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一 (2)

1. 小兒驚癇

論曰小兒氣血微弱,易為傷害,若猝驚動,傷亂精神,心氣不定,因驚而發,則為驚癇,凡養小兒,當須持護,或聞大聲,或見異類,必當安撫,無令恐怖,若初覺兒驚,急保抱之,其驚自止,若忽因驚成癇,宜按圖灸,兼以摩膏,不可大下。蓋以心氣不足,若下之,則內愈虛,手足抽掣者,並不可持捉,使氣血失道,傷動樞紐也。

治小兒驚癇發動,經年不斷根源。鴟頭丸方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兒童氣血微弱,容易受到傷害。如果突然受到驚嚇,精神受到傷害,心氣不寧,因驚嚇而發作,就是驚癇。因此,在照料兒童時,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不要讓他們聽到大的聲音或看到奇怪的東西,以免他們受到驚嚇。如果兒童受到驚嚇,要立即抱住他們,讓他們的驚嚇自行停止。如果兒童因驚嚇而發生驚癇,應該按照圖表進行灸治療,並結合摩擦膏藥,不要大量使用瀉下藥。因為兒童心氣不足,如果使用瀉下藥,會使他們體內更加虛弱。兒童手足抽搐時,不能抓著他們,以免氣血失調,損傷樞紐。

鴟頭(炙焦一枚),蜣螂(去足炙七枚),桂(去粗皮一兩一分),芍藥(一兩),蚱蟬(去翅足炙十枚),蛇蛻(炙五寸),白茯苓(去黑皮一兩一分),露蜂房(炙半兩),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當歸(切焙),芎藭,丹參(各一兩),麝香(研一分),牛黃(研半兩),莨菪子(酒浸一宿曝乾蒸熟八合),大黃(濕紙裹煨二兩)

白話文:

  • 鴟頭(烤焦一個)

  • 蜣螂(去腳烤七個)

  • 桂皮(去除粗皮一兩一分)

  • 芍藥(一兩)

  • 蚱蟬(去翅膀和腳烤十個)

  • 蛇蛻(烤五寸)

  • 白茯苓(去除黑色皮一兩一分)

  • 露蜂房(烤半兩)

  • 甘草(烤熟切碎)

  • 黃芩(去除黑色芯)

  • 當歸(切片烤焙)

  • 芎藭

  • 丹參(各一兩)

  • 麝香(研磨一分)

  • 牛黃(研磨半兩)

  • 莨菪子(浸泡一夜曬乾蒸熟八合)

  • 大黃(用濕紙包裹悶烤二兩)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或如黍米大,臨時量小兒大小虛實與服,用溫水下。

治小兒頻驚壯熱欲作癇。柴胡煎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七種藥材,搗碎成粉,並用蜂蜜混合成丸劑,丸劑的大小約為小豆或黍米的大小。在服用時,根據小兒的年齡、體質和虛實程度,酌量服用。服用時,用溫水送服。

柴胡(去苗),升麻,梔子仁,芍藥(各三分),鉤藤(一分),凝水石(研),黃芩(去黑心)知母(切焙各一兩),生葛汁(一合),甘草(炙一分),蜜(二合),竹葉(細銼三握),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須),升麻,梔子仁,芍藥(各三錢),鉤藤(一錢),凝水石(研磨成粉),黃芩(去除黑色心部)、知母(切片、焙乾,各一兩),生葛汁(一湯匙),甘草(炙過的,一錢),蜂蜜(二湯匙),竹葉(細細切碎,三把),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後,炒過並研磨成粉,半兩)。

上一十三味,納十味粗搗篩,以水三升,入銀石銚內,文武火煎至一升,綿濾去滓,再入鍋內,下蜜並葛汁杏仁等,煎如餳,以瓷器盛,百日兒每服如綠豆大,一歲兒如杏仁大,日三服,更量大小加減。並用溫漿水化破服。

治小兒驚癇體羸,及五癇。鉤藤煎方

白話文:

前一百一十三味藥物中,取十種藥物粗略搗碎篩選一下,加入三升水,放入銀色器皿內,用文火與武火煎煮至一升,用棉布過濾掉藥渣,再放入鍋中,加入蜂蜜、葛汁杏仁等,煎煮至像粥一樣黏稠,用瓷器盛裝,一百天內的嬰兒每次服用綠豆大小的藥量,一歲的嬰兒每次服用杏仁大小的藥量,每天服用三次,並依據年齡大小加減藥量。並且用溫熱的漿水化開藥物服用。

