燒成灰的亂髮一錢、炙至赤色的甘草半兩。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到半錢,早晚各服用一次,用米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可以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臟腑積毒,導致長期腹瀉,並排出膿血,可以使用如聖散。
上用好棗一枚去核,以鉛丹半錢匕,硇砂一皂子大,膩粉抄一錢匕,三味細研,入在棗內,用大麥麵裹,煻灰火燒香熟為度,去面爛研為粉,每一枚棗,分兩服,煎槐花湯調下,二服定。
治小兒純痢膿血。鮓湯丸方
白話文:
將一顆上好的棗子去核,用半錢匙鉛丹、一顆皁角般大小的礳砂、一錢匙的滑石粉,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放入棗子內,用大麥麵糊包裹,用灰火燒烤至香熟為止。將棗子麵糊去掉,研磨成粉末,每一粒棗子分成兩次服用,用槐花湯調和服用,兩次即可痊癒。
粉霜,膩粉,丹砂,硇砂(各一錢),白丁香(一錢),乳香(半錢),巴豆(去皮心半錢不出油研)
白話文:
-
粉霜、膩粉、丹砂、硇砂:各一錢
-
白丁香:一錢
-
乳香:半錢
-
巴豆:去皮心半錢,研磨至不出油
上七味,研為細末,煮棗肉和成劑,每服旋丸如粟米大,二丸,量兒大小加減,煎魚鮓湯下,次用調味藥和之。
治小兒下痢膿血,寒熱不除。蠟蜜丸方
白話文:
取這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與煮熟的棗肉混合製成藥劑。每次服用時,將藥劑搓成如粟米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兩粒,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用煎好的魚鮓湯送服,隨後使用調味藥進行調理。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下痢帶有膿血,以及長期寒熱不退的情況。
豉(八十粒炒令黃焦),大豆(炒令黃香去皮半兩),黃連(去須一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麩炒令香出油盡),芫花(醋炒焦),硝石(各一分)
白話文:
-
豆豉(80 粒,炒至焦黃)
-
大豆(炒至焦黃,去皮,半兩)
-
黃連(去須,一分)
-
巴豆(20 粒,去皮去心,炒至香出油盡)
-
芫荽(用醋炒焦)
-
硝石(各一分)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入熔蠟一分,並煉蜜和丸,如黍米大,一二百日內兒,每服二丸,一二歲兒,每服可五丸,三四歲兒,每服七丸,米飲下,空心,隨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痢疾。丹砂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種藥物搗成細末,加入等量的熔蠟,並將煉製好的蜜和成丸,丸的體積大小約為黍米,兒童在1~2歲內,每次服用2粒藥丸,1~2歲的兒童每次服用5粒藥丸,3~4歲的兒童每次服用7粒藥丸,用米湯將藥丸送服,在空腹的時候服用,根據小孩的年齡增減服用量的多少。
丹砂(研半錢),砒霜(研半錢),巴豆霜(研),硫黃(研),麝香(研),綠豆粉(研各一分)
白話文:
丹砂(研磨成半銭的份量),砒霜(研磨成半銭的份量),巴豆霜(研磨),硫黃(研磨),麝香(研磨),綠豆粉(各研磨成一分)
上六味,同細研令勻,用燒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血痢煎黃芩湯下,白痢煎附子湯下,疳痢蛤粉湯下。
治小兒熱毒痢,下膿血。羚羊角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勻後,用煮飯的蒸汽把藥粉蒸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二丸,若為血痢,則以煎好的黃芩湯送服;若為白痢,則以附子湯送服;若為疳痢,則以蛤粉湯送服。
羚羊角(屑),茜根,吳藍(各三分),黃連(去須),赤石脂(炒),地榆,當歸(銼炒),阿膠(炙燥各一兩),黃芩(去黑心),甘草(炙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去滓取五分,空腹分溫三服。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末),茜根,吳藍(各三份),黃連(去除須),赤石脂(炒過),地榆,當歸(切碎並炒過),阿膠(炙烤至乾燥,各二兩),黃芩(去除黑色心部),甘草(炙烤過,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