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六 (6)
卷第一百七十六 (6)
1. 小兒癥瘕癖結
論曰小兒腹中脅下結聚之病,有形可驗,按之不動者,症也。假結有形,推之浮移者、瘕也。僻在左右者,癖也。諸症本於食,諸癖本於飲。諸瘕本於氣,皆由腑臟不和。三焦不調,又為寒濕之氣所乘,故令乳哺不化,食飲結聚,而為癥瘕癖結之病。
治小兒陰陽氣不順,虛痞脹滿,嘔逆腹痛,成癥瘕癖結等病。萬應丸方
白話文:
古文論述:小兒腹中脅下出現結聚的疾病,可以通過觸摸來進行診斷。如果按壓時位置固定不動的,則為症結。如果按壓時位置浮動不定的,則為瘕。如果偏於左右兩側的,則為癖。各種症結多由飲食不節所致,各種癖多由飲水過多所致,各種瘕多由氣血失調所致。這些疾病都與臟腑不調,三焦不調,以及寒濕之氣的侵襲有關,導致乳食不能消化吸收,食飲在體內結聚,從而形成癥瘕癖結之病。
檳榔(二枚銼),陳橘皮(去白焙),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木香,黃連(去須),莪朮(煨銼),桂(去粗皮各一分)
白話文:
-
檳榔(二枚切碎)
-
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並烤乾)
-
青橘皮(去掉白色部分並烤乾,各半兩)
-
木香
-
黃連(去掉根鬚)
-
莪朮(煨烤並切碎)
-
桂皮(去掉粗皮,各一份)
上七味,搗羅為末,每用一錢匕,入巴豆一粒(去皮心膜醋煮紫色研)。杏仁一枚(去皮尖燈上燒黑研),將前藥末,同二味合研勻細,用白麵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食後生薑湯下,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七味藥研成細末,每次用一錢匕,加入巴豆一粒(去皮心膜,用醋煮成紫色後研成末)。杏仁一枚(去皮尖,在燈火上燒黑後研成末),把前面的藥末和巴豆、杏仁末一起研勻,用白麵糊做成粟米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根據病人體質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面色黃,不下食,日漸羸瘦。往往復臥,久不治變成惡病,入夏即瀉痢。木香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疳積引起的異常症狀,症狀包括手腳心發熱、臉色發黃、食慾不振、日漸消瘦。症狀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到了夏天就會腹瀉痢疾。使用木香丸來治療。
木香,茯神(去木),人參,白朮,枳殼(去瓤麩炒),當歸(切炒),京三稜(煨銼),知母(焙各一兩),鱉甲(醋炙去裙襴三分),大黃(銼炒),生薑(切焙),檳榔(煨銼),桂(去粗皮各一分)
白話文:
木香、茯苓(去木質)、人參、白朮、枳殼(去除果瓤,炒過)、當歸(切片後炒過)、京三稜(烘焙後研磨)、知母(烘焙,各一兩)、鱉甲(用醋炙烤後,去除裙邊,三分)、大黃(研磨,炒過)、生薑(切片後烘焙)、檳榔(烘焙後研磨)、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一分)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百日兒,每服一丸,二三歲兒,二丸至三丸,並空腹日晚米飲下,微利下惡物為度,更隨兒大小增減。
治小兒症癖。大鱉甲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劑,大小像麻子。一百多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兩三歲的兒童,兩丸至三丸。都空腹時,用米粥送服。輕微腹瀉將體內的毒素排除為止。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增減藥量。
鱉甲(醋炙去裙襴),犀角(鎊),丹砂(研),桂(去粗皮各半兩),大黃(銼炒),當歸(切焙),萆薢(炒),代赭(搗研),巴豆(去皮心膜研如膏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牛黃(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鱉甲(用醋炙,除去裙邊)、犀牛角(切成薄片)、丹砂(研成粉)、桂皮(去掉粗糙的皮,各半兩)、大黃(銼碎炒熟)、當歸(切片烘乾)、萆薢(炒熟)、代赭石(搗碎研成粉)、巴豆(去皮、心膜磨成膏,各一兩)、枳殼(去掉果瓤、麩皮,炒熟)、牛黃(研成粉)、麝香(研成粉,各一分)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三四歲兒,每服二丸至三丸,空心新汲水下,瘥即止,更隨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所說的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麻子。三、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二至三丸,空腹時以新汲取的水送服。病情好轉後立即停止服藥,依兒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食癖,本於腸胃氣弱,吃食不化,結聚不散,腹中隱隱成塊,按之即痛,芍藥丸方,芍藥,大黃(銼炒),鱉甲(醋炙去裙襴),麻仁(研各三分),防葵,陳曲(炒),白朮(各一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食積,是因為腸胃機能虛弱、食物無法消化,累積在腸胃內形成硬塊,按壓時會疼痛。治療用芍藥丸方,成份包括芍藥、大黃(切碎後炒過)、鱉甲(用醋炙烤,去掉邊緣)、麻仁(研磨成粉,各三分)、防葵、陳曲(炒過)、白朮(各一分)。