鉤藤(一分半),黃芩(去黑皮),知母(切焙),寒水石(各一兩),升麻(三分),沙參(半兩),蚱蟬(去翅足炙二枚),蜣螂(炙二枚),甘草(炙三分),蜜(五兩)

白話文:

鉤藤(15克),黃芩(去除黑皮),知母(切片並焙乾),寒水石(各60克),升麻(9克),沙參(30克),蚱蟬(去除翅膀和腳,並烤過,2隻),蜣螂(烤過,2隻),甘草(炙烤過,9克),蜂蜜(250克)

上一十味,除蜜外,搗羅為末,與蜜同入銀石鍋內,慢火上熬成煎,每服一杏仁大,用水化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前面列出的十種藥材,除了蜂蜜以外,全部搗碎過篩成細粉,與蜂蜜一起放入銀石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藥膏,每次服用一杏仁大小的劑量,用水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劑量。

治小兒自一歲至大,患癲癇,發動無時,口內沫出,小便不覺,呼喚不應。真珠丸方

白話文:

治療一歲到成年的小兒癲癇症,發病沒有特定的時間,口中吐出泡沫,小便失禁,呼喚也不回應。真珠丸的藥方如下:

真珠(研一分),虎睛(左睛為上酒浸曝乾研一隻),露蜂房,麻黃(去根節),鉤藤(各半兩),鐵粉(細研三分),防葵(一兩),大黃(銼炒),黃芩(各三分),龍齒(研一兩),銀屑,梔子仁(各三分),獨活(去蘆頭半兩),柴胡(去苗),升麻,白蘚皮(各三分),雷丸(一分),沙參,細辛(去苗葉各半兩),蛇蛻(燒灰一分),石膏(研半兩),牛黃(研一分),蚱蟬(去翅足熬四枚)

白話文:

真珠(研磨成細末,一分):

虎睛(左眼為佳,用酒浸泡後曬乾,研磨成粉,一隻):

露蜂房(半兩):

麻黃(去掉根節,半兩):

鉤藤(半兩):

鐵粉(研磨成細末,三分):

防葵(一兩):

大黃(切片後炒至微黃,三分):

黃芩(三分):

龍齒(研磨成粉,一兩):

銀屑(三分):

梔子仁(三分):

獨活(去掉蘆頭,半兩):

柴胡(去掉嫩苗,三分):

升麻(三分):

白蘚皮(三分):

雷丸(一分):

沙參(半兩):

細辛(去掉嫩苗和葉子,各半兩):

蛇蛻(燒成灰,一分):

石膏(研磨成粉,半兩):

牛黃(研磨成粉,一分):

蚱蟬(去掉翅膀和腳,熬成汁,四枚)

上二十三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五丸,研破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一方、有羌活三分,無獨活,有丹參一兩,無珍珠。

治小兒諸般癇,驚惕瘛瘲,及中客忤。人參丸方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三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像麻子一樣大的藥丸。一到兩歲的兒童,每次服五丸,研碎後用米湯送服。根據兒童的大小增減藥丸數量。另一個藥方,含有羌活(三分),沒有獨活,含有丹參(一兩),沒有珍珠。

人參,牛黃,細辛(去苗葉各半兩),蚱蟬(去翅足炙七枚),大黃(濕紙裹煨銼一兩),芍藥,當歸(切焙各半兩),蛇蛻(炙三寸),甘草(炙銼三分),栝蔞根,防風(去叉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別研如膏三十粒),麝香(研半兩)

白話文:

人參、牛黃、細辛(去掉莖葉,各半兩),蚱蟬(去掉翅膀和腳,烤七隻),大黃(用濕紙包起來,煨熟,切碎成一兩),芍藥、當歸(切片,焙乾,各半兩),蛇蛻(烤成三寸長),甘草(烤熟,切碎,三分),栝蔞根、防風(去掉叉子,各半兩),巴豆(去掉皮和心膜,研成膏狀,三十粒),麝香(研成粉,半兩)

