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七 (6)
卷第一百七十七 (6)
1. 小兒胎寒
論曰小兒胎寒之病,本於在胎時,稟受不足。或犯寒冷,既生之後,腑臟又怯,乳哺不化,或脹或利,顏色青葩,甚則邪冷與正氣相搏,令兒腹痛躽張蹙氣而啼,是為胎寒之病。
治小兒胎寒躽啼,腹中痛,舌上青黑。蜀椒丸方
白話文:
胎寒病是嬰兒在胎兒時期,由於體質虛弱、或因母親懷孕期間受寒,導致嬰兒出生後臟腑功能虛弱,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面色青紫等症狀。嚴重時,寒邪與正氣相互搏擊,會導致嬰兒腹痛、四肢抽搐、呼吸困難,甚至啼哭不止。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一分),當歸(切焙半兩),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半分),狼毒(銼炒一分),細辛(去苗葉三分),乾薑(炮一分),巴豆(十枚去心膜研細紙裹出油盡),豉(炒二合),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
白話文:
-
四川花椒(除去有蒂頭和裂嘴的,炒至出汗一分)
-
當歸(切片烘焙半兩)
-
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烘焙乾燥炒半分)
-
狼毒(切碎炒一分)
-
細辛(去除莖葉三分)
-
乾薑(炮製一分)
-
巴豆(十枚去心膜研磨細膩,用紙包好榨出全部油)
-
豉(炒二合)
-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臍三分)
上九味,將八味搗羅為末,以巴豆一處同研令勻,煉蜜和丸,一月兒,服如黍米大一丸,早晨晚後各一服,一歲兒兩丸,三歲至五歲兒,服五丸,並用米飲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胎寒,腹中㽲痛。黃耆湯方
白話文:
將上列九種藥材,把八種搗碎成粉末,再加入一處巴豆研磨均勻,用蜂蜜和丸,一個月後,服用如黍米大小的一丸,早晚各服用一丸,一歲的孩子服用兩丸,三到五歲的孩子服用五丸,都用米湯送服,並且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用量。
黃耆(切焙),人參,芍藥(各一兩半),當歸(切焙),甘草(炙),芎藭(各一兩)
白話文:
黃芪切焙,人參、芍藥各一兩半,當歸切焙,甘草炙,芎藭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二錢匕,以水一小盞,生薑二片,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三服,早晨日午近晚各一。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取二錢匕的藥量,加入一小盞水和兩片生薑,煎至只剩五分之一的量。濾出藥渣,將藥汁分三次溫服,分別在早晨、中午和傍晚服用。
治小兒胎寒腹痛,躽啼下利。理中丸方
人參,乾薑(炮),白朮,甘草(炙等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胎寒引起的腹痛,哭鬧不止,以及腹瀉。使用理中丸的配方如下:
人參,乾薑(炒過的),白朮,甘草(炙過的,各取相同份量)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每一丸水一盞,入大棗一枚擘破,同煎至半盞,分溫三服,或以薑棗湯化下。
治小兒胎寒,聚唾弄舌躽啼,反張怒驚。當歸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物搗碎成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藥。每顆丸藥用一杯水,與剖半的大棗一起煮,直到水剩下一半,分三次溫熱服用。也可以用薑棗湯送服。
當歸(切焙),黃耆(銼),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龍骨(燒),桂(去粗皮),芍藥(各一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烘烤),黃耆(切成小碎塊),細辛(去除莖葉),黃芩(去除黑心),龍骨(燒製成灰),桂皮(去粗皮),芍藥(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或半錢匕,乳汁調下,早晨日午近晚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胎寒躽啼,溫中止痛。逐痛丸方
雀屎(一分炒),牛黃(別研),芍藥,芎藭(各半兩),當歸(切焙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麻子大。百日兒,每服一丸,乳汁下,早晨日午近晚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或半小匙,用乳汁調和後服用,早、午、晚各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胎寒引起的啼哭,溫暖脾胃、止痛。
另一個方子叫做「逐痛丸」,由雀屎(炒過)、牛黃(研磨)、芍藥、芎藭、當歸(切片焙乾)五味藥材組成,將它們搗碎成粉末,用煉蜜混合成麻子大小的丸子。百日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送服,早、午、晚各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治小兒胎寒,躽啼驚癇,虛脹不嗜食,大便青或夾膿,並治諸癇證。當歸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小兒胎寒導致的發抖、啼哭驚厥、虛脹不思飲食、大便青色或帶膿,同時也適用於各種驚厥證。
當歸丸配方:
- 當歸三錢
- 人參三錢
- 白朮二錢
- 茯苓二錢
- 炙甘草一錢
- 訶子肉一錢
