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卷四 手足發無定處部 (3)
卷四 手足發無定處部 (3)
1. 委中毒
(案25)中氣素虛,復傷脈絡,膀胱濕熱下注委中,筋脹作痛,朝緩暮盛,治以補中養血兼舒絡。
潞黨參,炙升麻,炒川芎,桑椹子,羚羊片,萆薢,炒柴胡,炒歸身,五加皮,宣木瓜,半夏曲
白話文:
【委中毒】
(案例25)這位患者本來中氣就較為虛弱,再加上脈絡受損,導致膀胱部位產生濕熱,並且這種濕熱向下影響到委中穴的位置,使得周圍的肌肉腫脹並且感到疼痛,這種症狀在早晨時會稍微緩解,但到了晚上則會變得更嚴重。治療上,我們會採用補充中氣、滋養血液並同時舒緩經絡的方法。
使用的藥材包括:潞黨參、炙升麻、炒川芎、桑椹子、羚羊片、萆薢、炒柴胡、炒當歸身、五加皮、宣木瓜、半夏曲等。
2. 伏兔疽
(案26)痛,左腰結塊,經久漸大,堅硬拈骨,木痛漫腫,重按痠疼,此伏兔疽也。陰虛內挾濕痰之候,實為險症。冀得正膿,庶有生機,議方即呈前治商服。
懷熟地,懷牛膝,煅牡蠣,粉萆薢,廣陳皮,生草,安玉桂,鹿角膠,炮薑炭,炒杜仲,法半夏
白話文:
(案例26)患者感到疼痛,左腰部位長有一塊結節,這個結節經過一段時間後逐漸增大,質地堅硬且緊貼在骨頭上,呈現出木頭般的疼痛並伴隨漫腫,如果用力按壓會感到痠疼,這就是所謂的「伏兔疽」。這是因為體內陰氣虛弱,同時夾雜著濕痰的症狀,確實是一種危險的病症。希望能夠正常排出膿液,這樣纔有可能出現生存的機會,因此決定開立藥方進行治療。
藥方成分包括:熟地(產自懷地)、牛膝(產自懷地)、煅燒過的牡蠣、粉萆薢、廣東陳皮、生草、安神用的玉桂、鹿角膠、炮製過的薑炭、炒過的杜仲、法式半夏。
3. 膝蓋癰
(案27)膝蓋癰潰久,只流脂水絕無正膿,蘊濕未清也。
生西耆,炒白朮,萆薢,土貝母,豬苓,新會皮,香白芷,宣木瓜,防風,炒秦艽,滑石
白話文:
【膝蓋膿腫】
(案例27)有位患者膝蓋的膿腫長時間不癒合,只流出油脂狀的液體,完全沒有正常的膿液,這顯示體內的濕氣尚未清除乾淨。
治療上使用的藥材包括:西洋參、炒過的白朮、狗脊、土貝母、豬苓、新鮮的陳皮、香白芷、木瓜、防風、炒過的秦艽以及滑石。
4. 鶴膝風
(案28)血虛失於營養,絡痹濕瘀右膝,痠疼伸縮不能自如,是為鶴膝風。脈弦而緩,非旦夕所能奏效者也。先擬通絡化濕為治。
炒當歸,宣木瓜,焦米仁,萆薢,鉤藤,煅石決,制首烏,炒秦艽,羚羊角,陳皮,赤苓
復,制首烏,炒歸身,炙龜板,宣木瓜,焦米仁,厚杜仲,炒阿膠,炒牛膝,炒桑枝,松毛
再復,加熟地、人參、麥冬、川柏,作膠法。
白話文:
【鶴膝風】
(案例28)患者因血液不足,導致營養供應失調,進而使右膝的經絡受阻,濕氣淤積,出現痠痛感,且活動受限,無法自由伸縮,這就是所謂的鶴膝風。從脈象來看,呈現出弦緩的特徵,顯示病情非短期內可以迅速見效的。首先,我們將以疏通經絡和化解濕氣作為治療的初步方案。
處方藥物包括:炒過的當歸,宣木瓜,炒過的米仁,萆薢,鉤藤,煅燒過的石決明,製過的首烏,炒過的秦艽,羚羊角,陳皮,赤苓。
