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附錄 (5)

回本書目錄

附錄 (5)

1. 敷藥類即上

回陽玉龍膏,治一切陰疽絕不紅腫,肌膚冰冷,及寒濕流絡,流痰,流注,筋攣,骨痿並鶴膝風等。凡症屬陰寒者宜之。

肉桂(五錢),乾薑(二兩),赤芍(二兩),白芷(一兩半),南星(一兩),草烏(三兩)

共為細末,用熱酒調敷患處,或醋、酒、蜜合和調之。

沖和膏,治流痰流注,風濕麻痹,寒濕流經等。

紫荊皮(五兩),獨活(三兩),赤芍(二兩),白芷(一兩),石菖蒲(一兩五錢)

共為細末,用陳酒燉熟,加蜜少許,調敷患處。

蝌蚪散,治無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紅腫焮熟者皆可用之。

生大黃(八兩),寒水石(八兩),朴硝(十兩)

以上三味為末,和勻,用木鱉子三兩切片浸生水中,拌入,二三次將硝飛出,至紫色為度。用冷濃茶浸透,以雞毛掃患處。

一掃光,治疥瘡、瘡禿、頑癬及一切多癢少痛者,用菜油調敷。

硫磺(一錢),蒼朮(三錢),腰黃(一錢),風子肉(三錢),黃柏(三錢),明礬(一兩),煙膠(二錢),花椒(二錢),枯礬(一錢五分),蛇床子(三錢),苦參(二錢)

青蛤散,治黃水瘡等。共為細末。

青黛(八分),蛤粉(煅,一兩),黃柏(五錢),熟石膏(一兩),輕粉(一錢),濕龍散,治濕火臁瘡紅腫頑癢者,用紅江油調敷。

黃柏(八兩),茅朮(八兩),白芷(八兩),花椒(二兩),地膚子(二兩),蛇床子(三兩),鶴蝨(二兩)

移山過海散,治毒生致命之處,用移於無害部位。

雄黃,小麥麩,新鮮曲蟮屎

共為末,用好醋調敷於致命處半邊,自能移於不致命處。

白話文:

[立即使用的藥膏類]

  1. 回陽玉龍膏:用於治療所有不發紅腫脹的冷性瘡瘍,肌膚冰冷,以及因寒冷濕氣導致的神經疼痛,淋巴結腫大,肌肉收縮,骨骼萎縮,以及鶴膝風等病症。適合所有屬於陰寒性質的症狀。

成分包括肉桂(五錢),乾薑(二兩),赤芍(二兩),白芷(一兩半),南星(一兩),草烏(三兩)。這些成分研磨成細粉後,用熱酒調和敷在患處,或者用醋、酒、蜜混合調和使用。

  1. 沖和膏:用於治療淋巴結腫大,風濕麻痹,以及由寒冷濕氣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等症狀。

成分有紫荊皮(五兩),獨活(三兩),赤芍(二兩),白芷(一兩),石菖蒲(一兩五錢)。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用老酒煮熟,再加入少量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

  1. 蝌蚪散:用於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嚴重感染。所有由火毒、瘟疫毒引起的紅腫、熟透的病變都可以使用。

成分包括生大黃(八兩),寒水石(八兩),朴硝(十兩)。以上三種成分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用木鱉子切片浸泡在生水中,再拌入藥粉,反覆操作幾次直到硝酸鹽完全析出,直至藥粉呈現紫色。使用冷濃茶浸泡,用雞毛掃把藥粉塗抹在患處。

  1. 一掃光:用於治療疥瘡,禿瘡,頑固皮癬,以及所有多癢少痛的皮膚問題,用菜籽油調和敷用。

成分包括硫磺(一錢),蒼朮(三錢),腰黃(一錢),鳳仙花果實(三錢),黃柏(三錢),明礬(一兩),煙膠(二錢),花椒(二錢),枯礬(一錢五分),蛇牀子(三錢),苦參(二錢)。

  1. 青蛤散:用於治療黃水瘡等問題。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

成分包括青黛(八分),蛤蜊粉(煅燒後一兩),黃柏(五錢),熟石膏(一兩),輕粉(一錢)。

  1. 濕龍散: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腿瘡,紅腫頑固瘙癢,用紅江油調和敷用。

成分包括黃柏(八兩),茅朮(八兩),白芷(八兩),花椒(二兩),地膚子(二兩),蛇牀子(三兩),鶴蝨(二兩)。

  1. 移山過海散:用於將致命的毒素從危險位置轉移到無害的位置。

成分包括雄黃,小麥麩,新鮮蚯蚓糞。所有成分研磨成粉,用好醋調和敷在致命位置的一側,能將毒素轉移到非致命位置。

2. 丸藥類

梅花點舌丹,治疔瘡、發背、對口及咽喉等。每服一丸,口中含化。

西黃(三錢),熊膽(一錢),冰片(一錢),葶藶子(二錢,炒),珍珠(三錢),麝香(一錢),沉香(一錢),梅花葩(二錢),腰黃(一錢),血竭(一錢),蟾酥(二錢,人乳化),明月石(二錢)

以上各味共為細末,然後將人乳化蟾酥,傾入,和勻。手捏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金箔為衣,日中曬乾,瓷瓶收貯。