上一十三味,除巴豆牛黃麝香外,搗羅為末,研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初生至百日兒,每服二丸,一歲至五歲兒,每服三丸,五丸,並用薄荷湯下。若兒驚惕及客忤,溫壯發熱腹滿,增丸數服之,以快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諸般癇及驚,常服除熱。芍藥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味藥材,除去巴豆、牛黃、麝香之外,其餘搗碎成末,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麻子。初生至百日齡的嬰兒,每次服用二丸,一歲至五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三丸或五丸,並用薄荷湯送服。如果嬰兒受到驚嚇,或因飲食不潔而引起的腹脹腹痛,可適當增加丸藥的劑量,依據嬰兒的個別情況增減丸藥的服用次數,以嬰兒排便通暢為度。

芍藥,鐵粉(研各三分),蚱蟬(去翅足炙四枚),當歸(切焙三分),大黃(銼炒一兩),石膏(碎三分),桂(去粗皮半兩),人參(一兩一分),銀屑(研),芎藭,龍骨(研),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各半兩),牛黃(研一分)

白話文:

芍藥、鐵粉(各研磨三分),蚱蟬(去除翅膀和腳,炙烤四隻),當歸(切碎並焙乾三分),大黃(銼碎並炒一兩),石膏(搗碎三分),桂皮(去除粗皮半兩),人參(一兩一分),銀屑(研磨),川芎、龍骨(研磨),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黃芩(去除黑色部分,各半兩),牛黃(研磨一分)。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和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日三,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邪熱癇口噤。人參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用於治療小兒邪熱引起的癇症和口噤。人參湯的方子。

人參(一兩),木通(銼),黃芩(去黑心),升麻(各半兩),龍齒(研三分),犀角(鎊炒),赤茯苓(去黑皮銼),鐵粉(研各半兩),蜣螂(十枚去足炙),鉤藤(半兩),蚱蟬(去翅足炙二七枚)

白話文:

人參 (一兩)、木通 (銼碎)、黃芩 (去除黑心)、升麻 (各半兩)、龍齒 (研磨成三分)、犀角 (烤焦去除雜質)、赤茯苓 (去除黑皮切碎)、鐵粉 (研磨各半兩)、蜣螂 (十隻,去除腳並烘烤)、鉤藤 (半兩)、蚱蟬 (去除翅膀和腳,烤焦十至十四隻)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一錢匕,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入竹瀝少許,更煎三兩沸,去滓分為三服,日三,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諸驚癇,兼壓驚鎮心臟。丹砂虎睛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一種藥物粗略搗碎過篩,三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匕,加入一小盞水,煎煮到剩下五分之一,加入少許竹瀝,再煎煮兩三沸,去除藥渣分成三份,每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來增減藥量。

丹砂(研一兩),虎睛(研一對),牛黃(研),麝香(研),犀角末(各一分),鉤藤(四兩),白茯苓(去黑皮銼),黃芩(去黑心),人參,梔子仁(各一兩),大黃(濕紙裹煨熟銼二兩)

白話文:

  • 丹砂:研磨一兩。

  • 虎睛:研磨一對。

  • 牛黃:研磨。

  • 麝香:研磨。

  • 犀角末:研磨,各取一分。

  • 鉤藤:四兩。

  • 白茯苓:去除黑皮並銼成粉末。

  • 黃芩:去除黑心,研磨。

  • 人參:研磨。

  • 梔子仁:研磨,各取一兩。

  • 大黃:用濕紙包起來並煨熟,然後研磨成二兩。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至兩丸,煎金銀湯化下。人參湯亦得。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驚癇身熱手足瘛瘲。目睛上視,狀如中風。保和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的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捏成雞蛋黃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至兩顆,將藥丸加入煎煮好的金銀湯中融化後服用。也可以用人參湯服用。依據小孩的身體狀況,調整服用劑量。

丹砂(研一錢),蠍梢(二七個),雄黃(研二錢),蘆薈(研),熊膽(研各半錢),蛇蛻(燒灰一錢),瓜蒂(二七枚),蟾酥(一皂子大湯浸),膩粉(研),龍腦(研),麝香(研),牛黃(研各半錢)

白話文:

丹砂(研磨成一錢),蠍梢(二十七個),雄黃(研磨成二錢),蘆薈(研磨),熊膽(研磨成半錢),蛇蛻蛇蛻(燒成灰,研磨成一錢),瓜蒂(二十七個),蟾酥(一皁子大的蟾酥,用湯浸泡),膩粉(研磨),龍腦(研磨),麝香(研磨),牛黃(研磨成半錢)

上一十二味,搗研如粉,用浸蟾酥並麵糊同研為丸,如黍米大,每服用倒流水,先化一丸,滴鼻內,良久嚏訖,即用薄荷水下一丸。

治小兒驚癇。丹砂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味中藥研磨成粉,用浸漬蟾酥和麵糊一起研磨成藥丸,藥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時,先用倒流水化開一丸藥丸,滴入鼻內,良久後打噴嚏,再用薄荷水服用一丸藥丸。

丹砂(研),雄黃(研各半兩),牛黃(研),乾蠍(炒),龍腦(研),輕粉,水銀(沙子),硇砂(研過水飛各一分)

白話文:

丹砂(研磨過的),雄黃(研磨過的),各半兩,牛黃(研磨過的),乾蠍子(炒過的),龍腦(研磨過的),輕粉,水銀(沙子),硇砂(研磨過,過濾後的水溶液)各一分量。

上八味,並研為末,棗肉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量兒大小加減,薄荷湯下。

治小兒驚癇,手足瘛瘲,頭項強硬,狀如角弓。安神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物研成細末,以棗肉和水融合成丸,每丸的大小約如粟米一般。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服用量可依孩子的年齡大小做調整,並以薄荷湯送服。

蠍梢(炒一錢半),蜈蚣(赤腳金者一條),輕粉(一字),烏頭尖(生用七個),天南星(用生薑同搗作餅子焙乾秤半錢),麝香,龍腦(研各一字)

白話文:

蠍子尾(炒一錢半)、蜈蚣(赤腳金者一條)、輕粉(一字)、烏頭尖(生用七個)、天南星(用生薑同搗作餅子焙乾秤半錢)、麝香、龍腦(研各一字)。

上七味,搗研為散,每服一字匕,量兒大小加減,金銀薄荷湯調下。

治小兒驚癇風癇,手足瘛瘲,口眼相引。烏蛇牛黃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一般用一小撮,以金銀花和薄荷煎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癲癇,以及手足抽搐,口眼歪斜。此處提到的方劑名為「烏蛇牛黃散」。

烏蛇(項下七寸酒浸一宿去皮骨炙秤一錢),青黛(研二錢),蠍梢(炒十枚),牛黃(研半錢),麝香(研一字),硼砂(研),龍腦(研),水銀沙子(各半錢),烏蛇尾(酒浸一宿去皮骨炙秤一錢),金箔,銀箔(並研各十片),蛇黃(煅醋遍),墨(燒),天南星(用生薑同搗作餅子焙乾),半夏(用生薑同搗作餅子焙乾各一錢)

白話文:

取烏蛇項下七寸,浸酒一夜,去皮骨後炙烤至一錢重;青黛研磨成粉,取二錢;蠍子尾部炒至十枚;牛黃研磨成粉,取半錢;麝香研磨成粉,取一字;硼砂研磨成粉;龍腦研磨成粉;水銀沙子各取半錢;烏蛇尾浸酒一夜,去皮骨後炙烤至一錢重;金箔、銀箔各研磨成粉,取十片;蛇黃用醋煅燒至遍;墨燒成灰;天南星與生薑一同搗碎做成餅狀,焙乾;半夏與生薑一同搗碎做成餅狀,焙乾,各取一錢。

上一十五味,並搗研為散,每服半錢匕,量兒大小加減,金銀薄荷湯調下。

治小兒驚癇風癇掣動,定後再作。香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全部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

治療小兒因驚嚇引起的癲癇、抽搐,病情穩定後再度發作。此為香耆散的方劑。

雞舌(香研一錢),黃耆(銼一分),丹砂(研二錢),五靈脂(半錢)

白話文:

  • 雞舌草(研成細末一錢)

  • 黃耆(切成薄片一分)

  • 丹砂(研磨成粉二錢)

  • 五靈脂(半錢)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半錢匕,量兒大小加減,陳米飲調下。

治小兒驚癇掣瘲方

虎睛(一隻或一對生者尤佳)

