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卷四 手足發無定處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手足發無定處部 (1)

1. 卷四 手足發無定處部

2. 漏肩風

(案1)高年血枯有火,兼之蘊濕,肩臂疼痛,經針灸後,瘡痍延蔓,結痂不脫,清營潤燥主之。

二原地,丹皮,羚羊,知母,五加皮,生杜仲,潤元參,天冬,桑白,麥冬,炒菟絲

(案2)營虛風入脈絡,肩痛筋攣漸重。

黃防己,生西耆,威靈仙,獨活,五加皮,歸身,細桂枝,厚杜仲,羚羊角,秦艽,桑椹子

(案3)漏肩風久痛。

白歸身,炙桂枝,五加皮,制首烏,威靈仙,炒川芎,青防己,川羌活,片薑黃,生杜仲,炒秦艽

白話文:

【漏肩風】

案例一:這是一個年紀較大的患者,血液乾枯且有火氣,同時身體內積存濕氣,導致肩臂疼痛。在經過針灸治療後,傷口蔓延,結痂後久久不脫落。這種情況下,我們主要用清熱滋潤的方法來治療。

藥方包括:牡丹皮、羚羊角、知母、五加皮、生杜仲、潤元參、天冬、桑白皮、麥冬、炒菟絲子。

案例二:這是營養不足,風邪侵入經脈和絡脈,導致肩部疼痛,肌肉緊繃且逐漸加重的情況。

藥方包括:黃防己、生西洋參、威靈仙、獨活、五加皮、當歸身、細桂枝、厚杜仲、羚羊角、秦艽、桑葚子。

案例三:長期的漏肩風病痛。

藥方包括:當歸身、炙桂枝、五加皮、製首烏、威靈仙、炒川芎、青防己、羌活、片薑黃、生杜仲、炒秦艽。

3. 肩疽

(案4)肩疽已潰。

炒歸身,杜仲,生西耆,秦艽,焦苡仁,桑椹子,炒白芍,夏曲,川石斛,川斷,甜陳皮

白話文:

(案例4)肩膀部位的膿瘡已經化膿破裂了。

處方包含了:炒過的當歸,杜仲,生的黃耆,秦艽,炒過的薏苡仁,桑椹,炒過的白芍,麥芽,石斛,川斷,以及甜的陳皮。

4. 臑疽

(案5)傷絡感邪,臑疽腫硬,身熱,勢頗厲害,清散兼施主之。

羚羊角,西赤芍,川芎,青皮,秦艽,焦夏曲,荊芥穗,淡黃芩,花粉,枳殼,象貝

(案6)太陰脈絡受寒,寒熱發為,疽,腫痛痙攣,消散非易。

炒柴胡,象貝,嫩鉤藤,川芎,黃芩,海浮石,羚羊片,花粉,炒秦艽,杜仲,夏曲,桑寄生,絲瓜絡

復,腫減作痛,去川芎、鉤藤、柴胡,加大力子全福花、新會皮。

白話文:

【臑疽】

(案例5) 由於傷及經絡並受到邪氣影響,導致上臂長出惡性腫瘡,身體發熱,病情相當嚴重,治療上以清熱和散瘀兩種方法同時進行。

使用的藥材包括:羚羊角、西洋紅芍、川芎、青皮、秦艽、焦夏曲、荊芥穗、淡黃芩、花粉、枳殼、象貝。

(案例6) 太陰脈絡受到寒氣侵襲,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導致長出惡性腫瘡,且伴有腫脹疼痛與痙攣,要消散這種情況並不容易。

使用的藥材有:炒柴胡、象貝、嫩鉤藤、川芎、黃芩、海浮石、羚羊片、花粉、炒秦艽、杜仲、夏曲、桑寄生、絲瓜絡。

再次診斷後,發現腫脹已減緩但仍有疼痛,於是去除川芎、鉤藤、柴胡,加入大力子、全福花、新會皮來進一步治療。

5. 腋癰

(案7)腋癰已成。

象貝母,羚羊片,秦艽,赤丹參,六一散,半夏曲,花粉片,陳皮,建連翹

白話文:

(案例7)在處理已經形成的腋下膿腫。

使用象貝母,羚羊角片,秦艽,紅色丹參,六一散,半夏曲,花粉片,陳皮,以及建連翹這些藥材。

6. 兌疽

(案8)兌疽紅腫發泡,防有潰爛出血之虞。

羚羊角,大力子,炒秦艽,象貝母,淡黃芩,淨連翹,半夏曲,西赤芍,香白芷,絲瓜絡

復,得膿腫退,和營舒絡為治。

秦艽,桑椹子,黃芩,赤苓,花粉片,焦半夏曲,生耆,象貝母,米仁,新會,炒赤芍

白話文:

【對於兌疽的治療】

(案例8)患者患部呈現紅腫並有水泡,有可能會進一步發生潰爛及出血的情況。

在治療上,使用了羚羊角、大力子、炒秦艽、象貝母、淡黃芩、淨連翹、半夏曲、西赤芍、香白芷、絲瓜絡等藥物。

再次診療時,膿腫已逐漸消退,治療方向主要在於調理身體機能,舒緩經絡。

後續治療則使用秦艽、桑椹子、黃芩、赤苓、花粉片、焦半夏曲、生耆、象貝母、米仁、新會、炒赤芍等藥物。

7. 鵝掌風

(案9)血燥受風,掌心白斑色枯且癢,鵝掌風最難脫體。

制首烏,麥冬,刺蒺藜,小生地,松毛,炒歸身,知母,嫩苦參,炙甘草,胡麻

(案10)脾肺陰液枯耗發為鵝掌風。

肥玉竹,小生地,羚羊角,黃芩,白蒺藜,白芍,黑玄參,麥冬肉,淨連翹,米仁,炒歸身

白話文:

【鵝掌風】

(案例9) 因血液乾燥受風影響,手掌出現白色斑點,皮膚乾枯並伴有癢感,這類鵝掌風病情非常頑固不易根治。

治療用藥包含製首烏、麥冬、刺蒺藜、小生地、松毛、炒歸身、知母、嫩苦參、炙甘草、胡麻。

(案例10) 脾臟和肺部的陰液消耗過多導致鵝掌風的發生。

治療用藥包含肥玉竹、小生地、羚羊角、黃芩、白蒺藜、白芍、黑玄參、麥冬肉、淨連翹、米仁、炒歸身。

8. 薹疽

(案11)心脾蘊熱不化,薹疽堅實大痛,寒熱,脈數,防穿掌是重。

羚羊角,象貝,赤丹參,六一散,夏曲,秦艽,連翹殼,赤芍,杜藿香,燕竹葉,黃芩

白話文:

【案例十一】這個人因為心臟和脾臟內蓄積了過多的熱氣無法消解,導致他長了一個堅硬且疼痛的腫塊(苔疽),並且還伴隨著發冷發熱的症狀,他的脈搏跳動頻率也比一般人快,這種情況相當嚴重,甚至可能導致穿掌的後果。

治療這個病症的藥方包含了:羚羊角、象貝、紅色的丹參、六一散、夏季的麴、秦艽、連翹的外殼、紅色的芍葯、杜藿香、燕子的竹葉、黃芩等草藥。

9. 手背發

(案12)手背發由觸毒所致,驟泡潰漫腫不守,木痛無膿,身熱,脈旺,年近杖鄉,大非所宜。

香白芷,土貝母,淡黃芩,塊滑石,金銀花,赤丹參,人中黃,焦夏曲,全栝樓,羚羊角,西赤芍,生茜草

另研珍珠、西黃沖服各三分。

復,紅暈腫勢略減,腐化疆界未分,幸脈靜身涼,無虞毒陷。

羚羊角,象貝母,焦遠志,赤苓,新會皮,白朮,淡黃芩,赤丹參,焦夏曲,澤瀉,生綿耆

(案13)手背發紫黑漫腫。

真川連,廣藿梗,丹參,茯苓,金銀花,生耆,半夏曲,京川貝,赤芍,滑石,炒全蔞

白話文:

【手背發】

案例12:手背的突發腫脹是由接觸到毒素導致,迅速地形成水泡且擴散性腫脹,木然疼痛但無膿,伴隨身體發熱,脈搏旺盛。患者年紀大,這種情況對他來說非常不適合。

使用藥物包括:香白芷、土貝母、淡黃芩、塊滑石、金銀花、赤丹參、人中黃、焦夏曲、全栝樓、羚羊角、西赤芍、生茜草。

另外,珍珠和西黃各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分。

後續檢查,紅色的腫脹現象稍微減輕,但腐化的範圍尚未明確界定,幸運的是脈搏平穩,身體也降溫,沒有毒素進一步擴散的危機。

再用藥包括:羚羊角、象貝母、焦遠志、赤苓、新會皮、白朮、淡黃芩、赤丹參、焦夏曲、澤瀉、生綿耆。

案例13:手背出現紫黑色的擴散性腫脹。

治療藥物有:真川連、廣藿梗、丹參、茯苓、金銀花、生耆、半夏曲、京川貝、赤芍、滑石、炒全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