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五 (2)

1. 小兒腹脹

論曰小兒腑臟怯弱,氣血未定。風冷客之,搏於正氣,升降不調。故令兒心腹脹滿,遇胃氣虛則食不消,腸虛則為注泄矣。

白話文:

人說小兒的臟腑虛弱,氣血還沒調定。風寒邪氣侵襲,與正氣相搏,升降失調。所以小兒的胸腹部位脹滿,如果遇到胃氣不足時就會飲食不消化,腸氣虛弱時就會導致腹瀉。

治小兒腹虛脹,脾氣不調。理中茯苓湯

赤茯苓(去黑皮),犀角(鎊),赤石脂黃連(去須),龍骨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去白焙),人參乾薑(炮各一兩),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皮),犀牛角(研磨成粉),赤石脂,黃連(去除須子),龍骨,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陳橘皮(用湯水除去白色,再烘焙乾燥),人參,乾薑(炮製,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皮),甘草(炙烤,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一方、去龍骨,加麥門冬一兩。

白話文:

把以上十一味藥物搗碎、過篩。5、6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匙,加入一杯水,煎至四分之一,去掉渣滓,溫熱服用。根據兒童的大小加減藥量。還有一種方法,去掉龍骨,加入一兩麥門冬。

治小兒腹脹虛熱,不能食。白朮湯

白朮,人參,甘草(炙),枳殼(去瓤麩炒),當歸(切焙各一兩),牡蠣(熬半兩)

白話文:

  • 白朮:健脾益氣,止瀉,利水。

  • 人參:補氣回陽,益氣養陰。

  •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枳殼(去瓤麩炒):理氣消積,導滯化痰。

  • 當歸(切焙各一兩):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牡蠣(熬半兩):滋陰補腎,軟堅散結。

上六味,粗搗篩。一二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胸膈痞塞,心腹脹滿。木香丸

木香(二兩),黑牽牛(二十四兩炒香別搗取末一十二兩),補骨脂(炒),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濕紙裹煨熟去飯各四兩)

白話文:

  • 木香:二兩

  • 黑牽牛:二十四兩,炒香,另搗碎取其粉末十二兩

  • 補骨脂:炒過

  • 蓽澄茄:四兩

  • 檳榔:四兩,用酸粟米飯包裹後以濕紙裹住,煨熟後去除飯粒

上五味,搗四味為末。與牽牛末和勻,漸滴清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或五丸,食後茶湯熟水任下,更量兒加減。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搗成粉末,將其中四味混合均勻。再加入牽牛粉末和勻,逐漸滴入清水把藥粉做成小丸,做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丸或五丸,飯後可以用茶湯或溫開水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藥量。

治小兒心腹脹滿,下利乾嘔不止。人參湯

人參,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分),甘草(炙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生薑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日再,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腹脹。通氣散

青橘皮(湯去白焙),木香,檳榔(各一分)

上三味細銼,用巴豆三十粒,同炒令赤色為度,不用巴豆。只搗三味為細散,每服半錢匕,煎紫蘇木瓜湯調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面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三十粒巴豆,一起炒至巴豆變成赤色即可,不要再使用巴豆。只將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紫蘇木瓜湯送服,依患兒體型大小增減藥量。

治小兒腹脹。胡椒丸

胡椒,蠍梢(炒),甘遂(炒)

上三味等分,搗羅為末,用燒飯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陳米飲下,乳食前服,並理脾積氣,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等三味中藥等分,搗碎成粉,用火燒到表面有一層焦狀,製成一粒一粒直徑約莫為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粒,用剛煮好的米湯送服,服用時間應在小孩喝奶以前。這種藥能理脾和積氣。服用劑量應依小孩年齡大小增減。

治小兒心腹氣脹,喘粗不下食。款氣湯

牽牛子(炒熟一兩),馬兜鈴(一兩),木香(半兩)

白話文:

牽牛子(炒熟的,一兩)、馬兜鈴(一兩)、木香(半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治小兒腹脹。消氣丸

續隨子(去殼研),胡椒(各五十粒),丁香(二十一枚),木香(一錢),蠍梢(十四枚炒),阿魏(一字研)

白話文:

  • 續隨子(去除外殼並研磨)

  • 胡椒(50粒)

  • 丁香(21枚)

  • 木香(1錢)

  • 蠍梢(14枚,炒過)

  • 阿魏(1字研磨)

上六味,搗羅四味為末。入研藥合研勻,燒粟米飯,丸如麻子大,淡醋湯下五丸,至七丸。

治小兒胃虛腹脹。豆蔻散

肉豆蔻(一枚去殼),青橘皮(湯去白焙半分),木香(一分),陳粟米(一合)

上四味,將陳粟米同巴豆三七枚炒,巴豆每枚刺作竅子,候色焦。去巴豆不用,將粟米並余藥為細散,每服半錢匕,生薑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與陳年粟米一起炒,巴豆三七枚,每枚都刻上小孔,炒至顏色焦黃。去巴豆不用,將粟米和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茶匙,用生薑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加減用量。

治小兒發歇寒熱,心腹脹滿。調中丸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柴胡(去苗),大黃(銼炒各二兩),枳殼(麩炒去瓤),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赤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桂皮(去除粗皮,三分),柴胡(去除苗),大黃(銼碎炒過,各二兩),枳殼(麩炒去除瓤),木香(各半兩)。

上七味,細搗羅為末,煉蜜丸綠豆大。一二歲每服二丸至三丸。溫熟水下,更量大小加減。

治小兒胃虛腹脹硬。橘紅丸

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胡椒,黑牽牛(各一百粒),巴豆(三十粒去皮通前三味同炒令焦去巴豆不用),木香(一分)

白話文:

  • 陳橘皮(去白色部分,烘焙成半兩)

  • 胡椒,黑牽牛(各一百粒)

  • 巴豆(三十粒,去除外皮,與前三種藥物一起炒焦,最後取出巴豆)

  • 木香(一分)

上五味,除巴豆外,為細末。用蔥白汁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萊菔子湯下,乳食後臨臥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五味(除了巴豆以外)研磨成細粉末。用蔥白汁將藥粉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萊菔子湯送服。在食用乳製品後,臨睡前服用。視兒童的年齡和體型適當調整藥量。

治小兒腹脹硬。款氣丸

巴豆(十五枚燈上燒成灰細研),丁香(二錢),木香(一分),麝香(半錢)

上四味為細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丸,煎萊菔子湯下,乳食後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把上列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和成粟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萊菔子煎煮的湯劑送服,在喝牛奶或乳製品後服用,視嬰兒的體型增減藥量。

治小兒腹脹,手足漸細,精神昏冒,不欲乳食。縮沙散方

砂仁,木香,丁香,牽牛(炒一半熟一半生用各一兩),膩粉(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酒調下。

治小兒氣脹,胸膈腹滿。丁香湯

丁香,甘草(炙),人參(各一分)

上三味,粗搗篩。周歲內兒,每服半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日三,三四歲兒,漸加至一錢匕。

治小兒腹脹,冷氣結塊疼痛。黃連飲

黃連(去須炒一兩),人參,黃芩(去黑心),當歸(炙銼),桂(去粗皮),高良薑(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並炒製好的生黃連一兩),人參,黃芩(去除黑心),當歸(炙烤磨成粉的當歸),肉桂(去除粗皮),高良薑(各半兩)

上六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一錢匕,以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溫服。

治小兒腹脹欲死。方

上取半夏,不拘多少,湯洗去滑,炮熟切,酒服如米粒大五塊,一日三服。

又方

上搗薤根,以豬脂為膏煎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