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三 (3)

1. 小兒疳䘌

上五味,除亂髮外。並搗碎,與發和勻,都入在一枚新竹筒內,置於瓦上,以煻灰火燒取瀝。少少塗兒口鼻頂上,及穀道中。

白話文:

將上述幾種藥材,除了亂髮之外,全部搗碎,和亂髮混合均勻,全部放入一根新的竹筒內,放在瓦片上,用煻灰火燒取瀝液。少量塗抹在孩童的嘴、鼻子、頭頂,以及肛門處。

論曰小兒宿有疳氣,加以腸胃虛弱,寒邪乘之,則變下痢。痢久不止。腸胃益虛。寒濕相乘,蟲因虛動,侵蝕腑臟,或口齒生瘡,或肛門傷爛,故名疳䘌。

治小兒疳䘌,下部開張。痢有膿血,爛癢赤腫。麝香丸方

白話文:

小兒出生後,如果體內就有疳氣,再加上腸胃虛弱,寒邪趁虛而入,就會變成下痢。下痢久了,腸胃就更虛弱,寒濕互相加重,腸胃虛弱,蟲子就會乘機侵入,侵蝕腑臟,有的會在嘴巴、牙齒上長瘡,有的會在肛門爛掉,所以叫做疳䘌。

麝香(研),蟬殼(去足),豬牙皂莢(去皮子炙),蘆薈(研),人中白(研各一分),青黛(半兩研)

白話文:

  • 麝香(研磨成粉末)

  • 蟬殼(去除腳)

  • 豬牙皁莢(去除皮子,炙烤)

  • 蘆薈(研磨成粉末)

  • 人中白(研磨各一份)

  • 青黛(半兩,研磨成粉末)

上六味,搗研為細末。先取五月五日蝦蟆一枚,以繩子雙系後腳倒掛。用胡黃連一寸,以綿系。納蝦蟆口中系定。將不津器承蝦蟆涎,從午至戌,解放蝦蟆,只取胡黃連並涎用。將六味藥末就涎和丸,如粟米大,每服先暖漿水洗兒,軟帛拭乾後扶坐,取一丸子,以乳汁少許化下,須臾如醉,慎勿驚,蟲即自出。若蟲色白或身黃頭黑,皆是病淺易瘥,若蟲子遍體亂出,紛紛如剪碎馬尾,此必死之候。

白話文:

先備好六味藥,搗碎成細末。五月初五取一隻蟾蜍,用繩子將後腿綁住,倒掛起來。再取一寸長的胡黃連,用棉線綁住。將胡黃連塞入蟾蜍口中,並用線固定。用一個容器接住蟾蜍流下的涎液,從中午到晚上,將蟾蜍放開,只取出胡黃連和涎液備用。將六味藥末與涎液混合,製成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前,先用溫水清洗兒童的肛門,用柔軟的布擦乾後扶正坐姿。取一粒藥丸,用少許乳汁送服。服藥後不久,兒童會像喝醉了一樣,此時要小心不要驚嚇兒童,蛔蟲就會自動排出。如果排出的蛔蟲是白色的或身體是黃色頭是黑色的,都表示病情較輕,容易痊癒。如果蛔蟲遍體亂出,紛紛如剪碎的馬尾,那就表示病情危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治小兒疳瘡,蝕口鼻及下部、危急。雞屎礬敷方

雞屎礬(燒灰為末)

上一味,先以米泔洗瘡拭乾,以藥敷之,日三。

治小兒疳䘌下痢,不問赤白。及五種疳氣痢疾。麻子膏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疳瘡,腐蝕口鼻及下部、情況危急。使用雞屎礬敷的方子。

雞屎礬(燒成灰後磨成粉)

以上這一味藥,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並擦乾,然後將藥粉敷上,每日三次。

治療小兒因疳症引起的下痢,不論是紅色還是白色的痢疾,以及五種不同原因造成的疳症痢疾。使用麻子膏的方子。

大麻仁(二兩),黑豆黃(一兩),青黛(半斤研),蝦蟆(一枚燒灰研),麝香(研一兩)

白話文:

  • 大麻仁(四分之一磅)

  • 黑豆黃(一磅)

  • 青黛(半磅研磨)

  • 蟾蜍(一隻,燒成灰並研磨)

  • 麝香(研磨一磅)

