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7)
卷三 上下身內癰部 (7)
1. 肛漏
(案62)咳久失血,肺絡內傷,移注大腸,肛門成癰。肺與大腸相為表裡。今觀症若是,非明徵乎?但患由內致,久必成漏生管。剪割掛線,雖有其法,未敢輕信。治惟益陰以制陽,使火不上亢,紅將自止而咳亦自平矣。然後依次調理,盡善不怠。既免延怯於當前,可冀收功於後日,孰輕孰重願足下自權之耳。
制何首烏,石決明,北沙參,赤丹參,焦苡仁,炙元武版,川貝母,栝樓仁,側柏葉,赤茯苓
(案63)肛癰腫脹。羚羊角,淡黃芩,炙升麻,生西耆,丹皮,陳皮,川萆薢,福澤瀉,炒川芎,炙鱉甲,槐米
(案64)肺主氣,咳久傷絡未由宣泄,由臟及腑,肛患穿潰,幸脈象尚和,未見細數,急宜珍重,庶不致延入怯門。若論刀針諸法,敬謝不敏,竊恐非徒無益,反致弄巧成拙耳。戒之,慎之。
北沙參,川石斛,冬桑葉,廣橘白,炙龜板,光杏仁,川貝母,炙紫菀,麥冬肉,石決明,炒蔞仁
復,加制首烏、懷熟地,去杏仁、桑葉。
白話文:
【肛漏】
(案例62) 這位患者因長期咳嗽導致出血,肺部的血管受損,病狀轉移到大腸,進而使肛門部位形成膿腫。在中醫理論中,肺與大腸是互為表裡的關聯。現在從患者的症狀來看,這就是明確的證據。但是,這種由內部引發的疾病,如果時間久了,必然會形成肛漏。雖然有剪割或掛線等手術方法,但我不敢輕易採信。治療上,應強化滋陰作用以抑制過盛的陽氣,使火氣不會過度上沖,這樣出血自然會停止,咳嗽也會自然消失。然後再依序進行調理,持續且不懈怠。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當下的病情惡化,也有望在將來獲得療效,病情的輕重緩急,希望你能自行衡量。
藥方包括:製何首烏、石決明、北沙參、赤丹參、焦苡仁、炙元武版、川貝母、栝樓仁、側柏葉、赤茯苓。
(案例63) 肛門部位腫脹成膿。這種情況下,我會開出以下藥方:羚羊角、淡黃芩、炙升麻、生西耆、丹皮、陳皮、川萆薢、福澤瀉、炒川芎、炙鱉甲、槐米。
(案例64) 肺主掌氣息,長久咳嗽會傷害到肺部的血管,無法正常排解,從臟器影響到腑器,進而導致肛門部位病變。幸好,患者脈象仍顯得平和,尚未出現細數的現象,必須及時珍視健康,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對於手術或針灸等方法,我並不擅長,我擔心這些方法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所以,我提醒患者,一定要謹慎對待。
藥方為:北沙參、川石斛、冬桑葉、廣橘白、炙龜板、光杏仁、川貝母、炙紫菀、麥冬肉、石決明、炒蔞仁。再進一步,可以加入製首烏和懷熟地,去掉杏仁和桑葉。
2. 沿肛結毒
(案65)濕毒交併,沿肛腐爛,時癢時痛,不易脫體。
土茯苓,生首烏,嫩苦參,元武板,焦苡仁,烏犀角,金銀花,白蘚皮,生茜草,白蒺藜
白話文:
【案例65】患者遭受濕毒雙重侵害,導致肛門周圍組織腐爛,病情時而癢,時而痛,極為難受,且症狀持續不易消失。
治療上使用的藥物包括:土茯苓、生首烏、嫩苦參、元武板、焦苡仁、烏犀角、金銀花、白蘚皮、生茜草、白蒺藜。這些藥材將用於清除體內濕毒,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病患的不適感。
3. 痔漏
(案66)中虛濕熱,下陷成痔,脈弦數,久則生管成漏,擬化濕補中。
潞黨參,焦茅朮,炙升麻,生西耆,焦米仁,焦白朮,炒川柏,粉萆薢,象貝母,炒青皮
(案67)痔漏經久,脂水常流,津液因之漸耗。雖起由濕熱,實則三陰內虧,真元不固,肝陽得以擾動,脈形虛弦,此其徵也。宜耐性調治,冀得帶疾延年,不增乾咳諸款已為幸事。勿事霸圖,免致變端蜂起。
