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三 (5)
卷第一百七十三 (5)
1. 小兒諸疳
論曰小兒疳疾,皆以肥甘而得之,故名諸疳。五臟所受,各各不同。在肝為風疳,其狀搖頭揉目,白膜遮睛,色青黃,毛焦發立。筋青腦熱,復面而臥。腹有積聚,時下痢,身體自汗。久不愈,轉加羸瘦。是為肝疳,若目睛帶青脈。左脅下硬。吐涎、眼角有黑氣者,不可治。
白話文:
關於小兒疳疾,皆由於飲食肥甘所導致,所以稱之為諸疳。五臟所受,各不相同。在肝為風疳,其狀是搖頭揉眼,白膜遮蓋眼睛,臉色青黃,毛焦發立。筋疲力盡、腦熱、反覆面朝下平躺。腹部有積塊,時常下痢,身體自汗。長期不癒,轉而更加消瘦。這是肝疳,如果眼睛帶有青色的脈絡,左脅下部變硬。吐口水、眼角有黑氣者,則無法治癒。
在心為驚疳,其狀渾身壯熱,吐痢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躁,口舌生瘡。時有盜汗,或發虛驚。久不愈,則下痢膿血,是為心疳。若驚啼多渴,偏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上有黑靨者。不可治,在脾為食疳,其狀腹多筋脈,啼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咳逆,面色萎黃,骨立毛焦。
白話文:
在心臟的疳病,稱之驚疳,症狀是全身發熱,嘔吐腹瀉不定期。臉頰紅潤面黃。胸悶氣滯,鼻子乾燥心煩躁動,口腔舌頭生瘡。時常有盜汗,或發虛驚。長期治癒不了,則腹瀉膿血,這是心疳。如果驚哭多渴,偏食辛辣食物,耳邊有脈搏跳動,舌頭上有黑斑。就不能治癒了。在脾臟的疳病,稱之食疳,症狀是腹部筋脈發達,啼哭急促呼吸聲粗重,喝的奶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哭咳嗽反胃,面色萎黃,骨瘦毛枯。
形枯力劣,胸膈壅悶。乳食難消,腸胃不和。下痢酸殠,鼻乾口燥,愛暗憎明,情意不佳,好吃泥土,是為脾疳。若腹大唇無血色。人中平滿,下痢不禁,皮枯骨露者,不可治。在肺為氣疳,其狀咳嗽氣逆,皮毛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口鼻生瘡,唇邊赤癢,腹中氣脹。
白話文:
形體消瘦,力氣衰弱,胸部和橫隔膜感到悶塞不舒。乳汁和食物難以消化,腸胃不協調。拉肚子,酸敗的氣味令人作嘔,鼻子乾燥,嘴巴發乾,喜歡黑暗討厭光明,心情不佳,喜歡吃泥土,這是脾引起的疳病。如果肚子很大,嘴脣沒有血色。人中部位平滿,拉肚子無法控制,皮膚乾枯骨頭露出來的人,無法治療。在肺部,是氣引起的疳病,症狀是咳嗽,氣息逆亂,皮膚和毛髮乾枯焦黃。鼻涕很多,常哭泣,咽喉不舒服。揉鼻子,咬指甲,壯熱怕冷,嘴巴和鼻子長瘡,嘴脣邊緣發紅發癢,腹中脹氣。
食減下痢,皮上粟起。是為肺疳,若咳逆氣促。下痢白沫,身有斑紋。黑色如粟米者,不可治。在腎為急疳,其狀肌骨消瘦。齒齦生瘡,逢寒遇熱,則鼻乾口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食少吐逆,時或下痢。下部生瘡,肛門脫出,是為腎疳。若嗜酸鹹,飲乳無度。小便白濁,牙齒青黑,耳腦幹燥,肩聳骨枯者,不可治。
白話文:
飲食減少、腹瀉,皮膚上起了粟米大小的疹子,這是肺疳。如果還有咳嗽、呼吸急促、腹瀉帶有白色泡沫、身上有斑紋,或者黑色粟米大小的疹子,就無法醫治了。
如果在腎臟,就是急疳。症狀是肌肉和骨骼消瘦,牙齦生瘡,遇到寒冷或炎熱的天氣,鼻子乾燥、口乾舌燥。腦袋發熱像火,腳卻冷得像冰。食慾不振、嘔吐,有時腹瀉。下部生瘡,肛門脫出,這就是腎疳。
如果喜歡吃酸鹹的食物,喝奶沒有節制,小便混濁,牙齒青黑色,耳朵和腦袋乾燥,肩膀聳起、骨頭瘦削,就無法醫治了。
凡此五疳,又有五絕之候,一掐著腳中趾底不覺疼,二抱著手足垂嚲無力。三病未退,遍身不暖,四臟腑瀉青涎及沫、不止。五項筋舒展無力,如此皆不可治也,五疳之外,隨十二經脈血氣所受,變狀不一,故曰諸疳。
治小兒二十四種疳。熊膽散方
白話文:
這五種疳病,還有五種致死的症候:
-
掐腳底的中趾感覺不到疼痛。
