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四 (2)

1. 小兒中風

論曰風者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小兒氣血未定,肌肉脆弱,腠理虛疏。為邪風所中,以春甲乙得之,則中於肝。以夏丙丁得之,則中於心。以季夏戊己得之,則中於脾。以秋庚辛得之,則中於肺。以冬壬癸得之,則中於腎。各隨其腑臟之俞所中,則為腑臟之風。或客於皮膚肌肉營衛,或留於筋膜骨髓。

白話文:

風是百種疾病之首,它變化多端,而且隨時都在變化。小兒氣血尚未穩定,肌肉脆弱,皮膚腠理疏鬆。容易被邪風所侵犯。春天甲乙日感染,則傷於肝;夏天丙丁日感染,則傷於心;仲夏戊己日感染,則傷於脾;秋天庚辛日感染,則傷於肺;冬天壬癸日感染,則傷於腎。根據不同的腑臟俞穴被感染,則會出現不同的腑臟之風。有的侵犯皮膚、肌肉、營衛,有的則停留在筋膜、骨髓中。

隨其變化,為病不一。各有間甚之狀,大率與大人所得證候皆同,特小兒之治,分劑多寡瘥殊,宜消息以調之。

治小兒猝中風,狀如欲絕。增損續命長理石湯

理石(碎),石膏(碎),赤石脂(碎),白脂石(碎),滑石(碎),桂(去粗皮),大黃(銼炒令香),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防風(去叉),牡蠣(燒碎),龍骨(碎),栝蔞根(銼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寒水石(一分)

白話文:

  • 長石碎

  • 石膏碎

  • 赤石脂碎

  • 白脂石碎

  • 滑石碎

  • 桂枝(去除粗皮)

  • 大黃(切碎並炒香)

  • 麻黃(去除根節,先煎煮,去除泡沫後烘烤)

  • 防風(去除枝丫)

  • 牡蠣(燒碎)

  • 龍骨(碎)

  • 栝瓁根(切碎,各半兩)

  • 甘草(炙烤,一兩)

  • 寒水石(一分)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一二歲兒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服後汗出,以粉敷之。若有熱者,增大黃。不汗者,加麻黃。無寒水石以朴硝代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再過篩。一到兩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匙(約 3.75 克),用半碗水煎煮。煎至三分之一的量時,去掉藥渣,讓藥汁變溫後服用。服藥後,用滑石粉敷在皮膚上。如果兒童有熱症,可以增加大黃的用量。如果兒童不流汗,可以增加麻黃的用量。如果沒有寒水石,可以用朴硝代替。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酌量增減用量。

治小兒猝中風惡毒,及久風四肢不隨。並嚲躄不能行步。續命湯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二兩),甘草(炙半兩),黃芩(去黑心一兩),石膏(一分),芎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杏仁(十枚湯退去皮尖雙仁麩炒令熟),葛根(銼半兩),升麻(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人參(一分)

白話文:

麻黃 (去根、節,先煎煮,撈去浮沫,烘乾,二兩),甘草 (炙製,半兩),黃芩 (去黑心,一兩),石膏 (一分),芎藭 (半兩),桂枝 (去粗皮,半兩),杏仁 (十枚,煮熟去皮、尖端,雙仁麩炒至熟),葛根 (切碎,半兩),升麻 (半兩),當歸 (切片,烘乾,半兩),獨活 (去蘆頭,半兩),人參 (一分)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連夜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汗出以粉敷之,避風。

白話文:

上述十二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三到四歲的孩童,每次服用一錢匕,加上七分水,煎煮至四分,去除藥渣,連續服用三到四次,可依孩童的身體狀況加減服用的次數。服藥後,若有出汗,可用滑石粉敷上,並且避免吹風。

治小兒風痱不能語,口眼喎斜,四肢不隨。石膏湯

石膏(碎一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一兩),甘草(炙半兩),射干(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分),當歸(切焙半兩)

白話文:

石膏(搗碎一兩),麻黃(去掉根節,先煎煮後撇去浮沫,烘乾一兩),甘草(炙烤過的半兩),射干(半兩),桂皮(去掉粗糙的皮,半兩),芍藥(半兩),細辛(去掉莖葉,一分),當歸(切片烘乾,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一二歲兒,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日三,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石膏湯方

石膏(研三分),真珠末(水飛過一兩)

上二味,同研勻細為末,三四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日三,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中風,筋脈拘急,或手足瘛瘲等。羌活散

