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附錄

2. 瘍醫探源論

人之所賴以生者,元氣也。存則生,亡則死,亦大彰明,較著者矣。故視病之生死,必視元氣之存亡,則百不失一。至於疾病之際,又貴有以保全之。寒熱攻補,一不得其道,即臟腑受傷,邪易入,氣無附而傷矣。

是人之一身,何處不宜保護?何藥可以輕嘗?而顧謂瘍科外證可以刀針亂試致戕元氣乎哉?況乎外證之生,半由內病,如癰疽、發背、流注、流痰、瘰癧、乳岩等證,或由元氣先虧,毒氣因之內熾致成外候,或毒氣內攻有損元氣。不勝枚舉!雖觸毒浸淫等,間有外致。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未有正氣未虧,而邪毒能禍者也。若正已虛而復用刀針以泄其元氣,是猶救人於井而下之以石也。可乎?否乎?或曰:「膿熟不針,將毒氣內陷腐化深大奈何?」余曰:「此東垣李先生所以設疏通、托裡、和營衛三法也。未成者,疏通自消;已潰者,和營益衛以生新;斂口已成,則托裡主之。

托裡者,托其氣,以使毒外達而潰。蓋人之一身氣血周流,日夜靡已。氣虛失於運行,是以濕痰凝滯血瘀留頓,肌肉壞腐成為膿脂。進以前法而肌之未腐得者,氣行血和,自然無恙;肌之已壞者,得氣之鼓舞易腐亦易潰,又何慮內陷深大之有耶?誠如子意設毒盛攻心,子將針其心耶?抑或臟腑生癰,子將針其臟腑耶?」或曰:「托裡之法,謹聞命矣。

敢問針砭烙灸古有其法,然則,方書所載盡屬非與?」余曰:「是何言與?聖賢垂法,自有妙用。無如真傳久失,罕得其似,而世俗徒襲其貌耳。求經所謂如橫弩起,如發機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淺深。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如手握虎,神無營於眾物者,誰耶?即有手法似古而不能神在秋毫,猶恐鮮效。

若盡違古法隨手一下,漫不經意,欲奏效功於旦夕,嘎嘎乎乎難之矣!況瘍之輕者,用刀針而生,即不用刀針而亦生;重者,用刀針而死,反不若不用刀針而亦死之,於心稍安也,且用刀針而死,或者不用刀針而未必死也。」

《御製金鑑》一書中表《外科心法》雖引用刀針之處即復不少,然於脫疽則云:古法在內則割,在骨則切。而必戒以病者情願死生付之度外,方可行之。明乎割切之難,必有功也。勇疽用針,流紫黑血而死耳,發若開出紫鮮血而凶。瘰癧、重齶、臍癰、喉瘤等禁針,疔瘡、敦疽等禁灸伏兔,肝癰、指疔禁針灸委中,癭瘤、乳岩翻花等不可誤有傷損,流血昏脫,立見危殆。

書中諸如此類言難盡述並,不憚煩言,再三痛戒,何訓者諄諄,而聽者藐藐耶!即有一二可開者,只屬輕淺之證,縱不用刀針亦能潰能斂。從可知內服外治之為急務也,內服如護心、托裡、化膿、長肉諸丸,揀選虔制;外治如升降、圍點、拔毒、呼膿、生肌、斂口、收脂、殺蟲、止血、止痛諸膏,洗熨等方皆不可少。

白話文:

人之所以能活著,靠的是元氣。元氣存在,人就活著;元氣耗盡,人就死亡,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所以,判斷疾病的生死,一定要看元氣的存亡,這樣做就幾乎不會出錯。至於生病的時候,更要懂得如何保護元氣。如果用藥的寒熱、攻補方法不對,就會傷害到內臟,讓邪氣容易侵入,元氣就失去了依附而受損。

