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序四

回本書目錄

序四

1. 序四

陳子遠公,所著《石室秘錄》,皆傳自異人,而於青囊肘後,闡發尤多,故撥盲起疲,捷如響應。余既序之,梓以行世矣。無何,復郵《本草新編》,余讀竟而益嘆其術之奇也,服其心之仁也。粵稽烈山氏,躬嘗百草,教後世以醫。軒轅、岐伯,相與論性命之學,即今《金匱》、《靈樞》、《素問》、《難經》。

白話文:

陳子遠公所寫的《石室祕錄》,都是從奇人異士那裡傳承而來的,而且對於《青囊肘後》這本醫書,闡述得特別詳細,因此能幫助迷失的人找到方向,讓疲倦的人重獲生機,效果非常迅速。我已經為這本書作序,並且印刷出版了。

沒過多久,陳子遠公又寄來了《本草新編》,我讀完這本書,更加感嘆他的醫術高超,同時敬佩他的仁慈之心。從古代的烈山氏親自品嘗百草,教導後人醫術開始,軒轅氏和岐伯一起討論人體的生命規律,這些知識就記載在今天的《金匱》、《靈樞》、《素問》、《難經》等醫書中。

一以天地陰陽、四時寒燠、五行屈伸、悔吝之道,通於人身之風寒暑熱、五臟六腑、相生互伐、強弱通塞之機。蓋古先哲王明乎天人合一之理,而後頤指意會,將使天下之人之病無有不治,且並其病也而無之而後快焉。是道也,猶之政也。先王固以不忍人之心行之矣。後世若淳于意、華元化、孫思邈、許胤宗、龐安時諸公,咸以醫鳴,而長沙張公能集大成者,得是道也,得是心也。其間繼起,立論著方,或少偏畸,猶滋訾議,而況其凡乎。

白話文:

按照天地間陰陽、四時寒暑、五行伸縮和盛衰興替的規律,來推演人體的風寒暑熱、五臟六腑的相生相剋,以及強弱通塞的變化。古代的先賢明君通曉天人合一的道理,然後通過觀察和體會,將這套理論運用到醫學上,希望天下人的疾病都能得到治療,甚至不用治療就能消除疾病。這種道理,就像治理國家一樣。先王本著仁慈之心施行仁政。後世的淳于意、華元化、孫思邈、許胤宗、龐安時等名醫,都以醫術聞名,而長沙的張仲景能夠集各家之大成,正是因為他掌握了這種道理和仁心。在這此名醫之後,出現的醫家在理論和方劑的創立上,有的有所偏頗,難免招致非議,更何況那些醫術平庸的人。

自輓近以來,家執一言,人持一見,紛然雜然之說行,天人合一之旨晦,由是習焉莫測其端。狃焉莫窮其變,而冀得心應手也,必無幾矣。陳子乃慨然以著作自任,上探羲皇,密證仙真,寤寐通之,著書累千萬言。而《本草》一編,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考《綱目》,辨疑諸善本,惟探注方與真贗、與甘溫涼熱治病炮製而已。

白話文:

近年來,各家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人們也都執著於一己之見,各種不同的說法紛紛擾擾,天人合一的真諦逐漸被人們遺忘。因此,大家習慣於這種現象,難以理解它的根源,也無法探究它的變化,想要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更是難上加難。陳子(李時珍)感嘆於此,於是立志著述,上追伏羲時代,深入探究神仙真諦,經過無數日夜的鑽研,著述的文字累計達千萬言之多。至於《本草》一書,對於前人詳述的部分略加記載,對於前人略述的部分則深入探究。李時珍考證《綱目》,辨別疑義,採用善本,主要探求藥方與偽藥的辨別,以及藥物的寒、溫、涼、熱性質與治病炮製方法。

茲則一藥必悉其功用,權其損益,入某經通某臟,人能言之;入某經而治陰中之陽、陽中之陰,通某臟而補水中之火、火中之水,人不能言也;至或問辨疑,繭抽蕉剝,愈入愈細。舉《靈樞》以上諸書,後世有誤解誤用者,必引經據史,以辨明之,使人不墮雲霧中。洵乎陳子術之奇也。

白話文:

現在的人只知道某種藥的功效和利弊,知道它能進入某條經絡,疏通某個臟腑。但如果問起它既能進入某條經絡,又如何能治療陰中的陽氣、陽中的陰氣;既能疏通某個臟腑,又如何能補充水中的火氣、火中的水氣,他們就回答不出來了。等到進一步追問,他們就會越來越迷惑,就像抽絲剝繭一樣,越深入越細緻。對於《靈樞》等古代醫典中後人有誤解、誤用的地方,一定要引用經文和歷史資料進行辨明,讓人不會陷入迷霧之中。陳醫師的醫術確實令人驚嘆。

且其論滋補則往復流連,論消散則殷勤告誡,而於寒涼之味則尤其難其慎,不翅涕泣而道之,固唯恐輕投於一二人,貽害者眾;錯置於一二時,流毒者遠也。斯其心可不謂仁矣乎。今醫統久替似續,殊難其人。若陳子所云岐伯、雷公、仲景、純陽諸先哲,或顯形而告語,或憑乩而問答,殆亦憫醫理之不明,欲以斯道屬斯人也,陳子何多讓焉。

白話文:

在談論滋補養生方面,古人反覆強調其重要性,在論及消耗散熱時,更是苦口婆心。而對於寒涼性藥物,古人更是小心翼翼,甚至流下淚水叮囑,就是怕輕易給一人二人服用,結果卻對眾人造成危害;或是在一兩次不恰當的服用中,讓毒性傳播遙遠。這種愛護蒼生的心意,豈能說是仁慈的呢?

如今醫藥體系久經廢替,雖然有看似延續,但難覓其人。如果像陳子所說的,岐伯、雷公、仲景、純陽這些先哲,能夠顕形說話,或藉助乩筆問答,大抵也是因為感嘆醫理不明,想要將此道傳授給後人。陳子又何必過於推辭呢?

謀也,三載薪勞,一官叢脞,不能仰副聖主如天之仁以廣仁政,而獨於民人死生之際,三致意焉,故得是書而樂為之序。又減俸而付諸梓,亦欲舉世讀是書者,務求盡乎其心之仁,而不徒驚乎其術之奇焉,則夫古先哲王之所傳,賢士大夫之所述,庶不至如伯牙海上,知音曠絕,而於以濟世利物也,思過半矣。

白話文:

凡事須經過周詳的謀劃。花費三年心血的努力,換來微薄的官職,無法仰賴聖上廣大的仁慈,來推廣仁政,卻僅在百姓生死存亡之際,三番兩次表達關懷,因此能得到這本書而高興地為它作序。再削減俸祿來付印出版,也希望天下讀這本書的人,務必在心中體現仁心,而不只驚嘆於其醫術的神奇。如此一來,上古聖王相傳下來的醫術,以及賢士大夫所記載的醫學知識,就不會像伯牙在海上尋找知音一般,音訊渺茫,而能用於濟世救人了。我思考過這些,已經超過了一半。

康熙三十年歲次辛未仲春中浣之吉

華川金以謀敬書於上元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