提潞黨,玄武板,赤丹參,煅石決,焦苡仁,西洋參,制首烏,粉丹皮,浙貝母,粉萆薢,生西耆,白雲苓
復,生洋參,女貞子,煅牡蠣,粉萆薢湖丹皮,潞黨參,川石斛,制首烏,象牙屑,湘蓮肉,元武板,花粉片
(案68)肝腎內虧,濕邪因之下注。痔瘍經久成漏,化頭肉凸,經庸手剪割復戕元氣,咳嗽內熱,已成瘡怯,難保無妨。
北沙參,金石斛,生穀芽,生於術,穭豆皮,莧麥冬,云茯神,廣橘白,生西耆,福澤瀉
(案69)營衛兩虧治宜填補
潞黨參,大熟地,制冬朮,沙苑子,懷山藥,生西耆,杜阿膠,炙升麻,肥玉竹,炙甘草
白話文:
【痔漏】
(案例66) 由於體內虛弱且濕熱,導致直腸脫垂形成痔瘡,脈搏呈現弦數狀,長久下來會形成管道成為漏痔,治療應當去除濕氣並補充中氣。
使用的藥材有:潞黨參、焦茅朮、炙升麻、生西耆、焦米仁、焦白朮、炒川柏、粉萆薢、象貝母、炒青皮。
(案例67) 痔瘡及漏痔病程已久,常常流出油脂水份,體內津液因此逐漸消耗。雖起因於濕熱,但實際上是肝腎脾三臟內在虛弱,正氣不穩固,導致肝陽亢進,脈象呈現虛弦,這就是其特徵。應耐心調理,希望能夠帶著疾病延續生命,不再增加乾咳等其他症狀,就是幸運的事了。不要有過度的野心,以免病情加劇。
藥物配方包括:潞黨參、玄武板、赤丹參、煅石決、焦苡仁、西洋參、制首烏、粉丹皮、浙貝母、粉萆薢、生西耆、白雲苓。
再開方:生洋參、女貞子、煅牡蠣、粉萆薢湖丹皮、潞黨參、川石斛、制首烏、象牙屑、湘蓮肉、元武板、花粉片。
(案例68) 肝腎功能衰弱,濕邪趁機向下流竄。痔瘡長時間未愈,形成漏痔,頭部肉凸出,被庸醫剪割傷害了元氣,伴隨咳嗽和內熱,已經發展成瘡病,身體虛弱,很難保證不會有後遺症。
使用的藥材有:北沙參、金石斛、生穀芽、生於術、莭豆皮、莧麥冬、雲茯神、廣橘白、生西耆、福澤瀉。
(案例69) 體內營養和防禦功能雙重損失,治療應當填補。
藥物配方包括:潞黨參、大熟地、制冬朮、沙苑子、懷山藥、生西耆、杜阿膠、炙升麻、肥玉竹、炙甘草。
4. 臟毒
(案70)臟毒由濕熱下注而成。
炒蔞仁,忍冬藤花,粉萆薢,土貝母,石決明,火麻仁,松子仁,甘草梢,制首烏,通天草
復,加⿰旁刂羚羊角
(案71)陰虧者必陽旺,木火刑金致傷肺絡,宜其上迫吐紅下注成毒。蓋肺氣下墜大腸無所發泄而成斯疾也。蒂固根深之症非同膚淺。
北沙參,莧麥冬,西洋參,赤丹參,蛤粉,炒阿膠,制首烏,石決明,川石斛,鮮藕汁,炙玄武板
(案72)勞頓受寒,寒戰身熱,挾濕下注,睪丸腫脹,痛及內股,脈數弦硬,嗆咳舌白,節勞,多藥以消之。
炒柴胡,赤茯苓,川楝子,小茴香,細石斛,霜桑葉,炙紫菀,地膚子,炒秦艽,砂仁殼,半夏曲,加荔子核
復,腫減脹痛未除。
炒柴胡,赤茯苓,廣木香,粉萆薢,炒秦艽,福澤瀉,炒青皮,焦楂核,地膚子,加荔子核
白話文:
[臟毒]
(案例70) 脒毒是由濕熱向下流注而形成。
炒蔞仁,忍冬藤花,粉萆薢,土貝母,石決明,火麻仁,松子仁,甘草梢,制首烏,通天草
再治療時,加入切片的羚羊角。
(案例71) 陰虛的人必定陽氣旺盛,肝火太盛傷害肺部,導致肺部出血和下注形成毒素。這是因為肺氣向下壓迫至大腸,無法正常排放造成的疾病。這種根深蒂固的病症並非輕易可以解決。
北沙參,莧麥冬,西洋參,赤丹參,蛤粉,炒阿膠,制首烏,石決明,川石斛,鮮藕汁,炙玄武板
(案例72) 因勞累和受寒,出現寒顫和發燒,加上濕氣向下流注,睪丸腫脹且疼痛延伸到大腿內側,脈搏快速且堅硬,咳嗽且舌頭泛白,需要休息和使用多種藥物來消除病狀。
炒柴胡,赤茯苓,川楝子,小茴香,細石斛,霜桑葉,炙紫菀,地膚子,炒秦艽,砂仁殼,半夏曲,加入荔子核
再治療,腫脹雖減緩但疼痛尚未消除。
炒柴胡,赤茯苓,廣木香,粉萆薢,炒秦艽,福澤瀉,炒青皮,焦楂核,地膚子,加入荔子核