-
抱著手腳時,垂頭無力。
-
疾病尚未痊癒,全身不暖。
-
臟腑排出青色的液體和泡沫,並且不止。
-
四肢筋骨舒展無力。
出現這些情況,患者都難以治療。
除了這五種疳病之外,患者還會受到十二經脈與氣血的影響,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因此總稱之為「諸疳」。
熊膽,牛黃,雄黃,五靈脂,丹砂,麝香(各半兩),蚺蛇膽(以上細研),黃連(去須),乾蠍(去土),天麻,蝸牛(炒),馬兜鈴根(乾者),大黃(銼碎炒各一分)
白話文:
-
熊膽、牛黃、雄黃、五靈脂、丹砂和麝香,各取半兩,研磨成細粉。
-
黃連,去除須毛。
-
乾蠍,去除泥土。
-
天麻、蝸牛炒熟。
-
馬兜鈴根,乾燥後取用。
-
大黃,切碎後炒熟,各取一份。
上一十三味,熊膽等七味。研令如粉,黃連等六味,搗羅為散,再同研令極細,每服一字至半錢匕,用米飲調下,早晨午間臨臥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或以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五疳。無食子丸方
白話文:
上述的十三種藥材,熊膽等七味藥材研磨成粉狀,黃連等六味藥材搗碎成藥粉,然後再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1字至半錢的藥粉,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早上、中午和睡前各服用一次,根據兒童的身體狀況酌量增減服用量。或者也可以將藥粉混合蜂蜜製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約為麻子大小,每次服用3至5粒藥丸。
無食子(三枚大者煨熟用),牛黃(研),麝香(研),丁香,雄黃(研水飛),青黛(研),木香,丹砂(研水飛各一分),蟾酥(三片如柳葉大焙過研),熊膽(半兩研),蝸牛殼(乾者去土二十枚)
白話文:
烏梅(三枚較大者烤熟後使用),牛黃(研磨成粉),麝香(研磨成粉),丁香,雄黃(研磨後再過水飛),青黛(研磨成粉),木香,丹砂(研磨後再過水飛,各一份),蟾酥(三片,像柳樹的葉子那麼大,焙過後再研磨成粉),熊膽(半兩,研磨成粉),蝸牛殼(曬乾後,去除泥土,共二十枚)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更同研令細,水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一二歲兒臨臥,乳汁下一丸,三四歲二丸,五六歲三丸,七八歲五丸,米飲下,亦得,日再服之。
治小兒五疳羸瘦,腹脹下利。不思飲食。使君子丸方
白話文:
上述的十一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再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米湯蒸餅做丸子。像黍米那麼大,一、二歲的小孩在睡覺前用母乳送下一丸,三、四歲的兩丸,五、六歲的三丸,七、八歲的五丸,用米湯送服也可以,每天服用兩次。
使君子(用水和生面裹炮以面熟為度只取使君子用),丁香,無食子,熊膽(研),胡黃連,夜明砂(微炒),青黛(研),肉豆蔻仁,黃連(去須微炒),蘆薈(研各一兩),蟾頭(乾者一枚炙黃),蟾酥(一皂子大),麝香(一錢研),龍腦(半錢研)
白話文:
-
使君子(用水和生麵裹住後用文火烤熟,只取使君子使用)
-
丁香
-
無食子
-
熊膽(研磨成粉)
-
胡黃連
-
夜明砂(微炒)
-
青黛(研磨成粉)
-
肉豆蔻仁
-
黃連(去掉須後微炒)
-
蘆薈(研磨成粉,各取一兩)
-
蟾蜍頭(乾的,烤至金黃色)
-
蟾蜍分泌液(一皁子大)
-
麝香(一錢,研磨成粉)
-
