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六十八 (1)
卷第一百六十八 (1)
1. 小兒溫壯
論曰足陽明胃之經,主於肌肉,若小兒胃有伏熱,或挾宿寒,皆令胃中不和,其氣蒸郁,發於肌肉,故令兒體熱多睡,名曰溫壯,其證大便黃而惡臭者,有伏熱也,利下乃愈,若便白而醋臭者,有宿滯也,當微利損谷乃愈,古法去伏熱,則用龍膽湯,去宿滯,則用紫霜丸,當仿其法而治之。
白話文:
醫書中說,足陽明胃經,主治肌肉。如果小兒的胃內有潛伏的熱症,或是夾雜著宿寒,都會導致胃中失調,胃氣上逆鬱積,發散於肌肉,因此小兒的身體會發熱、嗜睡,這種情況稱為「溫壯」。如果小兒的大便黃而有惡臭,則說明體內有潛伏的熱症,需要進行瀉下治療才能治癒。如果小兒的大便白色且有酸臭,則說明體內有宿食停滯,需要稍微瀉下,並減少飲食才能治癒。古方中,治療潛伏的熱症,可以使用龍膽湯,治療宿食停滯,可以使用紫霜丸。在治療時,應仿照古方的用法。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唄者,若已能進哺。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客忤鬾氣,並諸驚癇,悉治,十歲以下小兒,皆服龍膽湯、方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若知是客忤,及有鬾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多少,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兒加半兩。余藥准此。方
白話文:
治療嬰兒剛出生,血脈充盈,寒熱交替,四肢抽搐,發熱嘔吐不止,但已經能進食,吃實物不能消化,發熱不退,客氣入侵,以及各種驚厥的症狀,都能夠治癒。十歲以下的兒童,均服龍膽湯,這是針對剛出生嬰兒的處方,如果年紀較大的,依此類推。如果知道是客氣入侵,或者有鬾氣的,可以加入人參當歸。劑量與龍膽相同,一百天的嬰兒,加三銖,二百天的嬰兒,加六銖,一歲的嬰兒加半兩。其他藥物也依此類推。
龍膽,鉤藤皮,柴胡(去蘆頭),黃芩(去黑心),桔梗(炒),芍藥,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兩),蜣螂(炒二枚),大黃(銼炒一兩)
白話文:
-
龍膽:一種中藥,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
-
鉤藤皮:一種中藥,味苦性微寒,具有平抑肝陽、解痙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
-
柴胡(去蘆頭):一種中藥,味苦性微涼,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熱的功效。
-
黃芩(去黑心):一種中藥,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桔梗(炒):一種中藥,味甘辛性微溫,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芍藥:一種中藥,味酸性微寒,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
赤茯苓(去黑皮):一種中藥,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
甘草(炙各一兩):一種中藥,味甘性平,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
蜣螂(炒二枚):一種中藥,味鹹性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
-
大黃(銼炒一兩):一種中藥,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一十味,㕮咀如麻豆大,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兒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兒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兒生三十日至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得下即止。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研末如麻豆大小,以水一升煎煮,取五合湯汁為一劑藥,嬰幼兒出生第一天到第七天,分一合藥汁為三服,服用;出生第八天到第十五天,分一合半藥汁為三服,服用;出生第十六天到第二十天,分兩合藥汁為三服,服用;出生第二十天到第三十天,分三合藥汁為三服,服用;出生第三十天到四十天,用五合藥汁為三服,服用。以上服用方法,皆以疾病症狀消除為準。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唄,食癇先寒後熱者。紫霜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發熱不止,同時伴有傷寒溫熱證狀,出汗後熱仍然不退,以及腹中有痰癖,吃奶不吃,吃奶就吐,先寒後熱的食癇病症。
處方:紫霜丸
組成:
-
紫草(紫草):15克
-
桑葉(桑葉):15克
-
薄荷(薄荷):10克
-
升麻(升麻):10克
-
甘草(甘草):10克
-
滑石(滑石):15克
-
石膏(石膏):30克
-
茯苓(茯苓):15克
-
白朮(白朮):15克
-
蒼朮(蒼朮):15克
-
陳皮(陳皮):10克
-
半夏(半夏):10克
-
木香(木香):10克
-
砂仁(砂仁):10克
-
香附(香附):10克
-
訶子(訶子):10克
-
麥芽(麥芽):10克
-
白僵蠶(白僵蠶):10克
-
硃砂(少許):少許
製法:
將紫草、桑葉、薄荷、升麻、甘草、滑石、石膏、茯苓、白朮、蒼朮、陳皮、半夏、木香、砂仁、香附、訶子、麥芽、白僵蠶、硃砂等藥材研成細末,加蜂蜜或大米湯混合,製成丸劑。
用法:
每天服用2次,每次5~10克,用溫水送服。
功效:
清熱解毒,化痰止吐,理氣止痛。
主治:
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唄,食癇先寒後熱者。