人的整個身體,哪裡不應該保護呢?哪種藥可以隨便亂吃呢?怎麼能說外科的皮膚病就可以隨便用刀針來試探,去傷害元氣呢?何況外在的疾病,有一半是內在疾病引起的,比如癰疽、發背、流注、流痰、瘰癧、乳癌等疾病,有的是因為元氣先虛弱,毒氣因此在體內積聚而形成外在的症狀;有的則是毒氣向內攻擊而損害元氣。這種情況太多了,說不完!即使是接觸到毒物感染等,有時候是外在因素造成的,但邪氣之所以會侵入,一定是體內的氣虛了。

從來沒有正氣沒有虛弱,而邪毒能作怪的。如果正氣已經虛弱了,還用刀針去洩耗元氣,這就像把人從井裡救出來,反而丟石頭下去一樣,這樣對嗎?不對吧?有人會說:「膿熟了不針刺,難道要讓毒氣內陷,導致腐爛範圍擴大怎麼辦?」我說:「這就是東垣李先生設立疏通、托裡、和營衛三種方法的原因。還沒化膿的,用疏通的方法讓它自己消散;已經潰爛的,用和營益衛的方法來幫助它長出新肉;快要癒合的,就用托裡的方法來促進癒合。

托裡的意思,就是扶持正氣,讓毒排出體外,最後潰破。人體的氣血循環,日夜不停。如果氣虛而失去運行,就會導致濕痰凝結、血瘀停滯,肌肉腐壞形成膿。用以上的方法,對於肌肉還沒有腐爛的,可以讓氣血運行順暢,自然就沒事了;對於肌肉已經腐壞的,有了正氣的鼓舞,就容易腐爛也容易潰破,又何必擔心會內陷擴大呢?假如照你的意思,假設毒氣已經侵入心臟,難道你要針刺心臟嗎?又或者內臟長了膿腫,難道你要針刺內臟嗎?」有人說:「托裡的方法,我記住了。」

「請問,針刺、砭石、烙灸這些古代就有的療法,難道醫書上記載的都是錯的嗎?」我說:「這話說錯了!聖賢傳下來的療法,自有其精妙之處。只是真傳失落已久,很少有人能掌握其中的精髓,世俗之人只是徒具其形而已。醫經上所說的,要像弩箭發射一樣果斷,像機關觸發一樣迅速,掌握好針刺的深淺,要小心謹慎,不能有絲毫偏差。下針要像面對深淵一樣小心,像握著老虎一樣謹慎,神情專注,不受外界干擾,能做到這些的有誰呢?即使有人手法像古人,但如果不能夠領悟其中的精髓,恐怕效果也有限。

如果完全違背古法,隨意下針,漫不經心,想要立刻見效,那真的是太難了!況且,輕微的瘡瘍,用不用刀針都會好;嚴重的瘡瘍,用了刀針反而會死,還不如不用刀針,雖然也會死,但心裡至少能感到安慰。而且,用了刀針反而會死的,也可能不用刀針反而不會死。《御製金鑑》這本書中的《外科心法》,雖然引用了不少刀針的用法,但在談到脫疽時就說:古代的方法是,病在內就割開,病在骨頭就切開。但是一定要強調,病人要心甘情願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進行手術。由此可見,割開和切開是很困難的,必須要有把握才行。 用針來處理癰疽,如果流出紫黑色的血就會死;如果刺出紫紅色的鮮血,也是不吉利的。瘰癧、重齶、臍癰、喉瘤等疾病禁止針刺。疔瘡、敦疽等疾病禁止灸伏兔穴。肝癰、指疔禁止針灸委中穴。癭瘤、乳癌翻花等疾病,絕對不能傷害到它們,如果流血昏迷,就會立即出現危險。

書中類似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說也說不完,我不怕麻煩,一再告誡,為什麼教導的人苦口婆心,聽的人卻如此輕視呢?即使有一兩種可以開刀的,也只是很輕微的症狀,即使不用刀針也能潰破和癒合。由此可知,內服藥和外用藥才是最緊急的。內服藥要選用像護心、托裡、化膿、長肉等各種藥丸,要虔誠地製作;外用藥則要用升降、圍點、拔毒、呼膿、生肌、斂口、收脂、殺蟲、止血、止痛等各種藥膏,洗滌和熨燙等方法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