上七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三丸。三歲至五歲五丸,並溫熟水下,日再,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然後用蜂蜜和在一起做成丸劑。每顆丸劑的大小如綠豆那麼大,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三顆。三歲到五歲的小孩服用五顆。在溫熱的水沖服,每天服用兩次,隨著小孩年齡增長可以酌量增減服用數量。
治小兒脾積氣。三稜丸方。
京三稜(銼),石三稜(銼),雞爪三稜(銼),莪朮(銼各半兩),木香(一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脾臟積氣。三稜丸的配方如下:
京三稜(磨碎),石三稜(磨碎),雞爪三稜(磨碎),莪術(磨碎,各半兩),木香(一分)
上五味,並生杵羅為末。酒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膩粉為衣,每服五丸,烏梅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癥瘕食癖。京三稜散方
白話文:
將五味中藥一起搗成粉末末。用酒煮麵糊,將藥粉混入煮好的麵糊中,搓成如芝麻般大小的丸子,再裹上一層膩粉。每次服用五粒藥丸,用烏梅生薑湯送服,藥丸的份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
京三稜(煨銼),鱉甲(醋炙去裙襴),枳殼(去瓤麩炒),陳曲(炒),大腹子(銼),訶黎勒皮(半生半熟),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麥糵(炒),莪朮(煨銼),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六七歲兒,每服半錢匕,空腹米飲調下,日三,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京三稜(烘乾後研成粉末),鱉甲(用醋烤後去除裙裾),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陳曲(炒過),大腹子(研成粉末),訶黎勒皮(一半生一半熟),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烤過),麥糵(炒過),莪朮(烘乾後研成粉末),青橘皮(去除白色外皮,烘烤後研成粉末),以上各取一份。
治小兒食疳,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治腹脹,破積聚,和氣調中。檳榔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狀,促進皮膚生長,增加紅潤氣色。化解過夜的食物,治療腹脹,消化積聚,調和脾胃。檳榔丸藥方如下:
檳榔(銼),丹砂(研),阿魏(麵裹煨熟),代赭(研),乳香(研),木香,五靈脂(炒),肉豆蔻(去殼各一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盡半兩),蟾頭(一枚炙焦)
白話文:
檳榔(切碎),丹砂(研磨成粉),阿魏(麵粉包裹後烘烤至熟),代赭石(研磨成粉),乳香(研磨成粉),木香,五靈脂(炒過),肉豆蔻(去殼,各一兩),巴豆(去掉皮、心膜,榨出油,剩半兩),蟾蜍頭(一個,烤焦)。
上一十味,杵研勻細。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溫生薑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脾積氣肌瘦。膽礬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搗研成細末。用麵糊和成丸,每個丸子的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二丸,用溫薑湯送服。根據小孩大小增減服用量。
石膽礬(研),蘆薈(研各半兩),龍腦(研),麝香(研各一錢),丹砂(研),胡黃連末(各一分),黃連末(一兩用豶豬膽一枚入末在內以好醋煮十餘沸取出掛候乾研為末)
上七味,同研勻細,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早晨臨臥,溫米飲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
石膽礬(研磨成粉),蘆薈(研磨成粉,各半兩)。
-
龍腦(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各一錢)。
-
丹砂(研磨成粉),胡黃連末(各一分)。
-
黃連末(一兩,用豬膽一枚,將豬膽汁加入黃連末中,以好醋煮沸十多次,取出後懸掛晾乾,研磨成粉)。
治小兒奶癖食癖,每至午後,時作寒熱,微有咳嗽,脅肋癖硬。煉青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小兒因奶水或飲食引起的癖好,通常在下午發作,時而寒戰、時而發熱,伴有輕微咳嗽,肋側有硬塊。
煉青丸配方:
藥物:
- 青黛 一錢