龍腦(半錢,研磨成粉)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細末。拌令勻。濕紙裹粟米燒飯和丸。如麻子,每三歲服五丸至七丸。用溫米飲下,日三服,不計時候,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疳氣。蘆薈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並拌勻。用濕紙包住粟米,放在飯中蒸熟,然後與藥末混合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要如同麻子一般。三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藥丸,每天服用三次,不限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丸的數量。
蘆薈(研),鉤藤(別搗末各一兩),雄黃,青黛(各半兩研),蟾酥(研),熊膽(研),麝香(研三味各一分)
白話文:
蘆薈(研成末),鉤藤(另外研磨成末,各一兩),雄黃,青黛(各半兩研成末),蟾酥(研磨成末),熊膽(研磨成末),麝香(研磨成末,三味各一分)
上七味,同研勻。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臨臥,煎荊芥湯下三丸至五丸。二歲以下兩丸。
治小兒疳氣。蝦蟆煎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七味藥材研磨均勻,加入豬膽汁製成藥丸。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日清晨空腹臨睡前,用煎好的荊芥湯送服三到五丸。兩歲以下的幼童服用兩丸即可。
蝦蟆(一枚用頭炙黃為末),胡黃連,地龍(去土炒),木香(各一分),肉豆蔻(一枚去殼),麝香(研),黃連(去須各一錢半),夜明沙,白蕪荑(各一錢為末),丹砂(二錢研)
白話文:
將蝦蟆用頭炙黃研磨成粉,再與胡黃連、去土炒過的地龍、木香、去殼的肉豆蔻、研磨的麝香、去須的黃連、夜明沙、白蕪荑各一錢研磨成粉,最後加入二錢研磨的丹砂。
上一十味,用蝦蟆蕪荑末,豶豬膽二枚,法酒一盞,煎成膏,和其餘藥末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日三兩服。
治小兒一切疳。四膽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用蝦蟆芫菁末,兩枚豬膽,一杯法酒,煎熬成膏狀,與其餘藥末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粟米,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龍膽(去土),虎膽,熊膽(研),豬膽,蘆薈(研),麝香(研),白礬(灰),荊芥穗(各一分)
白話文:
龍膽草(去除泥土)、虎膽、熊膽(研磨成粉末)、豬膽、蘆薈(研磨成粉末)、麝香(研磨成粉末)、白礬(灰末)、荊芥穗(各取一份)
上八味,搗研為末,先取東引石榴根半斤銼碎,以水三碗。煮至半碗去滓,以慢火煎如膏。下諸藥末,又熬令可丸。即丸如綠豆大,用瓷器收之,如遇諸疳有蟲,或揩鼻眼。手剜指甲,及下部者,取一丸。以荊芥湯化為汁,候兒睡後,點少許於鼻中、腦上、十指、下部。蟲聞藥氣,皆化為水。
治小兒一切疳,吹鼻。青黛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八味中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先取東引石榴根半斤,切成碎末,加入三碗水煮,煮到只剩下一碗水時,濾掉藥渣,用小火慢慢煎熬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材研磨的細末,繼續熬煮直到可以製成藥丸。丸藥做成綠豆般大小,用瓷器收集存放。當遇到各種皮膚上有蟲的疾病,或是摳挖鼻子和眼睛,用手挖指甲,以及下肢感染的疾病時,取一顆藥丸,用荊芥湯化成藥汁,等到孩子睡著後,將藥汁點滴在孩子鼻子裡、頭頂上、十個手指以及下肢感染處。藥物的氣味會讓蟲子化成水。
