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9)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9)
1. 雷龍疽
(案83)勞傷氣陷,濕熱隨之,雷龍疽。服藥雖不見功,但治不可驟。
川黃柏,炙升麻,粉豬苓,焦苡仁,片通草,龍膽草,柴胡,赤茯苓,淡竹葉,粉萆薢,生茜草,金銀花
白話文:
【雷龍疽】
(案例83)因過度勞累導致氣血虛弱,隨後濕熱之邪乘虛而入,引發了雷龍疽這種疾病。即使服用藥物,可能一時之間看不見顯著療效,但治療過程不能急躁,需持續按部就班。
藥方成分包括:黃柏、炙升麻、豬苓、炒薏苡仁、通草、龍膽草、柴胡、赤茯苓、淡竹葉、粉萆薢、生茜草、金銀花。
2. 橫痃
(案84)橫痃疽,由敗精流滯所致,惡寒,脈旺,勢將蒸膿。
穿山甲,生西耆,土貝母,炒秦艽,川楝子,山楂肉,荊芥穗,炒青皮,新會皮,青蔥管
復,將潰內實。
生西耆,山楂核,青皮,海浮石,夏曲,大腹皮,赤丹參,左牡蠣,象貝,六一散,全福花,杜仲
再復,已潰流膿。去丹參、牡蠣、青皮,加丹皮、細石斛、紅棗。
白話文:
【橫痃】
(案例84)橫痃這種疾病是由於體內精氣運行不暢,淤積所致,患者會感到極度畏寒,脈搏強勁,病情發展下去將會形成膿腫。
藥方包含:穿山甲、生黃耆、土貝母、炒秦艽、川楝子、山楂肉、荊芥穗、炒青皮、陳皮(新會產)、青蔥等成分。
待病竈即將破潰時,調整藥方為:生黃耆、山楂核、青皮、海浮石、夏枯草、大腹皮、赤丹參、煅牡蠣、象貝、六一散、全福花、杜仲。
若已經潰爛並開始流膿,則需從藥方中去掉赤丹參、煅牡蠣、青皮,並加入牡丹皮、細石斛、紅棗。
3. 魚口便毒
(案85)厥陰受寒,濕痰凝滯,魚口疽將潰,腎囊亦脹,防大痛厥逆。
生西耆,荔子核,焦楂核,炒黃芩,炙遠志,焦夏曲,宣木瓜,廣橘核,海浮石,炒黨參
(案86)瘀積兼濕注,魚口疽屢發,毋視瘡瘍外症不究其源。
焦茅朮,土貝母,元紅花,粉萆薢,炙玄武板,炒白朮,炒黃芩,粉豬苓,左牡蠣,炙黑升麻
白話文:
【魚口便毒】
(案例85) 這是由於足厥陰肝經感受寒冷,導致濕痰在體內凝結停滯,引發了魚口疽即將破潰的情況,同時腎囊也出現腫脹,需防範劇烈疼痛導致的厥逆現象。
治療上,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荔枝核、焦楂核、炒黃芩、炙遠志、焦麥芽、宣木瓜、廣陳皮、海浮石、炒黨參。
(案例86) 病人體內有瘀血積聚且兼有濕氣侵襲,導致魚口疽反覆發作,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瘡瘍症狀,而忽略探查其根本原因。
治療上,選用的藥物有:焦茅朮、土貝母、紅花、粉萆薢、炙玄武板、炒白朮、炒黃芩、粉豬苓、煅牡蠣、炙黑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