上一味細研,水調灌之,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驚癇。二砂散方

夜明砂(研一錢),丹砂(研一錢),蠍梢(炒七枚),輕粉(研半錢)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半錢匕,童子小便並酒各少許調下,更量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驚癇涎盛,搐搦不定。褊銀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用陳米水調服。

治療小兒驚癇的藥方:

取虎睛一隻或一對新鮮的,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灌服,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驚癇的藥方:

取夜明砂、丹砂各一錢,蠍梢七枚炒過,輕粉半錢,將以上四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用童子尿和酒少量調和服用,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驚癇、口水過多、抽搐不停的藥方。

天南星(炮半錢),青黛(研一錢),蠍梢(炒四十枚),粉霜(研),水銀,滑石(各一錢),半夏(七枚用生薑汁煮),龍腦(研),麝香(研各半字),膩粉(研半錢)

白話文:

  • 天南星(烘焙過的,半錢)

  • 青黛(研磨成粉,一錢)

  • 蠍子尾(炒過的,四十隻)

  • 粉霜(研磨成粉)

  • 水銀

  • 滑石(各一錢)

  • 半夏(七枚用生薑汁煮過)

  • 龍腦(研磨成粉)

  • 麝香(研磨成粉,各半字)

  • 膩粉(研磨成粉,半錢)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用水浸炊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餅子,每服一餅至二餅,量大小加減服,薄荷湯化下。

治小兒驚癇乳癖。萬病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這十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溫水浸泡炊餅和丸,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再捏成餅子狀,每次服用一至兩餅,視個人體質酌量增減服用量,用薄荷湯送服。

雄黃(研),丹砂,麝香(研),龍腦(研),蘆薈(研),木香,檳榔(銼各一分),牛黃(研半兩),胡黃連(一分),青黛(研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盡),桂(去粗皮),人參(各一分)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丹砂、麝香(研磨成粉)、龍腦(研磨成粉)、蘆薈(研磨成粉)、木香、檳榔(各切成粉末,各取一份)、牛黃(研磨成粉,半兩)、胡黃連(一份)、青黛(研磨成粉,半兩)、巴豆(去皮、心臟膜,研磨,把油研盡)、桂(去粗皮)、人參(各取一份)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溫水下,更量大小加減,十五歲以下常服,永無諸疾。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像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至二丸,用溫水送服,根據年齡大小增減藥量,十五歲以下的人經常服用,可以遠離各種疾病。

治小兒驚癇,腹中乳癖。牛黃散方

牛黃(研一分),人參(半兩),大黃(銼炒),當歸(切焙),芍藥,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六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以水七分,煎取三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溫服。微利為度。

治小兒驚癇積熱,痰涎咳嗽。青金煎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驚癇,腹部乳房腫塊,可以用牛黃散。方劑包含研磨的牛黃一分、人參半兩、銼炒的大黃、切焙的當歸、芍藥、以及炙銼的甘草各一兩。將六味藥材搗碎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七分水煎煮取三分,去渣後,根據兒童的大小加減藥量,溫服。以微微通便為宜。

治療小兒驚癇、積熱、痰涎咳嗽,可以用青金煎。

天南星(牛膽內匱者半兩),馬牙硝(研),天竺黃(研各一分),青黛(研一兩),龍齒(研)蟬蛻(去土為末各半兩),鉛白霜(研),硼砂(研各一分),甘草(生末三分),麝香(研一錢)龍腦(研),牛黃(研各半錢)

白話文:

天南星(牛膽內半兩):又稱「南星」「南天星」「蛇泡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中醫常用的藥材

馬牙硝(研):又稱「牙硝」「馬尿硝」,是硝石,是醫療和工業用硝酸鹽的總稱。

天竺黃(研各一分):又稱「姜黃」「鬱金」,是姜科植物。

青黛(研一兩):又稱「藍靛」。是中藥的一種,具有解毒、清熱、止血、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龍齒(研):又稱「龍骨」「龍骨草」。是中藥的一種,具有安神、益氣、鎮靜、止痛的作用。

蟬蛻(去土為末各半兩):又稱「蟬衣」「蟬殼」,是蟬蛻下的外殼,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鉛白霜(研):又稱「鉛粉」「鉛白」。是含有鉛的白色物質,具有收斂、止血、潤膚的作用。