羌活(去蘆頭三分),芎藭(三分),防風(去叉三分),天麻(半兩),白附子(一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半兩),當歸(炙乾切焙三分),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羌活(去除蘆頭三分),芎藭(三分),防風(去除叉枝三分),天麻(半兩),白附子(一分),麻黃(去除根和節,先煎煮然後撇去浮沫,焙乾半兩),當歸(炙乾切片焙乾三分),甘草(炙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一二歲兒每服半錢匕,乳汁調服。三四歲兒服一錢匕,日三服。如無乳,熟水調服亦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乳母亦用暖酒調下一錢匕。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物搗碎成散劑。一、兩歲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匕的藥粉,用母乳調和服用。三、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匕的藥粉,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沒有母乳,可以用煮熟的水調和藥粉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型大小,酌情增減藥量。乳母也可以用熱酒調和一錢匕的藥粉服用。

治小兒新生,肌膚嫩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甘草摩膏

白話文:

治療嬰兒肌膚嫩弱容易被風邪入侵,導致身體發燒,或被大風吹襲,導致手腳抽搐。

甘草摩膏方

材料:甘草、麻油

作法:

  1. 將甘草研磨成細粉

  2. 加入麻油調勻,製成軟膏

用法用量:將軟膏塗抹在患處,一日二次。

甘草(炙),防風(去叉各一兩),白朮桔梗(各三分),雷丸(二兩半)

白話文:

甘草(烘烤過的)、防風(去掉分叉的)各一兩,白朮、桔梗各三分,雷丸二兩半。

上五味,搗羅為粗末,用不入水豬脂一斤。鍋內火上先煉過。去滓入諸藥末,更煎令成膏。新綿濾去滓,入瓷合內貯之,每用特取少許。炙手以膏摩之,百度效。小兒無病,每日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良,闢風寒也。

白話文:

將五種藥物搗碎成粗末,加入一斤不加水的豬油。將豬油放在鍋中加熱,直至熔化,去除雜質後,加入藥物末,繼續煎煮直至成膏狀。用新棉花過濾去除雜質,將藥膏放入瓷盒中儲存,每次使用時只取少量。將雙手加熱,用藥膏按摩患處,百般有效。小兒即使沒有疾病,每天也可以用藥膏按摩囟門、手心和腳心,可以預防風寒。

治小兒中風。蓖麻散

蓖麻子(二十枚去皮別研),天漿子(去殼一十枚),生蠍(三十枚),石榴(一枚取卻石榴子及七分盛三味藥在內作泥裘固濟燒令通赤候藥香氣出即熟取出打破裘便搗羅為末入後藥三味),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各一分半)

白話文:

蓖麻子(20 粒,去掉外皮,另研成末),天漿子(去掉外殼,10 粒),生蠍子(30 只),石榴(1 個,取出石榴子,用七分盛載三味藥,並用泥土包好,燒至通紅,聞到藥香即熟,取出打碎泥土,搗碎,羅篩成末加入後三味藥),天南星、半夏、白附子(各 1.5 分)。

上七味,將後藥三味,並生用搗羅為散。與前藥相和,研令勻,酒調下一字,重者不過兩服。

治小兒汗出中風,一日兒頭頸腰背熱。二日即腹熱,手足不屈,宜服。慎火草散

白話文:

治療小兒汗出中風,第一天出現頭頸、腰背發熱的症狀。第二天則出現腹熱,手腳僵硬不靈活,應服用慎火草散。注意避開火源。

【慎火草散方】

慎火草30克,防風15克,秦艽15克,葛根15克,獨活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防己10克,羌活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煎服。

慎火草(乾者半兩景天草是也),丹參,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白朮(各一分)

白話文:

慎火草(曬乾的半兩景天草),丹參,麻黃(去除根部節結,先煎煮後撈去泡沫,烘烤),白朮(各一份)

上四味,搗羅為散。一二歲兒每服半錢匕,漿水調服。三四歲兒服一錢匕,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這四味中藥,搗碎成粉末。一兩歲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用漿水調服。三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一天三次,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藥量。

治新生小兒中風。麝香散

麝香(細研一分),驢鬐頭毛(手大指大一把)

上二味,以乳汁和驢毛,令得所。於銅器中,微火炒令焦。取出與麝香同研,令如粉,每服一字,乳汁調下,連夜三服。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用乳汁和驢毛調勻,然後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炒至焦黑。取出與麝香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的分量,用乳汁調和服用,連續服用三晚。

治小兒中風,口眼牽急。丹砂丸

丹砂(研),乾蠍(去足微炒),白殭蠶(微炒),天南星(炮裂各半兩),白附子(一分)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丹砂研令勻。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服一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將五種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丹砂研磨均勻。將麵糊混合成丸狀,丸子要綠豆般大小,一歲兒童服用一粒,用薄荷湯送服。