青黛(研),細辛(去苗葉各半兩),瓜蒂,麝香(研),地龍(微炒),蘆薈(研),黃連(去須各一分)
上七味,搗研為細散,每用少許。吹鼻中,得嚏噴多,即易治,嚏噴少難治,不嚏噴不可治。
白話文:
-
青黛(研磨成粉)
-
細辛(去除莖葉的細辛,各半兩)
-
瓜蒂(瓜子仁)
-
麝香(研磨成粉)
-
地龍(微炒過的地龍)
-
蘆薈(研磨成粉)
-
黃連(去除根鬚的黃連,各一分)
治小兒五疳,心臟驚疳,肝臟風疳,肺臟氣疳,脾臟滑疳,腎臟急疳。皆治之,常服。金蟾丸方
白話文:
金蟾丸:
功用:治療小兒五疳,包括心臟驚疳、肝臟風疳、肺臟氣疳、脾臟滑疳、腎臟急疳。可長期服用。
組成:
- 胡粉五錢
- 珍珠五錢
- 滑石一兩
- 硃砂二錢半
- 棗仁半兩
- 訶子肉三錢
- 石斛半兩
- 遠志一錢
- 茯苓一兩
- 麥門冬一兩
- 首烏藤一兩
- 黃精一兩
- 石膏五錢
- 龍膽草一錢
- 山藥一兩
- 當歸三錢
- 白茯苓三錢
- 甘草二錢
- 厚朴三錢
- 陳皮二錢
- 木香二錢
- 細辛二錢
- 金銀花二錢
- 柴胡二錢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
-
將藥末與煉蜜混合,製成丸劑。
-
每丸重三克。
用法:
- 兒童,每天服用一至二丸,溫水送服。
- 成人,每天服用二至三丸,溫水送服。
蟾酥(一字),胡黃連,使君子,熊膽(研各一分),木香(一錢),麝香(研少許),牛黃(研半錢),丹砂(研二錢飛),大黃(半兩),虎睛(研一對)
白話文:
蟾酥一錢,胡黃連一錢,使君子一錢,熊膽研細各一分,木香一錢,麝香研少許,牛黃研半錢,丹砂研細二錢飛(用火將藥物燒成粉末),大黃半兩,虎睛研成粉末一對。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燒粟米飯,丸如麻子大,荊芥湯下三丸,至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疳,腦悶昏沉,宜先用。吹鼻散方
青黛(研),躑躅花(各一分),黃連(去須),瓜蒂,地龍(微炒),麝香(研各半分)
上六味,搗研為細散,每用少許。吹在鼻中,看嚏噴多少,嚏噴多即病輕,嚏噴少即病重。
白話文:
將前十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燒熟的米飯做成像麻子一樣大小的藥丸,用荊芥湯送服三到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
此方可治療小兒各種疳積,腦昏沉,宜先使用。
另外,將青黛、躑躅花(各一分)、黃連(去須)、瓜蒂、地龍(微炒)、麝香(研各半分)六味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觀察打噴嚏的程度,打噴嚏多說明病情輕,打噴嚏少則說明病情重。
治小兒疳氣,面黃肌瘦,發熱多困,好吃泥土,撏眉咬甲,時好伏地。香蟾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小兒疳氣,症狀為臉色發黃、肌肉消瘦、發燒、嗜睡、喜歡吃泥土、皺眉咬指甲、時常喜歡伏在地上。
香蟾丸的配方如下:蟾酥五錢、生南星三錢、白朮四錢、山藥四錢、茯苓六錢、白扁豆四錢、人參錢半、甘草炙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丸子的體積如同梧桐子般大小。每次取一丸藥,加入甘草一錢、水二鍾,煎煮至液體剩下一鍾,去除渣滓後,分三次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乾蟾(一枚炙焦),麝香(研半錢),胡黃連(半兩),丹砂(研),牛黃(研),蛇蛻(燒灰),雄黃(研),天竺黃(研),熊膽(研),蟬蛻(炙各一分),天仙子(半合水浸出芽子為度焙乾為細末),肉豆蔻(一枚去殼)
白話文:
-
乾蟾蜍(一隻,烤至焦黑)
-
麝香(研磨成半錢)
-
胡黃連(半兩)
-
丹砂(研磨成粉)
-
牛黃(研磨成粉)
-
蛇蛻(燒成灰)
-
雄黃(研磨成粉)
-
天竺黃(研磨成粉)
-
熊膽(研磨成粉)
-
蟬蛻(烤過的,各一份)
