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六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六十七 (6)

1. 兒臍瘡

論曰小兒初生,當先洗浴,然後斷其臍,斷臍後,便當以熟艾封裹之,或灸數壯。勿令犯濕,若先斷臍,後洗浴,揩拭不幹,或為邪氣所傷,或為水入臍中,皆致臍瘡也。瘡過百日者,雖瘥或風邪入里,則變為癇矣。

白話文:

古文:論曰小兒初生,當先洗浴,然後斷其臍,斷臍後,便當以熟艾封裹之,或灸數壯。勿令犯濕,若先斷臍,後洗浴,揩拭不幹,或為邪氣所傷,或為水入臍中,皆致臍瘡也。瘡過百日者,雖瘥或風邪入裏,則變為癇矣。

古書上說,小兒出生後,應該先洗澡,然後再剪斷臍帶。剪斷臍帶後,應該用熟艾葉封住臍帶,或者灸幾壯。不要讓臍帶碰到水。如果先剪斷臍帶,後洗澡,擦拭不幹,或者被邪氣所傷,或者水進入臍中,都會導致臍瘡。臍瘡超過一百天,即使痊癒了,也會因風邪侵入體內,轉變為癇疾。

治小兒臍不幹。白礬散

礬石(燒灰),龍骨(各一分)

上二味細研,敷臍中,取瘥為度。

治小兒臍風汁出。甘草散

甘草(炙銼),螻蛄(炙焦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摻敷臍中、瘥。

治小兒臍赤腫,汁出不止。白石脂散方

白石脂(一兩)

上一味,研為散,熬令溫。撲臍中,日三。

治小兒滿月臍不幹。方

蝦蟆(五枚)

上一味燒灰撲臍、日三。

治小兒臍中水濕腫,赤汁出,時時啼呼,當歸粉

當歸(末),胡粉(各半兩)

上二味,相和研勻,敷臍中,仍炙絮熨之,以啼呼止為候。

治小兒臍濕。熨方

上取鹽豉搗作餅子,如錢大,於新瓦上,熬令熱,更互熨之,亦可以黃柏末敷之。一方,用鹽二兩,豉二合,同搗作餅熨之。

白話文:

用鹽和豉搗成餅狀,大小如錢幣,放在新的瓦片上,加熱後,交替熨燙患處。也可以用黃柏粉末敷在患處。另一種方法是,用鹽二兩,豉二合,一起搗成餅狀熨燙。

治小兒臍瘡久不差。方

干蝦蟆(大者一枚燒灰),白礬(一分燒灰)

上二味研細,每用少許敷之,以瘥為度。

治小兒臍瘡,汁出不幹。黃柏散

黃柏(去粗皮一兩半為末),釜下墨(研三分),亂髮(灰研一分)

上三味,同研勻細,少少敷之。

治小兒臍中汁出。國老散

甘草(炙銼一分),當歸(焙),鉛丹(研各半分)

上三味,搗羅二味為散,入鉛丹同研勻細,撲臍中、日三。

治小兒臍濕,逾月不止。三灰散

干蝦蟆(燒),白礬(燒),皂莢子(燒各一分)

上三味細研,少少著臍中。

治小兒臍久不幹,赤腫膿出及清水。當歸散

當歸(焙)

上一味為末極細,少少著臍中,頻用之,頃有小兒,嘗病臍濕五十餘日,用此一敷即干,後因尿入瘡復病,又一敷愈。

白話文:

將上一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少量敷在肚臍中,經常使用。有個小兒曾經患有臍濕的疾病,拖延了五十多天。使用這一味藥粉敷了一次後,臍濕就乾了。後來因為小便流入瘡口,臍濕的疾病又復發了。再次敷用這一味藥粉後,臍濕的疾病痊癒了。

2. 小兒解顱

論曰腎主身之骨髓,腦為髓海,腎氣和平,則骨髓充足,骨髓充足,則顱囟圓成。若腎氣不足,則骨髓不充,年雖長大,頭縫尚開,故名解顱,亦名囟解。

白話文:

腎臟掌管著身體的骨髓,而大腦則是骨髓的海洋。如果腎氣狀況好,骨髓就會充裕,骨髓充足,頭骨形狀就會圓潤。如果腎氣不足,骨髓就會缺乏,即使長大成人,頭骨縫隙還是沒有閉合。

治小兒解顱囟大,身有痼熱,頭面汗出,腹脹咳嗽,上氣肩息,足蹇脛交,三歲不行。鍾乳丸方,鍾乳(研粉),防風(去叉),生乾地黃(焙),牛黃(研),甘草(炙銼),漆花(各一分)

白話文:

治療小兒頭顱囟門過大,體內有慢性熱毒,頭面部出汗,腹部脹氣咳嗽,呼吸急促,肩膀有喘息聲,腳步艱難,腿交叉,三歲還不能走路。

藥方:

  • 鍾乳石(研成粉末)
  • 防風(去掉叉子)
  • 生乾地黃(炒熟)
  • 牛黃(研成粉末)
  • 甘草(炙烤切碎)
  • 漆花(各取一份)

將藥材混合均勻,製成藥丸服用。

上六味,搗羅為末,以犬腦髓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至三丸,米飲下,早晨午時日晚,各一服,更量大小,以意加減,一方以豚腦丸。

白話文:

將上列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狗腦髓做成丸劑,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2至3丸,用米湯送服,早、午、晚各服用一次。劑量可根據病情輕重適當增減,另一種方法是用豬腦髓做成藥丸。

治小兒解囟。細辛散

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一分)

白話文:

  • 細辛(去除莖葉)

  • 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

  • 炮製乾薑(各取一份)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乳汁和,塗顱上。

治小兒腦長喜搖頭,解顱。牛黃丸

牛黃,漆花,甘草(炙銼),白朮,防風(去叉),鍾乳粉,生乾地黃(焙各一分)

白話文:

  • 牛黃:一種中藥,取自牛的膽囊,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作用。

  • 漆花:一種中藥,取自漆樹的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甘草(炙銼):一種中藥,取自甘草的根,經過炙烤和切碎,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的作用。

  • 白朮:一種中藥,取自白朮的根莖,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

  • 防風(去叉):一種中藥,取自防風的根莖,經過去除叉枝,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絡的作用。

  • 鍾乳粉:一種中藥,取自鐘乳石,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 生乾地黃(焙各一分):一種中藥,取自生地黃的根,經過焙乾,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作用。

上七味,搗羅為末,用犬腦髓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溫水下,早晨日午晚後各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文中提到的七種草藥搗成粉末,再加入狗的腦髓一起搓成藥丸,藥丸要小如芝麻,每次服用兩粒到三粒,用溫水送服,早、中、晚各服用一次,具體用量可根據兒童的身體狀況適當加減。

治小兒解顱,囟門開解。封囟散

柏子仁(炒),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白芨(各一兩),草烏頭(炮半兩)

白話文:

柏子仁(炒熟),細辛(除去根部和葉子),防風(除去分枝),白芨(各一兩),草烏頭(炮製後取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乳汁調,塗囟開處。

治小兒解顱不合。蟹足散

生蟹足骨(焙乾),白蘞(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乳汁和,塗囟上,以瘥為度。

治小兒鼻多涕,是腦門為風冷所乘。甘菊花湯

甘菊花(一兩),甘草(炙一分),防風(去叉半兩),山茱萸(七枚)

白話文:

甘 菊 花 ( 一 兩 ):

性味:甘,寒。

歸經: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消腫。

主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丹毒瘡瘍。

甘 草 (炙 一 分):

性味:甘,平。

歸經:脾、肺經。

功效: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主治: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脘腹疼痛,泄瀉痢疾,瘡瘍腫痛。

防 風 (去 叉 半 兩):

性味:辛,微苦,微寒。

歸經:肺、膀胱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清熱透疹。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肌肉痠痛,麻痹中風,皮膚瘙癢。

山 茱 萸 (七 枚):

性味:酸,微溫。

歸經: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固攝,收斂止汗。

主治:肝腎虧虛,腰膝痠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尿頻,盜汗不止。

上四味,粗搗篩,每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三服,早晨日午晚後各一,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鼻多涕,是腦門為風冷所客。細辛膏

細辛(去苗葉半兩)

上一味,用油一合,同煎令黑色,去滓下蠟少許,煎化停凝,每日三度,薄塗囟上。

治小兒囟開不合。合囟散

防風(去叉),白芨,柏子仁(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用乳汁調少許,塗囟上,以合為度。

治小兒腦長髮大,囟開不合,臂脛小,不能勝頭。半夏散

半夏(湯洗去滑七遍焙),芎藭,桂(去粗皮各一兩),草烏頭(十枚炮製去皮臍),細辛(去苗葉二兩)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用湯洗七次,然後焙乾。

芎藭:取一兩芎藭,去除粗糙的外皮。

桂枝:取一兩桂枝,去除粗糙的外皮。

草烏頭:取十枚草烏頭,炮製後去掉皮和臍。

細辛:取二兩細辛,除去根部的莖葉。

上五味細銼,以酒四升,漬一宿,煮令微熱漉出,綿裹溫熨囟上,朝暮二三十遍、良。

治小兒腦長囟不合。雞血塗方

上取丹雄雞一隻,將就小兒囟上,割其冠,使血滴囟訖,以赤芍藥末,粉血上。

治小兒解顱腦縫開不合。防風丸

防風(去叉),鍾乳粉,牛黃研,白朮(各半兩),熟乾地黃(焙),甘草(炙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溫水化下,隨歲數加減服。

白話文:

取上面六種藥物,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兩丸,用溫水送服,根據患者的年齡調整服用量。

治小兒解顱,囟縫不合。塗敷膏方

蛇蛻(燒灰),豬頰骨髓(各少許)

上二味,調和為膏,塗囟上,日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