上五味,先研麻仁,次搗研黑豆等四味為末。與麻仁同研如稠餳,入少許竹瀝和勻,用瓷合收,口鼻疳瘡者,每服半匙匕。米飲調下日三,若腦脊疳,每日塗口鼻三上。若下部開,以綿裹藥半匙匕,納下部,日三換,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疳蛔蝕口鼻,及下部赤爛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物研磨成粉末,先研磨麻仁,然後搗碎並研磨黑豆等四種藥物。將它們與麻仁一起研磨成糊狀,加入少許竹瀝混勻,用瓷器盛裝起來,密封保存。對於口鼻生瘡的人,每次服用半勺。用米湯調服,每天三次。如果患有腦脊膜炎,則每天在口鼻上塗抹藥物三次。如果下部有開口,用棉花包裹半勺藥物,塞入下部,每天更換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用量。

大麻仁(三合),乾蟾(一枚),地龍(去土炒一兩),葶藶(紙上炒半兩),亂髮(如雞子大)

白話文:

  • 大麻仁(三合): 大麻子,三合

  • 乾蟾(一枚): 蟾蜍,一隻

  • 地龍(去土炒一兩): 蚯蚓,去除泥土後炒熟,一兩

  • 葶藶(紙上炒半兩): 葶藶子,在紙上炒熟,半兩

  • 亂髮(如雞子大): 人類的頭髮,如雞蛋大小

治小兒疳痢下部開,並生瘡,吹藥。麝香散方

麝香(研),黃連(去須搗末各半兩)

上二味,相和研勻,取一葦管,吹少許於下部。

治小兒䘌蟲蝕下部。雄黃散方

雄黃(研),胡粉(熬各半兩)

上二味,細研如粉。每用半錢匕,以乳汁調,納下部中,日三上,以瘥為度。

又緋帛膏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疳痢,導致下部潰爛並生瘡,可用麝香散吹藥。將麝香研磨,黃連去須搗成末,各取半兩,混合研磨均勻,用一根蘆葦管,吹少量藥粉於下部。

治療小兒蟯蟲侵蝕下部,可用雄黃散。將雄黃研磨,胡粉熬製,各取半兩,細研成粉末。每次取半錢,用乳汁調和,放入下部,一天三次,直至痊癒。

此外,還可以使用緋帛膏。

緋帛(燒灰研一方),倒棘刺(四十九枚燒灰研),雄黃(研),磁石(搗研),麝香(研),蚺蛇膽(研各一分),槐枝(一條長八寸銼),豬脂(臘月者五兩)

白話文:

  • 緋帛灰:將緋帛燒成灰,研成粉末,取一方分量。

  • 倒棘刺灰:將倒棘刺曬乾,燒成灰,研成粉末,取四十九枚的量(約 3 克)。

  • 雄黃:研成粉末。

  • 磁石:搗碎研成粉末。

  • 麝香:研成粉末。

  • 蚺蛇膽:研成粉末,取一分量。

  • 槐枝:取一條長約八寸的槐枝,剉成小段。

  • 豬脂:取臘月裡宰殺的豬脂,五兩。

上八味,先研六味為細末,次煉脂作油,去滓下槐枝,煎令焦黃。去槐枝,下六味藥末,煎成膏,以瓷器盛,每用少許,塗下部日三。

治小兒疳䘌蝕下部。苦參膏方

白話文:

先將八味藥材中的六味研磨成細末,然後將松脂煉製成油,去除雜質後加入槐枝,熬煮至焦黃色。去除槐枝,加入研磨成粉末的六味藥,煎煮成膏狀,用瓷器盛裝。每次使用少量,塗抹於患處,每天三次。

苦參(五兩),艾葉(二兩),青葙子,甘草(炙銼各三兩)

白話文:

苦參(250公克),艾葉(100公克),青葙子,甘草(經過烘烤並研磨,各150公克)

上四味,先以青葙甘草為細末,次用水五升,煎苦參艾葉成膏。量多少去滓,入二味藥末,和作梃子,長一寸。如箸許大曝乾。塗豬脂。納下部,日再。蟲出盡為度。

白話文:

上面四種藥物,先將青葙子(又稱雞冠花)和甘草研磨成細末,然後用五升水煎煮苦參和艾葉,熬成膏狀。按需要取適量藥膏,除去藥渣,加入研磨後的兩種藥末,攪拌混合,做成直徑一寸、像筷子那麼粗的藥條。晾乾後塗上豬油,塞入肛門,每天兩次。直到蟲子全部排出即可。

又方

上以鐵衣少許研細,納下部中。

治小兒疳蟲蝕下部,久痢膿血,舉體疼痛,面色虛腫,苦參丸方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法:

取少量鐵銹磨成細粉,放入患處。

用於治療小兒因蟲蝕導致的肛門疾病,長期腹瀉帶有膿血,全身疼痛,臉色浮腫,可使用苦參丸。

苦參,雌黃(研),雄黃(研),白礬(燒各半兩),藜蘆(去蘆頭一分),麝香(少許研)