代赭(搗研如粉),赤石脂(搗研如粉各一兩),巴豆(三十枚去心皮出油盡),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代赭(搗成粉末)和赤石脂(也搗成粉末,各一兩重)取巴豆(三十個,去心、去皮,炸出油份)及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炸過,取出雙仁,炒熟)。
上四味,將巴豆杏仁別研為膏,入二味相和,更搗令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搗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一丸如麻子大,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再與少乳,當小下熱氣,若余勢未消,明旦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減丸數大小。
治小兒溫壯往來,腹內有熱。柴胡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把巴豆和杏仁分別研磨成膏,加入另外兩種藥物混合,再搗磨至均勻,如果太硬,加入少許蜂蜜一起搗磨。將混合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三十天。兒童服用時,取一丸如麻子般大小,與少許乳汁一起服用,等食物消化後再給少許乳汁。服藥後會排泄出少量的熱氣。如果症狀沒有消失,第二天再服用一丸。100 天大的兒童服用如小豆般大小的一丸。以此類推,根據年齡增減丸劑的數量和大小。
柴胡(去蘆頭三分),黃芩(去黑心),人參,甘草(炙銼),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三分之一的蘆頭),黃芩(去掉黑色的芯),人參,甘草(炙烤後切碎),赤茯苓(去掉黑色的皮),麥門冬(去掉心,焙乾,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用一錢匕,以水一盞,入竹葉數片,煎取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溫壯,熱不瘥,若舌寬不含乳,胸中有痰,口中瘡,兼驚。黃芩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粗略研磨並篩選,每次取一錢匕的量,加入一杯水和幾片竹葉,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的量,去渣放涼。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服用。
黃芩(去黑心一兩一分),鉤藤(細銼一分),蛇蛻(炙一寸),甘草(炙銼半兩),芒硝(一分),大黃(蒸三遍焙乾用一兩),牛黃(如大豆許三粒別研)
白話文:
黃芩(去除黑色心部,一兩一分重)
鉤藤(細膩地銼成粉末,一分重)
蛇蛻(炙烤後,一寸長)
甘草(炙烤並銼成粉末,半兩重)
芒硝(一分重)
大黃(蒸三遍後烘乾,一兩重)
牛黃(像大豆般大小,取三粒另行研磨)
上七味,粗搗篩,三四歲兒,每服半錢匕,以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三,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治小兒壯熱,及百病。芍藥湯方
芍藥,甘草(炙銼各半兩),大黃(蒸焙乾銼一兩)
白話文:
將上列七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三、四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半錢匕,用半碗水煎煮至三分,去掉藥渣,飯後溫服。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用量。
此方適用於治療小兒發高燒,以及各種疾病。
藥方:芍藥湯
藥材:芍藥、甘草(炙烤切片,各半兩)、大黃(蒸煮烘乾切片,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匕,以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三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溫壯不解。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物粗略搗碎過篩,用於五、六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錢匕,加入半盞水,煎煮至三分之一,去渣溫服,飯後服用。每日三次,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升麻,柴胡(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各半兩),黃耆(銼),人參(各一分)
白話文:
升麻、柴胡(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心焙)、黃芩(去除黑心)、甘草(炙過的與生的各半兩)、黃耆(切碎)、人參(各一種,分量相同)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以水八分,煎取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
治小兒挾實溫壯,惕惕微驚。當歸湯方
當歸(切焙半兩),柴胡(去蘆頭三分),黃芩(去黑心半兩),細辛(去苗葉三分),大黃(銼炒一兩),升麻(半兩),五味子(半兩),紫菀(去苗三合兩),牛黃(研一分),杏仁(二十枚湯浸退去皮尖雙仁炒別研)
上一十味,粗搗篩,二三歲兒,每服一錢匕,以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分溫日三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有熱,服藥大下後,溫壯不解,胸中結熱。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水八分煎煮,取五分藥汁去渣,依孩童大小加減服用。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因實熱而導致身體壯實、容易驚嚇的症狀。