硼砂(研各一分):又稱「硼砂」。是硼酸鈉的俗稱,具有殺菌、防腐、止癢的作用。

甘草(生末三分):又稱「甘草根」「國老」。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

麝香(研一錢):又稱「麝香」。是雄性麝鹿的腺體分泌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開竅醒神的作用。

龍腦(研):又稱「冰片」「龍腦香」。是樟科植物龍腦樟的樹脂,具有清熱解暑、止痛止癢的作用。

牛黃(研各半錢):又稱「牛黃」「牛黃結石」。是牛的膽結石,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開竅醒神的作用。

上一十二味,並研勻細,煉蜜和為膏,瓷合內收,每服一小雞頭實大,更量兒大小加減,薄荷水化下。

治小兒癇疾。鉤藤飲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全部研磨均勻細緻,用煉蜜調和成膏狀,裝入瓷罐保存。每次服用時取如小雞頭般大小的份量,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薄荷水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癇疾。名為「鉤藤飲」。

鉤藤,黃芩(去黑心),犀角鎊(各半兩),石膏(碎),龍齒(各一兩),升麻,甘草(炙銼各三分),竹葉(四十片)

白話文:

鉤藤、黃芩(去除黑心)、犀角粉(各半兩),石膏(研碎)、龍齒(各一兩),升麻、甘草(炙烤並研碎各三分),竹葉(四十片)。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入麝香少許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發癇壯熱。大鉤藤飲方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切成像麻豆般大小,每次使用一錢的份量,加一杯水煮沸,煮到剩下半杯時,濾掉渣滓,加入少量麝香,溫熱後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用於治療小兒發燒抽搐。此為大鉤藤飲的方子。

鉤藤,黃芩(去黑心),麻黃(去節各一兩一分),當歸(切焙三分),龍齒(研一兩),石膏(碎二兩半),赤芍藥(去黑皮),桂(去粗皮),龍膽(去土),牛黃(研各一兩),杏仁(去雙仁皮尖麩炒研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白話文:

鉤藤,黃芩(去除黑色的果核),麻黃(去除節,各一兩一分),當歸(切片並焙乾,三分),龍齒(研磨成粉,一兩),石膏(碎成兩半,二兩半),赤芍藥(去除黑色的外皮),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龍膽草(去除泥土),牛黃(研磨成粉,各一兩),杏仁(去除雙仁的皮、尖端和麩皮,炒熟後研磨成粉,半兩),甘草(炙烤並切碎,一分)

上一十二味,先粗搗篩十味,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下牛黃杏仁,加白蜜竹瀝各少許,煉如餪,湯調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治小兒驚癇搐搦,涎潮昏塞。歸魂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味藥物,先將十味藥粗略搗碎篩去雜質,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碗,煎至六分,去除渣滓後加入牛黃和杏仁,再加入少量的白蜜和竹瀝,將這些藥物加工成丸劑,用湯調服,服用後再行走五里路後再服用一次。

使君子(兩枚以麵裹於慢火中煨候面黃為度去面不用),水銀(結沙子),香墨,蘆薈,熊膽(研),臘茶(研),乳香(研),龍腦(研各一錢),蠍梢(三七枚炒),天竺黃(研),青黛(研),丹砂(研各半錢),輕粉(二錢),寒食麵(一錢半)

白話文:

  • 使君子(置於麵粉中,以文火煨至麵粉變黃即可,去除麵粉不用)

  • 水銀(凝結的汞)

  • 香墨

  • 蘆薈

  • 熊膽(研磨)

  • 臘茶(研磨)

  • 乳香(研磨)

  • 龍腦(研磨,各一錢)

  • 蠍梢(炒過的,共三至七枚)

  • 天竺黃(研磨)

  • 青黛(研磨)

  • 丹砂(研磨,各半錢)

  • 輕粉(二錢)

  • 寒食麵(一錢半)

上一十四味,同研令勻細,滴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薄荷蜜水化下,如小兒稍覺驚著,化半丸與吃,若能常服,永無驚疾,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末滿月及出月,壯熱發癇。鉤藤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味藥物,一起研磨成均勻細膩的粉末,滴入水將其和成丸狀,大小如綠豆般。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蜜水送服,若幼童稍有驚厥,給予半丸服用,若能經常服用,可永遠不受驚疾之苦,可用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鉤藤(一分),蚱蟬(一枚炙去足頭翅),柴胡(去苗),升麻,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大黃(銼炒各半兩),石膏(三分碎),蛇蛻皮(二寸炙)