-
天仙子(半合,用水浸泡出芽子,烘乾成細末)
-
肉豆蔻(一個,去殼)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細末,糯米飯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一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面十二味中藥,搗碎成細末,與糯米飯混合搓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與黃米粒差不多,每天服用七到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一天服用三次。
治小兒疳氣,身體壯熱,毛髮焦黃,目常有淚,滿口生瘡,腳手細弱,腹脅脹滿,好吃泥土。使君子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小兒的疳病,表現爲:身體發熱,毛髮枯黃,眼睛裏常常有淚水,嘴裏佈滿瘡口,手腳瘦弱,腹部和脅部脹滿,喜歡吃泥土。
方劑如下:
使君子、山藥、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白芍、當歸、山茱萸、女貞子、覆盆子、枸杞子、黃芪、黨蔘、丹蔘、三七、西洋參。
使君子(去皮),夜明沙(炒),白蕪荑(炒各半兩),胡黃連(一兩),麝香(半錢研),細辛(去苗葉),蘆薈(研),雄黃(研),蟾酥,檳榔(銼),蟬蛻(去翅足炒各一分),蝸牛(十枚),干蝦蟆(二枚用溫水洗去腸肚惡物併骨爪後慢火炙黃色為度搗羅為末用酒一升同熬成膏)
白話文:
使君子(去皮)、夜明沙(炒)、白蕪荑(炒各半兩)、胡黃連(一兩)、麝香(半錢研)、細辛(去苗葉)、蘆薈(研)、雄黃(研)、蟾酥、檳榔(銼)、蟬蛻(去翅足炒各一分)、蝸牛(十枚)、幹蝦蟆(二枚用溫水洗去腸肚惡物併骨爪後慢火炙黃色為度搗羅為末用酒一升同熬成膏)。
使君子(去皮)、夜明沙(炒)、白蕪荑(炒各半兩)、胡黃連(一兩)、麝香(半錢研磨)、細辛(去苗葉)、蘆薈(研磨)、雄黃(研磨)、蟾酥、檳榔(銼碎)、蟬蛻(去翅足炒各一分)、蝸牛(十枚)、幹蝦蟆(二枚用溫水洗去腸肚惡物併骨爪後慢火炙黃色為度搗碎研末用酒一升同熬成膏)。
白話文:
將使君子去皮,夜明沙炒熟,白蕪荑和胡黃連各取半兩炒熟,麝香取半錢研磨成粉末,細辛去除苗葉,蘆薈和雄黃研磨成粉末,蟾酥、檳榔切碎,蟬蛻去除翅足後各取一分炒熟,蝸牛十枚,幹蝦蟆二枚用溫水洗淨,去除腸肚等雜物,連骨爪一起用慢火烤至黃色,搗碎研磨成粉末,再用酒一升同熬成膏狀。
上一十三味,除蝦蟆外,搗研為細末。入膏子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不拘時候,一日三服。
白話文:
除了蟾蜍之外,將其他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膏劑和成丸藥,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丸至七丸。以米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一天服用三次。
治小兒腦脊疳,口生白瘡,齒疳並諸般疳疾,悉主之。熊膽膏方
熊膽,蚺蛇膽,蘆薈,牛黃,麝香,龍腦(各一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腦脊疳、口中長白色瘡、齒疳以及各種疳病。熊膽膏的配方如下:
熊膽、蚺蛇膽、蘆薈、牛黃、麝香、龍腦(各一份)
上六味,並研如粉,用新汲水兩盞,入藥末攪令勻。以瓷器盛,重湯煮之。水只可及瓷器五分以來。慢火煮,旋添暖水,煮至半日,更投三五粒粳米同煮。米爛藥即成,以篦子攪令勻,勿令藥干,欲點鼻中時,先七日孩子與乳母,忌生冷醬豉五辛熱面魚肉,並少食鹽,然後取藥少許,漸漸吹鼻中,及塗口瘡上、頻使。兩日即停一日,看兒發變青即止,至七度停藥後,還須慎口。
白話文:
先將上六味中藥研磨成粉狀,再取兩杯新汲的水,將藥末攪拌均勻。然後用瓷器盛裝,隔水加熱煮藥。水量只能達到瓷器五分之一左右。用小火慢慢煮,期間不斷添入溫水,煮至半天後,再加入三到五粒粳米一起煮。等到米煮爛,藥也就算完成了。用篦子攪拌均勻,不要讓藥變乾。
當要點鼻時,須先讓孩子與乳母在七天內忌食生冷、醬豉、五辛、熱面、魚肉,並少吃鹽。然後取少許藥物,一點一點吹入鼻中,並塗抹在口腔潰瘍處,經常使用。每兩天停藥一天,觀察孩子的發熱情況,若發熱消退則停止用藥。用藥七次後要停藥,但仍須注意飲食。
治小兒一切疳病。鶴蝨丸方
鶴蝨(輕炒),胡黃連,蘆薈(研),丹砂(研各一分),青黛(研三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所有疳病的鶴蝨丸配方:
鶴蝨(輕微炒過),胡黃連,蘆薈(研磨),丹砂(研磨,各一份),青黛(研磨,三份)。
上五味,搗研為末,更入乳缽內。研令細,用米泔煮豬膽令熟。取汁和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飲下,早晨午間日晚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五疳瘦弱,不思乳食。黃連豬膽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然後放入乳缽中。研磨到很細膩,再用米湯煮熟豬膽汁。把藥末和豬膽汁混合成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早、午、晚各服用一次,依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藥量。
黃連(去須),蘆薈(研),蕪荑,青黛(研),檳榔(銼各一分),蟬蛻(二十一個去土),胡黃連(半兩),麝香(研半錢)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蘆薈(搗碎),蕪荑花,青黛(搗碎),檳榔(切碎,各取一份),蟬蛻(二十一個,去除泥土),胡黃連(半兩),麝香(搗碎,半錢)
上八味,搗研為末。以豬膽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量兒加減,米飲下。
治一切疳氣。青金定命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做成像芝麻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丸子。根據孩子的年齡增減服用量。用米湯送服。
胡黃連(一兩為末),蘆薈(研),青黛(研各三分),肉豆蔻(二枚去殼為末),訶黎勒(五枚煨去核為末),檳榔(一枚為末),麝香(研),丹砂(研),密陀僧(為末),木香(為末),丁香(為末各半兩),紅雪(研),鶴蝨(為末各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一兩,研成細末),蘆薈(研成細末),青黛(研成細末,各三分),肉豆蔻(兩枚,去殼研成細末),訶黎勒(五枚,煨過、去核研成細末),檳榔(一枚,研成細末),麝香(研成細末),丹砂(研成細末),密陀僧(研成細末),木香(研成細末),丁香(研成細末,各半兩),紅雪(研成細末),鶴蝨(研成細末,各一分)
上一十三味,再同研令勻,用酒煎豶豬膽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奶疳臘茶下,氣疳丁香湯下,腦疳黃連湯下,肺疳橘皮湯下,急疳干筍湯下,食疳生薑湯下,脾疳棗湯下,肝疳鹽湯下。
治五疳,殺蟲化食,長肌肉,退風熱。青黛丸方
白話文:
將前述的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酒煎煮豬膽汁,把藥粉加入豬膽汁中,一起熬煮成膏狀。然後把膏狀物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治療乳疳,用奶汁送服;治療臘茶,用臘茶送服;治療氣疳,用丁香湯送服;治療腦疳,用黃連湯送服;治療肺疳,用橘皮湯送服;治療急疳,用幹筍湯送服;治療食疳,用生薑湯送服;治療脾疳,用棗湯送服;治療肝疳,用鹽湯送服。