藥方:當歸切片焙乾半兩,柴胡去蘆頭三分,黃芩去黑心半兩,細辛去苗葉三分,大黃銼碎炒一兩,升麻半兩,五味子半兩,紫菀去苗三合兩,牛黃研磨成粉一分,杏仁二十枚,用溫水浸泡去除皮尖,取雙仁炒熟後研磨成粉。
將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兩三歲的孩童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水七分煎煮至五分,去渣後分溫服,一天三次,可依孩童大小調整用量。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兒有熱症,服藥後大便通暢,但仍有實熱未解,胸中積熱的症狀。
五味子,黃芩(去黑心),柴胡(去蘆頭),芒硝,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黃連(去須一分),甘草(炙銼一分),當歸(切焙三分),大黃(飯上蒸過曝乾一兩),石膏(三分搗碎再細研入)
白話文:
五味子、黃芩(去掉黑心)、柴胡(除去蘆葦的根)、芒硝、麥門冬(去掉心和外皮)、黃連(去掉鬚,一錢)、炙草(切碎,一錢)、當歸(切片,三錢)、大黃(在米飯上蒸過,曬乾,一兩)、石膏(三錢,搗碎後再研成細末加入)
上一十味,粗搗篩,五六歲兒,每服一錢匕,以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後溫服。無痰三服,若有痰即吐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腹中伏熱。溫壯往來。柴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給五到六歲的孩子服用,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七分水煎煮,煎至四分,去除藥渣後,在飯後溫熱服用。如果沒有痰,連續服用三次即可;如果有痰,那就讓孩子吐出來。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柴胡(去蘆頭三分),黃芩(去黑心一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蘆葦頭三分),黃芩(去掉黑心一兩),人參(半兩),甘草(炙烤半兩),赤茯苓(去掉黑皮半兩),麥門冬(去掉心並烤焙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七分,入小麥五七十粒,竹葉十片,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挾熱,痰盛溫壯,夜臥不穩。天南星丸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取一錢匕的藥粉,加入七分水和五十到七十粒小麥及十片竹葉,一起煎煮至四分之一的量。去渣後,溫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天南星(炮為末),半夏(湯洗七遍焙為末),膩粉(研),滑石(研各一錢),巴豆(二十四枚去心膜以水浸一宿研細不出油)
白話文:
天南星(炮製成粉末),半夏(用沸水清洗七次,然後烘烤成粉末),膩粉(研磨),滑石(研磨各一錢),巴豆(二十四粒,去除外膜,用清水浸泡一夜,研磨成細粉,但不要出油)。
上五味,先研巴豆令熟,次下眾藥末,以糯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更量兒大小加減,瀉痢米飲下,取食蔥湯下,驚悸薄荷荊芥湯下。
白話文:
先把巴豆研成粉末,再加入其他藥粉,用糯米粥和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綠豆。每次服三粒,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劑量。腹瀉時,用米湯送服藥丸。如果出現驚悸,則用薄荷和荊芥煮成湯服用。
治小兒熱疾後,腹中不調,飲食不節,腹滿溫壯,及中客忤兼乳冷。消滯丸方
白話文:
兒童在發熱疾病後,腹部不適,飲食失調,腹部脹滿、溫熱壯實,以及外感風邪兼有乳食積冷。
消滯丸配方:
- 縮砂仁:10克
- 木香:10克
- 陳皮:10克
- 茯苓:10克
- 厚朴:10克
- 白朮:10克
- 山楂:10克
- 神曲:10克
- 麥芽:10克
- 焦山楂:10克
- 炒麥芽:10克
- 吳茱萸:1克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3克,每日服用2次,用溫水送服。
雀屎白,牛黃(研各一分),芎藭,芍藥,乾薑(炮),甘草(炙各半兩),麝香(研),小麥,大黃(銼炒),當歸(切焙),人參(各三分)
白話文:
雀屎白、牛黃(研磨各一份),川芎、白芍、炮製過的乾薑、炙甘草(各半兩),研磨過的麝香,小麥、炒過的黃連、加工過的當歸、人參(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溫熟水下三丸,欲令下者,服五丸。
治小兒風邪,溫壯發熱,壓驚,止頭痛,化痰涎。生犀牛黃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狀。每次用溫開水送服三丸;若需促進排泄,則服五丸。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因風邪引起的發熱、強壯身體、安撫驚嚇、止頭痛及化痰。方名為生犀牛黃丸。
犀角屑(一分),牛黃(一錢研),龍腦,麝香(各半錢研),天南星(牛膽櫃內者研為末),藿香葉(為末各二兩),甘草末,雄黃末(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碎屑(一份)、牛黃(一錢研磨成粉)、龍腦、麝香(各半錢研磨成粉)、天南星(牛膽櫃內研磨成末)、藿香葉(研磨成末,各二兩)、甘草末、雄黃末(各半兩)
上八味,合研如粉,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不計時候。煎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把上面八種藥材混合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合成丸子。每一丸大小約為雞頭一般大。不論時間,每次服用一丸。用煎煮過的薄荷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