後續的處方則加入製過的首烏,炒過的當歸身,炙過的龜板,宣木瓜,炒過的米仁,厚杜仲,炒過的阿膠,炒過的牛膝,炒過的桑枝,松毛。
在進一步的治療中,將添加熟地,人參,麥冬,川柏,並以製作膠的方法進行治療。
5. 魚肚疽
(案29)魚肚疽,氣血兩虧,漫腫不潰,脈數,畏寒身熱,補托為先。急於用針徒遭苦楚也耳。
生西耆,炒白朮,桑椹子,秦艽,杞子,新會皮,炒歸身,炒川芎,焦白芍,杜仲,柴胡
(案30)魚肚疽腫退膿多,惟內實未化,法當清補參化濕。
生西耆,大原地,焦白芍,萆薢,桑椹子,新會皮,制洋參,湖丹皮,炒秦艽,杜仲,炒歸身
白話文:
【魚肚疽】
(案例29)對於患有魚肚疽的病人,其氣血兩虛,病竈處泛腫但未破潰,脈象快速,畏寒並伴有發熱的情況,應先進行滋補和託毒的治療。如果急忙使用針刺治療,只會讓病人遭受更多的痛苦。
藥方:生黃耆、炒白朮、桑椹子、秦艽、枸杞子、新會皮、炒當歸身、炒川芎、焦白芍、杜仲、柴胡。
(案例30)對於魚肚疽病狀減緩,膿液排出量增多的病人,但其體內濕氣尚未完全消散,治療上應採取清熱滋補兼有去濕的策略。
藥方:生黃耆、大原地、焦白芍、萆薢、桑椹子、新會皮、人參、湖丹皮、炒秦艽、杜仲、炒當歸身。
6. 臁瘡
(案31)濕乘血虛挾熱下注,臁瘡生化不定,內凸作痛,保本並治。
炒生地,新會,防己,炙升麻,遠志,大豆黃卷,炒歸身,生耆,棗仁,赤茯苓,磁石
(案32)臁瘡腐化雖定,色老脂多,元氣是虧,防延腹疾難理。
砂仁炒黨參,赤小豆,懷山藥,粉萆薢,焦白芍,九制何首烏,大腹皮,煅牡蠣,炒歸身,炒栝樓,大有綿西耆,炒麥冬
(案33)臁瘡形色不堪,腹脹日大,脾虛而濕陷之候也,鬆動為要。
炒冬朮,炒黨參,大腹皮,防風,新會,萆薢,焦茅朮,甘杞子,巴戟天,防己,赤芍
(案34)腳瘡復發,腫脹泡潰流脂,暑濕外受也。
防風,杜藿香,赤苓,白芷,地丁草,粉豬苓,萆薢,焦茅朮,滑石,防己,金銀花
白話文:
(案例31) 因為濕氣趁著血液不足且帶有熱氣的情況下往下沉,導致小腿部位長了臁瘡,且病情時好時壞,內部腫起且疼痛。在保護根本的同時進行治療。
使用炒過的生地、新會、防己、炙升麻、遠志、大豆黃卷、炒過的當歸、生黃耆、酸棗仁、赤茯苓、磁石。
(案例32) 雖然臁瘡的腐爛情況已穩定,但顏色暗淡且分泌物多,這是元氣損失的表現,需防止進一步引發腹部疾病,因為較難治療。
使用砂仁炒過的黨參、赤小豆、淮山藥、粉萆薢、焦白芍、九製何首烏、大腹皮、煅牡蠣、炒過的當歸、炒栝樓、綿西耆、炒麥冬。
(案例33) 臁瘡的形狀和顏色讓人不忍直視,且腹部逐日膨脹,這是脾臟虛弱且濕氣下沉的症狀,重要的是要讓身體鬆動。
使用炒過的白朮、炒過的黨參、大腹皮、防風、新會、萆薢、焦茅朮、甘枸杞、巴戟天、防己、赤芍。
(案例34) 腳上的瘡再次復發,出現腫脹、水泡破裂並流出脂肪,這是由於受到暑濕的影響。
使用防風、杜藿香、赤苓、白芷、地丁草、粉豬苓、萆薢、焦茅朮、滑石、防己、金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