飛龍奪命丹,治疔瘡發背對口等疽。每服十丸,孕婦忌服。

麝香(三錢),蟾酥(四錢,酒化),腰黃(四錢),寒水石(四錢,煅),膽礬,血竭(二錢),蜈蚣(二錢炙),銅綠(二錢),制乳香(三錢),輕粉(二錢),蝸牛(四十二個),枯礬(二錢),制沒藥(三錢)

各味共為細末,同酒化蟾酥,和勻,嫌干,加陳酒少許,手發為丸如菜子大,外用硃砂為衣。

小金丹,治流注、流痰、瘰癧、痰核、乳岩及一切陰疽初起,服之即能消散,內有五靈脂,不可與人參、高麗、黨參同日服。

麝香(一錢),五靈脂(兩半),制沒藥(七錢半),白膠香(一兩半),地龍干(一兩半),草烏(一兩半),制乳香(七錢半),制木鱉(一兩半),白歸身(七錢半),京墨(一錢二分)

用糯米粉一兩二錢,煎稠,和入各藥末,搗千錘,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聽用。每服一丸,陳酒沖服,下部空心服,上部臨睡服。

琥珀護膜丸,治癰疽等。毒氣不能外出,恐傷內膜。

琥珀(一錢,研細),白礬(一兩),腰黃(一錢二分),黃臘(一兩),硃砂(一錢,研),白蜜(二錢)

先將臘、蜜入銅勺內,溶化後入各藥末,攪和,離火,候臘稍凝,急作為丸如菜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

萬靈丹,治流痰流注,寒濕流絡走注,痠疼等症。孕婦忌服。

茅朮(一兩),防風(二錢),草烏(一錢),赤芍(二錢),新會(一錢半),宣木瓜(二錢),麻黃(一錢半),獨活(二錢),萆薢(一錢半),秦艽(一錢半),川芎(一錢半),五加皮(三錢),桂枝(一錢半),寄生(三錢),當歸(二錢),半夏(一錢半),牛膝(一錢半),地龍(一錢),川石斛(三錢),甘草(二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紅花(一錢),絲瓜絡(三錢)

共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一錢半。

白話文:

[丸藥類]

「梅花點舌丹」,可用於治療疔瘡、發背、對口病以及咽喉疾病。每次服用一粒,放在口中慢慢溶解。

配方成分包括:西黃(三錢)、熊膽(一錢)、冰片(一錢)、葶藶子(二錢,炒過)、珍珠(三錢)、麝香(一錢)、沉香(一錢)、梅花葩(二錢)、腰黃(一錢)、血竭(一錢)、蟾酥(二錢,用人乳溶解)、明月石(二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再加入用人乳溶解的蟾酥,均勻混合。手工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外層包裹金箔,於太陽下曬乾,放入瓷瓶中保存。

「飛龍奪命丹」,可治療疔瘡、發背、對口等瘍症。每次服用十粒,孕婦不宜服用。

配方成分包括:麝香(三錢)、蟾酥(四錢,用酒溶解)、腰黃(四錢)、寒水石(四錢,煅燒過)、膽礬、血竭(二錢)、蜈蚣(二錢,烤過)、銅綠(二錢)、制乳香(三錢)、輕粉(二錢)、蝸牛(四十二隻)、枯礬(二錢)、制沒藥(三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加上用酒溶解的蟾酥,均勻混合,若覺得太乾,可添加一些陳酒,手工揉成菜籽大小的丸狀,外層裹上硃砂。

「小金丹」,可用於治療流注、流痰、瘰癧、痰核、乳巖以及各種陰疽初期,服用後能有效消散。但因內含五靈脂,不可與人參、高麗、黨參同日服用。

配方成分包括:麝香(一錢)、五靈脂(兩半)、制沒藥(七錢半)、白膠香(一兩半)、地龍幹(一兩半)、草烏(一兩半)、制乳香(七錢半)、制木鱉(一兩半)、白歸身(七錢半)、京墨(一錢二分)。使用糯米粉一兩二錢,煮至稠狀,加入各藥末,揉製千次,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晾乾待用。每次服用一粒,用陳酒沖服,下腹部疾病空腹服用,上腹部疾病睡前服用。

「琥珀護膜丸」,可用於治療癰疽等病症,防止毒氣無法排出,可能損傷內膜。

配方成分包括:琥珀(一錢,研磨細碎)、白礬(一兩)、腰黃(一錢二分)、黃臘(一兩)、硃砂(一錢,研磨)、白蜜(二錢)。首先將黃臘、白蜜放入銅勺中熔化,再加入各藥末,均勻攪拌,離開火源,待黃臘稍微凝固,迅速捏成菜籽大小的丸狀,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白開水送服。

「萬靈丹」,可用於治療流痰、流注、寒濕流絡、走注、痠疼等症。孕婦不宜服用。

配方成分包括:茅朮(一兩)、防風(二錢)、草烏(一錢)、赤芍(二錢)、新會(一錢半)、宣木瓜(二錢)、麻黃(一錢半)、獨活(二錢)、萆薢(一錢半)、秦艽(一錢半)、川芎(一錢半)、五加皮(三錢)、桂枝(一錢半)、寄生(三錢)、當歸(二錢)、半夏(一錢半)、牛膝(一錢半)、地龍(一錢)、川石斛(三錢)、甘草(二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紅花(一錢)、絲瓜絡(三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用水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一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