白話文:

苦參、雌黃(研磨成粉)、雄黃(研磨成粉)、白礬(燒製至變成粉末,各半兩)、藜蘆(去除蘆頭,一錢)、麝香(少許,研磨成粉)

上六味,搗研為末。以小棗許大,納下部中,日兩三上。

治疳䘌、蟲食肛門。治不以時,多至殺人。豬膽飲方

豬膽(一枚),苦酒(五合)

上二味同煎,量力空心飲之,蟲即死。

白話文:

將這六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取如小棗大小的藥末,放入患處,每日使用兩到三次。

用於治療疳積、蟲蝕肛門。若不及時治療,多會致命。豬膽飲的配方如下:

豬膽(一個),醋(五合)

將以上兩種材料一同煎煮,根據自身情況在空腹時服用,蟲子就會死亡。

治小兒宿有疳氣,又因腸虛下痢,寒濕相乘,蟲因虛動,侵食臟腑,或口齒生瘡。或肛門傷爛,病名疳䘌。青金定命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孩兒先天的疳氣或因為腸胃空虛而腹瀉,加上體寒潮濕,蟲因為受虛而增加活動,侵蝕臟腑的病症,或是造成口腔牙齒出現瘡癤,或肛門發爛,這種疾病叫疳䘌。青金定命丸的配方如下:

胡黃連末(一兩),蘆薈(研),青黛(研各三分),白檳榔(一枚為末),肉豆蔻(去殼一枚為末),訶黎勒(五枚去核為末),木香(為末),麝香(研),丹砂(研),密陀僧(搗研),丁香(為末各半兩),紅雪(研),鶴蝨(為末各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末(一兩):用一兩胡黃連研成細末。

蘆薈(研):將蘆薈研磨成細粉末。

青黛(研各三分):將青黛研磨成細粉末,分取三分。

白檳榔(一枚為末):取一枚白檳榔,磨成細粉。

肉豆蔻(去殼一枚為末):取一枚肉豆蔻,去除外殼後研成細末。

訶黎勒(五枚去核為末):取五枚訶黎勒,去除核後研成細末。

木香(為末):將木香研磨成細粉末。

麝香(研):將麝香研磨成細粉末。

丹砂(研):將丹砂研磨成細粉末。

密陀僧(搗研):將密陀僧搗碎研磨成細粉末。

丁香(為末各半兩):將丁香研磨成細粉末,取半兩。

紅雪(研):將紅雪研磨成細粉末。

鶴蝨(為末各一分):將鶴蝨研磨成細粉末,取一分。

上一十三味,合研令勻。用酒煎豶豬膽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奶疳臘茶下,氣疳丁香湯下,腦疳黃連湯下,肺疳橘皮湯下,急疳干筍湯下,食疳生薑湯下,脾疳棗湯下,肝疳鹽湯下。

治小兒疳䘌,口瘡齒齦宣露。黃柏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物,研磨均勻,然後用酒煎豬膽囊膏,將藥物和成丸劑。每粒藥丸的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粒,嬰兒消化不良可以使用牛奶和一茶匙茶葉。氣滯型消化不良,可以搭配丁香湯。腦部型消化不良,搭配黃連湯。肺部型消化不良,搭配橘皮湯。緊急型消化不良,搭配幹筍湯。食物型消化不良,搭配生薑湯。脾臟型消化不良,搭配棗湯。肝臟型消化不良,搭配鹽湯。

黃柏根皮(炙銼),黃連(去須),黃芩(去黑心),升麻(銼各三分),大青(半兩),干蝦蟆(酥炙一兩)

白話文:

  • 黃柏根皮:取黃柏樹的根皮,炙熱並切碎。

  • 黃連:取黃連的根莖,去除須根。

  • 黃芩:取黃芩的根莖,去除黑色的芯子。

  • 升麻:取升麻的根莖,切碎。

  • 大青:取大青葉,取半兩的量。

  • 幹蝦蟆:取幹蝦蟆,用酥油炙熱。

上六味,搗羅為散,以綿裹貼齒齦上,吐涎。

治小兒疳䘌,或口齒生瘡,或肛門傷爛。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一兩),白蕪荑(去皮炒半兩),麝香(研一錢)

上三味,搗研為末,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每服十丸,溫米飲下,日三。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棉布包裹後敷在牙齦上,吐出唾液。

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或口腔牙齒潰瘍,或肛門損傷腐爛。黃連丸的配方如下:

黃連(去除鬚根,一兩),白蕪荑(去除外皮炒製,半兩),麝香(研磨,一錢)

將上述三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麵粉糊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麻子。一至兩歲的小兒每次服用十粒,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