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六 (4)

1. 小兒吐哯

論曰小兒飲乳後,忽吐逆乳汁者,名曰吐哯。蓋由乳哺冷熱不調,停在胸膈,復因飲乳,舊乳未消,新乳又入,氣不通宣,新陳相壓,所以吐哯,當節乳則愈。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了小兒在飲用乳汁之後,突然吐出乳汁的狀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吐哯」。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乳哺冷熱不調,讓乳汁停留在胸膈之間;二、吐哯發生的時候,舊有的乳汁還沒有被消化,而新的乳汁又進入體內,導致氣無法流通,新舊乳汁互相擠壓,最後就會引起吐哯。

如果想要改善吐哯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節制乳汁的攝取,讓腸胃有時間消化完舊有的乳汁再喝新的乳汁。

治小兒吐哯,胸中痞滿,乳飲停積。麝香湯

麝香(研),木香人參沉香(銼),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分),丁香(半分)

白話文:

麝香(研磨成粉末狀),木香,人參,沉香(銼成小塊狀),赤茯苓(去掉黑皮,每樣各一錢重),丁香(半錢重)。

上六味,粗搗篩。每半錢匕,水半盞,煎數沸。去滓分溫二服。

治小兒吐哯,胸中冷氣停結。黃耆湯

黃耆,人參(各三分),當歸(切焙),芍藥,甘草(炙銼),芎藭(各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分)

白話文:

  • 黃耆:三分

  • 人參:三分

  • 當歸:半兩(切片並烘焙)

  • 芍藥:半兩

  • 甘草:炙烤並切碎,半兩

  • 芎藭:半兩

  • 細辛:一錢(去除莖葉)

上七味,粗搗篩。每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早晚各一,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初生,吐不止。鹽黃散

鹽(兩黃米大),牛黃(兩粟米大研),人參,白茯苓(各一小豆大),甘草(兩小豆大炙)

白話文:

鹽(如兩粒黃米大小),牛黃(如兩粒粟米,研成粉),人參,白茯苓(各如一粒小豆大小),甘草(如兩粒小豆大小,炙過)

上五味,先搗研四味為末。以乳汁半合,煎三五沸。入牛黃末攪勻,分減服之。

治小兒吐乳。麝香丸

麝香(一錢研),丁香(搗末),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分)

上三味,研搗為細末,以粟米飯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人參湯研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將粟米飯搓成像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人參湯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

治小兒飲乳後,吐哯不止。丁香丸

丁香(一分),藿香葉(半兩),人參(三分)

上三味,搗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粥飲下。

治小兒吐哯不定。枇杷葉散

枇杷葉(去毛炙),丁香(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兒小者,於乳頭上塗一字,令兒咂之;兒大者,煎棗湯調下。不拘時,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搗碎成細末,小孩年紀小,將此藥粉塗在乳頭上,讓小孩吸吮即可;小孩年紀大一點,可以將此藥粉加到煎好的棗湯中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進行增減調整。

治小兒吐奶不止。妙功散

藜蘆洗焙

上一味,搗為細散,以少許吹入鼻中,嚏三兩次、立止。

治小兒吐乳。莎草根散

莎草根(炒去毛香附子是也),甘草(炙銼各半兩)

白話文:

莎草根(炒熟後去除毛並研成細末的香附子),甘草(經炙烤後研成細末,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分二服,早晚各一,細細呷之,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吐哯,乳母服。人參湯方

人參,陳橘皮(去白焙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一錢匕,水七分,生薑半棗大拍破,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服後與兒乳吃。

白話文:

將前面的兩種藥材搗碎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七分水和切成一半棗大小的生薑一起煎至四分,濾去渣滓後溫服兩次,服藥後讓孩子吃母乳。

治小兒嘔吐不止。人參散

人參(一兩為末),丹砂(半兩研)

上二味,同研令勻,每服半錢匕,熟米飲調下,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吐不止,雙石散

石亭脂(一錢),白滑石(三錢)

上二味,研為細散,每服一字匕,煎竹葉糯米湯調下,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匕,用竹葉糯米湯煎服,根據患者的體型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吐逆不止。丁香散

丁香(半分),桂(去粗皮),藿香葉(各一分),人參,甘草(炙銼),乾薑(炮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一錢)

白話文:

丁香(半錢),桂皮(去除粗皮),藿香葉(各一錢),人參,甘草(炙制並切碎),乾薑(炮製,各半兩),白茯苓(去除黑皮,一錢)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每服半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溫服,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吐逆不止。二生湯

木瓜,生薑(不去皮)

上二味、等分。切作薄片,量兒大小,以水煎熱,去滓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