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七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七十一 (1)

1. 小兒躽啼

論曰小兒胞胎,全仰母氣,母將養失宜,傷於風冷,則邪氣入於胞胎,既生之後。冷氣停留,復因乳哺不節,邪氣與正氣相搏,故腹痛躽張蹙氣而啼也。

治小兒躽啼腹痛。牡蠣散方

白話文:

古人說:小兒在子宮裡,完全依靠母親的氣息,如果母親保養不當,受到風寒,邪氣就會進入子宮,孩子出生後,冷氣就會殘留在體內,再加上哺乳不節制,邪氣和正氣相互搏鬥,所以出現腹痛、哭鬧、伸展四肢、皺眉啼哭的症狀。

牡蠣(燒過研),伏龍肝(研),甘草(炙銼),蒼朮(銼炒各一分),麝香(研分半)

白話文:

牡蠣(燒過研磨),伏龍肝(研磨),甘草(炙烤並切碎),蒼朮(切碎並炒各一份),麝香(研磨取其一半)

上五味,先於木臼內,搗甘草蒼朮成末,次與三味再同研令勻,每服半錢匕,研陳米泔澄清,煎竹茹湯調下,量兒大小增減。

治小兒躽啼,脾胃傷風冷,心下虛痞,腹中疼痛。胸脅逆滿。白朮丸方

白話文:

首先將五種藥材放進木臼中,將甘草和蒼朮搗成粉末,然後再加入其他三種藥材,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錢匕,用陳米泔水澄清,再用竹茹湯煎煮後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增減藥量。

白朮,乾薑(炮),人參,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乾薑(用火炙烤過的)、人參、甘草(用火炙烤過的,切碎,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沸湯化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的四種藥物,搗碎成為細末後,加入蜂蜜和丸,使之成為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藥丸,用沸騰的開水送服,視兒童的年齡增減藥量。

治小兒躽啼不止。牛黃丸方

牛黃(研一分),代赭(煅過研三分),麝香(研一錢),牡丹(三分)

上四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兩丸,溫水下。

治小兒躽啼,腹堅滿。雀屎丸方

雀屎(一兩一分),當歸(切焙一兩)

白話文:

治療小兒哭鬧不止,可以用牛黃丸。取牛黃研磨成粉末一份,代赭石煅燒後研磨成粉末三分,麝香研磨成粉末一錢,牡丹三分,將這四味藥材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丸,溫水送服。

治療小兒哭鬧,肚子硬實,可以用雀屎丸。取雀屎一兩一分,當歸切片後烘乾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五十日兒每服一丸,以乳汁下,空心午後,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躽啼,及一切氣逆,心腹刺痛。紫蘇子丸方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麻子。五十天以上的小兒每次服用一丸,用母乳送服,空腹時在下午服用各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紫蘇子(揀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高良薑,桂(去粗皮),人參(各半兩)

白話文:

紫蘇子(撿出雜物並炒熟),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部分,然後烘烤,各一兩),高良薑,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人參(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飲或溫酒化下,不計時候。乳母亦可加丸數服。

治小兒躽啼,脾胃虛冷,心腹㽲痛,胸膈滿悶。養脾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做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丸,可用米湯或溫酒送服,不限時間。哺乳期的母親也可以根據需要增加丸數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夜哭,脾胃虛寒,心腹疼痛,胸悶不適。名為養脾丸。

乾薑(炮),縮沙蜜(去皮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三分),大麥糵(炒)人參(各半兩),白朮(一分)

白話文:

乾薑(炮製過),縮沙蜜(去皮,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製三分),大麥糵(炒過)人參(各半兩),白朮(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化下,不計時候。乳母亦可加丸數服。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與蜂蜜混合成丸,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不限服用時間。哺乳婦女也可以適量增加丸數服用。

治小兒胎寒。躽啼驚癇,腹脹滿。不嗜食,大便青黃色,或有實不可吐下,馬齒礬石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胎寒,常啼哭、驚癇、腹脹滿,不愛吃飯,大便青黃色,或是有積食無法吐瀉,可用馬齒礬石丸治療。

馬齒礬石(燒作灰二兩)

上一味細研,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加至五丸,以意增減。以腹中溫暖為度。

治小兒躽啼方

上取柏子仁末,溫水調半錢匕服之。

白話文:

馬齒礬石(燒成灰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棗肉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三粒,用米湯送服,可增加到五粒,根據情況自行調整,以腹部感到溫暖為準。

治療小兒夜間哭鬧的藥方

取柏子仁粉末,用溫水調勻,每次服用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