青黛(別研留一半為衣),使君子(肉),檳榔(銼),夜明砂,白蕪荑(醋炒令紫各半兩),蛇蛻(一條炙),肉豆蔻(麵裹煨去殼一分),巴豆(半分用麩炒令紫去殼別研),麝香(一錢研),黃連(去須炒一分半),蝦蟆(一枚酒浸炙令黃紫色去骨)
白話文:
-
青黛(一半研碎,一半留作衣物)
-
使君子(果肉)
-
檳榔(切碎)
-
夜明砂
-
白蕪荑(用醋炒至紫色,各半兩)
-
蛇蛻(一條,烤乾)
-
肉豆蔻(用麵粉裹著烘烤,去殼,一分)
-
巴豆(半分,用麩皮炒至紫色,去殼,另研磨)
-
麝香(一錢,研磨)
-
黃連(去須,炒至一分半)
-
蝦蟆(一隻,用酒浸泡,烤至黃紫色,去骨)
上一十一味,先研巴豆令細,次用豬膽一枚取汁,同研令勻,旋入其餘藥末,搜和為丸。如未就,更用少軟飯,再研得所。丸如麻子大,每服三歲以下者一丸,五歲兩丸,十歲三丸,食後用熟水下,日三服。如風熱大便澀。用蔥湯下五丸至七丸。以通利為度。
治小兒諸疳,常服殺疳蟲。天漿子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先將巴豆研磨成細末,再取豬膽汁一滴,與巴豆末均勻混合。然後將其餘藥物研磨成末,與巴豆末和豬膽汁混合揉勻,製成藥丸。如果藥丸不足,可以使用少量軟飯,將藥丸再次研磨至適當大小。藥丸的大小如麻子,服用量根據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三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丸,五歲兒童服用兩丸,十歲兒童服用三丸。藥丸應在飯後服用,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如果風熱導致大便乾燥,可以使用蔥湯送服五至七丸藥丸,以緩解大便乾燥。
天漿子(七枚去殼),青黛(研),烏蛇(酒浸去骨炙熱),丹砂(研),麝香(研各一分),葶藶(隔紙炒過),龍腦(研),雄黃(研),膩粉(各半分),白附子(炮),獨角仙(去翅足炙各一枚),乾蠍(五枚炒),蟬蛻(十枚去足),蟾酥(一分)
白話文:
-
天漿子(7枚,去殼)
-
青黛(研磨成粉末)
-
烏蛇(用酒浸泡,去除骨頭並烤至火熱)
-
丹砂(研磨成粉末)
-
麝香(研磨成粉末,各取一份)
-
葶藶(隔著紙炒過)
-
龍腦(研磨成粉末)
-
雄黃(研磨成粉末)
-
膩粉(各取半份)
-
白附子(炮製過)
-
獨角仙(去除翅膀和足部,烤至火熱,各取1枚)
-
乾蠍(5枚,炒過)
-
蟬蛻(10枚,去除足部)
-
蟾酥(取一份)
上一十四味,各搗研為末。用生豬膽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粒,早晨日晚各一服。
治小兒五疳。胡黃連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四種藥材,各自搗碎研磨成粉末。使用新鮮豬膽汁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黃米粒。每次服用一粒,每日早晨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小兒的五種疳症。此為胡黃連丸的方劑。
胡黃連,蛤蚧(酥炙),牛黃(研),犀角屑,天麻,人參,肉豆蔻仁,大黃(研細炒各半兩),雄黃(研如粉一分)
白話文:
-
胡黃連
-
蛤蚧(烤焦)
-
牛黃(研磨)
-
犀牛角碎屑
-
天麻
-
人參
-
肉豆蔻仁
-
大黃(研磨並細炒,各半兩)
-
雄黃(研磨成粉,一分)
上九味,搗研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空心午後各一服,溫水下。
治小兒諸疳壯熱。黃連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合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如同麻子。每次服用五丸,空腹和午後各服用一次,用溫水送服。