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攣,心神煩亂,不得睡臥。獨活湯

獨活(去蘆頭一分),黃耆(銼一兩),防風(去叉三分),白蘚皮(三分),茯神(去木一兩),羚羊角(屑三分),桂(去粗皮半兩),酸棗仁(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獨活(去掉根部一寸)、黃耆(切成一兩)、防風(去掉分叉的三分)、白蘚皮(三分)、茯神(去掉木屑的一兩)、羚羊角(研磨成末三分)、桂皮(去掉粗皮半兩)、酸棗仁(一兩)、甘草(炙烤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口眼喎斜,發歇不定。神識昏昧。紫金丹

烏頭(一分炭火內燒存性),天南星(一分炭火內燒存一半性),丹砂(研三錢),蜈蚣(一條赤足全者炙),白花蛇(生取肉焙乾),蠍梢(炒),牛黃(研),麝香(研),乳香(盞子內熔過研各一錢)

白話文:

  • 烏頭:將一兩烏頭放入炭火中燒灼,取出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天南星:將一兩天南星放入炭火中燒灼,取出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丹砂:研磨成細粉末,備用。

  • 蜈蚣:取一條完整的赤足蜈蚣,焙乾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白花蛇:取白花蛇肉,焙乾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蠍梢:炒熟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 牛黃:研磨成細粉末,備用。

  • 麝香:研磨成細粉末,備用。

  • 乳香:在盞子內融化後,研磨成粉末,備用。

上九味,先將五味,搗羅為細末,入研者藥合研勻,用酒煮麵糊和丸,如麻子黍米大。量兒大小,每服三丸至五丸,煎桃符湯下,急驚風、研服。

白話文:

使用九種藥材:

  1. 將五種藥材搗羅成細末。

  2. 將研過的藥材與其他藥材一起研勻。

  3. 使用酒煮麵糊,將藥材和丸劑混合在一起。

  4. 將藥丸製成麻子黍米大小。

  5. 根據病情,每次服用三到五粒藥丸。

  6. 使用桃符湯送服藥丸。

  7. 對於急驚風,研磨服用。

治小兒中風痙,身背強直,牙關緊急。螳螂丸方

螳螂(一枚大者去翅足炒乾),棘剛子(去皮三十枚),烏頭(炮裂去皮臍二枚),天南星(中者炮一枚),防風(去叉一分),細辛(去苗葉一錢),乾蠍(炒一錢),白附子(大者一枚),丹砂(研一分),麝香(研半錢)

白話文:

  • 螳螂(取一隻大的,去除翅膀和腿,炒乾)

  • 棘剛子(去皮,取三十枚)

  • 烏頭(炮裂,去皮和臍部,取二枚)

  • 天南星(取中等大小的,炮製,取一枚)

  • 防風(去除叉枝,取一分)

  • 細辛(去除莖葉,取一錢)

  • 乾蠍(炒熟,取一錢)

  • 白附子(取一枚大的)

  • 丹砂(研磨,取一分)

  • 麝香(研磨,取半錢)

上一十味,搗研為細末。用石腦油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水化下,不計時候,如小兒目睛上視,口噤不開,用醋化一丸,灌入鼻中,男左女右灌之。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石腦油製成藥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一丸,最多兩丸。用薄荷水送服,不限時間。如果小兒眼睛往上看,嘴巴緊閉不張開,就用醋化一丸藥,灌入鼻中,男左女右灌入。

治小兒中風痙,頸項強直,及風癇潮發。牛黃丸

牛黃(研),丹砂(研),天竺黃(研),蠍梢,白殭蠶,天南星,白附子(各一分)

上七味,並生用。搗研令細,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金銀薄荷湯,化下一丸至二丸服之。

白話文:

上述七味藥材,皆生用。將它們搗碎研磨成細末,煉製成蜜丸,每個蜜丸的大小要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時,用金銀薄荷湯化下一丸或二丸,然後服用。

治小兒中風天瘹,驚邪風癇。白殭蠶丸方

白殭蠶(炒一兩),乾蠍(炒一分),白附子(炮一兩),天南星(炮裂半兩),烏蛇(酒炙令香熟去骨半兩)

白話文:

  • 白殭蠶(炒一兩):將白殭蠶炒至一兩。

  • 乾蠍(炒一分):將乾蠍子炒至一分。

  • 白附子(炮一兩):將白附子炮製至一兩。

  • 天南星(炮裂半兩):將天南星炮製至裂開,取半兩。

  • 烏蛇(酒炙令香熟去骨半兩):將烏蛇用酒炙烤至香味濃鬱,去除骨頭,取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三丸,以溫酒下,連夜三服,隨兒歲數,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五種中藥材碾碎成粉末。用粳米飯做成小丸子,大小如麻子。一到兩歲的孩童,每次服用三丸,用溫酒送服,連續服用三個晚上。可以根據子供の年齡,適當增加或減少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