- 鬱金 一錢
- 山梔 一錢
- 知母 五分
- 牛黃 少許
製法:
-
將青黛、鬱金、山梔、知母研磨成細粉。
-
將牛黃研磨成極細粉末。
-
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的蜂蜜或水,製成丸劑。
用法:
- 口服,每次服 3 至 5 丸,每日服 2 至 3 次,或遵照醫囑服用。
注意事項:
- 本方對治療小兒奶癖食癖、咳嗽、肋側硬塊等症狀有效,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保持清淡飲食。
- 若症狀加重或持續不癒,應及時就醫。
太陰玄精石(一分),粉霜,硇砂(各一錢),輕粉(二錢),白麵(三錢)
白話文:
-
太陰玄精石:0.3 克。
-
粉霜:3 克。
-
硇砂:3 克。
-
輕粉:6 克。
-
白麵:9 克。
上五味,同研極細,滴水和成餅子。文武火燒熟再研,滴水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漿水下,三歲以下五丸,更量兒加減。
治小兒癖氣,發即腹脅㽲痛,減食黃瘦。鱉甲丸方
白話文:
將人參、當歸、白芍、甘草、川芎等五種中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滴水和成小餅狀。然後,用文火武火交替加熱燒熟,再研磨成細粉。取適量藥粉,滴入少許水,搓成黃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用漿水送服。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五粒,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情加減。
鱉甲(去裙襴醋炙二兩),防葵,人參(各五分),訶黎勒皮(七枚),大黃(蒸一兩),桑菌(三分),郁李仁(去皮炒一兩半)
白話文:
鱉甲(去除裙邊,用醋炙烤,二兩),防葵(五分),人參(五分),訶黎勒皮(七枚),大黃(蒸過,一兩),桑菌(三分),郁李仁(去皮,炒過,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空腹米飲下,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癥瘕,腹痛脹滿,或作塊。或皮膚浮腫,不能食。雄鼠粥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視年齡大小可酌情增減用量。
治療小兒癥瘕、腹痛脹滿,或形成硬塊,或皮膚浮腫,無法進食。此為雄鼠粥方。
雄鼠肉(五兩切炙),陳橘皮(去白焙半兩),鱉甲(醋炙去裙襴),京三稜(煨銼),郁李仁(去皮研各三分),生薑(切焙半兩)
白話文:
-
雄鼠肉(五兩,切片烤炙)
-
陳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烘烤至半兩)
-
鱉甲(用醋炙烤後,去除裙襴)
-
京三稜(煨熟後碾碎)
-
郁李仁(去除外皮,研磨至三分)
-
生薑(切片烘烤至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作三帖,每帖以水一升,煎去滓取半升,入粳米一合,五味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小兒氣癖,上下左右,移動不常。木香丸方
白話文:
將這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分成三劑,每一劑用水一升煎煮,濾去藥渣取汁半升,加入一合粳米,與五味子一同煮成粥,空腹食用。
用於治療小兒氣痞,症狀可在身體上下左右移動不定。這是木香丸的方子。
木香(一分),白檳榔(銼三分),大黃(蒸焙銼),枳實(麩炒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各半分),朴硝(一兩)
白話文:
木香(1份),白檳榔(切碎3份),大黃(蒸焙切碎),枳實(炒麩各3份),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各半份),朴硝(1兩)
上七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空腹溫湯下,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水癖,按之作聲。牽牛子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空腹時用溫水吞服,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水癖,按壓腹部會發出聲音。此方名為牽牛子丸。
牽牛子(炒),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柏皮(去粗皮炙),甘遂(炒),桂(去粗皮),牡丹皮(各一分),大黃(銼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蜜和丸,如綠豆子大,每服五丸,空腹溫湯下,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牽牛子(炒)、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柏皮(去粗皮炙)、甘遂(炒)、桂皮(去粗皮)、牡丹皮(各一分)、大黃(銼碎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