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8)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8)
1. 囊癰
(案73)囊癰潰後,腫脹未消。
炒柴胡,赤苓,生四耆,新會皮,焦楂核,大腹皮,炙升麻,萆薢,焦白芍,炒橘核,湖丹皮
(案74)塞濕下陷,腎囊腫痛,寒熱,舌白脈數,腐爛脫殼,是重。
川楝子,粉萆薢,焦楂核,香青蒿,黃芩,澤瀉,炒青皮,炒撫芎,軟柴胡,炙鱉甲,滑石
復,筋大稍減,偏墜未松,從平肝法。
炒金鈴子,炒白芍,炒川柏,酸棗仁,荔子核,炒軟柴胡,炒秦艽,焦遠志,煅牡蠣,生草梢,炙玄武板,加湘蓮肉、芡實
(案75)肝腎內虧,寒濕外襲,囊癰延久成漏,脈形虛軟,治從顧本為宜。
制首烏,金石斛,赤茯苓,焦米仁,厚杜仲,煅牡蠣,料豆衣,建澤瀉,炒白芍,白蓮肉
復,加潞黨參
(案76)囊癰紅腫作痛,殊難消散。羚羊角,軟柴胡,焦楂核,江枳殼,赤苓,萆薢,金鈴子,炒青皮,嫩鉤藤,干橘葉,新會
(案77)疝之為病,肝腎虧也。宜溫補化濕,庶不成瘍。
安玉桂,鹿角霜,廣橘核,臺烏藥,淡蓯蓉,懷熟地,甘杞子,全福花,淡海藻,吳茱萸,葫蘆巴,粉萆薢
白話文:
【囊癰】
(案例73)在囊癰破潰之後,仍然有腫脹現象未消退。
使用炒柴胡、赤苓、生四耆、新會皮、焦楂核、大腹皮、炙升麻、萆薢、焦白芍、炒橘核、湖丹皮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74)出現了濕氣阻塞導致下陷,腎囊部位腫脹疼痛,伴有寒熱交錯,舌苔呈白色且脈搏數量增多,有腐爛和脫皮現象,病情較嚴重。
用川楝子、粉萆薢、焦楂核、香青蒿、黃芩、澤瀉、炒青皮、炒撫芎、軟柴胡、炙鱉甲、滑石等藥材進行治療。
病情稍有好轉,筋絡的腫脹有所減輕,但仍未完全鬆弛,需遵循平肝法則來治療。
使用炒金鈴子、炒白芍、炒川柏、酸棗仁、荔子核、炒軟柴胡、炒秦艽、焦遠志、煅牡蠣、生草梢、炙玄武板,並添加湘蓮肉、芡實。
(案例75)肝腎功能內部虧損,外受寒濕侵襲,囊癰長時間未能痊癒形成漏管,脈象呈現虛弱軟弱,應當從根本上進行調理。
使用制首烏、金石斛、赤茯苓、焦米仁、厚杜仲、煅牡蠣、料豆衣、建澤瀉、炒白芍、白蓮肉等藥材進行治療,後續可添加潞黨參。
(案例76)囊癰呈現紅腫疼痛,很難消散。
使用羚羊角、軟柴胡、焦楂核、江枳殼、赤苓、萆薢、金鈴子、炒青皮、嫩鉤藤、幹橘葉、新會等藥材進行治療。
(案例77)疝氣這種疾病,主要是肝腎功能不足所致。應該溫補祛濕,避免形成瘍。
使用安玉桂、鹿角霜、廣橘核、臺烏藥、淡蓯蓉、懷熟地、甘杞子、全福花、淡海藻、吳茱萸、葫蘆巴、粉萆薢等藥材進行治療。
2. 繡球風
(案78)血燥積熱,腎囊膚裂出血,瘙癢難支,症名繡球風,和營潤燥主之。