- 遠志一錢
- 橘紅一錢
- 牡蠣(煅)一錢
- 硃砂五分
- 膽星半錢
- 冰片三分
- 雄黃三分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以蜂蜜和成丸劑,每丸重五分。
用法:
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一丸,用溫開水送服。
當歸(切焙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一分),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杏仁(十二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狼毒(銼炒半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爛出油盡),豉(微炒),細辛(去苗葉各一分)
白話文:
當歸(切片,焙半兩),花椒(去眼中果實,並且將開口的花椒炒到出汗的程度,一分),附子(一枚,炮裂,去除皮和臍),杏仁(十二枚,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果仁麩,炒),狼毒(銼碎,炒半分),巴豆(二十枚,去除皮和內仁,研磨成粉,直到油脂完全出來),炒過的黃豆(微炒),細辛(去除根苗和葉子,各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杵,以瓷器盛之,每用旋丸,未滿百日兒,服如麻子大一丸,溫水下,一二歲兒二丸,早晨只一服,更量兒大小加減。以利為度。
白話文:
把上訴八味藥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盛放在瓷器容器中。每次旋轉成丸藥,不到一百天的嬰兒,服用一顆麻子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一、兩歲的嬰兒服用兩顆藥丸,早上只服用一次,根據嬰兒的大小增減藥量,以病情好轉為服用標準。
治小兒胎寒大便青,不欲食。芍藥丸方
芍藥,當歸(切焙),芎藭,人參(各三分),甘草(炙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以乳汁下,早晨日午近晚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胎寒,腹痛躽啼。芎藭湯方
芎藭,當歸(切焙),黃耆(銼焙各二兩),乾薑(炮),甘草(炙),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一錢匕,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早晨日晚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芎藭丸方
白話文:
治療嬰兒胎寒引起的大便呈青色、不願吃飯,可以用芍藥丸。將芍藥、當歸(切片烘乾)、川芎、人參(各三分)、甘草(炙烤一兩)這五味藥材磨成粉末,再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搓成丸子,大小像芝麻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送服,早、中、晚各服用一次,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嬰兒胎寒引起的肚子痛、哭鬧,可以用芎藭湯。將川芎、當歸(切片烘乾)、黃芪(切碎烘乾各二兩)、乾薑(炮製)、甘草(炙烤)、黃芩(去黑心各半兩)這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一錢匕的藥粉,用一小碗水煎煮,直到剩下五分,去掉藥渣,分溫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嬰兒胎寒引起的肚子痛、大便呈青色,可以用芎藭丸。
芎藭,黃耆(各三分),牛黃(研一分),䗪蟲(炙半兩),麝香(研一錢),當歸(切焙),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
芎藭:三分
-
黃耆:三分
-
牛黃:研磨成粉末,一分
-
䗪蟲:烘烤過的,半兩
-
麝香:研磨成粉末,一錢
-
當歸:切片並烘烤,半兩
-
芍藥: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兩丸至三丸,米飲下,早晨晚間各一,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五十日以來,胎寒腹痛微熱,聚唾弄舌,躽啼上視。當歸酒方
當歸(切焙粗搗一分),豬肉(一兩薄切小片)
上二味相和,以清酒一碗,煮至七分去滓,每服取半呷許,令兒咽之,日三夜一,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胎寒,腹痛汗出,衣中白魚摩方
衣中白魚(二七枚)
上一味,以薄熟絹包裹,於兒腹上,迴轉摩之。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像芝麻一樣。每次服用兩到三個丸子,用米湯送服,早晚各服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出生五十天以來,因胎寒導致腹部疼痛、微熱、流口水、吐舌頭、哭鬧不安、抬頭向上看的症狀。
藥方如下:
將當歸切片焙乾,粗略搗碎,取一錢;豬肉切成薄片,取一兩。
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加入一杯清酒,煮到七分熟,去除渣滓,每次服用半口,讓孩子吞下,一天三次,晚上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胎寒,腹部疼痛、出汗,在衣服裡放白魚治療的方子。
取白魚二十七枚。
將白魚用薄熟的絲綢包裹起來,放在孩子的肚子上,反覆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