治療小兒各種疳積發熱。此為黃連丸的配方。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甘草(炙銼),青橘皮(去白焙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黃柏(去除粗糙的樹皮),甘草(烤過並切碎),青橘皮(去除白色的外皮,各等份)
上四味,搗羅為細末。研麝香少許和勻。入豶豬膽內。用線系定。於石器內,漿水煮五七沸,取出當風掛一宿,去膽皮研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漸加至十丸。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物搗碎成細末,再研磨少許麝香混合均勻,裝入豬膽內,用線紮好,放入石器中,再加入漿水煮五到七次,取出後放置在通風處懸掛一晚,去掉膽皮研成細末,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十丸。
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頭大體羸。頭髮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熱等疾。牛黃煎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的各種疳疾和痢疾。飲食過多引起腹脹,頭大而身體瘦弱。頭髮像稻穗一樣直立,發高燒、不思飲食、身體虛弱,牙齒腐爛、鼻子潰爛,以及丁奚潮熱等疾病。牛黃煎方:
蝦蟆(一枚去皮骨腸胃炙焦搗末以無灰酒一盞豶豬膽一枚取汁同熬成膏),訶黎勒皮(炮),使君子(去殼),胡黃連,蟬蛻,無食子,蘆薈(研),蕪荑仁,熊膽(研),夜明砂,丹砂(研),雄黃(研),木香(各一分),肉豆蔻(去殼春夏半分秋冬一分),牛黃(研二錢),麝香(研一錢),龍腦(半錢)
白話文:
蝦蟆(一隻,去除皮、骨、腸胃,炙焦後搗成粉末,用一杯無灰酒和一個豬膽的膽汁一起熬製成膏);
訶黎勒皮(炮製過的);
使君子(去除外殼);
胡黃連;
蟬蛻;
無食子;
蘆薈(研磨成粉末);
蕪荑仁;
熊膽(研磨成粉末);
夜明砂;
丹砂(研磨成粉末);
雄黃(研磨成粉末);
木香(各取一分);
肉豆蔻(去除外殼,春夏各取半分,秋冬各取一分);
牛黃(研磨成二錢);
麝香(研磨成一錢);
龍腦(取半錢)。
上一十七味,搗研十六味為末。入前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驚疳、金銀薄荷湯下,乾疳腹脹、桃仁蘹香湯下,疳蟲、東引石榴苦楝根湯下,此丸尤治疳痢,若挾熱而痢者,不可服。
白話文:
把前面十七味藥搗碎研成細末,加入前面的藥膏,做成像麻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顆藥丸。用米湯送下,用驚疳可用金銀薄荷湯送下,用乾疳腹脹可用桃仁蘹香湯送下,用疳蟲可用東引石榴苦楝根湯送下,這種藥丸尤其適用於治療疳痢,如果兼有熱痢的,則不能服用。
治小兒諸疳,肢體羸弱。臟腑虛滑,不思乳食。三和丸方
胡黃連(一兩),木香(半兩),麝香(研一錢)
上三味,搗研為細末,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每服十丸,溫粥飲下,日三。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疳積,身體瘦弱、臟腑虛弱、不愛吃奶喝粥的,可以用三和丸。藥方如下:胡黃連一兩,木香半兩,麝香研磨成粉一錢。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麻子。一、二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十粒,溫熱粥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