白話文:

  • 鉤藤(二錢)

  • 蚱蟬(一尾,烤過後去掉腳、頭、翅膀)

  • 柴胡(去掉細根)

  • 升麻

  • 黃芩(除去黑心)

  • 甘草(烤過後切碎)

  • 大黃(各半兩,切碎翻炒)

  • 石膏(三錢,搗碎)

  • 蛇蛻皮(二寸長,烤過)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入竹瀝數滴,更煎一沸溫服。

治小兒驚癇邪氣,身熱嘔吐,下痢五色。虎睛丸方

白話文:

取上方九味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水六分量煎煮至剩下三分,濾去藥渣,加入幾滴竹瀝,再煎煮一次至沸騰後溫服。

用於治療小兒因驚嚇引起的癲癇症狀,身體發熱、嘔吐、下痢且糞便呈五色。此為虎睛丸的處方。

虎睛(一枚研),牛黃(研),麝香(研各半分),升麻,鉤藤,生犀角(鎊),桂(去粗皮各一分),山梔子(一兩),蚱蟬(炙去頭足翅),蜣螂,蛇蛻皮(五寸燒灰),大黃(蒸度銼焙二兩)

白話文:

虎眼(碾成粉末),牛膽結石(研磨成粉末),麝香(研磨成粉末,各取二分之一);升麻、鉤藤、生犀角(研成粉末)、桂皮(去除粗皮,各取一份);山梔子(一兩);蚱蟬(火烤後去除頭、足、翅),蜣螂,蛇蛻皮(五寸長,燒成灰),大黃(蒸熟,切碎,焙乾,二兩)。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後米飲研下,日再。

治小兒驚癇。鎮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飯後用米湯送服,一日兩次。

用於治療小兒驚癇。這是鎮心丸的配方。

銀薄(研一百片),蜣螂(三枚去頭足炙),大黃(銼炒),丹砂(研各一兩半),升麻,黃芩(去黑心),犀角(屑),山梔子仁,龍齒,麥門冬(去心焙),鐵粉(各一兩)

白話文:

  • 銀箔(研磨一百片)

  • 蜣螂(三隻,去掉頭足,炙烤)

  • 大黃(銼碎,炒製)

  • 丹砂(研磨,各一兩半)

  • 升麻、黃芩(去除黑心)

  • 犀角(屑末)

  • 山梔子仁

  • 龍齒

  • 麥門冬(去除心,焙製)

  • 鐵粉(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後及乳後,新汲水研一丸灌之,三歲及五歲,兩丸至三丸,七歲至十歲五丸,如大人患者,溫漿水下十五丸,如冬月,以溫水研灌之。

治小兒驚癇體虛。鉤藤子芩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服用方法如下:飯後及哺乳後,用新汲取的清水研磨一丸藥丸,灌服給孩子。三歲到五歲的孩子服用兩丸到三丸,七歲到十歲的孩子服用五丸。如果成人服用,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十五丸。如果是在冬季,要用溫水研磨藥丸後灌服給孩子。

鉤藤,黃芩,沙參(各三分),知母(焙),升麻,犀角(鎊各一兩),蚱蟬(二枚炙去翅頭足),蛇蛻皮(三寸炙),柴胡(去苗),甘草(炙銼),白朮(各半兩)

白話文:

鉤藤、黃芩、沙參各3錢,知母(烘焙過的)1兩,升麻、犀角(研成碎末)各1兩,蚱蟬(2個,烤焦後去除翅膀、頭和腳)、蛇蛻皮(3寸長的,烤焦)柴胡(去苗)、甘草(烘焙研碎)、白朮各0.5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以水二升,煎去滓取六合,入蜜二合,竹瀝三合,再煉如餳,每服一錢匕,微與服,以意量之。

白話文:

上述十一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加入二升水,煎煮去渣滓後取六合,加入二合蜜和三合竹瀝,再像熬煉糖漿一樣熬製,每次服藥一錢匕,少量多次服用,依照病情酌量調整服用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