白歸身,制首烏,柏子仁,苦杏仁,地膚子,中生地,嫩苦參,白蘚皮,單桃仁,威靈仙,豨薟草
白話文:
(案例78)這位患者因為血液乾燥且有熱毒積聚,導致生殖器周圍皮膚裂開並出血,並且極度瘙癢,這種症狀被稱為"繡球風"。治療上主要採用調和營養、滋潤乾燥的方法。
所使用的藥材包括:當歸身、製何首烏、柏子仁、苦杏仁、地膚子、生地黃、嫩苦參、白蘚皮、桃仁、威靈仙、豨薟草。
3. 跨馬癰
(案79)肝腎並虧,濕痰交滯,便濁囊脹,後房結為痰核,已成跨馬癰。
粉萆薢,土貝母,海浮石,羚羊尖,阿膠(蛤粉炒),左牡蠣,淡黃芩,炒川白,焦楂核,淡竹葉
復,已潰無膿,勢必腐化。
軟柴胡,赤茯苓,黃芩,羚羊角,澤瀉(鹽水炒),粉萆薢,生西耆,廣皮,土貝母,焦楂核
白話文:
【跨馬癰】
(案例79)患者肝腎功能同時損耗,濕氣與痰滯在體內交纏,導致排泄物混濁,睪丸部位腫脹,後陰部形成硬塊,已經發展成為跨馬癰。
治療用藥包括:粉狀菝葜、土貝母、海浮石、羚羊角尖、蛤粉炒製的阿膠、左牡蠣、淡黃芩、炒製的川芎、焦楂核、淡竹葉。
再次診斷時,患處已經潰爛但沒有膿液,顯示組織正處於腐化的狀態。
接下來的藥方為:軟柴胡、赤茯苓、黃芩、羚羊角、鹽水炒製的澤瀉、粉狀菝葜、生西耆、廣皮、土貝母、焦楂核。
4. 懸癰
(案80)屏翳穴,一名會陰穴,為任脈經首穴也。今三陰虧損,外兼濕熱,成為懸癰。宜節勞靜養,庶得稍瘳,先以化濕主治。
生首烏,黃芩,忍冬花,炒川芎,鹽水炒澤瀉,土貝母,赤苓,甘草節,天花粉
(案81)海底結實經久,勿作輕視致延成漏。
羚羊角,萆薢,天花粉,柴胡,赤芍,滑石,土貝母,豬苓,焦夏曲,獨活,黃芩,銀花
白話文:
【懸癰】
(案例80)屏翳穴,又稱會陰穴,是任脈的第一個穴位。現在因肝、脾、腎三臟功能損耗,加上外在濕熱影響,導致了懸癰的發生。應該節制勞累,保持安靜養身,這樣病情才能稍微好轉,治療上應先從化解濕氣著手。
藥方:生首烏、黃芩、忍冬花、炒川芎、鹽水炒澤瀉、土貝母、赤苓、甘草節、天花粉。
(案例81)如果海底部位長出硬塊且持續一段時間,切勿掉以輕心,以免病情拖延而形成更嚴重的情況。
藥方:羚羊角、萆薢、天花粉、柴胡、赤芍、滑石、土貝母、豬苓、焦夏曲、獨活、黃芩、銀花。
5. 臀癰
(案82)臀中結核漸大,脈象左手細小右手細數,素來頓,目前咯血,姑從養血化痰為治。
大沙參,茜草根,白茯苓,炒秦艽,羚羊角,漂海粉,大麥冬,西洋參,生蛤粉,炒白芍,熟石膏
白話文:
【病案編號82】病患臀部的腫塊逐漸增大,診脈後發現左手脈象細弱,右手脈象細速。平時就常有頓悶感,近來甚至出現咯血的症狀,因此治療上先以滋養血液和化痰為主。
所用藥物包括:南沙參、茜草根、白茯苓、炒秦艽、羚羊角、漂洗過的海粉、大麥冬、西洋參、生蛤粉、炒白芍、熟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